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第二波金融海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第二波金融海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

半個歐盟進入通縮,為了讓德國不通膨? ( Half of EU will go into deflation for Germany not go into inflation? )

The government surplus/deficit of Portugal, It...
Image via Wikipedia

所有現象確認毆盟已經畸形通縮 ( All events show EU went into deflation )

    最近由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意大利之失業率、 經濟衰退幅度及消費者物價指數,更由德國公債負值利率看,這種通縮之畸形來至於歐元單一貨幣之災難,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意大利負債較高且原本幣值低,轉成歐元後,在德國強勢歐元策略下,維繫德國不通膨,相對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意大利這些原來弱勢貨幣國之經濟必然衰退,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意大利為了刺激經濟及維持社會福利而大幅負債,造成今日歐元單一貨幣之毆盟無法收拾之殘局,歐元/美元是由 1 漲到 1.31,就因為了要維持德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嗎? 基本上西班牙、葡萄牙、希臘這幾個國家由於原幣及經濟形態都屬弱勢,進入歐元後為什麼惡化這麼快?而且,毆盟國家普遍經濟成長率都很低及社會福利過高,應該說德法領導之毆盟是領導無方,一旦,班牙、葡萄牙、希臘離開毆盟,就形成小毆盟,對德國經濟傷害很大。將來主導全世界貨幣就是美元、人民幣及黃金。

     我們之所以看不起德法領導之毆盟原因是在於德法領導之毆盟沒有付出之精神,毆盟遇到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意大利公債問題只會閃躲或叫私營債權人自認虧損,最起碼現在毆盟消費者物價指數這麼低的情況可以印鈔救債市、定義毆盟區社會福利稅收比及稅率,來壓低歐元與債卷值利率、刺激經濟,同時提高德法對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意大利之投資,這樣大家才會對毆盟領導人有信心。只要 EU 印鈔救債市,亞股、美股必大漲,歐元貶值與債卷值利率下降可以提高毆盟經濟成長率。 ( We hate EU leader Germany due to it is ill-responsible to form EU and lead EU without considerate to boost EU economic and just protect Germany benefit and shrink other countries expense, it is obvious that UK did not join the same Euro system and depend on their own central bank to control its currency and debt credit, its UK bond interesting is much lower than Spain, Greece, Italy and so on )

歐元區失業率創新高

 歐洲統計局最新報告顯示,歐元區去年12月失業率達百分之10.4,創下自1999年實施歐元以來的最高紀錄。

    歐洲統計局表示,歐盟17個實施歐元的國家去年12月平均失業率上升到百分之 10.4,相當於1650萬人沒有工作,創下自1999年實施歐元以來的最高紀錄。其中西班牙排名第一,失業率達百分之22.9,奧地利最低,僅百分之4.1。

    經濟學者指出,由於歐債危機的影響,2011年歐元區的失業率持續向上攀升,預計,2012年全年仍然籠罩在失業的陰霾下,失業人口還會繼續增加。歐債危機已持續兩年,企業調查顯示,景氣不樂觀,各方投資延緩,企業人事凍結,尤其在虧損的壓力下,裁員似乎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

    歐元區失業率最嚴重的國家包括西班牙、希臘及塞浦路斯,尤其西班牙,25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失業率更是高達百分之48.7,令人擔憂。反倒是波羅的海三小國,去年一整年的失業率降幅最大,表現最好。

    歐盟各國領袖這幾天在「布魯塞爾」舉行高峰會,討論解決之道,會議主軸也已從增稅、刪減開支等嚴苛緊縮措施,逐漸轉移到設法振興經濟,以及創造就業機會上。不過,專家指出,即使歐盟各國推動的改革措施有助拉抬經濟,但眼前要解決的問題有如逆風行舟,困難重重,歐洲恐怕會再度落入經濟衰退蕭條。

( EU jobless rate continue to ramp up due to Germany lead EU and strategy to shrink a lot of countries budget, if this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hat will be fine, but all evidence show this is an ill-responsible attitude from Germany to EU )

Bill Gross:歐洲央行無法修復「不和睦」的歐盟

據媒體報導,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OC)創始人兼聯席首席投資官格羅斯(Bill Gross)周二(1月31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只要歐盟(EU)國家表現得像一個“不和睦的”的家庭,歐洲央行(ECB)就沒法解決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格羅斯還建議投資者不要買入歐元區債券。

格羅斯指出,當前的主要問題是北歐和南歐國家之間存在分歧。他表示,北歐國家債務負擔較輕,并且主要依賴出口,而南歐國家的債務負擔相對較重,其經濟更多的是依賴國內消費。他說道,“我認為,這些國家擺脫束縛的能力是其面臨的最大問題。”他還補充道,歐盟領導人在解決歐債問題上沒有作出明顯貢獻。他指出,“歐盟第16次峰會除了好話之外沒有其他東西。希臘和葡萄牙離死牢越來越近,默克爾也一直在談財政緊縮,這個不和睦的歐盟家庭還是那個樣子。”格羅斯建議投資者不要買入歐元區債券,稱近幾周債券收益率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歐洲央行向市場注入了大量流動性。2011年12月,歐洲央行首次推出3年期低息再融資操作(LTRO),向歐洲銀行業提供4890億歐元的流動性。

格羅斯表示,“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基本上在減持南歐國家的債券。有人可能會認為德國債券稍微有點被高估,因為其所處的南歐可能面臨危機。”他指出,“前幾周市場表現一直都在反映歐洲央行再融資操作所提供的流動性。”他還表示,“我們懷疑意大利銀行業正在買入該國債券。我們最後仍將需要利用當前以及未來再融資操作所提供的大量流動資金來穩定意大利,并且未來還需要利用這些資金來穩定西班牙。”

但格羅斯警告稱,這一流程并不是沒有風險。他指出,“歐洲央行長期再融資操作確實提供了流動性,而且能將流動性問題推遲至少3年,因此當然能夠允許銀行買入本國國債來為政府提供支撐。但從長期來看,除了實現經濟增長以外,沒有其他方式能夠讓歐元區真正走出困境。”

葡萄牙本周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因投資者稱其可能重蹈希臘覆轍。格羅斯也表示,其為葡萄牙感到擔憂。他指出,葡萄牙債券受到了歐洲央行的支撐。格羅斯稱,“歐洲央行今天買入了少量葡萄牙國債,可能對10年期葡萄牙國債價格略有支撐。”

除歐元區問題外,格羅斯還表示,預計美聯儲(FED)下次政策會議不會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但肯定會在6月底之前推出,屆時美聯儲“扭曲操作”將會到期。

為拉低長期債券收益率,美聯儲於2011年9月21日宣布采取所謂的“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在2012年6月底之前買入4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其剩余到期時間為6-30年,同時出售等量的美國國債,其剩余到期時間為3年或以下。


希臘財長:私營債權人或接受70%以上的債券減記損失

希臘財政部長維尼澤洛斯表示,希臘的私營債權人可能將接受超過70%的債券互換損失。

綜合媒體1月31日報導,希臘財政部長維尼澤洛斯(Evangelos Venizelos)31日表示,希臘的私營債權人可能將接受超過70%的債券互換損失。據路透社報導,希臘財長維尼澤洛斯向希臘國會立法者表示,“我們正在討論有關債務減記額度超過70%的可能。”

維尼澤洛斯稱,債券互換協議雙方目前正在就新的建議進行非常嚴肅的討論,這一減記額度比之前預設的額度要大很多。當然,金融機構荷蘭國際集團(ING Groep NV)總裁霍門(Jan Hommen)表示,私營債權人提出了新的債券互換建議,建議債券減記額度在70%以上,新債券票息在3.6%-3.7%。

目前,銀行和投資基金已經與雅典就債務互換協議的談判已持續數月之久,以此在2020年將希臘債務占GDP的比重由160%降低至120%,這是國際債權人為避免希臘違約而達成的1,300億歐元第二輪援助貸款的關鍵條件。


Enhanced by Zemanta

2012年1月5日 星期四

2012 全球到期債面臨之狀況 - 主權債泡沫之難題

English: Long-term interest rate statistics fo...
Image via Wikipedia

G7與金磚四國融資成本高漲 衝擊大

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政府2012年將有7.6兆美元的債務到期,而且其中多數國家正面臨融資成本攀高的情況。

根據彭博編纂的資料,包括七大工業國( G7 )和「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在內,主要經濟體今年到期的債務高於去年的7.4兆美元。日本和美國最多,各為3兆美元和2.8兆美元。

分析師預測,年底前這些國家當中至少有七個經濟體的十年期債券殖利率會上升。隨著全球經濟趨緩,投資人可能對這些債台高築的國家要求更高的殖利率作為補償。

Ignis資產管理公司經理人湯森說:「龐大的供應量或許是讓人擔心的地方。年初或許還不是問題,但年中可能會出現問題,因為那時全球經濟趨緩的衝擊最大。」

如果加入利息,今年主要經濟體共須償付逾8兆美元。過去一年歷經標準普爾(S&P)調降美國信用評等、歐元區17國中有15國的信評列入負向觀察,想尋找買主變得愈來愈競爭。雖然全球多數債務人去年少有融資問題,但分析師認為今年情況可能改變。

義大利今年到期的債務約4,280億美元,在主要經濟體中高居第三,另有約700億美元的利息要付。

義國去年底標售公債未達高標,要在經濟陷入2001年來第四次衰退的情況下取得融資,挑戰性頗高。

據彭博調查,經濟學家以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為基準預測,今年G7國家的融資成本可能上漲多達39%。中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可能沒什麼變動,印度從8.39%下滑到8.02%,巴西和俄羅斯未納入調查。

希臘、葡萄牙和愛爾蘭因融資成本高漲吃不消,被迫向歐盟和IMF求援,如今義大利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已超過三國求援的7%。

相較之下,美、日這兩大債務國似乎比較沒有尋找買主的問題。日本拜經常帳順差之賜,不用向外國投資人融通預算赤字;美國則有美元這個全球主要準備貨幣的優勢。


富邦投信:2012年全球經濟「雙低一高」 有利債市表現

全球成長動能於2011年趨緩,富邦投信資深副總經理李志堅認為,展望2012年,將持續呈現低成長之經濟表現,低利率、低經濟成長、高波動的「雙低一高」環境將有利債市表現。

李志堅表示,新興市場雖受歐美經濟疲軟影響,惟整體仍能維持5%-6%成長,加上全球通貨膨脹已自高點回落,新興國家貨幣政策轉向寬鬆,大量的資金存在於市場之中,資金為追逐報酬或趨避風險,將快速進出各類金融商品,易使金融商品價格出現大幅波動。

全球經濟緩成長  企業獲利持續轉佳

2011年以來成熟經濟體因赤字引發的主權債務危機,以及有限政策工具無法推動經濟下,低度成長危及其經濟版圖;而新興市場藉其龐大的內需及良好的財政體質享受高度成長,受歐美影響逐漸縮小,貨幣中長期看升。因此,李志堅預期,成熟經濟體可望在新興市場的協助下,維持一個低度成長的長而緩的復甦。

其中美國因為政府削減支出、企業缺乏信心投資、高失業率引發消費意願低落,市場預估2012年GDP介於2%-2.2%之間,呈現緩步成長,與歐洲溫和衰退的經濟表現脫鉤。以消費佔美國經濟70%的重要性來看,近期零售銷售數據維持高檔,且ISM指數維持50以上之擴張水準值,在各項經濟數據止跌回升下,美國經濟將低度成長,不至走入衰退。而根據外資報告也顯示,預估S&P500之EPS較2011年成長7.4%、低於2011年的14.6%,但仍為成長態勢。

