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

羅傑斯:未來一到三年內將爆發貨幣危機 可能是英鎊或美元 - 分析評論

羅傑斯指出,未來一到三年內可能會爆發貨幣危機,其對美元前景悲觀,稱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總有結束的一天,但稱是否很快發生不得而知。
綜合外電7月6日報道,Rogers Holdings董事長羅傑斯就美元及其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指出,其認為未來一到三年內可能會爆發貨幣危機,可能是英鎊或美元,其對美元前景很悲觀,美元已失去信心。
羅傑斯指出,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總有結束的一天,歷史上的儲備貨幣都有這一天,但稱,不知道是否很快就發生。羅傑斯稱,美國是世界最大的負債國,負債金額會持續增加。美國政府印了許多鈔票,舉債更多,這不是健全貨幣的基礎。

分析評論:

貨幣危機的主要原因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與全球化的加速,經濟增長的停滯已不再是導致貨幣危機的主要原因。 經濟學家的大量研究表明:定值過高的匯率 、 經常項目巨額赤字、出口下降和經濟活動放緩等都是發生貨幣危機的先兆。 就實際運行來看,貨幣危機通常由泡沫經濟破滅、銀行呆壞賬增多、 國際收支嚴重失衡、 外債過於龐大、 財政危機 、政治動盪、對政府的不信任等引發。

(一) 匯率政策不當

眾多經濟學家普遍認同這樣一個結論:固定匯率制在國際資本大規模、快速流動的條件下是不可行的。 固定匯率制名義上可以降低匯率波動的不確定性,但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貨幣危機常常發生在那些實行固定匯率的國家。 正因如此,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放棄了曾經實施的固定匯率制,比如巴西、哥倫比亞、南韓、俄羅斯、泰國和土耳其等。 然而,這些國家大多是由於金融危機的爆發而被迫放棄固定匯率,匯率的調整往往伴隨著自信心的喪失、金融系統的惡化、經濟增長的放慢以及政局的動盪。 也有一些國家從固定匯率製成功轉軌到浮動匯率制,如波蘭、以色列、智利和新加坡等。

(二) 外匯儲備不足

研究表明,發展中國家保持的理想外匯儲備額是“足以抵付三個月進口”。 由於匯率政策不當,長期鎖定某一主要貨幣將導致本幣幣值高估,競爭力降低。 貨幣危機發生前夕,往往出現經常項目順差持續減少,甚至出現巨額逆差。 當國外投資者意識到投資國“資不抵債”(外匯儲備不足以償還所欠外債)時,清償危機會隨之出現。 在其它眾多不穩定因素誘導下,極易引發撤資行為,從而導致貨幣危機。 拉美等地發生的貨幣危機主要是由於經常項目逆差導致外匯儲備減少而無法償還對外債務造成的。 如阿根廷公共債務總額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2001年底為54%,受阿比索貶值的影響,2002年年底已上升到123%。 2003年阿根廷需要償還債務本息達296.14億美元 ,相當於中央銀行持有的外匯儲備的2.9倍。

(三) 銀行系統脆弱

在大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包括東歐國家,貨幣危機的一個可靠先兆是銀行危機 ,銀行業的弱點不是引起便是加劇貨幣危機的發生。 在許多發展中國家,銀行收入過分集中於債款收益,但又缺乏對風險的預測能力。 資本不足而又沒有受到嚴格監管的銀行向國外大肆借取貸款,再貸給國內成問題的項目 ,由於幣種不相配(銀行借的往往是美元,貸出去的通常是本幣)和期限不相配(銀行借的通常是短期資金,貸出的往往是歷時數年的建設項目),因此累積的呆壞帳越來越多。 如東亞金融危機爆發前5年—10年,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泰國信貸市場的年增長率均在20%—30%之間,遠遠超過了工商業的增長速度,也超過了儲蓄的增長,從而迫使許多銀行向國外舉債。 由此形成的經濟泡沫越來越大,銀行系統也就越發脆弱。

(四) 金融市場開放過快

許多研究材料表明:一些拉美、東亞、東歐等新興市場國家過快開放金融市場,尤其是過早取消對資本的控制,是導致貨幣危機發生的主要原因。 金融市場開放會引發大規模資本流入,在固定匯率制下導致實際匯率升值,極易扭曲國內經濟;而當國際或國內經濟出現風吹草動時,則會在短期內引起大規模資本外逃 ,導致貨幣急劇貶值,由此不可避免地爆發貨幣危機。 在轉型經濟國家中,捷克本是一個較為成功的範例。 1992年底,捷克經濟出現復甦跡象,物價穩定,財政盈餘, 外國直接投資增加,國際收支狀況良好。 然而,為加入經合組織 ,捷克加快了資本項目開放步伐。 1995年10月生效的新《外匯法》規定了在經常項目下的完全可兌換和在資本項目下的部分可兌換,接受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八條款義務。 由於銀行體系脆弱和有效監管缺乏, 1997年底大量短期外資外流,最終引爆了貨幣與金融危機。 據統計,在還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就匆匆開放金融市場的國家已有3/5發生過金融危機,墨西哥、泰國都是比較經典的例子。

