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微軟上季營收 險勝蘋果及ARM合作 - 分析與評論

The Microsoft sign at the entrance of the Germ...Image via Wikipedia

全球軟體巨擘軟體微軟公布亮眼財報,受惠於企業客戶科技支出回溫帶動Windows 7熱賣,上季交出獲利勁揚48%的佳績。此外,微軟該季營收達160億美元,險勝蘋果同期157億美元的表現,保住科技業營收龍頭的位置。

 不過微軟財報告捷仍無法平息投資人疑慮。市場憂心微軟投入網搜與手機的前景發展,微軟在這些新領域面臨Google與蘋果兩大勁敵的嚴峻挑戰。微軟會計年度第4季(4到6月)營收寫下近2年半以來最大增幅,較去年同期躍升22%,達160億美元,獲利達45.2億美元,每股盈餘0.51美元,明顯優於去年同期的30.5億美元,每股盈餘0.34美元。

 先前市場人士預測,蘋果營收即將超越微軟,結果顯示微軟上季以160億美元,小贏蘋果的157億美元,同時亦優於分析師預期的153億美元。不過微軟獲利仍遠遠高於蘋果,前者上季達45.2億美元,後者為32.5億美元。蘋果與微軟在電腦作業系統與手機市場相互較勁。

 不過,微軟、蘋果兩強差距已相當接近,此為10年前從未預期到的發展,當時微軟營收為蘋果的3倍。

 Pacific Crest Securities分析師巴尼克(Brendan Barnicle)表示,對於微軟該季財報感到驚艷,顯示Office與Windows商品需求強勁,貢獻大筆營收,「我們可見愈來愈多企業支出復甦的跡象」。不過他亦指出,許多投資人對於微軟在新領域的進展相當不耐,對這家公司未來十年的前景仍抱持懷疑。微軟上季主要拜大型企業添購電腦與伺服器的支出回升,表示上季共計賣出1.75億套最新Windows 7軟體,成為微軟史上銷售速度最快的作業系統。

 Jefferies & Co.分析師愛格伯特(Katherine Egbert)指出,「顯然PC和伺服器正位處於採購週期,而Windows 7正是贏家。儘管市場浮現蘋果熱潮,但人們仍然購買Windows 7。」微軟負責Office的事業部門上季銷售額年增15%,至52.5億美元,此外Windows部門銷售額大增44%,達45.5億美元。


ARM 與微軟(Microsoft)日前共同宣佈簽署了新的 ARM 架構授權合約,擴展雙方合作關係。自1997年以來,微軟與 ARM 開始合作開發嵌入式、消費性及行動相關領域的軟硬體,俾使許多公司得以推出以ARM為核心的多樣化產品。ARM 技術長 Mike Muller 表示,微軟多年來一直是ARM 產業生態系中的重要成員,此次架構授權讓微軟得以在發展各種以ARM技術應用領域的業務時走在最前端,這也與其關注多種應用領域的業務相符。

微軟總經理 KD Hallman 表示,ARM 是 Microsoft 的重要合作夥伴,運用該公司的架構推出多種作業系統,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 Windows Embedded 及 Windows Phone。 透過緊密的合作關係取得ARM的技術,微軟將能夠提升以ARM為核心的產品研究及開發。

ARM 依據彈性的授權模式來授權處理器 IP,因此能夠針對不同的應用領域──從行動裝置、家用電子到工業產品等,提供高度整合的解決方案。ARM 能夠提供ARM架構或特定處理器的技術授權。本次ARM與微軟簽定的合約細節將不對外公佈。

此協議將為消費性電子與運算市場帶來變局?

針對以上訊息,EETimes資深編輯Peter Clarke認為,這未必意味著微軟即將宣佈 Winodws 7 可支援ARM處理器,但代表著ARM對微軟消費性裝置應用程式的支援、以及微軟對PC應用領域ARM處理器的支援,已經是兩家公司的既定政策。

一旦微軟與ARM的關係變得日益緊密,也認為雙方能更進一步合作,完整版Windows對ARM處理器的支援可能會順其自然發生;Clarke指出,微軟透過這項授權協議主要想取得的是晶片設計上的自由度,以及與其他ARM授權客戶之間的產品差異化。

所以微軟是打算在IC設計業務上涉足更深?Clarke表示,該公司目前雖沒有相關說法,但這個狀況可能屬於「對Apple眼紅(Apple-envy)」的一個案例──Apple據信是ARM未公開的授權客戶,其 iPad 平板電腦所採用的A4處理器就是一顆成功的ARM核心處理器。

「這對ARM來說是一項非常重大的宣布,因為意味著微軟可能會仿效Apple作法,為多種終端應用設計應用處理器,例如行動電腦、MP3播放機、Xbox等等。」Royal Bank of Scotland的歐洲科技市場研究主管Didier Scemama表示。

Scemama在一份提供給客戶的分析報告中指出,這樁授權協議的相關訊息,透露了微軟打算擴大在伺服器與運算應用領域之研發活動的線索,這大幅提升了微軟將在下一代Windows作業系統PC支援ARM架構的可能性。

到目前為止,微軟在PC領域僅支援英特爾(Intel)的x86架構,這似乎限制了ARM在小筆電(netbook)市場的成功性。但如果微軟真的支援ARM,對Linux作業系統恐怕會是個壞消息,因為在缺乏微軟支援的ARM處理器應用領域,該類作業系統好不容易才獲得更多青睞。

「這樁協議在接下來兩到三年內應該不會對ARM營收有太大影響力,但在四到五年之後,ARM將在CPU應用領域展現更高競爭力;」Scemama並指出,該合作訊息也透露了ARM希望推廣Mali繪圖處理器的企圖,但這對其客戶Imagination來說就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總之,ARM將對微軟在消費性電子領域的表現提供更多助力,微軟也能幫忙ARM更順利地進軍每年出貨量達4億台的PC市場。

微軟將自行開發處理器晶片?

在四月份時,EETimes美國版曾報導過微軟正在為其「Bing」搜尋引擎的資料中心,徵求資深軟體開發工程師,而且可能會採用ARM架構硬體;該職缺來自Bing Autopilot Hardware團隊,而且求人廣告似乎透露該資料中心的主伺服器將採用ARM處理器以達到節能目的。

可以確定的是,微軟與ARM的授權協議代表微軟想要開發各種ARM核心晶片,並且將它們運用在不同的領域;這項授權案也透露了雙方關係的長遠性與廣度。通常一家公司願意花更多錢擴大授權這類協議範圍,表示他們自己有設計能力,也不想花時間在個別權案上。

簡言之,預繳個幾千萬美元會比花很長時間進行不同的授權案協商節省得多;這種方式也許可以、也許不能避免得依據所設計的晶片出貨量,再支付一筆權利金,但在效率上可以算是一種「吃到飽」協議。

而實際上,微軟有很大可能是為甚至還沒被開發出來的ARM指令集,先付出一筆費用;因為目前的 Cortex 處理器大多數是第七版以下的ARM架構,微軟的授權協議可能包括第八版以上的ARM架構。

設計處理器是件昂貴且高風險的工作,為何微軟想要踏進這一步?部分可能的原因是,做為系統心臟的晶片已經成為軟體不可或缺的搭檔,而微軟主要的考量點可能在於該公司有充分的資源、也能負擔得起自己開發晶片。

如此一來,微軟與那些較小規模、得向外採購晶片,還得花時間去試著在晶片上執行軟體的競爭對手一比,差異性立現。

軟硬體廠商之間的關係逐漸改變

隨著時間推移,軟硬體廠商之間的關係也逐漸改變。在過去,總是硬體先開始進行設計,然後開發專門執行在該硬體上的軟體;例如MSDOS就是專為x86架構PC所寫出來的程式。但現在,有大量的軟體是先誕生,然後廠商設計出能執行這些現有軟體的硬體。

晶片設計原本是如此昂貴,現在則是只需要寫一套主軟體程式的一小部分資源,因此對業者來說,將硬體調校到能發揮軟體最大的功效也是合理的。這也是為何微軟為其Xbox遊戲機涉足晶片設計。在過去13年來,微軟與ARM的合作一直是小心翼翼的,主要是因為微軟與英特爾俗稱「Wintel」聯盟的緊密關係;但英特爾曾經也是ARM的授權客戶,因為英特爾曾經收購StrongARM處理器IP,現在則是轉移給Marvell、被應用在手機與伺服器領域。

而微軟與ARM越走越近,恐怕不可避免地讓微軟與英特爾之間產生一點點距離;因此也許支援小筆電與平板電腦的Windows 7之推出,是宜早不宜遲。但這並不會是這樁授權協議所帶來的唯一結果。

分析與評論

  • 由於微軟 ( Microsoft ) 在企業ˋ軟體影響力很大,投入更多ARM based 消費性電子領域意味上游零件也逐漸會改變,這一趨勢影響力很大;
  • 通常消費性電子總量遠大於 PC 及 NB,而且,大量使用觸控面板與低功耗記憶體;
  • 微軟 ( Microsoft ) 加速因應 Apple 及 Google 競爭,三分天下可能性增加,細部的分析仍需要運用圖表;



Enhanced by Zemanta

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蘋果iPad 與 Google Android 智慧型裝置興起 - 分析與因應

Image representing iPad as depicted in CrunchBaseImage via CrunchBase

Wintel光環失色,台灣業者宜速布局『非Wintel市場』

由於智慧型手機、iPad與LCD TV的全球熱銷,以及發展品牌價值、關鍵技術與軟體服務平台的策略成功,以Apple和Samsung為代表的「非Wintel陣營」,2010年6月總市值已高達3,560億美元,大幅超越由Microsoft和Intel領軍的「Wintel陣營」百億美元。拓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楊勝帆表示,今年起Wintel如神話般不可挑戰的光環逐漸黯淡,非Wintel陣營即將騰空躍起,有別於過去緊盯企業知識型消費市場,非Wintel陣營下的代表產品,將吸引一般普及型消費者青睞,包括智慧型手機、LCD TV甚至創新型PC如iPad,市場型態的轉變,台灣業者不可輕忽。

拓墣建議,以往過度依賴Wintel的台灣業者,應儘速運用兩岸電子業的互補性,如結合大陸的技術規格主導性與台灣的技術研發實力,積極搶攻「非Wintel市場」,否則Wintel式微所帶來的ICT產業發展瓶頸,恐難避免。非Wintel陣營之所以能撼動Wintel江山,跳脫以PC為主的思考模式無疑是最重要關鍵。拓墣指出,Apple選擇從Mac電腦跨入消費電子領域的iPod、軟體服務的iTunes、通訊領域的iPhone、軟體平台的App Store,以及創新電腦iPad,每每成功創造產品出貨新紀錄。而Samsung則由面板、記憶體等關鍵零組件,跨入手機、LCD TV(已成世界第一)和數位相機之品牌經營。2010年受惠於需求復甦帶動記憶晶片價格走升,營收預估成長14%達38兆韓元,淨利更有望超越日本最大的19家科技公司總和。

非Wintel陣營坐擁眾多普及型消費者使用者,潛在成長空間寬廣,相較之下Wintel使用者多屬於企業知識型消費者,成長空間確實有其限制。拓墣指出,2005年至今,Wintel營收年複合成長率(CAGR)幾乎無成長。非Wintel陣營卻透過軟體服務與發展品牌,創造嶄新獲利模式,總營收已從2006年的926億美元大幅成長至2010年的1,858億美元,五年之間成長幅度高達100%。兩陣營勢力消長,已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非Wintel陣營風光,台廠卻恐難沾光,拓墣表示,PC與NB平台仍以Wintel為主流,而台灣過去占全球NB出貨比重每每超過90%,LCD TV和智慧型手機,占全球出貨比重均低於30%,2010年整體手機出貨占比更低於5%。足見台灣代工的終端產品對Wintel依賴甚高。另外,中國大陸PC產業基本上都由Wintel所主導,硬體升級更新速度全由Intel決定,為Wintel打工的OEM廠,只能在這樣不尋常的營運模式下生存。因此,Wintel陣營的式微,不僅台廠恐面臨發展瓶頸,中國PC產業鏈也可能出現危機。

拓墣認為,非Wintel陣營逐漸勝出,除象徵電腦產業必須再創新之外,兩岸電子業也應投入更多資源布局非Wintel市場,包括技術規格的主導與創新、以廣大市場品牌創造出零組件出海口、創造軟硬體整合平台衍生新商機,甚至擴大領域,積極耕耘通訊、消費電子等領域,以應付現今劇烈變化的大環境,積極面對Wintel不再獨霸一方的全新世局。Wintel陣營與非Wintel陣營比較(資料來源為Bloomberg。拓墣產業研究所整理)