至於歐洲方面,受歐債問題持續干擾,企業投資信心薄弱、高失業率及所得下滑更引發消費意願低迷,加以2012年各國政府施行更為嚴峻的財政緊縮政策,預估2012年歐元區經濟成長率恐為趨近停滯的0.5%,甚有陷入衰退之可能。而以近來歐元區公佈之零售銷售數在消費信心低迷下,年增率已長達半年呈現負成長狀態,而PMI指數更已連續4個月陷入低於50之萎縮狀態,各項經濟數據持續轉差下,歐元區經濟依然呈現惡化,溫和衰退態勢成型。

避險需求主導  成就低利率環境

低成長帶來的另一個影響即是低利率,並將進而使市場波動度放大。美國以量化寬鬆政策來刺激其經濟表現,FED至今仍無縮減其資產負債表、減少流動性供給的計畫;市場對FED升息時間的預期也一延再延,FED最新聲明則將維持現行超低利率至少至2013年中。12月FOMC會議稱美國經濟溫和擴張,重申歐債問題繼續對經濟前景構成重大下行風險,李志堅認為,接近2012年第一季的歐債到期高峰,預期FED祭出QE3的可能性攀升,但以FED資產擴張的速度及過去成效來看,若非歐債惡化應不至輕易出手。

李志堅進一步指出,由於歐債到期高峰期將至,避險需求壓抑美債殖利率彈升,且市場認為2012年上半年實行QE3機率高,使殖利率下行風險仍存,預期至2012上半年,美債殖利率將呈現低檔震盪。不過,以實質利率與投資收益率角度,目前美債價格不便宜,待度過第一季歐債到期高峰考驗,風險意識消退,下半年殖利率可緩步走升。惟低利率持續至2013年中,預期美債殖利率表現仍是狹幅區間震盪。

歐債危機  不會演變成另一個金融海嘯

李志堅說,在歐洲方面,市場也多預期ECB最終勢必要採取量化寬鬆政策,在市場上購入歐豬國家主權債券,給予市場信心及提供流動性。李志堅分析,歐債問題將持續干擾市場且會拖很久,因為歐元區不是一個國家,決策流程會被拉長,但引發系統性風險的機率不高,因決策者已知道問題在哪裡。然而,歐洲國家目前關係已太密切,任何一個國家出現問題,其他國家無法置身事外。歐元區瓦解的代價太大,因此預期歐洲國家將「走向更緊密的結合」,歐債危機不會演變成另一個2008年金融海嘯。

李志堅認為,歐債危機是主權債務問題,投資人沒有辦法擠兌國家。投資人可能擠兌銀行使銀行因流動性不足而倒閉,但國家不會被擠兌。而ECB為防堵銀行流動性不足情況產生,亦己採取放寬擔保品品質及提供長期再融資管道等政策,以增援銀行流動性需求。近期的耶誕與新年假期,將使政治上的相關決策出現空窗期,因此近期觀察重點在於歐洲國家殖利率、發債狀況,以及歐洲金融機構與ECB的流動性貸款金額變化。

綜上所述,展望2012年,李志堅認為將延續2011年全球成長趨緩之動能,持續呈現低成長表現,其中新興市場雖受歐美經濟疲軟影響,惟整體成長仍能維持5%-6%成長,加上全球通貨膨脹已自高點回落,新興國家貨幣政策轉向寬鬆不變,由於新興國家之升息循環普遍已進入尾聲,巴西已經降息、中國也可望放鬆調控力道,因此2012年全球資金可望較2011年更為寬鬆。因此,整體來看,低經濟成長、低利率的環境將有利2012年之債市表現。


2012年歐債退潮日債危機登場

導讀:知名市場分析師兼作家程甸蘭(Dian Chu)在財經博客EconMatters撰文,稱2012年日本將迎來規模大於歐債危機的債務危機。
以下為程甸蘭評論文章摘譯

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日本長期受到人口結構老化、經濟疲弱和通縮的困擾。日本國債占GDP比例全球最高,為220%,預計本財年債務將達到創紀錄的萬萬億日元。
根據內閣12月23日批准的方案,日本將尋求發售44.2萬億(5660億美元)新債,以便為2012財年(始于4月1日)的90.3萬億日元支出融資。日本政府預算對債務的依存度將達到49%的空前水平。
據彭博社報道,日本政府預計新債發行總額將連續第4年超過稅入。與1990年60.1萬億日元的峰值相比,今年的稅入已縮減1/3;包括外儲盈余在內的非稅收入也腰斬至3.7萬億。社會保障支出則是20年前的250%,明年將佔到總支出的52%。

商業研究機構CQCA Business Research在4月份發布的報告中表示:“日本近期債務期限結構呈現前高後低的態勢(見下圖)。”CQCA估計,2010年日本可將105萬億日元債務推後,如今能否如法炮制則存疑。

日本是全球增長相對穩定的經濟大國,且國債幾乎全由本國公民和企業持有,如今仍能以相當低的利率融資(截至周一10年期國債收益率0.98%)。因此只要大部分債務依靠國內融資,日本就不太可能發生歐洲式債務危機。但現在不利因素正在累積,最嚴重者為新的再融資需求。日本政府估計本財年經濟將萎縮0.1%,原因是3.11大地震造成供應鏈斷裂、日元走強拖累出口和歐債危機使外部需求受限。此外,標普11月對日本信用評級發出降級警告,穆迪8月份將其評級下調至Aa3,很難想象日本債券買家對於這樣的降級警告會無動于衷。

過度膨脹的債務負擔、全球和國內經濟增長放慢和政局不穩(2年內已有3位首相競相上台),現任首相野田佳彥就任以來支持率下降,這些跡象預示著日本可能難以維持當前負債體系。

分析
  • 有些主權債仍是可投資之標的,看GDP與債之比率可判斷。



Enhanced by Zemanta

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金融海嘯至歐債風暴將導致未來美債新危機

In January 2009,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Image via Wikipedia

市場度過了極度動盪的第五週。瑞士央行突然宣布與歐元掛鉤,歐洲央行調低增長預測,奧巴馬( Obama ) 拋出4470億美元的就業計劃,伯南克的講話了無新意,歐洲央行高管 Stark 出人意外地辭職,市場傳出希臘週末違約,美國提高紐約及華盛頓的反恐警戒,G7 財長會議毫無實質性成果。壞消息一個接著一個,在虛怯的投資氣氛中,資金湧入國債市場避險,美、德、日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同告跌破2%大關,股市繼續探底,債市走牛,美元上揚,商品疲軟,黃金則在高位震盪。

歐洲局勢嚴峻,希臘兩年期國債利率飆升,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國債CDS也大幅上漲,各大銀行股暴跌,資金市場銀根緊張。筆者認為希臘最終違約恐怕只是時間的問題,只是歐洲領導人何時拔除生命維持器的問題。但是無論希臘是違約還是被踢出歐元聯盟,並非歐債危機的終結,這樣做勢必令市場競猜“下一個希臘”,直至拖垮整個歐洲金融體系。

歐洲央行調低增長及通脹預期,暗示加息週期已經結束。儘管通脹壓力猶存,經濟步入衰退的風險變得更大。目前歐洲貨幣當局並未給出減息的時間表,筆者認為年底前後一次過或分兩次降息50基點,政策利率回到之前的1%的水平的可能性頗高。

奧巴馬的“美國就業行動”,在許多方面仍缺少細節,而且計劃本身必須得到國會兩院的批准。在減稅問題上,共和黨議員估計不會有大的反對,不過開支總數會縮水。這項計劃的發力,主要聚焦在2012年,為大選謀算,可能給明年的美國經濟提供1-1.5個百分點的增速。

本週重要數據不多,焦點仍在歐債危機。週二英國八月CPI,估計0.5%/4.4% vs 上期的0.0%/4.4%,英格蘭銀行有可能重新啟動QE計劃。週三美國八月零售,0.3% vs 0.5%。週五密執根消費信心指數,56 vs 55.7 。


無論以哪個國家的主權信用作為支撐發行全球貨幣,注定會失敗。要化解這個問題,必須對整個國際貨幣發行制度進行根本改造。

據香港商報8月22日報導,8月17日,在美國主權信用評級被調降后幾天,美國副總統拜登訪華,表達了對美國經濟的信心。盡管拜登此行給中國大派美債安心丸,但美債陰影能否就此掃除?美債危機將如何演變?美元主導的貨幣體系是否就此瓦解?世界經濟會否再次探底?這些疑惑仍然無法解答。


對話主角

《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

香港商報記者顧安安

美元體系 注定會崩潰

香港商報:您在2008年美國爆發次按危機時,就預言了美債危機的發生。如今美債危機果然爆發了,現在問題雖然暫時得到解決,但能不能保證不再出現違約風險?

宋鴻兵:美債會不會再次出現危機,這是由美元設計制度決定的。從長遠來看,美國債務危機暴露出的問題將徹底葬送美元體系。美元作為全世界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的基礎,全世界未來的經濟發展和貿易結算都依賴於美元,美國需要向全世界輸出美元,才能保證經濟的發展,但世界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規模都高於美國自身經濟的成長速度和規模,這就是問題。事實上,由於美債的增長速度已經遠遠快於財政稅收的增速,導致出現了一個根深蒂固的矛盾,因為以國家主權信用為擔保的美債要及時還本付息,但是如果外在的需求量太大,就迫使美國經濟不得不高速增長,而其國內的GDP增速或國內的稅收跟不上這一需求,其結果就會使一個無限增長的國債和一個有限增長的財政稅收之間發生尖銳的沖突和矛盾,最後體現的形式就是在國家財政稅收總量之中償還國債的比重越來越高,這就是制約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不可克服的矛盾。所以,美債和以這種國債為抵押發行美元的這套體系最終是支撐不了的,一定會走向崩潰,這是邏輯上的必然,不能透過美國經濟的發展、技術革命來解決,這是個天生的矛盾。盡管現在達成了協議,提高了2萬億美元的上限,這個問題還會出現,實際上這也是個新版的“特里芬”難題。未來每次出現這個問題的時候,世界經濟和金融市場就會遭受一次重大的沖擊,這是由美元發行制度本身所決定的。無論以哪個國家的主權信用作為支撐發行全球貨幣,注定會失敗。要化解這個問題,必須對整個國際貨幣發行制度進行根本改造。

必須推出超主權貨幣

香港商報:那么國際貨幣發行制度如何根本改造呢?

宋鴻兵:這個發行制度改造的核心出發點就是作為全球貨幣儲備的資產必須要超越主權。換句話說,如果一個國家的貨幣與主權掛鉤,以自己的主權信用或者國家債務做擔保的話,總有一天會面臨跟美元同樣的問題。解決的辦法就是出現一個超主權的貨幣,跟主權國家自身的信用沒有關系,它只與全球經濟增長相對應。現在有幾種解決思路,第一種就是黃金,因為黃金天然就有超主權性質,它不屬於任何國家,不依附於任何主權國家的信用。除此之外,還有人提出特別提款權,我曾經提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貨幣化,它也是超越主權,不屬於任何國家主權范圍之內的概念。或者可以把主要國家的貨幣做成一個貨幣籃子,實現世界貨幣儲備的多元化。但即便是多個國家主權信用所組成的貨幣籃子,也會面臨跟美元同樣的問題,只不過程度要輕一些,維持時間會長一些,因為它比美元體系會顯得平衡一些。

香港商報:您剛才提出美元體系必將崩潰,一旦它崩潰了,誰來接棒呢?

宋鴻兵:美元體系的崩潰,意味著以主權信用作為國際儲備資產的思路根本就行不通,所以任何國家的貨幣都休想取代美元。危機到來之前,全球必須找到一個新的解決思路共同進行改革,否則全球貨幣體系將陷入混亂,而且還會維持很長時間。

金融危機根源:美國高度負債

香港商報:顯然美國不可能放任美元地位下滑,更不可能讓美元體系崩潰,在您看來,在采取很多措施無效或者收效甚微的情況下,美國還會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或行動來挽救本國經濟?