(五)外債負擔沉重

泰國、阿根廷以及俄羅斯的貨幣危機,就與所欠外債規模巨大且結構不合理緊密相關。 如俄羅斯從1991年一1997年起共吸入外資237.5億美元,但在外資總額中, 直接投資只。 佔30%左右,短期資本投資約70%。 由於俄金融市場的建構和發展一直是以債市為中心,債市的主體又是自1993年後由財政部發行的期限在1年以內的短期國債 (80%是3個月—4個月),這種投資的短期性和高度的對外開放性,使俄債市的穩定性弱,因而每每成為市場動蕩的起源。 在危機爆發的1997年10月,外資已掌握了股市交易的60%—70%,國債交易的30%—40%。 1998年7月中旬以後,最終使俄財政部發布“8.17聯合聲明”,宣布“停止1999年底前到期國債的交易和償付”,債市的實際崩潰,迅即掀起股市的拋售狂潮,從債市、股市撤離的資金紛紛湧向匯市,造成外匯供求關係的嚴重失衡,直接引發盧布危機。

(六) 財政赤字嚴重

在發生貨幣危機的國家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財政赤字問題,赤字越龐大,發生貨幣危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財政危機直接引發債市崩潰,進而導致貨幣危機。

(七)政府信任危機

民眾及投資者對政府的信任是金融穩定的前提,同時贏得民眾及投資者的支持,是政府有效防範、應對金融危機的基礎。 墨西哥比索危機很大一部分歸咎於其政治上的脆弱性,1994年總統候選人被暗殺和恰帕斯州的動亂,使墨社會經濟處於動蕩之中。 新政府上台後在經濟政策上的猶豫不決,使外國投資者認為墨西哥可能不會認真對待其政府開支與國際收支問題,這樣信任危機引起金融危機;加劇東南亞國家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政治腐敗,“ 裙帶資本主義 ”不斷滋生“ 內部交易 ”長此以往,造成外國投資者和民眾對政府產生嚴重的信任危機; 1998年5月一6月間的俄羅斯金融危機的主要誘因也是國內“ 信任危機 ”。

(八)經濟基礎薄弱

強大的製造業、合理的產業結構是防止金融動蕩的堅實基礎。 產業結構的嚴重缺陷是造成許多國家經濟危機的原因之一。 如阿根廷一直存在著嚴重的結構性問題。 20世紀90年代雖實行了新自由主義改革,但產業結構調整滯後,農牧產品的出口占總出口的60%,而製造業出口只佔10%左右。 在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走低及一些國家增加對阿根廷農產品壁壘之後,阿根廷喪失了競爭優勢,出口受挫。 再如, 東南亞金融危機前夕,泰國、印尼等國產業長期停留在勞動密集的加工製造業,在中國大陸與東歐轉型國家的競爭下,逐漸失去原有的價格優勢,出口不斷下降,外匯收入持續減少。 俄羅斯危機也是因為產業結構存在嚴重問題,經濟復甦與出口創匯過多依賴石油生產與外銷,國際油價下跌,外匯收入減少,還債能力被大大削弱。

(九)危機跨國傳播

由於貿易自由化、區域一體化,特別是資本跨國流動的便利化,一國發生貨幣風潮極易引起臨近國家的金融市場發生動盪,這在新興市場尤為明顯。 泰國之於東亞,俄羅斯之於東歐,墨西哥、巴西之於拉美等反複印證了這一“ 多米諾骨牌效應 ”。 儘管危機通常只在一個新興市場出現,但是驚惶而失去理智的投資者往往將資金從所有新興市場撤出。 這是因為:一方面,投資者擔心其它投資者會拋售證券 ,如果不捷足先登必將最終殃及自己,因此投資者作出拋售決定是理智的選擇;另一方面,如果投資者在一國資產(如俄羅斯債券)上出現虧空,他們會通過在其它新興市場出售類似的資產 (比如說巴西債券)彌補整個資產的虧損。 這對於單個投資者來說是完全正常的。 然而,從整體上看,眾多投資者撤資會造成了一種不理智的結果,勢必將相關國家置於金融危機的險境。