蘋果4-6月麥金塔電腦出貨量創歷史新高 優於市場預期

蘋果(Apple Inc.)於20日美股盤後公佈2010會計年度第3季財報(4-6月)時宣布,4-6月麥金塔電腦(Macintosh)出貨量年增33%(季增18%)至歷史新高347.2萬台。其中,桌上型電腦出貨量年增18%(季減12%)至100.4萬台;筆記型電腦(NB)出貨量年增41%(季增37%)至246.8萬台。Thomson Reuters報導,分析師原先預期該公司Q3麥金塔電腦出貨量將達320萬台。

蘋果4-6月麥金塔電腦銷售額總計為43.99億美元,佔當季總營收(157億美元)的28%,與2010年1-3月相同。相較之下,iPod(含iPod Touch、iPod nano、iPod shuffle、iPod classic)當季銷售額總計為15.45億美元,佔當季總營收的10%,較2010年1-3月的14%減少4個百分點。蘋果4-6月麥金塔電腦出貨表現(年增33%)超越業界平均水準。根據科技市調機構IDC於7月14日發布的新聞稿,2010年第2季全球PC出貨量初估年增22.4%。蘋果並且指出,4-6月iPad平板電腦出貨量為327萬台,銷售額為21.66億美元。


財富雜誌(Fortune)報導,蘋果上1季營收極有可能超越微軟,即便此言未成真,蘋果最快也會在這1季超越微軟,從此打破微軟營收在業界稱霸30年的歷史,但蘋果獲利要超越微軟可能還需一段時日。蘋果近年來股價飛漲,促使公司在今年5月成功打敗微軟,成為美國市值最高的公司,而分析師更預期蘋果不久後將超越微軟營收,估記兩家公司在本周發表季度財報後很可能就會改寫歷史。

 同時,蘋果宣布平板電腦iPad將於周五起在9個新國際市場發售,使得這項熱銷產品遍及19國。這9個新市場包括奧地利、比利時、香港、愛爾蘭、盧森堡、墨西哥、荷蘭、紐西蘭和新加坡。蘋果將在周二收盤後發表該公司今年度第3季(4到6月)財報。跟據彭博社報導,分析師預期蘋果第3季營收達到147億美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83.4億美元近乎倍增。

 雖然各界人士對蘋果營收所發表的預估值各有出入,但財金網站Financial Alchemist分析師穆勒(Turley Muller)向來被公認是較為準確的蘋果觀察家。穆勒認為蘋果第3季營收約152億美元,而周四即將發表財報的微軟則預計創下153億美元季度營收,可見雙方營收差距只剩一線之隔。況且,蘋果歷年來各季表現都大幅超越業界預期,因此若將這點考量在內,蘋果在第3季超越微軟營收的機率極高。光就蘋果本年度第2季(1到3月)財報來看,其營收就比業界預期高出10億美元,且每股獲利也比業界預期的2.45美元高出0.88美元。

 平均來講,蘋果在過去1年來各季財報數字都比預期高出35%左右,反觀微軟實際財報與業界預期之間的差距就沒有蘋果這麼顯著,因此假設蘋果第3季營收落在預估值高點,而微軟營收恰好落在預估值低點,則財富雜誌的預言便將成真。(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iPhone元件供應商Cirrus財報財測均優 20日漲3.77%

音效晶片供應商凌雲邏輯(Cirrus Logic Inc.)於20日美國股市開盤前公佈2010會計年度第2季度(4-6月)財報:營收年增118%(季增31%)至8,190萬美元;本業每股盈餘達0.29美元;毛利率達57%,優於去年同期的52%與前季的56%。根據Thomson Reuters調查,分析師原先預期凌雲邏輯Q2營收、本業每股盈餘將達8,120萬美元、0.28美元。

展望本季(4-6月),凌雲邏輯預期營收將介於9,800萬美元至1.06億美元之間;毛利率將達56-58%。根據Thomson Reuters調查,分析師平均預期凌雲邏輯本季營收將達8,617萬美元。Cirrus Logic 20日聞訊勁揚3.77%,收18.15美元;年初迄今大漲116.13%。根據科技研調機構iSuppli在6月28日發布的iPhone 4拆解報告,Cirrus Logic為Audio Codec元件供應商。


蘋果公司(Apple Inc.)正在逐步擴大其 iPad 產品的生產目標,以滿足旺盛的需求。這使得市調公司不斷提升對蘋果 iPad 的出貨量預估。另一方面, iPad 暢旺的出貨也將使 LCD 面板和 NAND 快閃記憶體的產量預估超出預期。
iSuppli剛剛才將2010年蘋果的iPad出貨量調高到1,290萬台;稍早之前,這家調查機構才在今年4月初預測iPad今年度出貨量為710萬台。據預測,在接下來2年內,iPad出貨量還將分別達到3,650萬和5,040萬台。

分析師指出,由於對該產品的需求大幅超過供應量,在2010年的假期期間,iPad將可望形成與熱門玩具「Tickle Me Elmo」(艾默騷癢娃娃)同樣熱絡的買氣。iSuppli監視器研究主管Rhoda Alexander指出,蘋果將iPad的生產目標設定在為全亞洲供貨。而持續成功的關鍵,將在於蘋果如何快速對各項問題做出回應,以及是否能讓供應鏈團結一致以滿足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蘋果對各項零組件不斷提高的需求,顯示該公司已經拉高了其2010年的iPad生產目標。

「目前iPad唯一的侷限在於產量,而非需求,」Alexander表示。由於蘋果對於將該產品導入市場採取嚴格控制的方法,因而目前在製造方面的限制成為了iPad銷售額快速擴展的主要限制。

iSuppli認為,蘋果可望在19個已經於2010年宣佈供貨的國家達到銷售新高。

隨著新企業不斷加入角逐,iPad用的投射式電容螢幕產能與日俱,現有的生產商也不斷在現有生產線上擴張產能並改善良率。儘管據傳螢幕成品的良率仍然低於理水準的90%,但擴大的產能已能供應足夠的觸控面板,足以滿足iSuppli對iPad所做的出貨預估。

也可以說蘋果很可能進一步提升其2010年的生產目標,但也很有可能會在品質控制方面做出一些犧牲。

為了持續推動銷售增長,蘋果將在2011年4月更新iPad的功能。在2011年4月。可能進一步修改的部份包括內部相機,也可能會增加螢幕尺寸。

不過,在2010年,iSuppli估計iPad佔據了近84%的市場,預估到2012年該產品都將稱霸市場。相較之下,大多數的競爭者在iPad問世後都推遲了其產品上市時程,以便有更多時間來重新配置產品。

例如,華碩(Asus)和Acer預計在2010年第四季發佈消費性平板裝置,加入戴爾(Dell)、JooJoo和德國WePad的行列,但一直到2011年──在惠普和更多業者加入這個戰局之前,競爭都不會太過激烈。然而,就像iPhone所創造的成功範例,可以肯定的是,蘋果競爭對手的主要挑戰將在與硬體搭配或搭售的應用程式上。

市調:美國近千萬名消費者已擁有或想買一台iPad

科技市調機構Forrester Research 22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根據該機構在2010年6月對3,990位美國線上消費者所作的調查,在受訪者之中僅有5%宣稱從未聽過蘋果(Apple Inc.)平板電腦「iPad」,顯示消費者對iPad有非常驚人的認知度。根據該機構在5月份所作的調查,有17%的受訪者從未聽過iPad。

相較之下,亞馬遜(Amazon.com)電子書閱讀器「Kindle」雖已問世三年,但在6月份的調查當中卻仍有多達25%的受訪者從未聽過這項產品。

Forrester指出,6月份的調查顯示1.3%的美國線上消費者(相當於250萬人)表示已擁有一台iPad,3.8%的消費者(相當於740萬人)表示他們有意購買一台。這項問題並未限定購買時間。

Forrester指出,蘋果公佈的數據顯示,iPad在第2季(截至6月26日為止)的銷售量達327萬台,而至6月22日為止的銷售量則為300萬台;這意味著iPad在不到一週的時間就賣出了27萬台。iPad是在4月3日於美國發售。

基於這項銷售數據,Forrester決定在取得足夠數據後上修2010年、2011年的美國平板電腦銷售量預估值。該機構先前預期2010年美國平板電腦銷售量將達350萬台,2011年將達840萬台,而2015年將有5,900萬名美國消費者將會擁有一台平板電腦(普及率達27%)。Forrester認為,平板電腦的普及率將在一開始就大幅攀升。

「LePad」 聯想將推Android平板電腦?

今年平板電腦也是一項熱門產品,除了HP表示將推行平板電腦外,各大廠也紛紛表示將推出自家平板電腦產品。而先前華碩表示預計將旗下10吋版本Eee Pad改採Android作業系統,目前聯想 (Lenovo)也傳出將推出同樣搭載Android的平板電腦?

根據日前路透 (Reuters news)報導消息指出,聯想目前正在研發一台採用Android作業系統的平板電腦,而代號名稱可能將是「LePad」,但目前仍未有進一步相關的硬體資訊釋出,另外將採用何種版本的Android系統也尚未有任何消息。

先前聯想已經在中國推出以「LePhone」為名稱的系列手機,同樣也是採用Android為作業系統,此次傳出將推平板電腦產品,估計將產品線延伸到更廣泛的地方,例如一般以閱讀為主的輕巧上網使用、當作車用駕駛輔助或生活應用等。雖然效能方面可能無法有太高的表現,但基本功能仍可滿足一般生活應用,同時價格上也較為低廉,因此與傳統平板電腦產品相較下仍有一定優勢存在。

而是否將於年底之前上市與HP等廠競爭,目前聯想尚未公佈實際推出時程消息,目前也未有相關外觀內容釋出。

華碩Eee Pad捨棄Windows 轉往Android系統?

華碩先前預計推出的平板電腦「Eee Pad EP101TC」,原本將採用微軟Windows CE作業系統,不過目前據傳聞指出:華碩可能將決定將EP101TC改採用Google Android 3.0。華碩在今年Computex上展示兩款Eee Pad平板電腦,分別為12吋的EP121,以及10吋的EP101TC,其中EP121採用微軟Windows Embedded Compact 7,而EP101TC則是採用Windows CE系統。

但根據德國NetbookNews.de網站與華碩訪談所獲知的消息指出:針對Eee Pad EP101TC的部份,華碩可能將改採用Google旗下Android OS。報導也指出目前華碩正在測試在EP101TC上執行Android 2.2 (Froyo)的效能,最快可能將於2011年第一季結束前亮相。

戴爾Android平板Streak將於美國開賣 行銷活動起跑

戴爾公司(Dell Inc.)官方網站(dell.com/streak)的訊息顯示,「Streak」將於7月底在美國開賣,消費者只要留下電子郵件帳號資料以及姓名即可在開賣日前一天透過網路訂購。除此之外,註冊消費者還可免費享有隔天送達以及加價0.99美元購買Plantronics藍牙頭戴耳機的優惠。

戴爾尚未正式公佈Streak售價以及電信合作廠商。今日美國報網站報導,AT&T將是Streak的美國代銷電信廠商,兩年綁約價以及空機價分別為300美元、500美元。報導指出,Streak內建Android 1.6版,但戴爾承諾未來將升級至2.2版(Froyo)。

戴爾官網資料顯示,兼具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功能的Streak其主要規格包括:1GHz高通(Qualcomm) Snapdragon QSD 8250處理器;5吋WVGA(800x480)電容式多指觸控液晶螢幕;支援UMTS/GSM/EDGE/HSDPA;WebKit(Android)瀏覽器軟體;512 MB ROM;512 MB SDRAM;500萬畫素自動對焦照相鏡頭;VGA前置視訊鏡頭。Streak已於6月在英國透過O2 Telefonica販售,空機價為399英鎊。O2網站資料顯示Streak內建GPS晶片以及電子羅盤。

Gfk:Android智慧機在英國大熱賣,季增幅高達350%

根據研調機構Gfk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2010年第2季Android智慧型手機在英國綁約手機市場的銷售量季增350%。相較之下,同一時間英國綁約手機市場的季增幅度則是不到1%。統計顯示,Android在英國綁約手機市場的銷售比重由今年第1季的3%跳升至13.2%。Gfk指出,今年6月英國綁約手機市場有高達73.5%的銷售比重是內建先進作業系統(可執行獨立相容應用程式);內建先進作業系統的綁約手機比重由第1季的55%升至66.7%。

戴爾公司(Dell Inc.)Streak已於6月在英國透過O2 Telefonica販售,空機價為399英鎊。Streak內建Android 1.6版作業系統,是一款兼具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功能的產品。今年上半年在英國開賣的Android手機還包括索愛X10、宏達電(2498)Legend/Desire、Google自有品牌Nexus One。