宋鴻兵:美國的財政收入中,國債占越來越大的比重,如果全年稅收中超過50%的部分拿去支付國債利息,這種沉重的負擔會使美國政府越來越沒有力量做其它事,軍事、教育、醫療各方面的支付能力都會極度萎縮。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只能加大向全世界透支財政赤字的融資規模,包括加速貶值美元,而這一切又會受到世界各國越來越強烈的抵制,美國國債很可能提前被各國拋棄。那時就會對美國造成更大的壓力,迫使美國不得不改革。而美國要改變,也是美國利益和各國利益博弈的過程,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獲得大家都能接受的結果。

香港商報:這個過程需要多久?

宋鴻兵:這就很難說了,很可能最後是以危機的形式體現出來。比如股市的暴跌,實際上華爾街就是在以危機的形式來倒逼美國政府盡快推出QE3,這就像2008年金融危機時,華爾街以崩盤來威脅美國國會。其實未來也是一樣,就是如果在崩潰的威脅之下,各國必須要做出某些妥協,到時候就看誰能對別人產生更大的制約,誰就能占上風。

香港商報:難道QE3是唯一解決辦法嗎?

宋鴻兵:當然不是。在我看來,量化寬松政策是一個錯誤的思路,不可能解決任何問題。QE1和QE2的失敗以及說明了這個問題。如果還會有QE3的話,結局注定還是會失敗。主要原因是大家沒有去解決這次金融危機最核心的問題,也就是美國高度負債的問題。正因為如此,各國政府無法拯救自己的危機。所以削減負債規模,削減負債和GDP的比例,這實際上是各國都應該采取的最主要的解決危機的辦法。但是,這種減少負債的過程是異常痛苦的,往往意味著經濟的嚴重蕭條和衰退,所以各國都不愿承受。好比現在中槍受傷,勇敢的人可能會忍痛把子彈挖出來,然后上藥包扎,傷口才會逐漸好轉。但如果怕疼,不愿意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把子彈挖出來,僅是用繃帶把傷口纏起來,這個傷口永遠都好不了,是在拖延問題,今后化膿發炎的可能性更大,最後解決危機的成本也更高。美國由於占據了世界儲備貨幣的優勢地位,自己不愿意承受這種痛苦,而是通過美元貶值,把痛苦轉嫁到債權人身上,這是美國現在解決問題的根本思路。這種思路無異會激起所有國家的聯合反對,這就是為什么會有“貨幣戰爭”的概念。

一旦推出QE3 人民幣將持續被動升值

香港商報:一旦美國推出QE3,將令人民幣處於怎樣的境地,升或是降,幅度多大?

宋鴻兵:量化寬松政策的基本原理就是輸出美元,美元像洪水一樣向全球奔涌而去,所有國家都不得不承受美元的流入,這個過程將推高所有主要國家的貨幣在外匯市場上的匯率,也包括中國。所以我們看到,最近人民幣兌美元的比價不斷攀升,就是這個道理。各國目前都沒有辦法,想要和美國保持一個平衡比例,就得不斷地吃進美元,但是越買美元,未來被套牢和虧損的可能性越大;但如果不買入美元,本幣就必須被迫升值,這是遊戲的基本規則。而且,這種持續被動升值未來只能延續下去,直到中國的資產泡沫被戳破。

香港商報:美債危機下,人民幣浮動利率呼聲漸高,但近日央行顧問夏斌說,人民幣在8-9年內不會自由浮動,這是出於什么考慮?您的看法呢?

宋鴻兵:我想中國不想讓人民幣過快升值,以減少損失。人民幣過快升值,將帶來幾個問題。第一,從外部看,美元貶值,必然帶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中國的外匯儲備購買力會隨之下降;第二,對內來看,目前基礎貨幣投放是以美元資產為抵押,如果抵押品的價值在下降,那所發行的貨幣本身的價值就值得懷疑了。這個時候,中國的貨幣就會陷入一個自然的貶值傾向,這就是通貨膨脹。從這兩方面看,都是通脹壓力。歷史證明,任何國家作為美國的債權國,其貨幣兌美元升值,一定意味著國內儲蓄直接被美國掠奪了。所以從這點看,人民幣快速被動升值,短期的確存在很大問題。但是長期看,如果兌美元不升值,政府會被迫持有越來越多的美元,損失將更大。所以美國這招,你接是輸,不接也是輸。我認為現在的當務之急,不是人民幣匯率浮不浮動的問題,浮動,從短期看虧損,不浮動,從長期看也虧損。

外儲解困辦法很多

香港商報:如何減少這種虧損呢?

宋鴻兵:我覺得要換一種思路來看問題。在現階段匯率應該保持穩定,再利用現階段匯率穩定所換回的時間,做相應的美元資產的調整,把虧損的資產變成盈利的資產。在逐漸把美元資產比例進行大幅調整之后,人民幣再相對美元自由兌換,才能既避免短期損失,又讓長期的傷害不算太嚴重。

香港商報:在您看來,持有大量美債的中國,外匯儲備現在是否應該做相應調整?如何做優化配置?

宋鴻兵:其實有很多種方式。我們龐大的外匯儲備,在國際上無論買什么東西都顯得錢太多,與我們能買到的資產而言,這些錢過剩了。在我看來,中國持有的美元在美國是買不到足夠的核心資產的,一些重要公司的股權,或者森林煤礦等硬資產,人家都會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加以拒絕。除非是那些歐美夠不著的國家,比如中東、非洲等國家,我們可以去填補一下空白,但這一規模顯然不足以消耗中國的外匯儲備。我覺得另外一種方法是向內使用。實際上在過去三十年中,外資在中國收購了很多核心資產,在十幾個行業中已經處於產業鏈的主導和支配性地位,那么如果中國的外匯儲備在海外花不出去,為什么不在國內把這些外資所占有的股權進行回購呢?我想這可能是一種更好的選擇,既可以把核心資產收回來,又可以重新獲得這種核心命脈的控制權,由於這些行業往往高度壟斷,所以也可以保證收益。當然,這需要強大的政治意愿和膽識,同時需要足夠的政治智慧。所以,外匯儲備其實有很多種用法,我舉的例子只是其中之一,這需要我們換一種思路來看待現在外儲的困境。

警惕危機第三波 利率飆升美債被拋棄

香港商報:到時金融危機就會演變為“貨幣危機”了?

宋鴻兵:每次推出量化寬松政策都會引起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以及外匯儲備國的資產損失,如果美國永遠想以這種方式來解決自己的問題的話,會激化與各國的矛盾,最終可能加速債權國脫離美元資產。美國現在每一天需要國際上給其融資50億美元,才能保證經濟和政府的運轉,當各國都不再借錢給他,美國經濟立刻就會出現更嚴重的問題。所以這是一個非常不均衡的狀況。如果美國一直這么做,總有一天到了某個拐點,大家會一起反彈,也就是不愿再持有美元資產。到那個時候,美國國債將會面臨“危機第三階段”,即利率飆升,美債遭到大量拋售,收益率急劇飆升。并且在我看來,這一天的到來并不是漸變的,很可能是突發的,以某一事件,或者說達到某一程度之后會突然迸發出來。我們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到來,但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香港商報:您所說的在逃離美元的國家中,也包括中國嗎?

宋鴻兵:當然也包括中國,因為最後所有國家,只要是美國的債權國,都會被這個過程折磨的異常痛苦,而且也會越來越清醒。現在不愿意拋棄美元,因為還有顧慮,還有幻想,但當你理解了危機的發生機制,理解了美元一定會走向崩潰的話,你會發現其實越早離開它,損失越小。

中國無力救世界

香港商報:美債危機后,是否可能進入G7 國家評級接連被調降的“多米諾遊戲時代”?

宋鴻兵:導致全球經濟危機的是貨幣問題,貨幣不穩定,天下都不穩定。連美國的主權信用都被調降,那一切皆有可能,歐洲主要國家的主權信用評級可能都保不住,屆時可能是新一輪危機爆發的起點。

香港商報:如果全球經濟陷入新一輪的衰退,曾在2008年以4萬億巨大的一攬子救市計劃拯救了世界經濟的中國還能再次扮演“超人”角色嗎?

宋鴻兵:我認為中國還是先挽救自己吧。2008年金融危機后,中國采取的救市力度是全世界最強的,現在產生了很多副作用。如果歐洲各國陸續被調降信用評級,新一輪危機來到的話,將把中國逼到了一個非常困難的境地,如果不采取新一輪財政救市措施,保增長的目標將無法實現。如果救經濟,通脹問題、資產泡沫問題也將隨之而來。這些問題將更加惡化,甚至可能激起潛在的更多問題。所以,這兩者如何權衡,這個難題已經把中國逼到了困境,連拯救自己都顯得勉為其難,或者說非常吃力,更別說拯救其他國家了。


評論

  • 金融海嘯導致美國超過數百家銀行倒閉,冰島破產。
  • 希臘主權債將倒閉,將導致多米诺骨牌(domino),全世界主權債投資人開始檢視債務國負債比率,主權債發生信心動搖之債務國將命臨像希臘主權債命運。
  • 美債2011年11月到期須延展期限之美債大增,投資人一樣會擔心全世界最大主權債 : 美債。
  • 大陸需加大人民幣結算國家範圍,將金磚四國、台灣、東南亞商品皆以人民幣定價,降低歐元、美元再度發生金融風暴產生貿易停滯之風險。
  • 美國只剩持續借錢刺激經濟提高GDP,經濟學家認為,美國需要的是另一波來自政府的經濟刺激計畫。伯南克及 IMF 主席拉加德皆如此表示。然而共和黨國會議員希望刪減赤字,而民主黨員也隨之起舞。歐巴馬推出的規模達 4470 億美元的就業促進計畫,可能難以全部通過國會,最終版本將是規模縮小之刺激經濟刺激計畫。一旦美國經濟衰退GDP下降,債信疑慮將再起,這惡性循環已開始。

Enhanced by Zemanta

2011年7月24日 星期日

由歐美主權債看未來歐美債息趨勢

The ten largest economies in the world and the...Image via Wikipedia

評級機構穆迪( Moody’s )昨調低西班牙主權評級一級,由「Aa1」降至「Aa2」,為投資級別第六級,前景展望仍為負面,意味有進一步降級機會,因該國重組銀行業的支出,將遠超該國政府預期逾倍,令財政壓力沉重的政府百上加斤。

銀行重組超支 恐拖垮政府

西班牙降級消息重挫近期走強的歐元,昨急跌1%,跌至1.38美元邊緣。西班牙10年債息及5年期信貸違約掉期(CDS)同告上升,曾高見5.53厘及2.56厘,分別升4及3點子。

原先西班牙預期,重組17家地區儲蓄銀行(cajas)的整體開支不逾200億歐元,即不超過國內生產總值( GDP )2%;但穆迪指,相關開支將達400億至500億歐元,最惡劣情況更可能達1,100億至1,200億歐元。

西班牙央行在昨日歐洲收市後公布,國家銀行體系需要集資150億歐元,低於政府早前預期的200億歐元,而包括8間地區儲蓄銀行在內共有12間銀行需要集資。

評級機構通常對列入負面展望的國家進行3個月觀察後,再決定是否會作出評級調整,故穆迪本來可以最遲下周二(15日)才將西班牙降級。

不過,現今穆迪選擇於增資結果公布的同一日出手,西班牙政府難免對穆迪的決定感到非常不滿,一名財政部官員更稱,對穆迪行動感驚訝。但評級反映穆迪仍視西班牙國債為高等級投資項目,因該國評級較葡萄牙要高2級。此外,標普(S&P)及惠譽( Fitch )分別給予西班牙「AA」及「AA+」評級,但後者上周五已將該國列入負面展望名單。


