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6日 星期日

全球債務大幅增加至100兆美元 - 誰的債務負擔最沉重、該注意什麼 ( World Wide Debt Increase 40% - Which Country Will Be A Most Heavy Debt Country ? )


全球超低息環境下,即使發達國,包括美、日和法等均失去最高信貸評級,但債市投資者並沒放棄它們的債券。外電報道,全球債務自從2007年中至今(約六年半時間)大升了四成,至100萬億美元,原因是各國政府為了令經濟從衰退中復甦而大量舉債,加上發達國家不斷推出寬鬆措施,把利率遏至極低水平,公司因此而大量增加發債。\大公報記者 李耀華

  國際結算銀行與彭博社的資料顯示,全球債務金額現已從2007年中的70億美元大幅增加了30萬億美元,或四成,至100億萬美元,而全球股票總市值則減少了3.86萬億美元,至53.8萬億美元。這個由國際結算銀行於最新季度報告公布的債務數字,其增長率幾乎是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倍。

  美國次級按揭貸款市場爆煲,隨後雷曼兄弟破產而引發了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各國中央銀行開始不斷遏抑利率上升,以刺激經濟增長,因而造成發債之風大盛。根據美銀美林全球債券市場指數顯示,各類型債券,由政府以至企業或按揭的息率,平均僅為2厘,遠低於2007年時期的逾4.8厘,高低差幅高達58%。國際結算銀行經濟師Andreas Schrimpf表示,隨?近年間政府借貸大幅擴張,政府(包括中央、州份和地方政府)已成為最大的發債者。國際結算銀行是由全球中央銀行所組成並透過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制定全球的資本準則。
World Wide Debt To GDP Ratio, China Become One of High Debt Country

政府企業債券均大升

  彭博社根據美國財政部的資料顯示,可買賣的美國政府債務現行總額,已由2007年的4.5萬億美元大升至12萬億美元的新高,全球企業債券的銷售額在期內亦大升,發行總額已達逾21萬億美元。

  由於恐怕債台高築而令國際投資者敬而遠之,不少國家推行了經濟緊縮政策以削減開支和加稅,不惜為了恢復正常的財政秩序,而犧牲了經濟增長的機會。而在這以前,各國曾大舉發行債務,以擺脫經濟衰退。雖然發債金額不斷上升,但卻未令固定收益資產的投資需求減少。美銀美林的指數顯示,全球債券回報率(包括利率再投資在內)由2007年至今已達三成一。國庫券和機構性債券為投資者帶來了回報率兩成七,而企業債券的回報率則超過四成。

評級雖降債券仍受捧

  即使發達國家,包括美國、日本和法國均失去了最高的信貸評級,但是,債券投資者並沒因此而放棄它們的債券。相反地,上述國家的國庫券孳息不升反跌,與從前被降級債券的表現大相逕庭。美國國庫券孳息率更在2012年跌至低見1.38厘的歷史新低。

  英國的信貸評級在去年二月遭穆迪投資由最高的Aaa級調低一級,至Aa1,但自從降級以來,10年期政府債券孳息共下跌了2.6厘,曾低見2.9厘。

歐元區出口通貨緊縮
希臘政府債占GDP 132%, 造成經濟長期低迷

雖然面對着這樣和那樣經濟問題的折磨,但是整體而言,歐元區依然是個巨大的出口基地,將各種各樣不同的産品銷售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德國擁有世界頂尖的汽車,法國擁有廣受歡迎的葡萄酒和農産品,義大利不但有食品,還是時尚的前沿。可是,歐洲現在真正的,最有重要意義的出口卻是一種對全球經濟破壞力巨大的東西——通貨緊縮。

  在很多歐洲國家,價格的下跌都已經開始發生。

  希臘和塞浦路斯的價格下跌簡直是無法控制,葡萄牙、西班牙和義大利距離他們也只是咫尺之遙,哪怕法國和德國,恐怕也堅持不了太久。可是在這樣的局面下,歐洲央行的決定卻是袖手旁觀。等到他們將來某一天不得不採取行動,恐怕一切都太遲了。

  不過,過去二十年的歷史已經清楚地告訴了我們一件事,即,貨幣政策的變化是會從一個大陸波及到另一個大陸的。十年前,來自日本的廉價資金帶動了全球性的資産泡沫。中國的競爭力造成了全球範圍的價格下跌。量化寬鬆推動了新興市場和其他許多地方的資産價格上漲。