分析師:iPhone日銷量遭Android手機超越,長期堪慮

美國知名財經週報Barron`s報導,Bernstein Research分析師Toni Sacconaghi 7月30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採用Google Android作業系統的智慧型手機銷售量成長率已超越Research in Motion (RIM)的黑莓機以及蘋果(Apple Inc.)iPhone。他表示,Android智慧型手機每日銷售量已達16萬支,超越黑莓機的12萬支、iPhone的9.5萬支。

Sacconaghi指出,這項差異反映全球有部分大型電信營運業者(例如Verizon Wireless、中國移動、NTT DoCoMo與Vodafone)尚無法販售iPhone的因素。他認為,在未來三年iPhone、Android手機的合併市佔率可望達60%的情況下,兩者直接衝突勢不可免,但目前主要的市佔輸家應該是諾基亞(Nokia)、RIM。

Sacconaghi表示,長期來看蘋果面臨的風險較高,主要是因iPhone對電信業者而言成本較為昂貴。他並指出,歷史經驗顯示開放式的免費產品大多都會取得領先地位。Sacconaghi估算,平均每支iPhone對電信業者的成本至少達600美元,高於Android手機的450-500美元,而隨著資費方案費率下降,電信業者對成本將更為敏感。此外,若Android手機持續熱賣、蘋果停止創新,則電信業者對iPhone的接受度也將下降。

瑞士信貸甫於7月27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市場仍低估了Android作業系統與宏達電(2498)的產業地位,主因宏達電旗下智慧型手機是多家大型電信營運商的最熱門商品、更新Android手機的速度較競爭對手提前一季、電信營運夥伴的用戶市佔率達全球7成,而宏達電品牌識別度也與台灣前四大廠牌匹敵,創造了12-13億美元的品牌價值。



分析與因應

  • 台灣廠商必需大力與 Google、Amazon 合作,尋找 None Wintel 最佳合作主導廠商,發展不同於 Wintel 產品特性,依照趨勢分析 None Wintel 未來成長率非常高;
  • 這是一個微軟 ( Microsoft ) 、Intel 、Apple 、Google、ARM陣營多項競爭與合作時代,台灣廠商必需非常注意趨勢不在 Wintel;
  • Window 7 沒有想像中好用,效能依然差



Enhanced by Zemanta

2010年7月19日 星期一

《今周刊》不盯盤的股市贏家修煉 三十五年股市老先覺投資心法大公開 - 心得討論

Warren BuffettImage by talkradionews via Flickr

投資大師巴菲特曾說:「我最喜歡的持股時間是……永遠!」,征戰股市35年的劉俊杰,在暴賺、慘賠、再起之後,發現只有長期投資才能安穩賺進驚人報酬;身價百億的神祕大戶,分享賺取傲人財富的關鍵,就是低檔買進、長期持股。他們的共同特質是不隨市場起舞,甚至很少看盤。透過成功者的經驗,我們看到了股市投資的真價值,以及所有股民都該學習的長線致富術。

■劉俊杰:選股的核心,是選人!

「很多人說,買股票是高風險投資,這是完全錯誤的。」劉俊杰不但狠狠否定一般人既定印象當中的投資觀念,甚至還稍嫌不足似地補上一句:「在我看來,股票是最安全的投資!」

一九五四年出生的劉俊杰,大概是在二十二歲的年紀開始進場投資台股,在將近三十五年的投資長河中,曾經暴賺、慘賠、東山再起,起起落落之間,逐漸修煉出能夠安穩獲利的長線投資智慧。

這樣一位足以被稱為「投資家」的股市老先覺,他的說法即使顛覆,但背後的確蘊含著三十五年經驗淬鍊之後的精妙智慧。他所謂「股票是最安全的投資」,事實上,就是來自於他對長期投資的體悟。

「大家說股票很危險,是因為行情表上的數字隨時都會上下波動,不過,對一位長期投資者來說,這些數字只是『現在的價格』,但別忘了,你買的是『資產』,真實的資產價值,是不可能這樣跳動的。」「買資產而非買股票」,劉俊杰累積三十五年的長期投資心法,大致就從這個觀念開始鋪陳。

■迷思一:過度重視股價波動

「說穿了,買賣股票的過程,就是『用現金去交換公司資產』的過程。」劉俊杰用「資產─現金轉換概念」,來解釋長期投資股票的「安全」。他表示,如果公司的獲利、成長力沒有變化,「資產」的價值就沒有縮水,而若股價受外在環境影響下跌,這時,也不過就是「現金變大」,不但不必害怕擔心,甚至是繼續用現金換資產的時候。

「而只要公司價值穩定提升,現金就不會無止境的變大,終究,是會回到『現金價值變小,公司資產價值變大』的正軌。」劉俊杰強調。「禪宗六祖慧能說:風動、幡動,還是心動?」在劉俊杰看來,這句禪宗的提問正可用來描繪股價對投資者的心理影響。「如果企業的本質沒有變化,股價波動也就只是『風動、幡動』的表面現象,投資人不必跟著心動。」他舉例,就像是當你投資一檔沒有掛牌、沒有股價行情可以看的企業,通常,只要公司業績穩定,每年固定配息二、三元,你就會抱得安心,但是在掛牌之後,每天都能看到股價波動,你的心情卻開始受到影響,原本是抱得安心的好公司,反倒忽然變成「高風險的股票」了。

長期投資的第一課是破除股價迷思,接下來的兩個迷思,劉俊杰仍然是用不留餘地的口吻,直截了當地再次挑戰一般投資觀念:「不用太重視財報,也別怕股票沒有流動性!」這說法,十足顛覆。

■迷思二:過度重視財報數字

「財報只是死的數字,影響企業價值的真正核心,是人!」他一語道破其中關鍵,「你可以從財報中看到公司擁有多少資產,算出股價淨值比,但,這些資產要怎麼創造更多收入及獲利?如何能讓公司繼續成長?終究,是要靠人的運用。」他強調,只有經營者才能為公司資產賦予靈魂、生命力,「對的經營者,才能正確運用資產,創造高獲利。」

最近被《財星》(Fortune)雜誌選為「科技界五十位最聰明人物」榜首的蘋果電腦執行長賈伯斯,成了劉俊杰的舉例對象。「攤開蘋果的財報看看,這公司哪有什麼了不起的資產?」在他看來,蘋果最有價值的資產,是賈伯斯的腦袋及其經營團隊。「財報上看不到,但賈伯斯才是讓蘋果長期維持高成長的真正核心。」

■迷思三:過度重視流動性

再說流動性的問題。「過度重視流動性,擔心每天成交量太小,是長期投資的最大盲點!」劉俊杰認為,有意進行長期投資,卻又過度重視股票的流動性,簡直就是本末倒置。

他解釋,長期投資的關鍵是挑選有成長潛力的企業,而不是挑選「隨時都能賣得掉」的股票,「有潛力的公司,就算現在無人聞問,但終究會成為熱門股。」尤其是就一般投資人而言,買賣的張數不過十張、二十張,成交量太小更不是問題。

另方面,成交量大、流動性高的股票,股價通常會快速反映大盤氣氛和公司業績變化,「既然流動性高,就代表投身其中的『短線交易者』不少,股價波動會呈現『人云亦云』的狀態,緊跟著大盤或業績變化走。這種股票,你很難找到能賺大錢的絕佳買點。」

破解迷思,是為了凸顯長期投資的真正精髓,劉俊杰一言以蔽之:「所謂長期投資,是『買資產』而不是買股票。追求的是資產增值,而不是一心只想著明天或下周股價能漲多少、好不好賣。」綜觀劉俊杰的長期投資心法,從選股策略、買進時機、追蹤忍耐,到最後的賣出退場,一切準則都是從「買資產」的觀念開始。

長期投資的選股策略,與其說是選對股,不如說是選對運用公司資產的人。「在股票市場幾十年,回頭想想,沒有什麼是比『人』更重要的。」劉俊杰頗有感觸地說:「看過太多次了,兩家公司原本資產規模差不多,但經營者的人格特質截然不同,幾次決策下來,兩家公司的經營結果就是天差地別。另外,就算是在成長空間有限的產業,好的經營者還是能讓公司逆勢成長。」

■選股:從選對經營團隊開始


舉例來說,像是裕隆子公司裕融企業,本來只是裕隆汽車專屬的「汽車融資」公司,成長性原本應該與台灣汽車銷量,甚至是裕隆的汽車銷量高度相關,但過去七、八年間,台灣汽車銷售量幾乎腰斬,照理說,裕融的業績應該同步衰退一半,然而實際營運表現卻能一路往上。

裕融逆勢成長的關鍵,就是在於經營者的策略,總經理早一步看見情況不對,所以陸續購併遊覽車融資公司、合併關係企業格上租車,再切入中古車融資市場,這些,都是本來沒有的市場空間。

好的經營者,可能打敗產業衰敗,再次說明了長期投資時,經營者的關鍵角色。當然,一般散戶沒有辦法經常接觸企業經營層,更沒辦法親身參與董事會,第一手了解經營者的策略想法與人格特質,「退而求其次的作法,是多觀察業績表現與這些大老闆的公開發言,事後比對這些話與實際情況是否吻合,來判斷老闆的能力與誠信。」

觀察業績,是為了掌握公司高層的經營能力,「尤其是在不景氣的時候,業績數字更具參考價值,因為這時才是經營者展現真功夫的時候。」

劉俊杰的說法,巧妙地符合股神巴菲特的名言之一,「唯有在海水退潮時,你才知道誰在裸泳。」他強調,景氣好時,各家業者「雞犬升天」,輕鬆賺到「機會財」,只有在景氣不好時,才能看出是誰真的有本事賺到「管理財」。

至於公司高層的誠信度,劉俊杰說:「以我的經驗,通常真正有實力的領導者是不會經常曝光的,愛講話的老闆不見得都有問題,但小散戶一定要追蹤比對,畢竟,市場上講話誇張、膨風的大老闆並不算少。」

他建議,平時不妨多留意報章雜誌的報導,記錄各公司經營者的公開發言,「這些發言紀錄,都是判斷經營者誠信操守的蛛絲馬跡。」

在量化指標方面,劉俊杰表示,經營階層的持股比率是其中之一,「持股高,至少代表他用心經營的機率也相對較高。」此外,包括「股利分配率」與「股東權益報酬率」等,也是長期投資必須考慮的指標。「不過要注意的是,不要一味追求高配息的公司,如果這家公司的未來成長必須仰賴投資,那麼,股利分配率低一點沒關係。」

他建議,長期投資的標的不要貪多,篩選出十到二十檔個股列入長期追蹤清單,接下來,密切追蹤,挑選最佳進場時機。

■買進:「股價失靈」時的絕佳買點

什麼是「長線好買點?」在劉俊杰的眼中,好買點大概會出現在四種情況。「首先,是市場效率失靈的時候,也就是大盤極度恐慌,全市場不管三七二十一瘋狂賣出的時候。」極度恐慌的大盤就像是「全館跳樓大拍賣」的百貨公司,「這時,最容易用便宜價格買到值得長抱的好資產。也只有這個時候,那些流動性高的大型股,才會出現令人興奮的長線買點。」

在長期投資的範疇裡,劉俊杰並不十分推薦如台積電、中鋼、台塑四寶及金融等大型股,原因在於「市場效率比較好,價格與價值會貼得太近」,唯一可能出現的長期買點,就是在整個市場失靈、崩盤的時候。不過他強調,市場失靈可遇不可求,「通常,八到十年才會遇上一次。兩年前金融海嘯是絕佳的長期投資機會,但現在,只能說是次佳時機。」

雖然大盤沒有提供絕佳環境,但仍然可以從個股下手。與大盤的概念類似,個股的買點,往往也出現在「股價失靈」的時候,「也就是說,股價沒有充分反映公司價值的時候。」劉俊杰分析,流動性較低的個股,市場乏人問津、少人關注,即使公司本質具有長期投資價值,股價通常也被低估,「這是我強調長期投資不該過度在意流動性的原因之一。」

除了流動性偏低之外,市場雜音也偶爾能讓股價失靈,為個股帶來長期買點。「一般人最大的問題就是面對太多的雜訊,消息有好有壞,操作也受到這些雜訊干擾。」但反過來想,如果一家公司的本質良好,經營團隊與策略都維持在良性軌道上,那麼,當市場多數人對於這檔個股的評價都受到雜訊干擾時,就像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狀況,「這時,也有機會找到長期買點。」

另一個買點機會,是「公司真的出了些問題,但,只是短期問題。」劉俊杰分享一句頗令他心領神會的投資名言:「Get rich with the glitch!」意思是,當公司發生「小故障」的時候,往往就是讓投資人賺大錢的時機。