意大利及西班牙成為歐債危機新主角,兩國債券孳息扯高接近7%高水位,與希臘、愛爾蘭及葡萄牙被迫接受援助的水平看齊,市場似要測試歐盟解決債務危機的決心,分析指債息反映兩國達到「臨界點」。
意大利及西班牙成為歐債危機新主角,兩國債券孳息扯高接近7%高水位,與希臘、愛爾蘭及葡萄牙被迫接受援助的水平看齊,市場似要測試歐盟解決債務危機的決心,分析指債息反映兩國達到「臨界點」。任期快將屆滿的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在報章撰文,強調歐元是可靠貨幣,歐洲有決心解決危機。
意大利及西班牙的國債孳息率接近7%,接近希臘、愛爾蘭及葡萄牙當初被迫求援的水平,反映市場在測試歐盟化解主權債務危機的決心。意大利10年債息升近7%,在周一再度創下自1999年歐元區成立以來最高,曾見6.03厘。而歐元區財困成員國在債息升至7%之時,不能避免伸手求援。意大利經濟規模幾乎是希臘、愛爾蘭及葡萄牙三國總和的三倍,但上周發行五年期債券時,借貸成本漲至三年來最高。西班牙公債殖利率上周亦升破6%。
特里謝強調歐元可靠

雖然今年上半年意大利借貸成本維持平穩,一度令外界相信,意大利經濟規模強大,銀行體系有能力抵擋市場衝擊。但如今情況已經改變,即將接任歐洲中央銀行總裁德拉吉表示,危機進入新階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呼籲盡快訂立希臘援助方案。分析表示,這對歐洲官員是一個警號。
即使意大利及西班牙不需要援助,但如果債市測試息差,市場波動會更大。意大利10年債息本月以來升1%,7月12日升至6.02%,創歐元面世以來最大升幅。債市分析員指出,如果西班牙及意大利債息升到7%水平,情況可能「無彎轉」,就算「自我感覺良好,問題都會快速變壞」。
不過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表示,歐洲可以克服主權債危機,他接受《金融時報德國版》訪問時表示,歐洲當然可以處理這個問題,這不是技術的問題,是決心的展現,歐元未陷險境,仍然是一種可信的貨幣,並重申歐洲央行不會接受一個違約國家的債券作為擔保。


在歐債危機二部曲上演的同時,美國民主、共和兩黨針對提高舉債上限爭執不下,歐美財政體質日益惡化;相形之下,亞洲國家債信持續獲得調升,多數國家信用評等已處於投資等級,其公債殖利率維持高水準,再加上人民幣升值預期拉抬今年以來包括印尼盾、韓圜、星幣等亞幣,都有超過4%以上的漲幅。ING亞太複合高收益債基金(本基金主要係投資於非投資等級之高風險債券)經理人劉蓓珊表示,透過亞洲高收益債券布局,不僅有機會獲得資本利得和利息收入,更可掌握亞幣升值所帶來的匯兌收益,在股市震盪下,可視為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策略。


  劉蓓珊指出,亞洲各國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國家財政體質持續改善,經濟成長動能由出口逐漸轉向內需,國家債信評等持續獲得調升,部分國家如越南和印度的十年期主流債殖利率約10%,較低的國家也有將近4%的水準,遠高於美國和德國十年期債殖利率3.10%和3.01%(資料來源:Bloomberg,截至2011/6/14),亞洲國家主權債具備債息收入高的優勢。

  除了債息較高,劉蓓珊亦指出,亞洲債券還有機會掌握利差水準擴大和升值的投資機會,由於新興國家升息不遺餘力,與成熟國家間的利差水準拉大,增加亞洲債券的投資價值,且部分國家放手貨幣升值作為取代升息的手段,包括印尼、澳洲、南韓和新加坡等國,今年以來兌美元的升值幅度一路放大,一旦人民幣兌美元浮動區放寬間,將導引一波亞幣升值的外溢效應,拉抬其他亞幣升幅更大,使得當地貨幣計價的亞洲公債獲得額外的匯兌收益。

  至於今年在香港積極發行的人民幣債券,今年以來至6月14日為止,共計發行93檔,平均存續期間為2.2年,以存續期間來計算平均票面利率為1.77%,反映過多資金追逐下的債息水準還低於現行中國2年期存款利率的4.15%。劉蓓珊分析指出,香港境內的人民幣存款在今年四月底突破5000億人民幣,但香港銀行一年定存利率僅.12%,在人民幣投資工具有限下,人民幣債券仍吸引部份資金流入,近期中國開發銀行發行1年期人民幣債券票面利率為0.5%、日本三井住友銀行的3年期票面利率也僅1.1%,相較於一般亞債的高殖利率而言,人民幣債券缺乏殖利率的下檔保護,一旦經濟景氣狀況或人民幣升值趨勢不如預期,容易出現虧損。

  雖然少數人民幣債券發行機構祭出3~6%高利率吸金,但其實這些發行機構的信用評等相當低,甚至不需評等即可發債,已經在香港引發可能違約的爭議。此外,人民幣債券的持有者大多持有至到期,使得次級市場的交易量小,每日成交量不到2億人民幣,遠低於亞洲高收益債每日成交量約3.7億美元(24億人民幣),也可能有流動性問題;若以人民幣兌美元匯價而言,今年升值幅度僅1.96%,亦低於其他亞幣,讓人民幣債券投資空間大為失色,投資部位不宜過高。

  劉蓓珊認為,只要人民幣升值,亞幣「補升」行情往往更加驚人,這種預期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外溢效應,將讓亞幣升值走勢欲小不易,透過亞洲高收益債基金所採取的複合式投資概念,可彈性布局以強勢貨幣(美元)發行的亞洲企業高收益債,抓住亞洲企業獲利契機,也可透過各國當地貨幣計價公債,在人民幣升值趨勢帶動亞幣同步走升下,同步參與亞幣升值優勢,如此均衡的配置亦可控制投資組合的波動風險。

  雖然亞洲債券前景看好,但近期仍須留意油價和原物料價格走勢,以及通膨情況,可能造成亞洲信用市場波動,投資人仍需依個人風險承受度衡量投資比重。


最近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揚壓力增加。基金業者指出,美國10年期公債報酬率深具指標意義,如果殖利率突破壓力區4%以上,很可能在年底直衝5%,則股市多頭可期。美國股市最近持續創高點,但新的公債標售情況不如預期,公債市場也一路走弱,10年期公債殖利率突破去年底波段高點3.9%,上周收在3.95%。

康和投顧首席投資策略師鄧盛銘表示,美國公債疲弱,除了當地利率走勢上漲及利率趨勢向上以外,機構投資人看好美國經濟已逐漸走出2007年到2008年的金融海嘯深淵,也是推升長債殖利率的原因。20年以來,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一直處於長期的下降軌道中,4%以上的壓力始終非常巨大。鄧盛銘說,一旦突破4%,可能會直逼2006年5%以上的水準。

依歷史經驗,鄧盛銘說,只要10年期公債殖利率衝到5%,債市將面臨很大的賣壓,相對來說股市則會從中受惠,因為這代表投資人已能接受比之前更高的無風險利率,反映市場資金價格的上揚。康和投顧分析,20年以來,美國標準普爾500種股價指數的企業盈餘報酬率(Earning Yield)只要接近10年期長債殖利率,而且之後長債殖利率能維持上揚趨勢,則標準普爾指數之後上揚的機率便提高。

就目前的情況看來,盈餘報酬率再度趨近長債殖利率,如果後續殖利率仍繼續上揚,美股也將繼續保持上攻動能。如果10年期債息繼續處於3.5%至4%之間盤整,則美股大盤可能持續盤整的格局;反之,如果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不但沒突破4%甚至大幅下降,則美股大盤就有回檔的風險。

鄧盛銘認為,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可視為股市的先行指標,建議投資人可持續觀察近期此數字能否有效突破3.5%到4%的長期整理區,作為股市操作上進出依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昨日發表報告呼籲人民幣升值,惹來中國高調反駁。國基會指人民幣匯率被「嚴重低估」百分之三至二十三,認為加快升值對全球穩定非常重要。中國罕有地反駁,指匯改六年以來,人民幣累計升值兩成二,更反指歐美壓低利率,資金湧入新興市場,是中國外匯儲備增至三萬億美元的主因。中國指匯改步伐仍會加快,重點是增強匯率彈性,擴大波幅。

  針對IMF首份中國「對外影響」報告稱,按不同方法計算一籃子貨幣,人民幣仍被低估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二十三,有關言論暗示並逼人民幣進一步升值。面對外部批評浪潮,中國政府罕見的授權中國駐國基會代表發表一份長達六頁的聲明,隔空駁火。

  金融危機阻礙匯改

  中國駐國基會代表何建雄在聲明中寫道:「全球危機與經濟不景氣對新興市場經濟的財政表現與支出結構造成負面影響。外部危機嚴重阻礙中國改革,特別是在人民幣匯率改革方面。」何建雄指出,國基會官員對匯率的評估報告忽略了「匯率波動趨勢」,以及中期有望落實的各項重新平衡經濟舉措。

  國基會在上述報告中指出,通脹、房地產泡沫及不斷減弱的貨幣控制能力,「對中國金融和宏觀經濟穩定構成重大威脅」,中國政府應促使人民幣升值來對抗這些威脅。國基會建議,中國應加快人民幣升值、上調利率、減少大型國企的優勢以及進一步開放金融領域,這些改革亦有助減少中國與貿易夥伴之間的摩擦。

  昨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再創新高,繼周三突破六點四六關口後,周四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再度攀升至六點四五三六,較上一交易日上升五十六個基點,再創匯改新高。

  單邊升值預期存隱憂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副主任陳炳才指出,目前人民幣匯率整體仍呈「一面倒」升值趨勢,這種單邊升值預期吸引大量流動性涌入中國,給中國流動性管理帶來很大的壓力。

  人民幣持續單邊升值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困擾,當中包括國際收支平衡並未明顯獲得緩解、外匯儲備增長過快、國際熱錢持續涌入、出口企業交易成本大幅上升、央行國內政策實施效果受到制約等。

  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燕生認為,從長遠趨勢看,美國持續保持低利率政策,及實行量化寬松政策,美元進入了一個長期貶值的通道。
  若人民幣升值幅度不能抵銷美元貶值幅度,那麼就會出現人民幣對美元升對其他貨幣貶的情況。

分析
  • 由於美經濟遲緩、失業率攀高、通膨不重,因此利率將持續低檔。
  • 而歐美主權債持續惡化,違約風險提高,隨時債息將急升,投資債卷風險增加,資金持續移往黃金、亞幣、亞債市、股市,預計全球經濟仍緩慢成長,資金持續移動新方向將不變,後QE2之全球資金流動形態。
  • 歐美主權債持續惡化,全球經濟仍緩慢成長,主權債值利率將升高,為了防此全球經濟下滑,歐美央行仍將壓低利率,因此存款利率與歐美主權債值利率距離將拉大,後QE2之金融炒家投機方向是否轉成借錢套"歐美主權債值利率-借款利率"是非常值得觀察,QE1及QE2之金融炒家投機方向是炒原物料,後QE2歐美主權債持續惡化,美為刺激經濟持續低利率,我預估主權債值利率將升高,導致套息新方向。
  • 由西臘主權債風波看來,主權債不會違約之神話成為歷史,這對於債市投資人心裡影響很大,因為領債息不如領股息,如果主權債會違約倒閉,投資債市等於借錢給黑道本金會被吃掉,這是為甚麼單單 AAPL、人民幣、黃金大漲,投資人紛紛由歐美主權債跑到新低風險商品,移動之資金遠大於炒家力量,想炒美元與壓低黃金之炒家大鱷幾乎大輸,可見歐美主權債跑到新低風險商品之資金遠遠大於預估。