(十)基金組織政策不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IMF )的存在造成或者至少是加劇了金融危機。 20世紀80年代—90年代,IMF等國際金融機構依據與美國財政部達成的“華盛頓共識”,向要求遭受危機、等待救援的國家硬性推出“財政緊縮、 私有化 、 自由市場和自由貿易 ”三大政策建議。 原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著名經濟學家、“ 休克療法 ”的創始人、 哈佛大學教授杰弗裡·薩克斯等,猛烈抨擊:IMF的“華盛頓共識”,認為IMF造成的問題比解決的多,該組織迫使受危機打擊的國家提高利率,從而加深了衰退,使情況變得更加嚴重。 由此導致一些國家的經濟崩潰和社會動盪。 “華盛頓共識”倡導的是一個“各國政府被跨國公司和金融集團的決定壓倒”的經濟全球化進程。 對IMF更深刻的批評涉及到IMF的救援行動會引起道德風險,即對陷入危機國家的救助,會引起投資者和一些國家不理智的行為,因為他們相信在遇到麻煩時總會得到國際救助。

綜上所述,20世紀90年代國際金融危機頻頻發生,先後肆虐於西歐(1992年—1993年)、墨西哥(1994年—1995年)、東亞(1997年—1998年)、俄羅斯(1998年) 、巴西(1999年)、土耳其(2001年)、阿根廷(2001年—2002年)等國家或地區。 大多數遭受危機侵襲的國家幾乎走過了同樣的道路,最後嚐到了同樣的苦果。 這一歷程可概括為:固定匯率一快速增長一幣值高估一財政赤字不斷增加、國際收支持續惡化一貨幣貶值 、金融危機、經濟直至社會危機一全面衰退一被迫作休克性調整,最後接踵而來的是一個十分痛苦漫長的恢復期。

實際發生模擬: ( 參考 美國政府的債務 - ( 美債泡沫,通貨膨脹,貨幣災難 )

  • 將來幾次金融危機反而是美元、黃金升值,直到最後一次,IMF與G8國家受不了美債泡沫 造成之通貨膨脹,開始提供多元貨幣機制,美元就會大幅貶值。
  • 表中有模擬美債泡沫後多元貨幣機制啟動後大幅貶值狀況,這並沒有包括出口經濟為主之國家,它們中央銀行買一籃子貨幣來抑制貨幣漲幅。
  • 國際貨幣投資之金融市場約280~310兆美元,多元貨幣機制必然造成新投機風潮,這也是另一場衝擊。
  • 由表看出2010開始美國利息將升高。
  • 由表看出如果美元開始大幅貶值,擁有許多美債、負債比率較高之國家幣值升值幅度會受壓抑。

Journal Of Life: 美國政府的債務- ( 美債泡沫,通貨膨脹,貨幣災難)

2009年6月13日 ... 美國政府的債務- ( 美債泡沫,通貨膨脹,貨幣災難). 美國政府的債務,通常稱為“ 公共 債務”或“ 國家債務” ,是的金額拖欠聯邦政府的美國持有美國債務 ...

Journal Of Life: 全世界IPO 突然間消失? 導致Facebook,Twitter 尋求私 ...

美國政府的債務- ( 美債泡沫,通貨膨脹,貨幣災難). 美國政府的債務,通常稱為“ 公共 債務”或“ 國家債務” ,是的金額拖欠聯邦政府的美國持有美國債務. ...

Journal Of Life

臺灣股票五月份營收、總營收、月增率與同期年增率分析 · 美國政府的債務- ( 美債泡沫 ,通貨膨脹,貨幣災難) · 第二波金融海嘯推演> 感想( 美債泡沫, 美元危機) ...

Journal Of Life: 全世界煤能源分析與ETF投資機會(World Wide Coal ...

2009年5月6日 ... 臺灣股票五月份營收、總營收、月增率與同期年增率分析 · 美國政府的債務- ( 美債泡沫 ,通貨膨脹,貨幣災難) · 第二波金融海嘯推演> 感想( 美債泡沫, ...

Journal Of Life: 我們比我聰明- 分享自己閱讀之心得

2009年4月25日 ... 臺灣股票五月份營收、總營收、月增率與同期年增率分析 · 美國政府的債務- ( 美債泡沫 ,通貨膨脹,貨幣災難) · 第二波金融海嘯推演> 感想( 美債泡沫, ...

Journal Of Life: 如何培養富翁? - 我的感想

2009年4月21日 ... 臺灣股票五月份營收、總營收、月增率與同期年增率分析 · 美國政府的債務- ( 美債泡沫 ,通貨膨脹,貨幣災難) · 第二波金融海嘯推演> 感想( 美債泡沫, ...

Journal Of Life: 如何用水果養生?

2009年3月28日 ... 臺灣股票五月份營收、總營收、月增率與同期年增率分析 · 美國政府的債務- ( 美債泡沫 ,通貨膨脹,貨幣災難) · 第二波金融海嘯推演> 感想( 美債泡沫, ...

Journal Of Life: 債券ETF

臺灣股票五月份營收、總營收、月增率與同期年增率分析 · 美國政府的債務- ( 美債泡沫 ,通貨膨脹,貨幣災難) · 第二波金融海嘯推演> 感想( 美債泡沫,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