劉俊杰先在黑板上畫出一條線,從左下畫到右上,「這是公司的營運成長趨勢,當然,實際業績是會起起伏伏的。」於是,他又開始畫出第二條線,方向仍是左下到右上,只是多了一些曲折。

「不過,總有一些時候,或許因為產品轉型失敗,公司業績忽然明顯衰退,」這時,他手中的筆快速往下畫,「看到業績忽然往下掉,不要急著評斷,如果經營團隊沒有變,經營能力仍佳,公司的價值就還在,這只是公司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小故障、小差錯。」他說,這種時候,股價可能急劇下修,但反而會是絕佳的長期買點。

■賣出:沒有停損,只有「退出投資」

買進之後,長期投資應該如何選擇「賣點」?「既然選擇長期投資這條路,就沒有所謂的停損、停利。」劉俊杰認為,長期投資是看好公司的資產價值能在正確運用之下一路滾動成長,「只要『運用資產』的經營團隊沒有改變,何必急著停利?」

至於停損,劉俊杰分享自己的經驗,「早期,我曾經投資一家績優公司,決定長期持有,也的確賺到了不少錢。」不過,他最終選擇退出,「原因也很單純,企業經營者改變了,而我不認為新的經營者能有效率地運用公司資產。」

說來說去,劉俊杰的投資判斷始終圍繞著「人與資產」,而極少考慮股價因素,「在一趟長期投資的過程中,市場價格波動絕不是你考慮賣出的因素,公司價值才是。」所以他也強調,與其說是停損,更精確的說法是「退出投資」。


「說了這麼多,其實都不脫巴菲特一句最淺白的名言。」劉俊杰緩緩地說:「選擇價值低估的股票,買進並長期持有。」這句話中第一個出現的關鍵字是「價值」,長期投資必須從評估公司價值開始出發,確定價值之後,才能判斷行情表上的價格是不是「低估」,「價格會受到各種因素影響隨時波動,但公司的價值,通常只會在經營團隊改變時才會不同,所以,買進之後的追蹤重點在於人,經營階層的道德與能力不變,多半就能長期持有。」

回顧自己三十五年的股市人生,劉俊杰也對投資人提出一句中肯建議,「絕對不要驕傲自信、得意忘形。」他回憶,自己年輕時就靠著股市賺進驚人報酬,當時,一度以為股票市場不過如此而已,但現在回頭看,當時的大行情原來只是股市長流中「某一個短暫波段」,「我自以為能不斷複製成功經驗,結果卻是把前面贏的全部輸光。」

■叮嚀:得意忘形是投資大忌

「有時候年輕人瞎貓碰到死老鼠,把運氣當實力,志得意滿,這是絕對不可取的態度。」劉俊杰強調:「一定要記得,在股票市場,成功經驗是很難完全複製的,一定要虛心觀察,隨時調整。」

不驕傲的另一個解釋,是必須無止境地充實知識,「股票投資是綜合知識的結合,必須搭配各種知識的互相啟發。」他強調,就算你具備了所有股票相關知識,還是不夠,因為股市本身除了有系統內的運作,還會隨時受到各種事件發展的影響,「就像台灣忽然簽了ECFA,這個變化絕對會影響股市發展,但你必須要有股票以外的知識,才能精準判斷。」劉俊杰說,所謂「眼光長遠」,其實就是能從各種看似與股市無關的事件中,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地發現股市未來可能走向。

「大家可以去讀讀這本書||《牛頓、達爾文與投資股票》,嚴格來說,這不是一本股票書,主要內容是訓練投資者的思考方式。」他引用書中內容表示:成功的思考方式必須像是「聖誕燈泡」,一插電,不能只亮一顆燈泡,而是要一整串的燈泡連結反應。「發生一個事件,要能一步一步地聯想到股市反應,具有這種思考能力與知識,才能洞燭機先。」

劉俊杰以自身為例,在求學階段,他的強項是文、史、哲學,甚至在就業前三年,他仍然完全不懂財經,更不懂股票,但在自己隨後征戰股市的漫長過程中,他卻認為歷史素養扮演重要角色,「了解歷史、反思歷史,才能更精準的看到未來大趨勢。」

長期投資的確需要修煉,從對於經營者的判斷、買賣時機的情緒控制,到長遠視野的訓練,談到每一個階段,劉俊杰總會不時註解一句「這不容易」。

不過,征服股海本就沒有捷徑,也唯有透過這樣的不斷修煉,才能達到如劉俊杰一般,「不盯盤也能安穩獲利」的「投資家」境界。

■劉俊杰長期投資心法:


必破除3 大迷思

迷思1:被股價牽著走,認為買股票是高風險投資

破解:問問自己,如果投資沒有掛牌、沒有股價的企業,每年獲利和成長表現穩定,你還會擔心嗎?

迷思2:太過重視財報,只看股價淨值比選股

破解:想清楚,公司資產必須要靠經營者來運用,而財報數字不會反映經營者的能力,看財報選股是錯誤的作法。

迷思3:過度重視流動性,害怕股票賣不掉

破解:冷門股才有價格被低估的機會,較易從中找到長期投資機會,而一般散戶進出交易不過10張、20張,根本不必擔心流動性問題。

■劉俊杰長期投資心法:選股操作3 大步驟

步驟1:挑選個股

以公司經營團隊的能力與誠信為標準,篩選10到20檔個股持續追蹤。從不景氣時的業績表現判斷經營能力,從經營者過去公開發言紀錄的事後印證,來判斷其誠信。

步驟2:擇機買進

股價失靈往往會有絕佳的長期買點出現。大盤陷入極度恐慌而崩盤時、個股受到雜訊嚴重干擾時,都會造成股價失靈。此外,若公司產品轉型失敗,但經營團隊本質仍佳時,也有長期買點出現的機會。

步驟3:退出投資

長期投資的核心是選對經營團隊,企業經營團隊不變,就能持續創造獲利,不須輕易停利,唯有經營團隊的能力與誠信出現負面變化時,才是考慮退出投資的時候。

心得討論

  • 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長期投資的核心是選對經營團隊,企業經營團隊不變,就能持續創造獲利』,只要長期投資的成功點:經營團隊、對的產業對的投資點符合,投資之方式就是長抱;
  • 我覺得另一點更重要: 當經營團隊、產業投資點符合時,就要學習 “投資大師巴菲特曾說:「我最喜歡的持股時間是……永遠!」”,依照自已經驗,投資報酬率超過 250%,都是長抱超過一年半以上,而且,都有注意過經營團隊與產業趨勢
  • 當沒有選到符合長期投資的成功點標的時,選擇產業趨勢與買進點對的,可以用建議表之突破趨勢法操作,目的就是讓自已持續專注操作觀察,直到找到長期投資的標的,同時練練操盤與避險功力;

Enhanced by Zemanta

2010年7月18日 星期日

新興經濟成長新型態 - 分析與評論 ( New emergent economic model for world wide economic )

India GateImage by Shashwat_Nagpal via Flickr
新興經濟體 分析師普遍看好

路透社上周訪問37位經濟分析師,調查對日本以外各亞洲國家經濟增長的看法。分析師普遍認為,預期中美經濟放慢,加上歐元區債務危機影響,下半年及2011年的亞洲經濟增長將會放緩。但本土需求殷切,加上亞洲貿易蓬勃,各亞洲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仍將保持強勁。
料中國今年增長10%

分析師預測中國本年的經濟增長的中位數為10%,和他們在4月的預測相同。但預期政府向地產界及地方政府的借貸速度放緩,2011年的經濟增長將只有9%,少於分析師4月的預測9.2%。
至於印度,分析師認為2010至2011財政年度的經濟增長為8.4%,2011至2012年則為8.5%。
分析師看好韓國經濟前景,預期隨著本土和全球需求上升,2010年的經濟增長將為5.7%,比4月調查的5%樂觀。

東南亞國家方面,新加坡本年的經濟增長預測由4月的6.8%上調至10%,明年則為5%,下調0.5個百分點。分析師預計菲律賓本年經濟增長為5.7%,明年則為4.6%,比4月調查的4.2%和4.4%高。至於馬來西亞,本年增長料7%,明年則為5.4%,高於4月調查的5.3%和5.1%。

至於澳洲,分析師預計本年經濟增長為3.3%,明年則為3.5%。澳洲當局昨日宣佈,基於全球經濟復甦前景變得更不明朗,遂將2010至2011年度的經濟增長預測,由5月財政預算案的3.25%,調低為3.0%;2011至2012年度的增長為3.75%。

印尼經濟續亮

本基金為本周報酬率最佳,也是我最推薦的一檔基金。從印尼股市本月表現來看,受惠於該政府立志改善國家基礎設施,有多項包括公路、鐵路、電力及海事交通工程開始推動(例如:巴布亞橫貫公路就約需要55億美金,全長6,000公里);此外,印尼人年平均收入持續成長(2009年為4,150美元),並且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持續吸引外國投資,將印尼設為東南亞的生產中心,像南韓今年就準備投資60~100億美元在印尼。

 我認為,只要政治穩定,印尼的經濟預期將可維持蓬勃成長。綜上所述,在東協自由貿易區加一(大陸),甚至加三(大陸、南韓、日本)之後,此區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內需市場,也是最大的生產基地。另外,在人力、技術、資金三者的相互支援之下,可以成就一個繁榮的新興經濟巨體。而印尼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以及2億人口市場與勞動力,再加上周遭國家的資金轉移效應下,預期經濟仍會有持續亮眼的表現。

 由於持續看好印尼,我將在投資組合當中,再加碼20%的持有比重。不過,還是要不厭其煩地提醒大家,健康的投資理財,要有正確的心態與方法,除了要瞭解世界的財經脈動之外,宏觀的投資策略與資金運用的技巧與堅持,才可以幫助自己做好生涯理財。(陳慧芳整理)


升息循環新興國家 股債匯三贏

新興國家升息過去多追隨美國升息腳步,但這回升息循環序幕卻由新興國家展開。澳洲率先吹起升息號,並逐漸蔓延到新興市場,國內法人咸認,這些進入升息循環的新興國家,下半年股、債多頭行情可期。

富蘭克林華美積極回報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大鈞表示,去年10月澳洲首先宣布升息後,陸續已有馬來西亞、印度、巴西、加拿大、紐西蘭、智利、台灣、韓國及泰國加入升息行列,上個月開始加入升息的國家數目明顯增加,由於升息通常象徵企業獲利及經濟成長熱絡,他認為隨著全球升息趨勢越來越明顯,市場投資氣氛可望更加樂觀。林大鈞強調,這波全球升息潮與過去不同,不是由美國領先升息,現在美、歐、日等成熟工業國,仍忙於修補財政赤字,需要維持極低的利率環境,反而是由許多基本面不錯的國家,尤其是新興國家,憑藉著其強勁的經濟成長力道展開升息循環,未來差異化趨勢將越來越明顯,建議投資人可留意新興國家資產投資的增值機會。

摩根富林明JF亞洲基金經理人趙心盈也說,經歷過去一年半的衰退,全球經濟復甦逐漸明朗,基本面較佳的新興國家也提早面臨通貨膨脹威脅,率先啟動升息,驗證新興市場經濟復甦力道確實強勁,才能支撐股市續漲動能。前一波升息循環期間,除了加拿大、智利外,其餘國家股市皆呈現走升格局,其中紐西蘭股市漲幅近一倍,其次為印度上漲了近八成,其他新興股市平均漲幅也有17%;升息後可望更突顯新興債券的利差優勢。趙心盈建議投資人,下半年布局宜把握新興國家升息後的股、債長多行情。

匯豐中華投信投資長張靜宜則表示,邁入升息循環後,雖然政府會採取較為緊縮的貨幣政策,造成市場「資金行情」不再,短期可能衝擊股市,但若把時間拉長,邁入升息循環後,可望從「資金行情」走向「景氣行情」,會有「股、債、匯三漲」的結果。