Enhanced by Zemanta

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宋鴻兵-近期金融形勢 : 分析與評論

G20 External DebtImage by GDS Digital via Flickr

我認為在危機判斷上,尼爾弗格森比魯比尼更深刻,這不是因為我和弗格森更熟,事實上我始終認為弗格森和蒙代爾等都是世界貨幣派,弗格森更是羅家的學術代言人,老蒙每年來中國10幾趟四處遊說,核心就是統一貨幣有理。 弗格森的觀點更有歷史縱深感,和他交流是能夠領悟很多東西的,但我認為他的動機有問題。

  剛才看到魯比尼發表文章說泡沫必然而且已經破裂,危機並未結束而是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老魯並非始終如一,記得去年5月在韓國數字論壇上老魯曾大談世界經濟復甦如何值得期待,他是主題演講,我是論壇演講,我們的觀點截然相反,我認為金融海嘯第二波難以避免,在晚宴上他曾調侃我要把末日博士拱手相讓。

  IMF 看著西班牙經濟越來越不順眼了,其實我在央視的直播節目中反复提到西班牙就是下個危機爆發點,其規模是希臘的5倍,7月之前就會見分曉。 因為它的十年國債很可能出現被拋售的局面。 葡萄牙也在劫難逃。每當我看到券商和基金的所謂分析報告時,都不禁仰天長嘆,這些毫無全球戰略視野的股市評論究竟要害死多少人才能明白最基本的道理呢? 不理解世界統治精英的人脈關係和思維方式的人根本無法理解金融市場的波雲詭異,而付出代價的永遠都是普通股民。 金融圈的朋友們對危險如此麻木的盲目樂觀情緒令人擔憂。

  危機倒逼改革,製造和放大危機是加速改革的不二法門,這一過程將是殘酷甚至是血腥的。 危機之後的歐洲將不再是同樣的歐洲,更大的主權信用危機將陸續爆發,總有一天這一危機也將衝擊中國,中國將被迫交出部分金融主權,而被抽離了貨幣發行權的政府,僅僅是維持金權專政的工具而已!

  美元最終會與歐元一起消亡,關鍵是美國人民不會同意的,所以美元的危機必不可免。 國際銀行家有了美元這種世界貨幣還不夠嗎? 答案是不夠,因為還有200種主權貨幣,美元對其他國家的貨幣只能間接發生作用,這個財富蛋糕切得很不爽嘛。我還可以大膽預言,歐元會完結嗎? 斷然不會! 因為這是國際銀行家50年奮鬥成果的結晶,是未來世界貨幣寶貴的試驗田。 最後所有主流學者的意見會高度統一,結論就是:罪惡的不是統一的歐元,罪惡的是不統一的歐元區國家的財政! 很多人誤以為是美元暗算歐元,其實未必,統治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的本是一群人!

  剛看新浪新聞:諾獎得主斯賓塞:歐洲財政主權的完結。 觀點:“目前身陷財政失衡與主權債務危機困境的歐元區擁有強大而自主的中央銀行,但同樣面臨財政分散、並在政治上僅實現了部分統一的現實”。 真是妙得很,眾口一辭的大合唱:消滅貨幣主權,消滅財政主權! 問題是,最終的集權在誰的手上? !

  我本人從不是悲觀主義者,關鍵是準確判斷形勢,冷靜分析,我們不幸趕上了80年來最大的危機,我們又有幸碰到了80年來最大的機遇。 勝敗只在一念之差。

  人類的本能是渴望安全和成就,但我們生活的世界的現實卻是殘酷而冰冷的,如果不能保護自己,或將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這些人會本能地傾向於接受利好的消息而屏蔽掉所有壞消息,無論問題有多麼嚴重,他們的接收系統都是封閉的。 這就是為什麼金融海嘯會給這麼多人帶來傷害的重要原因。

  天真的投資者們相信經濟真的在復蘇,投資暴利機會再次重現,一切都會回到2006年的光景。 而在我看來,世界正來到1929年大危機之後的1933年轉折點,那時世界經濟再度惡化陷入第二輪危機。 2007年危機之後的4年,美國股市可能跌回8500點,甚至更低。 持有長期價值投資信念的投資者將成為市場中矚目的祭品。

  IMF將成為世界中央銀行,它將監管世界各國政府的財政、稅收政策,而SDR(特別提款權)將會殭屍復活成為世界統一貨幣的有力競爭者。 中國在上交全部金融主權之後,會得到最多10%的小股東地位。 嘿嘿,大股東們分不分紅就全看別人的心情了。 SDR將會用黃金作為部分支撐,主要原因是各國主權信用已經爛透了。

  2012到2014年美國將會迎頭撞上9.6萬億美元的還債高牆,從而觸髮美元信用大危機,而英國和日本的主權危機會來得更快些。 人們不需要太多的想像力就能看到一場類似目前歐元體系的重大問題,2-3年後各國媒體的通欄標題將是“世界各國都需要統一的貨幣、財政和稅收紀律”,否則誰也無法單獨擺脫危機。

  看看魯比尼今天的說法吧:“魯比尼警告稱,若不能統一執行相同的財政紀律,歐盟可能解體”。 所謂“統一執行相同的財政紀律”的實質就是統一財政和稅收體系,貨幣、財政、稅收乃是構成國家金融主權的三大要素。 歐洲統一了,世界統一貨幣和世界政府的理想還會遠嗎? 危機倒逼改革,而危機是可以被策劃的!

  就國內情況而言,政府為了控制資產泡沫而打壓房市,股市受國際金融形勢的製約而難以大幅反彈,過剩資金必須要尋求出路,政府必須也只能打開壟斷行業,從而疏導虛擬逐利資本向實業投資轉化,以創造就業,刺激經濟發展。 過剩資本的另一個避風港就是黃金和白銀等貴金屬,這與世界各國的情況類似。

  黃金 ( Gold )看漲的主要原因就是7500億歐元拯救計劃中的主要部分(約5000億歐元)仍將以發債的形式解決,更大規模的負債 ( Debt ) 將進一步動搖歐元乃至整個紙幣體系的信用。 德國各銀行的金幣銷售量從半年前的日均2000-3000盎司,飆升到目前日均銷售50000盎司。 資金正以前所未見的規模從紙幣資產向貴金屬資產轉移。

  歐元危機的最終結果就是迫使歐洲各國進一步放棄國家主權,達成財政、稅收的一體化,統一受歐洲中央銀行的“監督”,而歐洲央行是超越各國主權政府、不受任何民主選舉制度約束的不折不扣的私有中央銀行,從奧巴馬、沃克爾、英國首相、IMF最近的表態看,一個歐洲合眾國將崛起於主權債務危機的廢墟之上。

  我們掌握的信息表明:西班牙與葡萄牙的國債問題可能在今年6月底以前暴露出來,其中6000億歐元的兩牙1期國債被壓在歐洲中央銀行手中,套現出來的10年期國債將在此時遭遇沉重拋壓,近期黃金、歐元、美股、港股、上海股市震蕩的根源就在於此。 望廣大投資者當心風險。

分析與評論

  • 如果,美國想持續經濟成長靠人民幣升值根本不實際,唯有美國持續刺激經濟,否則,經濟一定再進入衰退;
  • 除非發生通縮,黃金 ( Gold )與重要物資將來也看漲;
  • 要讓世界經濟成長,唯一路徑就是再製造一次泡沫,美元貶值是最容易達成,如果透過人民幣升值或亞幣升值只是將泡沫移到亞洲房地產、貨幣,無法取代美國持續刺激經濟之經濟成長率;

Reblog this post [with Zemanta]

2010年1月17日 星期日

2010:全球消費冰河及通縮的開始 - 分析與評論 ( 2010: the world's spending glaciers and deflation start to come - Analysis and Comments )

Currencies of the world
Currencies of the world (Photo credit: Images_of_Money)
2010,全球“消費冰河”的開始

貳零壹零年將是一個世界經濟轉折的年份。 當美元體系設計中致命缺陷的“人禍”,與歐美“嬰兒潮”老齡化之“天災”不謀而合時,不僅經濟危機爆發成為必然,而且,在龐大的債務“堰塞湖”之下,幻想美國經濟的主要推動力——消費出現強勁復甦,只能是天方夜譚! 這對於所有以歐美市場為主要出口對象的、生產能力嚴重過剩的新興國家,將會是一場經濟生態環境的巨變

38年——貨幣的“人治”危機

在1971年美元與黃金 (1130.50,-12.50,-1.09%) 脫鉤以來的38年裡,世界中央銀行家們的自信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正如格林斯潘吹噓的那樣,他們自認為已經獲得了必要的知識去讓紙幣變成黃金,他們認為這樣就能夠欺騙自然規律,無中生有地“創造”財富,消除商業周期,確保全民就業和永遠繁榮。 如果說金本位下黃金對貨幣發行的剛性制約好比“法治”,那麼當代中央銀行家們的所作所為就是徹頭徹尾的“人治”。

最近震動美國的紀錄片《巴菲特報告》中指出,中央銀行家的權力甚至高於美國總統,他們成為了國家經濟命運最後的主宰者。 當格林斯潘面對主持人質疑時也不得不承認,在中央銀行家們控制貨幣發行的情況下,不存在所謂的純粹自由市場經濟,經濟實質上處在被貨幣“管制”的狀態之下。

在當今的世界經濟運作構架中,存在著兩大相互作用而又相互獨立的系統,即貨幣系統和實體經濟系統,而貨幣系統對實體經濟系統形成了顯而易見的控制力。 人們始終困惑於經濟危機週期性發作究竟是什麼力量導致的,問題的癥結就在於貨幣系統的設計存在著根本性缺陷,正是貨幣內生性的周期危機導致了社會整體反復出現經濟危機。

40年後——帝國不堪承受債負之重

貨幣系統的根本缺陷就在於“利滾利”制度。 愛因斯坦曾說過,利滾利是人類發明的第八大奇蹟,這一制度使得貨幣系統存在自我膨脹的天然趨勢。 它作為一種純粹的數學體系,完全獨立於實體經濟發展的軌道之外。 在債權關係確定後,放貸人永遠不會憐憫借貸人,無論天災人禍還是生老病死,借債還錢與殺人償命處於社會關係的核心部分。 當利滾利的債務成本膨脹速度持續超過借貸方賺錢的速度時,違約必然發生。

如果我們把一個國家看作一家公司,當整個社會的平均融資成本持續超過盈利增長速度時,在利滾利的作用下,債務堆積將會以駭人聽聞的速度增加,飛速擴大的債務本息壓力勢必會壓垮增長速度有限的現金流,導致違約集中爆發,從而產生金融危機。 債務的摧毀同時消滅了依附於債務的貨幣,急劇萎縮的貨幣供應迫使實體經濟出現大規模破產,從而引發經濟危機。 最終,壞賬被處理和清除,貨幣系統進行洗牌,降低債務規模,遊戲重新再來一遍。 這就是為什麼經濟危機會周期性爆發的根本原因。

當一個社會的平均借貸利息不可逆地高於經濟發展速度時,危機的爆發將毫無懸念地成為邏輯上的必然。

發端於美國的這場全球金融危機,根本原因就是美國堆積如山的龐大債務,而產生這些債務的源頭就是美元體系的內生性缺陷,這就是主權信用貨幣作為世界貿易和儲備貨幣,必然導緻美國債務規模持續增加。 因為美國必須出口貨幣供不斷擴大的世界貿易交易之用,同時進口他國商品,並形成貿易逆差,逆差的最終歸宿就是美國的債務。 如果美國債務及其成本增加速度不可逆地超過美國經濟增長速度後,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與結算貨幣的地位必然崩潰,惟一的懸念就是時間問題。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美國的債務不僅僅局限在國債,而是整個美國的政府、企業和私人對銀行系統的總負債。 2008年美國總負債規模已高達57萬億美元,這還不包括104萬億美元的醫療、社會安全等隱性政府負債。 而在2006年,這個數字僅為48萬億。 也就是在這短短兩年間,美國GDP從13.1萬億增加到14.2萬億美元,債務卻增加了9萬億,債務增長速度是GDP的8倍!