  現在,歐洲的通貨緊縮將要出口到全球了。它已經注定將要讓歐洲的債務危機進入下一個更嚴重的階段,而且也完全可能在其他地方造成一場新的債務危機。

  歐洲央行雖然選擇了無視,但這並不意味着通貨緊縮就不會成為歐洲的重大挑戰。看看一些簡單的數字,一切就昭然若揭。

  塞浦路斯的年通貨膨脹率目前是-1.6%,希臘是-1.4%。整個歐元區的價格年度上漲速度也不過只有0.8%,從統計學的角度看來,與通貨緊縮根本就是一綫之隔。若是逐月比較,則情況更加觸目驚心。1月間,除開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斯洛伐克之外,全部歐元區國家都出現了價格下跌的情況。義大利的價格更是一個月就下跌了2.1%。

  當然,單單看這一點本身,我們可能還不知道麻煩有多大。

  商品和原料變得更便宜,大多數消費者或許會覺得這是好事也不一定。在健康的經濟體內,這確實該理解為好事,但歐元區不同。具體说來,有兩個原因讓人不能不對現狀擔心。

  首先,歐元區的外圍國家債務水平原本就已經高得難以為繼了。通貨緊縮將會使得他們的問題變得更加難以解決——債務不會變化,但是他們可以用來還本付息的收入卻在持續減少。其次,所有這些國家為了獲得相對於德國的競爭力,還必須訴諸削減工資。在正常的情況下,降薪就已經足夠痛苦了,而在通貨緊縮之下,想要重回競爭游戲,你還必須更多更狠地降薪。當價格下跌發生在不該發生的時候,那所有的麻煩都會指數量級地放大。

  聽起來,這一切似乎也不是什麼新鮮觀點了。除開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之外,其實几乎所有人都已經注意到了歐洲正在跌入價格下跌陷阱的這一事實。目前真正的麻煩,或者说真正該提出的問題是:歐元區的通貨緊縮螺旋將會對世界其他部分造成怎樣的影響?

  在全球一體化的經濟架構之下,無論一個經濟體發生了什麼,其影響總會波及到其他的國家。如果影響的源頭是歐元區這樣的重量級選手,那麼其他地方所受到的衝擊顯然將是非常猛烈的——哪怕歐元區確實是在迅速縮減其産出,但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單一經濟區。

  迄今為止,受到衝擊最明顯的,正是距離最近的英國。英國本身是個高通貨膨脹國家,而且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相當時間。英國央行的官方通貨膨脹目標是2%,但是價格上漲的速度往往會衝破他們設定的關口。可是今年,他們卻達成了自己的目標,而且現在甚至還到不了2%。1月間,英國價格下跌了0.1%,目前的年度通貨膨脹率只有1.9%。

  何以會如此?答案只能向英吉利海峽的對岸去尋找。英國是與歐元區連接最為緊密的大經濟體,而他們從歐元區進口了大量通貨緊縮,自然也就不值得吃驚。從歐洲的進口在英國國內生産總值當中佔據大約17%的比重。如果再計入其他間接來自歐洲的商品和服務,則這一比重還將進一步增加。當這些價格下跌時,整個經濟都會受到波及,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奇怪。

  不過,問題還不僅僅限於英國。事實上,美國的通貨膨脹也在日趨低迷。目前的通貨膨脹年率已經降低到只有1.6%。消費者價格1月間的漲幅只有0.1%,低於12月的0.2%。中國的通貨膨脹率2月間也降低到2%。

  在日本,央行拋出了大量的資金,試圖刺激經濟,但是到現在也只能將通貨膨脹率撐到1.3%,遠遠低於目標。必須指出的是,美國從歐洲進口的東西很少,而中國的歐洲進口几乎可以忽略不計。這兩國何以會受到明顯波及,背后的傳輸渠道還不是特別清楚。只是,這已經不足以改變一個大家都可以看到的事實,即通貨膨脹率在全球範圍內都在經歷戲劇性的下跌——震中就是歐元區。