分析與評論

  • 以上許多報導都站在全球經濟逐漸復甦,新興國家基本面較佳的角度,沒有思考國際貿易與新興國家資源與供需問題,也沒有人質疑 "為甚麼 BDI 這麼低還有許多新興國家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大於5%? ";
  • 為甚麼 BDI 這麼低還有許多新興國家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大於5% ? : 因為歐美國家經濟成長遲緩、房地產不景氣、中國打壓房價、加上美國歐洲已開發國家大量增加輸送管之天然氣,鋼鐵、煤、石油、建材海運量減少,再加上2008下半年增加許多航運量,BDI 當然低;
  • 為甚麼整體產業復甦以通訊電腦半導體都是強烈成長 ? : 因為,個人電腦演進到筆電、平板電腦及iPad,價格是由 1600 美金降到 599 ~ 299 美金,而同期像中國大陸國民所得則由 900 美金成長至 3290 美金,再加上網際網路使用人數成長率 ( Internet users growth rate ) 以8.76% 持續飛奔,累積使用人數到達18億,新興國家的人們有誰不想擁有一台筆電及 iPad;
  • 所以,我認為新經濟已經逐漸形成,只是人們一直習慣美國經濟帶動之模式,等他們夢醒時才發現這一波經濟主題與趨勢時,財富已經從新分配剩最後一段;( 主因是QE印鈔刺激經濟,造成資金流向新興國家 )
  • 建議自已不要再看線論線,多了解每一波經濟主題與趨勢及對應之公司,研究操作方式,才能真實抓住成長果實,而避險部份則以最弱勢持續衰退之產業為標的






Enhanced by Zemanta

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

2010 年1 ~ 6月份 臺灣上市公司受景氣恢復程度分析

Graph of internet users per 100 inhabitants be...Image via Wikipedia

2010 年1 ~ 6月份,臺灣整體產業恢復狀態,以電子業、觀光、汽車、金融復甦又持續成長最快,由於智慧型裝置 ( smart handheld and portable device )、雲端技術 ( cloud computing )、網際網路 ( Internet ) 之大幅成長進入淡季也成長時代,這是這次景氣恢復最奇特現象,我把它歸因於新經濟已經逐漸形成非常強勢世界趨勢,而舊型之重量型經濟則持續衰退,最大影響力是:
  • 注意網際網路 ( Internet )、 智慧型裝置 ( smart handheld and portable device )( 如 ipad、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 )、雲端應用 ( cloud computing )之成長率與出貨量;
  • 歐洲主權債危機,已經到了威脅全世界經濟成長率,特別是重量型經濟需求如鋼鐵、水泥等,而美國經濟成長率又變軟,因此,歐美仍然需要經濟刺激政策。
  • 臺灣最大競爭對手仍然是韓國 Samsung 挾著DRAM、半導體晶圓代工技術與面板,又擴廠,成為台灣非常大之威脅;間接影響臺灣政府1.2兆稅收,TSMC 必須非常注意。
  • 兩岸金融業合作、兩岸金融商品與ECFA議題 仍然以人民幣存款業務效應對臺灣經濟成長率影響最大,將大幅增加金融業穫利率,很懷疑執政黨是否真的了解人民幣業務對臺灣之影響。
  • 第三季許多利多與月營收有關之智慧型裝置、雲端技術上下游股票,外資已經開始進場,振盪小回不破支撐就可以分批進場。
  • 執政黨現在要大幅運用策略降低失業率,由新創公司投資減稅與邀請外國公司來台投資著手,就可以大幅降低失業率,延長經濟成長率,執政黨沒有做好降低失業率策略將會流失許多選票
  • 預估ECFA無法增加太多就業率,國內開放人民幣定存業務可以激起國內消費金額,增加服務業就業率,新創公司投資減稅與優惠,能迅速增加就業率。
  • 國際營運FTA方式不能以美國為優先,要以南美、東歐、歐洲、中東為主,因為這些區域關稅高,對於台灣分散市場效果大,而美國談判籌碼低農產品競爭力非常高。



Enhanced by Zemanta

2010年7月15日 星期四

三星Q2營利激增87%, 微軟也推平板電腦 - 分析與評論

iPad NanoImage by luca.sartoni via Flickr

晶片事業獲利漂亮 三星Q2營利激增87%

電腦晶片需求回升帶動晶片價格上漲,亞洲最大半導體、面板與手機製造商三星電子公司 ( Samsung ) 第二季營業利益激增87%,從去年同季的2.67兆韓元飆升到5兆韓元(41億美元),營收也成長約14%。

三星公司表示,第二季的營收在36到38兆韓元之間,優於去年同季的32.51兆韓元,5兆韓元的營利也比分析師平均預測的4.74兆韓元更加出色。獲利擴增有助三星電子推動高達18兆韓元的龐大資本支出計畫,三星希望藉此拉大領先美光科技 ( Micron )、Hynix 半導體的差距。全球經濟復甦刺激電子品的需求,也拉抬了晶片製造商的獲利,追蹤全球電腦晶片行情的Dramexchange指數,今年來已上升9.3%。

三星7日公布的初步數字是整個集團的財報,包含了海外公司的的獲利。不過,三星並未發布第二季的純益或是各部門的獲利明細。根據彭博資訊對19位分析師的調查,三星本年度的營利可能創下18.1兆韓元的新紀錄。三星電子2009年度的營收136.3兆韓元,營利達10.9兆韓元。

分析師指出,晶片事業部第二季的營利可能占三星全部營利的半數以上,面板事業部的營利可能達7570億韓元,三倍於去年同季的2500億韓元。

不過,手機事業部的營利可能下滑26%,降到7270億韓元,包含電視機在內的數位媒體事業部的營利也下降43%,減到6600億韓元。

蘋果三星發光 Wintel聯盟失色

拓墣產業研究所發布報告指出,以蘋果與三星為代表的非Wintel陣營,透過軟體服務與發展品牌,6月總市值首度超越Wintel(微軟與英特爾)聯盟,但兩大陣營無論何者勝出,台灣業者都是最大贏家。
英特爾為全球PC主要處理器龍頭,與微軟的 Windows 作業系統結合,被業界稱為Wintel聯盟,對個人電腦(PC)影響甚鉅。英特爾訂紐約股市13日收盤後發布財報,分析師預期英特爾上季營收成長率將達雙位數,每股盈餘43美分,營收約102.5億美元。一年前英特爾每股淨損7美分,營收為80.2億美元。

拓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楊勝帆昨(13)日以 Wintel 光環逐漸黯淡,形容科技業的轉變。他認為,台灣科技業者一直過度依賴Wintel,此時應儘速運用兩岸電子業的互補性,結合大陸技術規格主導性與台灣的技術研發實力,積極搶攻非Wintel市場。

拓墣統計,從2005年至今,Wintel營收年複合成長率(CAGR)幾乎無成長;以蘋果與三星為代表的非Wintel陣營則透過軟體服務與發展品牌,總營收從2006年的926億美元大幅成長至2010年的1,858億美元,五年成長幅度高達100%;而非Wintel聯盟6月的總市值已高達3,560億美元,超越Wintel聯盟的3,453億美元。

國內科技業者表示,蘋果 (Apple Inc., ) iPhone 屬於手機通訊業、三星的液晶電視為消費性電子業;Wintel主宰PC產業,三者分屬「3C」市場的不同領域。除了Wintel之外,不論蘋果iPhone、iPad,或是Google的Android手機或電腦裝置,台灣廠商都在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並未漏失商機。面對蘋果推出iPad攪亂電腦市場一池春水,宏碁董事長王振堂日前推崇蘋果的確是厲害角色,把「4C整合」做到極致。但他分析,蘋果自成一個陣營,根據歷史經驗,就像蘋果的Mac 最後還是敵不過Wintel為首的開放陣營,相信這場「4C整合」戰局到最後還是開放陣營的市場規模較大,絕對會比蘋果封閉陣營大好幾倍。

電子時報:傳新版iPad將作小尺寸 砸重資用OLED螢幕 Q4上市

根據台灣《電子時報》(Digitimes)報導指出,蘋果公司 (Apple Inc.)(AAPL-US)的第二代新平板電腦iPad將具備 5.6吋和 7吋的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螢幕,且可能最快將在今(2010)年第4季正式上市。該報引述匿名零件廠消息宣稱,蘋果公司「近期向台灣下了新iPad零件訂單,預定在今年第4季和2011年第1季交貨,訂單內容包括5.6吋、7吋和9.7吋螢幕等規格產品。」

報告內容顯示,5.6吋和7吋版本的iPad,最有可能用以進軍電子閱讀器市場;而9.7吋螢幕款式將會出現「些微改變」,而定位保持面向多媒體娛樂市場。此份新聞內容,和《電子時報》在4月時的報導內文有相符處,當初報導指出蘋果公司的新一代iPad,將採用OLED螢幕顯示器。

儘管如此,重要的是應對此傳言抱持適當保留心態,因為OLED螢幕價格依然相當昂貴。電子產業研究機構Digitimes Research資深分析師郭明錤表示,目前9.7英吋的iPad液晶面板成本約為60-70美元,然而同尺寸的OLED面板卻要價約500美元。郭明錤曾在4月間指出,在今明兩年期間,面板的價格差異不太可能明顯縮減。

在Digitimes網站最新的文章內,郭明錤表示目前最大的OLED製造商三星電子 (Samsung Electronics Co.)(005030-KR),現今甚至沒有能力滿足公司內部OLED螢幕產品需求,因此蘋果在短短數季期間,不太可能突然作出突破。

槓上iPad 微軟也推平板電腦

(中央社華盛頓12日法新電)微軟公司(Microsoft)執行長巴爾默(Steve Ballmer)今天宣布,他們與近24 家軟體製造商將推出以Windows為基礎的平板電腦,類似蘋果(Apple)高人氣的iPad。巴爾默表示:「今年我們在智慧型裝置項目將進行的最重大事項之一,是極力推動Windows7平板電腦與手機。」

巴爾默在華盛頓舉辦的微軟全球夥伴會議開幕致詞說:「未來幾個月的時間,你們將看見多種搭載Windows7的平板電腦,我認為你們會十分驚豔。」他表示:「Windows7平板電腦將出自你們想得到的品牌—華碩(ASUS)、戴爾(Dell)、三星(Samsung)、東芝(Toshiba)與索尼(Sony)。」

他也透露:「有些附鍵盤,有些沒有,可以外接,會有許多主機板尺寸、價格等級和大小。但全都使用Windows7與其應用軟體,也會搭載Office。 」另外,他表示微軟已經「因為Windows Mobile而錯過一代」,這個手機作業系統慘敗給蘋果iPhone、谷歌(Google)Android平台以及行動研究公司(Research in Motion)的黑莓機。

巴爾默說:「我們真的錯過幾乎一整個發表週期,但Windows Phone7獲得極高評價,真的很棒的好評。」他的投影片點出的手機合作廠商包括戴爾、宏達電(HTC)、Garmin、華碩、LG、三星、索尼易利信(Sony Ericsson)與東芝。他也強調微軟致力投入以網路為基礎的「雲端」運算。他說:「雲端持續帶來新的機會,讓我們協助顧客操作更有效率並提高靈活度。」


分析與評論

  • 由於 Apple iPhone 4 與 iPad 賣量對 Nand flash 供需影響很大,而新增之產能要明年上半年才建好,加上微軟 ( Microsoft ) 與 Google 也要推平板電腦,如果賣相好,預估整體需求將超過供應,三星電子 Samsung 將賺更多錢加速它晶圓代工產業,也將與TSMC抗衡;
  • 這裡有一問題值得仔細研究,Windows 7 需要較多之 DRAM,上游有這麼多低功耗 DDR 給平板電腦、iPad、iPhone及 Android 智慧型裝置嗎? DRAM 產能預估需要增加 60% ~ 75%,因此,Nand Flash 產能會受擠壓應該是確認;
  • 當 NB 有 1300萬台轉成平板電腦約將是等於產生另一倍智慧型手機 Nand flash 及 低功耗 DDR 需求,如果再考慮觸控面板需求,這上下游之間那一元件卡住需求真是值得研究之課題;

Enhanced by Zemanta

2010年7月13日 星期二

後ECFA 全球招商中心8月成立 - 分析與評論


the red cloudImage by Jenson Lee via Flickr
行政院長吳敦義今天舉行上任後的首次政務會報。行政院官員會後指出,行政院「全球招商專案小組」將由吳敦義督導,經濟部8月初也將開設「全球招商服務中心」單一窗口。

行政院官員表示,因應總統馬英九提出全球經濟戰略構想,行政院須推動實質計畫,除繼續推動、追蹤既定的重大投資案,吳敦義要求的原則是要突破國內既有重大投資障礙與問題,否則即使是在後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時代,如何吸引外資及增加內部投資?