美國長期可持續的經濟增長被公認為3%,但社會平均債務成本在6%以上,以這樣的速度推算,40年後美國總債務將高達586萬億,而屆時GDP僅為33萬億美元,每年債務利息支付就將高達35萬億,超過GDP總量。 換句話說,美國人一年不吃不喝不消費所創造的財富,也無法償還債務利息。

債務將如同癌細胞一般瘋狂生長,與正常的經濟細胞爭奪養分,並將最終攫取大部分營養,從而使經濟細胞餓死。

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機僅僅是這一最終命運的一次預演。

80年前——“大蕭條”昔日重現

供應遠大於需求就是通縮
在這一過程中,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不會坐視國家破產,如果把美國看作一家公司的話,其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增長過快,而資產增長有限,為避免資不抵債的噩夢成為現實,惟一的解決之道就是實施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加速印鈔,推高資產價格,以圖刺激消費;同時大規模推行財政赤字,向未來借錢,用政府投資將衰退的經濟拉出泥沼。

問題在於,以印鈔票的貨幣政策和打雞血的財政刺激試圖啟動經濟引擎的努力不一定能成功。

從目前經濟基本趨勢看,金融危機的恐慌情緒似乎暫時平息,經濟復甦的希望之光彷彿就在眼前。 2009年以來全球股票市場閃現了出人意料的反彈,這究竟是新一波牛市開始,還是可怕的熊市反彈? 世界經濟真的即將開始在沉重負債下的新一輪繁榮了嗎?

80年前的一幕可資借鑒。 1929年美國股票市場的暴跌僅僅是拉開了大蕭條的序幕,1930年美國股市出現了一波非常近似的熊市大反彈,也令人們燃起同等強烈的希望。 但是,隨之而來的是1931年更大規模的金融風暴,徹底打垮了金融市場的信心,並引發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

1929年與2009年最大的共同之處,就在於負債與GDP的比例有著驚人的相似性。 1929年,美國總負債佔GDP的300%,整個國民經濟在沉重的債務壓力下崩盤;而2009年,美國的總債務已近GDP的400%,這是美利堅合眾國“80年未有之大變局”,在這樣龐大的債務堰塞湖之下,幻想美國經濟的主要推動力消費出現強勁復甦,只能是天方夜譚! 沒有強大的最終消費增長,一切短暫的經濟利好數據都將是一種幻覺。

事實上,有很多人已經看出未來世界經濟前景其實並不樂觀,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離今天也不算遙遠。 但更多的人們寧願一廂情願地揣著美好願望,認為當今世界已經與過去歷史發生了說不清道不明的本質變化,人類似乎登上了一個永久繁榮的高原,所有衰退都是短暫的,每次復甦都是迅速的。 中央銀行家們好像已經找到了避免大蕭條的靈丹妙藥,貨幣政策可以無中生有地創造財富,制止一切危機的蔓延;政府篤信財政政策能夠必然挽狂瀾於既倒,隨心所欲地實現永久繁榮。

當人們渡過了2008年的激流險灘後,歡欣鼓舞地來到了一片寬闊的湖面,一切似乎已經平靜下來。 這時,只有站在高處的人才會猛然發現,就在順流而下不遠的前方,橫在湖面之下的是一道令人膽寒的懸崖瀑布。

這就是美國7700萬“嬰兒潮”“消費冰河期”時代的來臨。

47年——“消費瀑布”拐點

美國的“嬰兒潮”世代指的是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4664”現象:從1946年至1964年,這18年間美國出生的人口高達7700萬人,占美國人口的1/4,這群人是當今美國社會的中堅力量。 隨著“嬰兒潮”人口的成長,美國的經濟步入了令人眩目的繁榮期。 20世紀60~70年代,美國的“嬰兒潮”人口帶動了玩具、卡通、流行音樂的成長;20世紀70~80年代,步入結婚活躍期的“嬰兒潮”人口帶動了房地產、汽車業的成長;20世紀80~90年代,步入消費黃金期的“嬰兒潮”人口又帶動了個人電腦和互聯網的成長。 在這期間,“嬰兒潮”人口創造了歷史上最大的股市漲幅、房價上漲、國際航空、個人計算機、電腦網絡和運動休閒工具的需求。

從圖中可以看出,“嬰兒潮”世代出生的最高峰時間段的最後拐點是1962年,考慮到美國是一個巨大的移民國家,這一人口曲線已經經過了移民人口的調整。 注意:請記住1962年這個數字。

根據美國勞工部的統計數字,美國人一生的消費最高峰是在47歲,此時的人生正當壯年,年富力強,收入達到鼎盛時期。 過了47歲,人們開始考慮退休和養老,身體也日漸衰老,不得不准備看病吃藥,從這時開始,人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下降,消費開始逐步滑落,生活日漸節儉。 隨著年齡增加,各種慾望也同步開始走下坡路。

美國的“嬰兒潮”世代從來沒有儲蓄習慣,他們人生前半段正好趕上美國成為主宰世界的霸權帝國,他們的心態中普遍存在著對未來超級樂觀的情緒,鋪張和揮霍成為生活的常態,肆意和放縱是他們的世代特徵。 他們沒有父輩灰暗的大蕭條記憶,也沒有你死我活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殘酷洗禮,一切都是那麼順利,那麼輝煌。

當1962年出生的“嬰兒潮”下滑拐點時刻的孩子們,經過了47年的奢侈生活,來到了美國國運轉折年份——2009年,世界突然變得暗淡,經濟繁榮突然消失,金融海嘯驚濤拍岸,失業狂潮席捲而來。 此時,他們突然發現自己投在股票市場的退休金竟然損失近半,而銀行賬戶的存款由於常年大手大腳,從來就是“薄如蟬翼”;同時,放縱的生活習慣和肆意的超前消費,使得他們早已負債累累。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的消費將從正常衰老的消費曲線上陡然下滑,加快勒緊褲腰帶的速度和力度,以應對未來殘酷的經濟寒流。

2010——世界經濟轉折年!

2010年將是一個世界經濟轉折的年份,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道瓊斯股票指數與人口消費年齡曲線令人驚異的高度一致性。 道理很明顯,股票市場反應了上市公司業績預期,而公司業績取決於產品銷售,銷售自然來源於人們的消費,消費在美國拉動了GDP的72%。

從歷史上看,從1966年到1982年,美國股市出現了近16年的股票市場大熊市(經通貨膨脹調整),這一熊市週期與上一波人口老化週期曲線完美地重合在一起。 進入80年代後,60年代初的“嬰兒潮”高峰期人口大學畢業陸續進入勞動力市場,這一大批年輕人朝氣蓬勃,勇於冒險,敢於創業,大膽消費,刺激了美國經濟,極大地拉動了消費,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經濟繁榮時代,股票市場緊跟著出現了一個近20年的大牛市。

而2009年正好處在人口消費曲線所代表的懸崖邊緣,再往前一步就是“消費瀑布”的拐點。 當1962年出生的最後一批“嬰兒潮”世代滑過2009年之47歲的消費最高峰年齡,接下去就是一個劇烈下滑的消費周期,其持續時間直抵2024年。 這將是一個長達14年的消費下滑週期,在高度負債的情況下,美國消費市場將陷入一個堪與20世紀30年代相比的漫長冰河期!

請注意,無論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對於一個衰老的世代都不會發生明顯的作用,畢竟這些政策無法使人返老還童。 鼓勵老年人去大膽借錢消費並不十分現實,消費的逐年萎縮將使目前看起來鮮亮的經濟復甦“綠芽”失去肥沃的信貸土壤。 畢竟消費拉動著美國72%的經濟增長!

日本曾在1994年達到了人口消費的頂峰期,隨之而來的就是十幾年經濟不景氣,日本政府將利率一路降到零,財政刺激所導致的國債總量高達日本GDP的200%,仍然無法啟動經濟。 這與政府無法強迫老人們去大量借貸進行只有年輕人才有興趣的消費有著密切關係。 接近零成本的信貸無法進入實體經濟,從而使貨幣政策失靈;政府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在一個老齡化社會裡,難以產生足夠的人流、物流、資金流,無法帶動民間投資跟進,從而形成了至今仍困擾日本銀行系統的大規模壞賬問題。

更為嚴重的是,歐洲的人口周期與美國一致,歐美兩大經濟板塊將同時陷入長期消費冰河期。 這對於所有以歐美市場為主要出口對象、生產能力嚴重過剩的新興國家,都將是一場經濟生態環境的巨變。 不能適應這次“災難級”巨變的國家將被淘汰出局,未來世界經濟復甦之路將會異常艱難。

如果說“嬰兒潮”老齡化的到來是一場難以避免的“天災”,那麼美元體系設計中的致命缺陷則是地道的“人禍”。 美國經濟終將重新恢復活力,但那需要經過漫長的等待。 如果世界不從現在開始治理美元製度的“人禍”,則危機必將重演。

很少有人意識到,美元被廢之日,絕無可能被其他主權貨幣所取代,當主權貨幣充當世界儲備與結算貨幣的根本缺陷被徹底暴露出來之後,人們終將意識到,任何取代美元的其他主權貨幣必將重蹈美元的覆轍!

最終,一種穩定的、超主權的貨幣體系取代美元的地位將是難以避免的趨勢,問題的關鍵是,誰將主導這一進程?

分析與評論

  • 超主權的貨幣體系取代美元 ( US dollar ) 的地位將是難以避免的趨勢,問題的關鍵是 "根本沒有這樣的貨幣 ( Currency ), 最後仍然以一籃子貨幣為起點;
  • 當其他各國仍以美國為最大消費市場,而美國持續維持全世界 25%貿易總額,美元 ( US dollar ) 的地位將是持續維繫住,因為大家希望壓低自己貨幣;
  • 全球以美元 ( US dollar ) 的儲備貨幣之比率仍然超過 55%,作者所提出之超主權的貨幣體系取代美元 ( US dollar ) 的地位將不會在 2011之前發生;
  • 作者所提出 2010 將是消費冰河時期,意味美國股市將崩盤,這一點我很懷疑,依照美國實力仍然有能力持續產生刺激經濟之政策,美國非常不希望道瓊崩盤,美國消費2 ~ 6月後會下降但不至於是是消費冰河時期; ( 但 2015 ~ 2016 之間已經確認股市將崩盤,通縮將再來 );
  • 2013/5  開始全球以美元 ( US dollar ) 的資產將面美債頂峰之風險,要注意美公債 ETF 之風險,到時需要 IMF 朝集全球一起解決美債泡沫,由於歐元區仍非常不穩定,只要美國經濟成長率高於歐洲,就能維持美元地位。
  • 過去人類是印鈔製造經濟成長及通膨,未來人類既使印鈔但通縮仍在,各國刺激經濟必須降低政府機關支出,調高刺激民間投資之政府投資基金,來贏取市場,經濟才不至於衰退,政府才不會加速希臘化,當美國 QE 結束,石油供應遠大於需求中國大陸 LCD、LED、太陽能房地產之產能過剩正是全球通縮之寫照,當小心成為印鈔製造經濟通膨最後一個崩盤投資人。

USD index!