  這些國家能夠從通貨緊縮當中得到好處嗎?很難,畢竟,有債務問題的不僅僅只限於歐元區外圍國家。

  英國是發達國家中債務負擔最沉重者之一,麥肯錫公司的一次研究發現,將企業債務、個人債務和政府債務合計起來,英國的債務已經超過了其國內生産總值的500%。英國已經採取了一些方法來削減政府債務,但是預算赤字規模依然可觀。

  如果通貨緊縮成了氣候,這些債務問題就將開始進入失控的螺旋,直至達到造成市場恐慌的水平。

  事實上,哪怕通貨緊縮的威脅沒有出現,大多數發達國家的央行都已經在面對一個挑戰——如何讓自己的貨幣政策回歸常態。英國央行做出暗示,2007年以來的第一次加息預計將在2015年實行。美國聯儲則開始縮減他們的量化寬鬆計劃,一旦計劃完成,下一步自然就是加息了。

  不過,若是通貨膨脹率降低到零,甚至開始變成負數,他們顯然就很難繼續這樣的行動了。歐元區的危機目前還依然被限制在十七國單一貨幣區的範圍之內,但是如果他們將通貨緊縮出口到世界其他國家,那就將是一場全球性的危機了。

2014 ~ 2019 中國極可能是全球經濟成長最大威脅(Herry S. Dent 認為中國將大衰退)
China Debt increase almost 80% from 2008

從1980年起,中國一直是成長最快的最大新興市場國家,現在是世界最大的生產國與出口國,也創造了金額驚人的貿易盈餘。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人口是美國的四倍,購買力(人均GDP)卻大約只有美國的五分之一,實質人均GDP只有5,000美元,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這是中國GDP總值大約仍然只有美國一半的原因。

但是中國有兩大問題,一是中國的負債遠超過1929年股市漲到創紀錄高峰時的美國,二是中國的人均GDP增加的速度不夠快,表示中國不會像美國從1920年代到1960年代那樣,晉身為已開發國家。而且中國仍然沒有建立足敷需要的民主政府或自由市場制度,無法提升到已開發國家的地位。最重要的是,幾十年來,美國得到大量移民和嬰兒潮的強力協助,推動發展,中國卻幾乎毫無外來移民可言,而且50年來出生率一直都在下降。

如果中國在下一次全球金融海嘯中,經歷最嚴重的潰敗,到時候會有什麼後果?我認為中國會碰到最嚴重的挫敗,而且在政府極為強大的控制下,中國可能是最後一個潰敗的國家,但是如果中國帶頭最先崩潰呢?

政府投資和消費者儲蓄是中國房地產泡沫背後獨一無二的動力

你首先必須了解共產主義式資本主義制度的運作方式。中央政府希望創造快速成長,方法是靠著把資金注入地方政府,同時為地方政府的債務提供擔保,好讓地方政府可以借貸極多的貸款,融通本地的基礎建設計畫。地方政府自然有一群自己鍾愛的親信企業和開發商。

中國債務約當 GDP的277%
中國政府也壓低銀行的存放款利率,支持銀行業,鼓勵貸放和營建,但是這樣會造成民間部門產生非常像助長美國次貸危機的影子銀行系統。財富管理業者收取投資人的資金,放在以房地產與基礎建設計畫為擔保的基金中,得到比投資人從銀行所得到殖利率還高的孳息。

從2007年起,中國傳統銀行放款占GDP的比率開始下降,而且從2012年起,幾乎就沒有成長,影子銀行的放款卻飛躍增加,在短短兩年內,就提高到占GDP的60%。銀行業與影子銀行的放款總額已經高達GDP的1.8倍,而且還在迅速成長。對新興市場國家而言,這種比率極高,也高過所得較高和信用較好的大多數已開發國家。

我估計中國的債務總額至少是GDP的2.77倍,而且這種比率還在繼續提高。圖10-12就是債務總額的明細。

這樣我們就得到最少2.77倍、最高可能高達四倍的數字,相形之下,巴西的倍數只有1.52倍,印度只有1.3倍,俄羅斯則低到只有0.78倍。新興市場國家的家庭、企業與金融機構信用沒有已開發國家那麼好,因此凡是超過1.5倍的負債總額應該都相當危險,對新興市場國家而言,是破錶的債務,而且再度顯示中國政府多麼積極地利用過度建設來推動經濟成長。

分析
Enhanced by Zemanta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