他說,行政院將設全球招商專案小組,由吳敦義督導,主要成員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與相關部會首長。規劃部分由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負責,將設規劃推動委員會,實際已在運作。

執行部分,行政院官員表示,經濟部會有全球招商服務中心,根據規劃實質推動,扮演單一窗口處理解決招商上遇到的問題,並已在規劃宣傳與媒合,最快7月底規劃完成,8月初開設。

他說,經建會已規劃到海外宣傳,吳敦義要求各部會須拿出能吸引投資的產品,包括愛台12建設、6大新興產業、4大智慧型產業與10大重點服務業等,且各部會對能吸引投資的產品要有細部規劃。

行政院官員表示,政府對能吸引投資的產品不設限,只要對台灣有利,符合各方要求,政府都會促成。相關部會也須整理台灣近1、2年的大環境新變化,配合招商重新準備綜合性投資文宣資料。

他說,吳敦義提及,推動招商,最重要的原則是用心解決所有投資障礙,以解決為方向。

相關部會也整理出外商與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關注的重大投資障礙,包括放寬勞動彈性與人員流動(簡化中國大陸商務人士來台手續、檢討外國人薪資所得稅制、放寬外籍專業人士來台工作經驗門檻、放寬定期僱傭契約規定)及鬆綁產業管制(健全金融法規架構、檢討國產化產品政策、鬆綁電信價格管制、避免產品重複認證)。

其它投資障礙還有便利參與公共工程(強化公共工程爭端解決機制、明定公共工程賠償責任上限、鼓勵採購單位採用最有利標、解決公共工程土方存放)與落實保障智慧財產權(改善專利審查時效、有效防範專利、商標侵權、防範平行輸入不公平競爭、建立專利連結制度、延長資料專屬權年限)。

行政院官員表示,吳敦義指示,未來招商時,應配合檢討改進這些投資障礙。

此外,會中也討論國光石化案,行政院官員說,吳敦義聽取目前進度、發展現況及遇到的一些問題後,請經濟部與國光石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準備較強而有力的論述。

分析與評論

  • 4大智慧型產業: 行政院未來六年至少將投入150億元,協助產業發展雲端運算、智慧電動車、智慧綠建築、專利產業化等領域,其中雲端產業不是只考慮硬體,需要許多國外軟體廠商來台灣投資法案修訂;
  • 雲端運算裡教育占很大比率,應該建立更多教育雲結合雙語教材推廣至國外,擴展海外教育市場;
  • 教育與觀光市場其實可以結合,應該加強國外名校大學在台灣設立分校蓋念,將台灣各大學校園出租,這樣不僅引進國外名校師資也吸引許多亞洲、歐洲學生進行學習東西文化、國外與台灣科技學科之交流,例如 台灣清大與英國劍橋合作分校等,這可以吸引亞洲、歐洲學生來台,創造教育與觀光市場;
  • 金融建設中,最重要是台灣人民幣活存、定存與金融商品之經營,再推廣金融雲端擴及海外投資人之經營,這對台灣未來亞洲之金融地位影響非常大,對於中國未來推升人民幣成為亞幣影響更深遠。
  • 綠能產業台灣應加強國際來台投資之優惠,加大加強台灣綠能產業上中下國際整合之能力;
  • 簽署其他國家之FTA以東協、南美、東歐為優先,因為,它們關稅很高影響很大;
  • 台灣應更加強在職教育,讓經濟成長之同時,企業找的到人才




Enhanced by Zemanta

2010年7月12日 星期一

2010年台灣通訊產業可望達1兆3,515億台幣規模 - 分析與評論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預估, 2010年台灣整體通訊產業產值將達到新台幣1兆3,515億元,較2009年的新台幣1兆390億元產值成長30%。在 2010年台灣整體通訊產業產值中,以行動通訊的產值最高,約新台幣7,859億元,佔整體比例58%,其次是有線通訊產值,約新台幣2,323億元,佔整體比例17%,以及無線通訊產值,約新台幣1,205億元,佔整體比例9%。另有新台幣2,128億元產值來自通訊晶片及零組件外銷,佔整體比例16%。

MIC觀察全球通訊服務市場的重要發展趨勢指出,在行動市場方面,2009年全球行動用戶已經達到46億戶,主要成長動力來自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預估2013年全球行動用戶將逼近60億戶。在家庭市場方面,2009年全球網路接取寬頻用戶已達到4.6億戶,寬頻服務營收達108億美元,預估至2013年的網路接取寬頻用戶將達到7億戶,2010年的寬頻服務營收預估將成長10%。

在企業市場方面,2009年全球企業通訊服務市場約341億美元,預估2013年將成長至578億美元,其中以整合通訊服務成長幅度最大,預期2009年的24億美元產值,於2015年將成長至139億美元。

在通訊晶片暨零組件方面,台灣通訊晶片外銷包括行動電話用基頻晶片產品與 WLAN 晶片產品,其中以聯發科技的 GSM / EDGE 基頻晶片產品為主力(約佔整體通訊零組件外銷產值的85%),預期 2010年的外銷量可望超越高通(Qualcomm),而成為全球最大行動電話用基頻晶片供應商。

MIC副主任張奇表示,在經歷2009年上半年因全球金融危機而帶來的景氣衰退之後,我國通訊設備產業從2009年下半年即呈現景氣反轉現象,此復甦力道將持續至 2010年,我國通訊設備整體產值可望出現大幅度的成長。MIC表示,「行動電話、家庭寬頻、企業寬頻、無線晶片」是未來全球通訊產業產品的四大重要發展趨勢。

2010年全球行動電話出貨量預估將達到13.2億支,預期2013年將超過15億支,其中智慧型手機預估佔25%~35%。而2010年第三季,台灣智慧型手機(包含 iPhone )出貨量預估將突破2,300萬支大關,主要是受到iPhone與Android的驅動影響。

在家庭寬頻產品方面,預估2010年全球有線寬頻產品出貨量為2.54億台,其中xDSL與具有聯網功能的多媒體播放機佔50%,預期2013年的整體出貨將達到3億台。2009年全球企業寬頻產品產值為366億美元,預期2013年將達到479億美元,年成長率(CAGR)為7%,其中以交換器(Switch L2-L3)佔50%產值為大宗。

此外MIC認為,2010年藍牙(BT)將會大幅趨向GPS及WLAN整合,預期至2011年,NFC無線通訊技術的滲透率,將因為電子錢包的應用而逐漸提高。

分析與評論

  • 台灣無線IC主要由 2379、2454、3534、8040、晨星,目前仍以 2454、3534、晨星 獲利較佳,不過還需要注意今年獲利與成長;
  • 值得注意事 2454 也加入 OHA 「開放手機聯盟」 藉由 Android創新平台可提供用戶絕佳的網路多媒體、服務與社群網路使用經驗。基於同樣對行動生活的願景,聯發科技將與聯盟一起於加速Android平台的普及,也就是說低價 Smart Phone 將再6個月可能出爐。

Enhanced by Zemanta

iPhone 大賣感測器應用當紅 - 分析與評論

The Wii Menu as displayed in the widescreen (1...
Image via Wikipedia
在任天堂的Wii應用感測器,讓Wii成為當今最受歡迎的遊戲機產品之後,蘋果發表最新智慧型手機iPhone 4G也率先其手機業者導入加速度計、3軸陀螺儀、電子羅盤(Compass)、近接開關( Proximity Sensor )、環境光感測器(Ambient Light Sensor)等Sensor感測相關元件產品,一時之間Sensor成為繼觸控應用之後,最火紅的科技產品新應用題材。

由於iPhone 4G具有6軸感測功能,業界認為,蘋果的動作已經為智慧型手機市場樹立新的規格標準,今年下半年諾基亞、三星甚至宏達電等即將推出的新機種,都已經開始全面內建加速度計及陀螺儀,而近期三星即將在美國AT&T開賣的Android新機Galaxy Ca ptivate,就具備陀螺儀等6軸感測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更具動感的玩遊戲。

相關晶片廠商看好感測相關產品未來在手機、消費性電子以及汽車電子等相關應用,近期都把焦點放在感測平台佈局上,分析師認為,蘋果將帶動智慧型手機內建感測元件風潮,到時候Sensor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智慧型手機甚至是平板電腦等內建感測元件將成為必要選擇,甚至在車用電子上包括前後倒車攝影、胎壓檢測、甚至溫度、速度監控等的應用也將越來越廣,因此相當看好Sensor未來的發展。

由於看好未來Sensor在消費性電子、車用電子甚至醫療電子等相關產業上的應用,飛思卡爾在日前舉辦的技術論壇上發表智慧型Xtrinsic移動感測平台。

飛思卡爾表示,Xtrinsic感測解決方案除了內建整合加速計、運算核心、記憶體和多重嵌入式功能外,並可在其環境中執行複雜運算和進行決策,屬於高效率、低耗能的產品,目前飛思卡爾感測產品大多應用在車用及醫療相關產品上。

另外,飛思卡爾強調,採用Xtrinsic產品平台的使用者可自訂功能和多重感測器輸入,針對移動消費應用展現出高度的彈性。同時Xtrinsic觸控感測解決方案2.0版將擴展電容式觸控感測能力,跨越8位元微處理器到32位元,未來除手機外,飛思卡爾目前已開始與日本豐田、美國的福特及通用汽車合作,預期未來多項新型車款將大量採用感測元件,未來Sensor市場相當具成長性。

研究機構iSuppli指出,多功能個人化電子設備需求的提升和從智慧型手機到醫療設備一直到全球定位系統( GPS )的直覺式應用,讓感測器的需求行情看俏。iSuppli認為,為了滿足各式感測器的訊號統合以減少能源消耗,對於在單一平台上整合多重感測和微處理器控制單元(MCU)性能的技術需求正與日俱增。

iSuppli預期,隨著競爭對手競相效仿蘋果最新發布的iPhone 4手機將陀螺儀置入智能手機,預計手機用陀螺儀市場將出現爆炸性增長。

iSuppli預估到2014年,應用於移動終端設備的陀螺儀的全球出貨量將激增至2.859億件,較2009年及2010年的2,600萬件呈現大幅增長。

而在消費移動性裝置的微機電系統( MEMS )的市場,iSuppli預估,感測器將會帶動接下來消費性電子設備的發展,持續開發先進設備需要全新等級的感測創新水準。大規模部署感測器不僅在智慧型移動裝置上可以看到,同時也出現在遊戲設備和照相機產品上,因此2013年前在消費移動性裝置的微機電系統的市場將持續擴張到27億美元以上。


分析與評論

  • 預估消費移動性裝置的微機電系統(MEMS)市場將增加 50% ~ 60%,光寶科 2301有做這方面原件,但對於它整體營收貢獻度還不足;
  • 其他都在國外,一家 Invensense 另一家是 MEMSIC Inc.,,MSMSIC 股價續跌,顯然獲利仍然無法改善不值得投資,遠不如 NVEC

Enhanced by Zemanta

2010年7月11日 星期日

美國對中國人民幣施壓與中國經濟轉型 - 分析與評論

President Barack Obama bids farewell to Chines...Image via Wikipedia

歐巴馬:人民幣 ( RMB ) 升值程度是否足夠 言之過早

美國總統歐巴馬周四表示,中國 ( China ) 在宣布貨幣彈性的事情上已有很大的進展,但談論人民幣 ( RMB ) 此回升值是否足夠仍「過早」。歐巴馬表示,剛開始的跡象很正面,目前為止人民幣兌美元逐漸的變化並不令人驚訝。

歐巴馬表示:「我們並不認為一夜之間就可以升值個 20%之類的,單純因為這將會對世界貨幣市場與中國經濟造成相當大的破壞。我認為中國宣布將採取逐步且依據市場的升值步驟,這已有一大進展。」

中國周六宣布將允許人民幣獲得更大的彈性,此舉可免去中國貨幣政策可能在G20 會議上遭受的批評。過去 2 年間,中國釘住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經濟學家認為,人民幣兌美元的價值低估了 40%左右。美國議員認為,中國以人為方式讓人民幣兌美元在低檔,使中國出口至美國的貨物,較美國出口至中國的貨物以美元計價時便宜,造成美國珍貴的工作機會流失,所以美國國會考慮立法,以鼓勵北京當局讓人民幣升值。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U.S. House Ways and Means Committee) 主席 Sander Levin 認為,倘若人民幣升值速度不夠快,這也不失為一種方法。

面臨選舉壓力的歐巴馬必須要為美國勞工爭取權益,但在其他有助於美國利益的領域上,他仍需要中國的合作,例如針對核武問題,施壓伊朗和北韓,以及人民幣升值議題。周四人民幣兌美元較前日升高至 6.7997,但交易員表示,看不出人行有鼓勵人民幣升值的跡象。

歐巴馬認為,一切必須靜待時間評估,但他暗示一年的時間是個合理的基準。他表示,最初的跡象很正面,但判斷此升值是否足以達到經濟重新平衡的效果,目前仍言之過早。「倘若走勢顯示,經過一年的時間,人民幣已經升值一定程度,且更符合經濟基本面,那麼這可望不只有利於美國經濟,同時也有利於中國經濟。」