Enhanced by Zemanta

2009年6月11日 星期四

第二波金融海嘯推演 > 感想 ( 美債泡沫, 美元危機 )

第二波金融海嘯無法阻擋

認為,第二波金融海嘯的到來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
在發生的美國次貸危機只是全面債務危機的引爆期,美國債務高企這一結構性矛盾即將導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 這場危機的演變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一階段,次級房貸危機。

二階段,違約海嘯。 首先是調息導致月供陡升,從而出現大規模違約。 大規模的違約導致整個固定證券市場定價體系的混亂。 這一階段分上、下半場:上半場以五大投資銀行倒閉,“兩房”被接管作為核心事件;下半場以美國的商業銀行被國有化作為標誌。

三階段,美國商業銀行國有化完成以後,美國政府將會海量增發國債,這就導致利率火山噴發,長期收益率狂漲,所有融資成本同步上漲,從而嚴重打擊美國現在的實體經濟,債務進一步上升,融資成本更為高漲。

後導致越來越多的資產脫離美元資產,形成美元冰河期。 是第四階段,我們還沒有時間表。 但隨著第二波金融海嘯的呼之欲出,危機朝著第三階段發展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了。

爆發時間:2009年4~9月

預測第二波金融海嘯將在今年4~9月爆發。
如果說第一波出現問題的核心是按揭抵押貸款中間的次級貸,那麼次級貸爆發實際上是有準確時間表的,我們根據利率調整的時間表,基本上可以準確地判斷整個次貸危機爆發的一系列時間點。

2007年底,我們已經非常準確地看出,到2008年6~8月,會有集中的大規模調息發生。 這導緻美國許多家庭的資金鍊斷裂,尤其是次級貸款人。 這個過程會引發整個固定類收益產品的價格出現紊亂,進而導致金融危機的爆發。 如果這種邏輯成立的話,那麼第二波的演繹是類似的。

們認為第二波將發生在企業債、金融債這個領域,它的一個核心點,爆發最薄弱環節就是垃圾債。 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準確地判斷垃圾債券違約高峰期出現的時間段,我們就可以得到金融海嘯第二波發作的時間表。

現在掌握的垃圾債券違約這個情況來看,今年的3月到10月,垃圾債違約率會上漲3~5倍,很可能從現在的4.5%發展到突破20%。 這個時間段,我覺得醞釀著重大的危機。

引發原因:垃圾債券

年以前,我們看到的危機主要是集中在美國按揭抵押貸款市場。 這塊市場規模大概是13萬億美元。

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新危機爆發點,實際上是一個更大的規模市場,包括美國的地方債券、企業債、金融債、信用卡債和一系列的像消費類貸款、學生貸款、汽車貸款等。 這一塊總規模加在一起是25萬億美元,是按揭抵押貸款市場的兩倍左右。 在這個市場上所衍生出來的一系列衍生產品的結構,跟按揭抵押貸款是類似的,規模是更大的。

這個角度來說,半年以前由次貸問題所引發的整個按揭貸款市場及其衍生品出現重大危機,已經導致了整個世界金融系統出現了重大混亂。 這一次企業債和金融債領域出現的大規模違約,將集中發作在垃圾債券市場。

圾債券類似於企業債中間的次級債,它及其衍生產品出現重大危機的話,其規模和影響力將大於去年次貸問題所引發的第一波金融海嘯。

海嘯的規模來衡量的話,如果說第一波是浪高60米,那麼第二波有可能是180米,是3倍於第一波的規模。

衝擊對象:商業銀行

融海嘯第一波主要衝擊的是美國的影子銀行系統,也就是美國的投資銀行和跟資產證券化相關的機構,包括保險機構、對沖基金。 第二波衝擊的重點和中心地區將是美國的商業銀行。

光是美國,包括歐洲商業銀行體系在內的大型商業銀行,將是第二波金融海嘯集中衝擊的核心領域。 當然也包括一些大型保險公司和對沖基金,但是核心將爆發在商業銀行體系。

在,最明顯的突發事件是歐美一系列大型商業銀行出現不景氣,它們只有兩種可能:要么破產保護,像雷曼那樣;要么被徹底國有化。
比如說美國的20個最大商業銀行,集中地出現三五家被徹底國有化,或者陷入破產保護,這就是一個標誌性的一個事件。 當然也包括歐洲,歐洲很可能也會出現若干家商業銀行被徹底國有化,這些都可以作為金融海嘯第二波的標誌性事件。

前我們主要分析美國,但是現在歐洲問題也是越來越嚴重,很可能金融海嘯第二波存在兩個爆發點,一個在美國,另外一個在歐洲,尤其是東歐引發重大的債務危機,導致貨幣狂跌,最後拖累西歐,像德國、奧地利、瑞士這些國家信貸的質量,導致他們的商業銀行體係也出現重大危機。

兩個爆發點有可能是同時爆發,也有可能是一邊先爆發,把另外一邊給拖下水,或者把兩邊互相拖累,一起進入惡性循環。 因此,現在我們還不好判斷可能先出問題的到底是歐洲銀行系統還是美國銀行系統,或是兩者同時出問題。

歐美同時出現商業銀行重大危機的時候,全世界金融體係都將受到更加嚴重的衝擊。 這樣的話,會使其他國家,包括日本、南美和亞洲的一系列國家都受到波及,其衝擊力很可能比去年更加嚴重。

擴散:儲戶資金安全

儘管第二波金融危機會對商業銀行造成巨大衝擊,但由於美國、歐洲存款保險制度的存在,大家銀行存款徹底損失掉的可能性並不大。

如說美國,現在已經把每個賬戶的保險額從10萬美元提高到25萬美元,也就是說,只要你在銀行一個賬戶的存數不超過25萬美元,你的存款就是安全的。 一些大型保險公司像AIG,政府也不能允許它破產,政府必須要用財政來貼補它,或者是直接拯救它,或者把它國有化。 但這並不意味著大家的投資是安全的。

府最後要拯救它,一定要用其他地方的資金來補救,如果現在錢不夠,比如說奧巴馬政府,現在預算赤字是1.5萬億美元,如果拯救的資金量太大,錢不夠,就只能通過增發國債。

發國債如果在市場上銷售不暢,很可能是美聯儲來購買,這樣的話,會導致基礎貨幣投放,或者國債供應過剩。 在這兩種情況之下,實際上都是在稀釋美元的含金量,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對大家都是有影響的。

美國救市思路出了問題

們在這場金融危機中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觀點,有人說是華爾街的貪婪,有人說是美國政府監管不力,有人說是藉貸者盲目。 這些都構成了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但是我覺得這些都不是根本性的。

本性的原因出在上游,也就是美元的發行機制導緻美元發行過量。

上游危機卻下游施救

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來,美元處在一種無節制的發行狀態,它既不受黃金剛性制約,又沒有國際組織監督這種軟制約。 在這兩種制約都沒有的情況下,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美元也不例外。

幾十年積累下來,美國實際上是通過一種鑄幣稅向全世界搜刮財富。這就必須要以增加國債、增加貿易赤字作為代價。

從1971年到現在,積累了多年的美元發行機製造成的美國債務增加,已經到了53萬億美元的驚人規模,即美國的國債、所有企業和私人的總負債。

這就構成了一個債務的堰塞湖,在這個堰塞湖上游,積聚了大量的壓力。 現在金融系統就好像是一個堤壩,已經越來越不堪承受這麼大的債務壓力,出現了裂口和決堤,導致下游洪水的氾濫。 這是這場金融危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現象。

從本質上看,這場金融危機是一個債務危機。 現在各國的救市方法,卻主要集中在下游拯救流動性。 但這場危機真正核心的問題是上游的支付危機,從流動性來解決問題,是不可能從根本上緩解上游的支付壓力的。

美救市行動未針對支付危機

美國救市的主要資源並沒有花在解決上游支付危機這個問題上,而是用來拯救下游的流動性,也就是說90%以上的救助方法全部是幫華爾街去補窟窿。 但是納稅人包括企業所承受的重大債務壓力沒有得到有效的緩解。

現在美國政府已經投入到金融機構的擔保也好,直接注入流動性也好,還有一系列購買它的股份也好,總額已經是數万億美元了。 如果把這筆資金直接用到上游去替納稅人還錢,去消除按揭抵押貸款本質的原因的話,那麼上游的危機已經得到緩解。

關鍵這個東西就涉及到一個公平性的問題。
你到底是把救助的主要方向放在整個華爾街,放在整個金融系統,還是放在拯救納稅人、拯救消費者上,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路。 在我看起来,如果是拯救银行的话,實際上不足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你解決了一批爛賬,上游的經濟在不斷地惡化,老百姓不斷出現下崗、被裁員,上游的違約將會持續不斷地爆發。

也就是你清理完一批爛賬之後,過不了多長時間,新的一批爛賬又會形成,而且這一系列救市方法都以增加政府的負債為代價。 這樣的話,會導致整個上游的壓力持續不斷地增加。

奧巴馬抱薪救火

我認為現在大家所採取的辦法是沒有效果的,非但沒有效果,很可能會加重危機和使危機複雜化。

奧巴馬政府試圖以藉更多的債務來緩解債務危機,他是抱薪救火,按照這種思路救市是不會奏效的。

目前由政府出錢來購買銀行的壞資產,等於在洪水暴發的下游去抽水;向銀行注資,就如同在加固堤壩,而上游還在繼續下暴雨。

們倒回去看2007年小布什團隊,包括他們2007年發表的一系列言論和他們對市場的判斷,應該說90%的判斷都是錯誤的。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奧巴馬團隊能不能比小布什團隊做得更好呢?從現在的分析判斷來看,他的救市思路是有問題的。

彻底解决。這場危機已經是非常龐大的危機,它的調整不是一年兩年能夠奏效的,無論是誰,哪怕是羅斯福在世,要想拯救當前這場危機,也不可能是半年,或者是一年,就能把這場危機給徹底解決。

看法:

  1. 如果, 美國債務持續倍增, 第二次金融就無法逃避, 而且, 一定發生;
  2. 預估之爆發時間仍然太早, 在美國整體債務未超過GDP之85%時;
  3. 必須仔細檢驗 SKF、FXY 發生背離時間;







2009年6月7日 星期日

羅傑斯:股市仍可能創新低 預言下一輪是貨幣危機 >> 感想 ( 美債泡沫, 美元危機 )

據上海証券報報導 億萬富翁投資人吉姆‧羅傑斯昨日表示,下一輪金融危機可能爆發在貨幣市場,這主要歸咎于各國央行紛紛開啟印鈔機。他還預言,近期持續火熱的股市年內還可能再創新低,因為這一波反彈主要是“央行印鈔行情”,經濟基本面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印鈔不解決根本問題

羅傑斯認為,股市可能再度探底,因為前一波股市上漲主要是歸功于各大央行的大量印鈔,後者硬是把股指推離了谷底。“我沒有買股票,一點都沒買,如果你是要問我這個問題的話。”已在新加坡定居的羅傑斯昨日在接受CNBC採訪時說。“新的底部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或是明年見到,誰知道。”

  在羅傑斯看來,政府沒有解決引發危機的最關鍵問題,相反,他們“用大把鈔票充斥世界”。他表示,僅靠大量“撒錢”不足以讓世界經濟恢複增長。羅傑斯看空股市的論調也與另一位知名人士──“末日博士”麥嘉華近期的表態不謀而合。後者此前稱,股市近期的上漲並不意味著世界經濟即將啟動一輪可持續的增長。自3月初以來,全球股市都進入一輪長達兩個月的強勁反彈。美國股市已接近收複年內跌幅,回到年初時的水平,而新興市場不少都已達到至少六個月的收盤高點,尤其是亞洲新興市場。