分析與評論

  • Jim Rogers:人民幣未來10年升值4倍 打算出脫美元資產 ,他是假設中國10年內經濟成長是高於6.8%,為了解決通膨與進口物價問題,人民幣每年升值7.5%,加上每年美元7.5%貶值,10年後確實有可能到達4倍;
  • 如此一來,人民幣在未來10年就會成為亞幣,而且這種可能性大增;
  • 人民幣既然成為亞幣可能性大增,就應該思考如何讓台灣的銀行承做人民幣定存業務,讓台灣全民受惠,而且試驗人民幣成為亞幣之前的中國開放式外匯操作方式,這樣可以降低人民幣上升壓力,其實台灣人很清楚人民幣定存與商品相關業務才真正有利於台灣全民,看大陸是否有誠意;
  • 美國不可能對人民幣停止施壓,中國要成為亞幣與適度民主才能有機會成為世界性金權,那時才能與美國一樣成為許多國家儲備債資產才能真正有世界的權利
  • 調高工資無法完全解決通膨與人民幣升值之壓力問題,對世界經濟的幫助也非常有限,美國必須自已刺激經濟,否則不會有大幅之經濟成長;

Enhanced by Zemanta

2010年7月10日 星期六

分析師:平板電腦將蠶食迷你筆電市場 - 分析與評論

Uuuh! Tiembla Ipad... Alianza Verizon - Google...Image by somniak via Flickr

平板電腦產品大獲成功,分析師認為,此趨勢將拉低筆記型電腦與迷你筆電(netbook)的銷售量,並讓部分 x86處理器晶片的生意被 ARM 核心處理器與 Google Android 平台搶走。
Barclays Capital日前發表最新研究報告,剖析因 Apple iPad 成功上市而興起的平板電腦(tablet)產品,對行動裝置供應鏈所帶來的衝擊。如果該機構的預測正確,平板電腦將成為首個明顯驅動替代性架構的新產品類別,蠶食長期壟斷運算市場的「Wintel」架構之版圖。

來自美國華爾街的Barclays Capital分析師預測,今年多媒體平板電腦銷售量可達1,500萬台,並在2011年進一步成長至2,800萬台,其中有七成是採用ARM核心處理器的Apple iPad。

Barclays並估計,有30~40%的平板電腦採購,是捨棄了迷你筆電與筆記型電腦所做的抉擇,其比例就很像是迷你筆電所瓜分的筆記型電腦銷售量。為此該機構將今年迷你筆電銷售量成長率預測由19%調降為9%,規模3,500萬台,並估計該類產品明年銷售量再衰退兩成。

在筆記型電腦銷售量部分,Barclays也將今年的成長率預測調降4個百分點,成為34%、1.83億台;2011年筆記型電腦銷售則可望成長25%、達2.29億台規模。

而雖然Barclays分析師認為桌上型電腦與伺服器銷售不受影響,仍基於平板電腦熱賣趨勢,將2010年整體PC市場銷售成長率預測由21%調降為19%;主要是因為受影響較大的筆記型電腦是PC市場中成長最快的一個領域。

此外Barclays指出,平板電腦市場的興起有利於ARM以及相關晶片供應商,但同時英特爾(Intel)與AMD廠商則可能受到輕微負面衝擊。

「我們原先預測,搭載Atom處理器的迷你筆電在2010年銷售成長率可達20%、規模4,400萬台;現在則將預測出貨數字下修為4,000萬台。至於2011年,原先對該類產品21%成長率、5,300萬台銷售量的預測,則下修為成長10%、4,400萬台。」Barclays的報告指出。

對整體 x86處理器市場,Barclays也將成長率預測值下修了1~2個百分點;該機構現在認為該市場2010年將成長18%、營收規模3.98億美元,2011年成長率則為11%、營收規模4.43億美元。

Barclays仍維持對英特爾股票的正面價評,卻指出:「投資者對平板電腦出貨成長的認知,將影響他們對英特爾的看法。」該機構認為,英特爾會藉由鎖定2011年x86架構平板電腦新產品的低功耗Medfield處理器,來抒解以上壓力。

至於AMD雖然沒有迷你筆電專用的處理器,但可能會受到筆記型電腦成長率衰減的輕微衝擊;該公司預期在2011年初發表適用平板電腦與超可攜式PC的、搭載繪圖處理功能的整合式Ontario系列處理器,也計劃藉由新型筆記型電腦處理器的推出刺激業績成長。

其他受到迷你筆電市場衰退影響的廠商,包括供應該市場Wi-Fi晶片近五成比例的Atheros;不過Barclays也認為該公司將從平板電腦產品回收利潤。此外Marvell與Micron也會因平板電腦熱賣所導致的硬碟控制晶片與DRAM業績衰退,而遭遇壓力。

在軟體廠商部份,Barclays指微軟(Microsoft)也會受到平板電腦熱潮的衝擊,甚至預測該公司2011年營收將因此流失4億美元:「我們已經看到Windows平台的市佔率出現顯著與持續形的流失,不過短期看來,所產生的財務衝擊並不嚴重。」

微軟最近才取消了發表自有平板電腦設計的計畫,其設備相關業務的高層主管人事也出現大幅變動。Barclays的報告指出,擁有6種不同Windows embedded/mobile平台的微軟,其手機/消費性電子產品策略依然令人困惑。

至於ARM則是平板電腦可能取代迷你筆電趨勢下的最大贏家;該公司的策略夥伴包括諾基亞(Nokia)、高通(Qualcomm)與德州儀器(TI),可望在非Apple品牌的平板電腦市場取得三成左右的設計案。

有趣的是,Barclays的報告中並沒有提到飛思卡爾半導體(Freescale),該公司也銷售平板電腦與行動裝置用的ARM處理器。

Barclays的報告還將多家 iPad 晶片供應商列為平板電腦風潮中的受惠者,包括供應iPad觸控面板控制器與連線晶片的博通(Broadcom),RF與功率放大器晶片供應商Skyworks與Triquint,還有電源管理IC供應商凌力爾特(Linear)。

但平板電腦市場也不完全是ARM的天下,Barclays指出,思科(Cisco Systems)發表的Archos與Cius系列平板電腦產品,採用的就是英特爾的Atom處理器晶片;而AMD的Ontario也可望取得部份平板電腦產品設計案。

其他品牌大廠如摩托羅拉(Motorola)與RIM (Research in Motion)預期都將發表平板電腦產品,

諾基亞與戴爾(Dell)的平板電腦裝置則是已經上市。韓國LG與三星(Samsung)都打算在年底開賣平板電腦;惠普(HP)雖預告了一款平板電腦產品,但可能會因為收購Palm而更改設計。

「雖然看來有這麼多種不同的平板電腦產品,但我不認為其中有任何一款會是iPad的有力對手。」Barclays半導體市場分析師Tim Luke在報告中發表其結論:「我們相信這些產品中有大部份會使用Android以及Chrome作業系統。」

(參考原文: Analyst: Tablets rise pulls netbooks down (中文),by Rick Merritt)

分析與評論

  • 正如我早幾個月預測,微軟與英泰爾( Microsoft and Intel )將會是最後輸家,一個是作業軟體太慢,一個是 CPU 功耗不如 ARM且價格高,怎麼打贏這場仗?
  • 智慧型裝置正由過去微軟:作業系統與英泰爾:中央處理器( Microsoft OS and Intel CPU) 主導之市場轉成 電子內容與雲端 主導的時代,許多上下游需求都將改變,台灣廠商要提早因應;

Enhanced by Zemanta

蘋果Google開放封閉之爭與平板電腦快速成長 - 分析與評論

ipad_home_screenImage by Ben Atkin via Flickr


在6日登場的年度媒體大會上,蘋果和Google的封閉與開放平台之爭將成為焦點,也使這場盛會成為兩者爭奪塑造未來十年媒體樣貌主導權的另一戰場。
投資銀行Allen & Co.舉行的這場會議堪稱媒體和科技界的年度盛事,眾多媒體、科技及金融大亨將齊聚一堂,蘋果執行長喬布斯和Google執行長史密特也在受邀之列,而兩家公司正爭著為未來行動媒體與電視的樣貌定型,使這場會議成為雙方的戰場之一。

蘋果的智慧手機iPhone、平板電腦iPad正和許多採用Google Android軟體平台的行動裝置競逐市占率,而內容是影響這兩種平台成敗的關鍵因素,這使媒體業在這場平台大戰中擁有重要影響力。不過,在蘋果和Google主導的數位媒體未來,業者經營仍有壓力。一位媒體業主管說:「 蘋果商店先前每首音樂賣99美分,現在他們也設法壓低影視節目的價格,而Google的價格更是從零起跳。」

媒體業者大多都偏好蘋果的封閉系統,因為消費者若想使用娛樂和新聞內容就必須註冊,讓內容業者的營收獲得保障。此外,iPad的魅力也吸引媒體主管注意,儘管這些主管向來較晚採用新科技。一位媒體主管就說:「很多不懂怎麼使用新科技的媒體人都在用iPad。」

Google則偏愛開放系統。儘管向來堅持「使用者付費」的梅鐸曾在去年對Google發動公關戰爭,指稱Google有「內容竊盜癖」,不過知情人士說,梅鐸對Google的態度已經軟化,並正與史密特討論如何建立新聞的付費模式。

Google也推出電視平台Google TV軟體,可讓電視連上廣大的網路,拉大和蘋果之間的戰線。知情人士說,Google的電視平台Google TV獲得Sony、奧多比(Adobe)、英特爾及碟式網路公司等科技業者支持後,也迫使蘋果調整發展電視技術的思維。Google和蘋果的電視計畫都還沒爭取到內容供應商的支持。



Thomson Reuters報導,Google Inc.執行長Eric Schmidt 8日表示,Chrome PC作業系統將如期於今年稍後問世,除了初期鎖定的小筆電市場外,未來也可能進軍平板電腦市場。戴爾日前推出的平板電腦「Streak」以及東芝計劃推出的平板產品都是採用Google Android作業系統。

Schmidt 8日同時表示,Google、蘋果(Apple Inc.)在許多業務上仍是重要合作夥伴。他強調智慧型手機市場規模大到足以讓Google Android、蘋果iPhone同時達到成功境界。

thechromesource.com報導,Google產品管理副總裁Sundar Pichai 6月2日在台北電腦展雲端運算論壇上表示,Chrome作業系統將會在2010年第4季上市。Pichai表示Android市場顯然已經起飛,同為開放性平台的Chrome未來發展潛力相當值得期待。

參與設計「Google Chrome OS」以及打造硬體設備的廠商包括宏碁(2353)、Adobe、華碩(2357)、Freescale、惠普、聯想(Lenovo)、高通(Qualcomm)、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以及東芝(Toshiba)。


巴克萊資本周三表示,未來2年平板電腦將會成為暢銷產品,但平板電腦的成長同時可能讓其他產品或廠商付出代價,例如筆記型電腦和 Microsoft Corp (微軟) (MSFT-US)。

巴克萊分析師公佈一系列報告,平板電腦預期今年銷售量至少達 1500 萬台,明年將銷售 2800 萬台以上,但平板電腦的銷售成長可能損傷個人電腦的銷售量。


分析師 Ben Reitzes 表示:「我們認為,平板電腦成長的最初階段將一步步吞噬筆電產業,尤其是一大部分的小筆電,以及低階的筆電市場。」

他認為平板電腦將「對整體PC單位銷售量造成負面衝擊,縮減甚至取代部份小筆電的銷售」。

Apple (蘋果) (AAPL-US)的iPad現在是平板電腦的領導產品,PC巨擘 Dell Inc (戴爾) (DELL-US) 也推出自家產品 Streak,外界預期電腦大廠Hewlett-Packard (惠普) (HPQ-US) 也將會推出自家的平板電腦。

平板電腦的崛起,也可能造成軟體領域的變化,有可能會弱化微軟 Windows作業系統的掌握力。

分析師 Israel Hernandez 表示:「我們認為,iPad成功銷售,以及平板電腦作業系統出現,顯示出大眾消費資訊的方式改變,變得比較不仰賴 OS,更趨向雲端服務。」

他表示,此變化「將讓現行的軟體 (主要是微軟的軟體) 變得脆弱,因為消費者不再仰賴 Windows 滿足運作電腦的需求。」另一方面,巴克萊認為平板電腦市場的成長,以及行動網路的整體擴張將有利於 Google (GOOG-US)。

分析師Douglas Anmuth表示:「我們對於Google的情形抱持樂觀,因為其Chrome OS平板電腦,還有 Android作業系統成功切入智慧型手機的領域。消費者明顯展現出,除了蘋果的 OS以外,他們願意接受另一種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與手機製造商。」


在Apple iPad推出即造成熱賣的市場表現下,讓許多原先投入NetBook的業者開始蠢蠢欲動,亟欲投入更輕、更小的平板電腦市場,但平板電腦產品不只是硬體上能否平板化這麼單純,而是必須從硬體端、軟體端與應用面全面化的考量與配套,才能創造出下一個熱賣的平板電腦產品...

iPad掀起的平板電腦熱潮持續發燒,讓硬體廠商亟欲投入資源進行相關生產布線,除硬體廠商外,掌握行動通訊市場的手機業者,甚至是行動電話服務商,都想進入這塊市場分一杯羹。

根據市調與分析機構針對iPad的相關研究指出,若想推出成功的平板電腦裝置,其實絕大部分可以從智慧型手機的產品操作找到成功因素。目前熱門的智慧型手機平台,絕大多數都必須有強大、豐沛的應用軟體資源奧援,才能維繫使用者持續採用的關係,硬體廠商若要推出一個新的平板電腦,必須考量的不是單就硬體、規格與系統方面的關鍵因素,而是必須從延伸至服務、應用的ecosystem平台的開發者生態環境的整體考量。

沒有軟體奧援 平台影響力將逐漸式微

軟體是智慧型手機賴以發展的命脈,在智慧型手機市場是如此,場景換到平板電腦市場亦是如此,這對比目前堪稱最成功的平板電腦iPad來說,延續iPhone的App Store豐沛軟體資源,也成為iPad一上市就能熱賣的關鍵因素!

而目前PC業者亟欲進入的平板電腦市場,可能因為基於系統平台的選擇,而將左右產品的未來發展動能,例如,若把平板電腦視為NetBook戰線的延伸,或是消化晶片、產能的生產行為,都可能重蹈NetBook庫存滿手的覆轍,因為若以WinTel的應用考量,平板化的電腦產品搭配Windows筆電等級的系統環境,創造類筆電或是筆電延伸的使用體驗,雖然軟體多半可自Windows系統延續應用,但這些應用軟體或許未能即時針對平板環境的觸控操作進行最佳化設計,自然會造成使用者的負面感受,影響導入硬體的意願。

比較好的方式應該重新檢視平板電腦的推出目的,是在取代筆電?還是作為提供更簡單、容易應用的行動運算平台?若是前者,目前一堆NetBook在運算效能、搭載實體鍵盤的設計,已經能辦到,不用再透過平板化的構型設計達到近似目的,反而若是後者的開發目的,就必須考量將系統改用針對平板設計的Linux系統、嵌入式系統或是其他針對平板行動應用的新興系統平台(例如, Android 、LiMo、 MeeGo 、Ubuntu及webOS)。

應用程式的數量是關鍵 但品質更是關鍵中的關鍵

雖然iPhone為基礎的應用程式數量驚人,讓其他平台開發者眼紅,但應用程式的需求並不是多樣與量大就贏!而是必須在多樣性與品質上取得平衡。以目前Apple所創造的iPhone ecosystem來說,開發者可以透過免費的SDK自行研製相容的應用軟體,並透過加入開發者社群以極低的成本達到軟體上架的目的,Apple同時提供軟體開發資源、工具、銷售平台與行銷資訊流、銷售必備的金流服務,開發者可以更專注於軟體開發事務上。

Apple的成功經驗也相當值得其他平台學習,例如,Google就亟欲透過Android平台達到近似的ecosystem環境,同樣也建構完整的開發者社群、軟體開發資源,釋出免費、公開的SDK,甚至比Apple採取更開放的態度,系統核心的相關資源全數開放,讓開發者可以針對這些免費資源建構自己的應用程式,比較可惜的是Android的軟體商店發展趨緩,能發揮的效益因此受限,但在其採行Android系統硬體持續增加的前提下,也會逐漸增加用戶的數量,吸引更多開發者重視這塊軟體應用市場。

至於,軟體的數量雖然相當關鍵,但當ecosystem發展到一個程度,數量就不是這麼重要,反而是軟體的應用品質才是重點!目前Apple App Store因為Apps上架條件門檻低,逐漸出現許多空有話題的濫竽充數之作,軟體品質差異相當大,雖然多數低品質的軟體價格多半採取極低價(US $0.99~1.99元)方式銷售,對消費者的負擔不大,但實際上因平台的把關過於鬆散也可能因此降低使用者的信賴感,影響日後對平台的導入意願。

智慧型手機軟體開發商 跨平台發行意願持續增加

以目前較具規模的智慧型手機平台來觀察,受到強大開發者社群支持的系統,有 iPhoneBlackBerry 和 Android ,另一邊則是 Windows Phone,基本上都願意針對旗下的熱門應用軟體,推出跨平台的版本,例如,以iPhone平台相當熱門的Gameloft S.A.開發商,其遊戲就有 iPhone、 Android雙平台版本,甚至是行動導航開發業者,同時針對不同系統平台開發對應的導航應用程式,也相當多見,同時支援多種應用平台,更可擴大其對於不同系統的產品影響力,類似的策略在平板電腦似乎也能得到合理的推論與印證。

至於目前最受矚目的應用平台,應該屬於iPad的iOS與Google的Android陣營,iOS在Apple的市場考量採取封閉式的操作方式,必須是Apple的硬體才能應用iOS的資源,多數硬體業者或行動通訊服務商並無法介入,反而是立場相對開放的Android陣營,是值得投入與發展的應用系統平台。另LiMo、MeeGo、Ubuntu及webOS可能目前的開發者、硬體相關整合方案尚未成形,多數硬體業者貿然投入必須考量的成本因素較多,初期觀望者較多。

除iOS與Android外,Microsoft的嵌入式系統,也累積了相當程度的開發資源,因為在早期Windows phone曾有過輝煌的智慧型手機應用市場發展,但在iPhone與其他智慧型手機產品競爭下,在系統平台推陳出新的速度有點略微趨緩,但後繼版本是否扳回一城,也值得硬體業者持續觀察。


拓墣產業研究所發佈,以Apple和Samsung為代表的「非Wintel陣營」,2010年6月總市值已高達3,560億美元,大幅超越由Microsoft和Intel領軍的「Wintel陣營」達百億美元。拓墣指出,2005年至今,Wintel營收年複合成長率(CAGR)幾乎無成長。非Wintel陣營卻透過軟體服務與發展品牌,創造嶄新獲利模式,總營收已從2006年的926億美元大幅成長至2010年的1,858億美元,五年之間成長幅度高達100%。

拓墣表示,有別於過去緊盯企業知識型消費市場,非Wintel陣營下的代表產品,將吸引龐大一般普及型消費者青睞,包括智慧型手機、LCD TV甚至創新型PC如iPad,市場型態的轉變,台灣業者不可輕忽。

拓墣建議,以往過度依賴Wintel的台灣業者,應儘速運用兩岸電子業的互補性,如結合大陸的技術規格主導性與台灣的技術研發實力,積極搶攻非Wintel市場,否則Wintel式微所帶來的ICT產業發展瓶頸,恐難避免。


分析與評論

  • 蘋果、Google開放封閉之爭將使微軟 ( Microsoft ) 成為少數,這已經在智慧型手機上看見驗證;
  • 蘋果、Google開放封閉之爭將使產業重點改變,內容 ( e-content )、雲端 ( cloud computing and cloud content )、智慧型攜帶 ( smart portable device )、軟體、智慧型 touch人機介面;
  • 蘋果、Google開放封閉之爭將使上游原件成長大幅成長將是第三季主要題材,可以參考我預估之需求,不過仍然要注意上游原件產能增加多少;
  • 以營收與獲利,我自已挑 2498、3596、3311、3622、3481、3514、3534、6145、3519、2337、2324 來觀察與討論





Enhanced by Zemanta

2010年7月9日 星期五

美國5月Android手機市佔跳增 其他智慧型機種均萎縮 - 分析與評論

Google in 1998, showing the original logoImage via Wikipedia

市調機構comScore, Inc. 8日發表美國13歲以上行動電話用戶手機使用調查報告指出,黑莓機大廠Research In Motion (RIM)為美國行動電話用戶最喜愛的智慧型手機品牌,至5月底為止的3個月平均市佔率由至2月底為止的3個月平均市佔率42.1%略減至41.7%。

根據調查,3-5月份美國擁有智慧型手機的人數達4,910萬人,較12-2月期間的人數上升8.1%。在使用的品牌方面,蘋果為排名第二的智慧型手機廠商,至5月底為止的3個月平均市佔率由2月底的25.4%下滑至24.4%(這項統計並未包含蘋果在6月份開賣的iPhone 4)。排名第3-5名的智慧型手機平台依序為微軟(市佔率由15.1%下滑至13.2%)、Google (市佔率由9%跳增至13%)與Palm(市佔率由5.4%下滑至4.8%)。其中,僅有採用Google Android平台的智慧型手機市佔率呈現上升。

在一般的手機方面,三星電子市佔居所有手機品牌之冠,市佔率由2月份的21.4%上升至22.4%;LG電子則居次,市佔率由2月份的21.7%下滑至21.5%。排名第3-5名的廠牌依序為摩托羅拉(市佔率由22.3%下滑至21.2%)、RIM(市佔率由8.2%增加至8.7%)與諾基亞(市佔率由8.7%下滑至8.1%)。

在手機內容使用方面,使用比例明顯增加的功能為以手機存取社交網路或部落格,比例由2月份的18.2%上升2.6個百分點至20.8%;瀏覽網路的比例則居次,由2月的29.6%攀升2.3個百分點至31.9%;下載應用程式的比例則由2月份的27.9%上升2.1個百分點至30%。




最新美國行動電話市場報告發現,在今年3到5月期間,Google的Android手機作業系統市佔率從9.0%成長到13.0%,而同時,排名在前的RIM、蘋果、微軟三大領先品牌的市佔率都宣告下滑,分析師預期,Android平台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內」搶佔Windows第3名的地位。

市場研究機構ComScore日前發表聲明指出,截至5月份的前3個月內,Android手機作業系統市佔率從上一季的9.0%成長到13.0%,成長4個百分點。

RIM的黑莓機作業系統仍是美國智慧型手機平台的一哥,市佔率41.7%,但比上季下滑0.6個百分點;排名第二的蘋果iOS系統則從25.4%下滑到24.4%,第三名的Windows平台自15.1%下滑到13.2%,Android排名第四,而第五的Palm從5.4%下滑到4.8%。

對於Android是美國市場前五大手機作業系統中,市佔率唯一增長的原因,分析師認為,要歸供於宏達電(HTC)、摩托羅拉(Motorola)、三星電子(Samsung)等廠商推出多款Android手機的機海戰術奏效,IDC一名主管說,「Android將改變遊戲規則,Android手機不斷冒出來」。

ComScore負責產業分析的高級主管Andrew Lipsman受訪表示,Google的Android軟體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內」搶佔微軟第3名的地位。但comScore也特別聲明,此報告並未納入6月才發表上市的蘋果iPhone 4,Andrew Lipsman說,「蘋果與Google市占率很可能同步擴增」。

此外,報告也顯示,雖然各大行動平台市佔率皆被Android瓜分蠶蝕,但因智慧型手機市場仍繼續成長中,因此多數平台的使用者數量都是增加的。

在手機製造商市佔率方面,美國市場最大的手機製造商為三星電子,市佔率為22.4%,LG則以21.5%排名第二,摩托羅拉以21.2%位居第三,第四名為RIM的8.7%,第五名的Nokia佔8.1%。其中,三星電子與RIM的市佔率是增加的,分別是1與0.5個百分點,摩托羅拉、LG與Nokia分別下滑1.1、0.2與0.6個百分點。

AT&T上季iPhone開通戶數創歷史新高 上修全年度盈餘展望

美國第2大行動通訊業者、iPhone獨家授權商AT&T Inc. 22日在2010年Q2財報新聞稿中指出,拜iPhone 4推出之賜,iPhone新開通用戶數達320萬,創下歷史新高,其中27%為AT&T的新用戶。Q2期間蘋果公司(Apple Inc.)售出839.8萬支iPhone,年增率達61%。

AT&T表示,Q2無線用戶數淨增160萬,較09年同期的140萬為多,創下Q2的歷史新高;目前總用戶數達9,010萬,年增率為13%。

由於營收成長趨勢轉佳等因素,AT&T調高2010年全年度盈餘展望:原先預期每股盈餘持平至成長的看法修正為強勁成長。截至台北時間晚上10時39分為止,AT&T上漲2.61%,報25.57美元。





分析與評論 :

  • 很明顯的大家支持 Google Android,支持開放碼的 Android 且 支持 Google 就是支持眾多數人群之利益,因為 Google 提供許多使用者免費之雲端資源,眾多數人群受益;
  • 使用者使用手機網路功能明顯增加,特別是社交網路、部落格、交談網,可以由圖看出;


Enhanced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