   商品市場將最早復甦

  對于大宗商品,羅傑斯始終堅持唱多。在昨天的訪問中,他再次重申,一旦世界經濟走出危機,商品將是第一個復甦的領域。因為在危機中,礦產、石油和農產品方面的投資受到了很大抑制,從而會產生巨大的供應缺口。

  “通用汽車的基本面沒有出現改善,花旗也一樣。全世界範圍內我能想到的,好像還沒有什麼領域基本面正在好轉,但商品市場的基本面卻的確正在改善。”羅傑斯說。“我想我會加大在農產品上的投資,也會多投資其他一些實物資產。我可能會多買白銀,但我現在的確持有黃金。”羅傑斯說。他表示,油價也很可能維持在高位,盡管衰退的確影響到了需求。“你知道,全球原油供應都在下降,每年的降幅在4%到6%。沒錯,石油需求現在也在下降,但從長期來看,除非不久的某一天又發現很多新的油田,否則油市未來的主題仍將是油價到底會漲到多高。”羅傑斯說。

   貨幣危機是遲早的事

  羅傑斯還預言,下一個危機將發生在貨幣市場。他說,通過全力開動印鈔機,全世界的政府都在竭盡所能“破壞”各自的本幣。“人們需要明白這一點。如果大家現在不明白,那也只是遲早的事。”羅傑斯說。羅傑斯表示,就眼下而言,貨幣依然比金融市場上的所有其他資產類別都更安全,但長期來看,貨幣市場有很多“陷阱”。“如果我的判斷沒錯,未來10到20年你會看到很多貨幣問題。”羅傑斯說。

  “眼下我還沒有(對潛在的貨幣危機)採取任何對衝措施,但我懷疑這會是下一個大麻煩,貨幣市場可能爆發大危機,我正在思考該怎麼應對這種情況。”羅傑斯說。匯豐控股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金本周發布報告警告說,未來那些通過印鈔為赤字融資的國家可能爆發貨幣危機。斯蒂芬‧金表示,在這輪危機過後,各國會面臨更大的財政壓力。對于英國和美國等國而言,更可能選擇通過“印鈔票”的方式來緩解壓力,因為在閒置產能巨大的前提下,“印鈔票”可以帶來更高的產出而不必擔憂誘發過高的通脹。但與此同時,這種做法對于那些投資于美國國債和英國國債的外部投資人來說,卻可能帶來巨大的損失,從而誘發美元和英鎊等主要貨幣發生危機。

  羅傑斯透露,他已買進一些日元,因為他認為,日本貨幣未來一段時間會有不錯表現。但他現時並未做空任何貨幣,眼下也沒有繼續買入日元。

羅傑斯簡介:

    羅傑斯童年於美國亞拉巴馬州度過,5歲時已開始售賣花生賺錢。1964年於耶魯大學畢業後,首份工作是在華爾街Dominick & Dominick公司工作,當時的他仍未懂得分辨股票與債券。其後他到英國牛津大學巴里歐學院(Balliol College)深造,1966年取得碩士學位,並返回美國入伍。

1970年羅傑斯,加入Arnhold & S. Bleichroeder,並在此認識索羅斯,同年與索羅斯成立量子基金。在其後10年,基金升值3,365% (根據羅傑斯的資料),而杜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同一時期則只上升20%。1980年他決定「退休」。其後,他成為哥倫比亞大學商學研究院的客席財務教授。1989年至1990年,他曾主持節目「The Dreyfus Roundtable」及「The Profit Motive with Jim Rogers」。2002年,他成為霍士新聞台節目Cavuto on Business的長期嘉賓。1998年,羅傑斯創辦「羅傑斯國際商品指數」(RICI) ,從1998年8月1日至2006年6月,上升263%。他亦曾著作多本與投資有關的書籍。

感想 :

     基本上,商品市場開始回溫,因商品回溫而穫利之相關公司也因此大漲,股市也已經大反彈,再來會是甚麼值得投資,羅傑斯大買日圓,問題是短期日圓走空,要一個月後才能有機會反彈結束,而油價每桶已經快突破 70 USD$,BDI 指數也反彈至最高點小幅回檔,股市仍可能創新我認為低應該是2 ~ 4年後要發生貨幣危機之前的事,今年由於持續回溫是不易發生,所以投資上應該將錢放置於:

  1. 受美債泡沫導致美元危機之通貨膨脹相關商品,油、煤、金、農產品;
  2. 選擇部份貨幣ETF持股,防止許多商品匯率產生損失;
  3. 選擇與中國、印度經濟復甦相關之商品如煤相關;
  4. 全世界人口持續增加,選擇與人口成長經濟回溫之商品議題
  5. 選擇與人口成長經濟回溫之資源商品議題

參考:

ETF投資、美股投資、世界ETF投資 六月份 第一、二週之操作策略

看壞美國經濟葛羅斯:將資金抽離美國轉往開發中國家> 感想

感想: 面對美債急遽上升之趨勢如下圖,許多受美元影響之商品,必然會反應價值大漲。這就是為什麼最近特別觀察美元指數上漲時,商品行情是否大跌,如果沒有大幅跌那 美元指數下跌時,商品行情將是大漲。

鄭焜今: 金融修道- 全球金融路線圖(一)>> 我的看法

美國帝國主義不是省油的燈,次貸危機進而兩房問題、雷曼倒閉、AIG問題、許多商業銀行問題也沒有讓美國倒閉;因為美國是世界中央銀行角色,當然可以用美債來壓制次貸之延伸金融泡沫,綁架世界各國經濟,如果歐洲、中國、日本、蘇聯、南美國家膽敢大量拋售 ...

ETF投資、美股投資、世界ETF投資六月份第一、二週之操作策略

雖然,美國對經濟振興方案開始激起經濟回溫,然而原預估之回溫指標因四月營收小幅回軟,加上零售銷售續跌, 查封屋增加,雖然金融業問題之聲音將延後至六月後,但是,經濟衰退之壓力仍然很大,需要注意國際經濟回溫是否持續,美債、美元泡沫之憂慮將轉變 ...

宋鴻兵預測:金融海嘯第二波時間可能在下月> 看法

看法: 現在正在進行金融海嘯第二波前站,是否產生公司債與美債危機,請注意DOW及SKF解說、美元與美債值利率之乖離率. 

領你預見未來: 一本提升能力之好書> 來推算未來

歐、美、日老人人口邁向新高; 美債將邁歷史新高,美十年債殖利率是否創新高; 經濟衰退,既使經濟再溫和回升,全世界需求對應之製造業產能不可能回到以前水準; 替代能源與節能將是持續; 原油產能已經到高原期; 未來醫療科技將使成醫療成本持續下降 ...

美財長:7000億美元紓困資金只剩1/5 >> 看法

蓋納對擔心美國經濟的人喊話,「要對國家的未來樂觀」,但他也說,恢復成長之路不會一路順暢,擺脫衰退需要一段時間。 我的看法. 要注意7000億將於六月份將用完,它將影響到甚麼? 基本上美債泡沫導致油、基本原料、黃金價格上揚,不是美元崩塌。

美國公債將面對的問題?

導致美國必須增加非常多國債來滋潤經濟,當增加太多國債就有形成美債流動性危機與泡沫問題,連帶美金國際經濟也被危及,所以,美聯儲必須去操作美元與利率,為大量製造美元換取資金創造機會,為美國債將逼近3 ~ 3.5兆不致產生『美元信心危機』。 ...

五月份第一、二週操作策略(ETF投資, 美股投資, 全世界ETF投資)

雖然,美國對經濟振興方案開始激起經濟回溫,金融業問題之聲音將延後至六月後,下週行情仍然需要注意國際經濟回溫是否持續,美債、美元泡沫之憂慮將轉變成溫和通貨膨脹之相關商品驚喜,預估通貨膨脹之憂慮將再2010第二季升高,房地產價格低迷之問題將因通 ...

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宋鴻兵:金融危機 “呼叫轉移” > 感想 ( 美債泡沫 )

《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最近來蓉演講,他認為全球金融危機遠沒結束,預計第二波金融危機極可能在9至11月爆發。

點1:全球經濟暫時的平靜只是假象,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正在兩個波峰之間的波谷,危機的暴風眼或許正在發生“呼叫轉移”

點2:在全球金融危機衝擊下,中國經濟雖然不能做到獨善其身,但至少能以最快的速度復甦起來。

點3:我估計兩年內國際油價可能突破100美元一桶,投資者可重點關注與石油相關的理財產品。

近兩年最暢銷金融類著作《貨幣戰爭》的作者宋鴻兵,25日在成都做了《贏戰金融海嘯》的演講。 針對全球金融危機是否已見底? 中國經濟在全球金融危機下潛藏何種機遇? 金融危機對四川的影響等熱點問題向現場近千名聽眾發表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宋鴻兵1968年出生於四川,畢業於東北大學自動控制系;1994年赴美留學,獲美利堅大學碩士學位。 1996年先後在聯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機構供職。 2002年開始先後擔任美國最大的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的高級諮詢顧問。

今年9到11月可能再度爆發

以《貨幣戰爭》一書迅速成為國內著名經濟評論家的宋鴻兵,同時也是一名出生在四川的學者。 在宋鴻兵25日的演講中,雖然現場票價超過千元,但仍吸引了近千名的投資者到場。 其中大多數都是企業高管,有的甚至是企業老總親自帶隊前往。 “全球金融危機遠沒有結束,第二波還會捲土重來。”演講一開場,宋鴻兵就拋出了第二波金融危機即將來襲的觀點。 跟大多數經濟學家的觀點一樣,宋鴻兵認為因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的本質就是美元體係出了問題。 但對全球金融危機陰霾正在散去,全球經濟已觸底反彈的觀點,宋鴻兵卻搖頭直表不贊同。

宋鴻兵稱:“暫時的平靜只是假象,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正是兩個波峰之間的波谷,而這場危機的暴風眼或許正在發生'呼叫轉移'。”

所謂“呼叫轉移”,也就是美國次貸危機的暴風眼已經從13萬億美元的按揭抵押貸款市場,移向了27萬億美元規模的企業債、金融債、地方政府債,和以信用卡債、汽車貸款等為基礎的資產支持債券。

對於第二波全球金融海嘯可能發生的具體時間,宋鴻兵表示這要根據企業債中垃圾債券的大規模違約時間來判定。

宋鴻兵認為,根據歷史數據來看,歷史上美國經濟的每次衰退,在企業債中屬於最沒有信用,最沒有抵押的垃圾債往往會出現違約率急速上漲的情況。 目前垃圾債的違約率正在飆升,已由2008年10月的2.68%上升到目前的4.5%,預計到了今年9月份很可能突破20%。 “因此從數據上看,我認為今年9月到11月這三個月全球金融市場極可能爆發第二波金融危機。”

關鍵詞:內需市場把握這個最大的戰略機會

有危就有機。 雖然全球金融危機的第一波已重創了多個國家的經濟,但宋鴻兵對於中國經濟仍有十足信心。 他表示:“在這場危機中,中國經濟雖然不能做到獨善其身,但至少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復甦起來。”而且,在危機後,世界貨幣體系、全球匯率、世界金融機構、全球金融監管等方面都將發生變革。 “在這樣的變革背景下,中國需要做的就是把握其中機遇。”

在演講中,宋鴻兵出示了三幅美國自嬰兒潮以來的人口、消費、經濟三大指數的圖表數據。 在這幾張圖表中,美國的人口指數與消費指數幾乎一致,而消費指數又與經濟周期驚人的一致。 對此,宋鴻兵解釋道,誕生自美國嬰兒潮的這批人,人口數量佔比超過美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創造財富佔比超過美國財富的一半,而他們創造財富的方式主要是通過消費刺激經濟增長,因此三條數據線達到了驚人的一致。

從目前來看2009年正是這批誕生自嬰兒潮的美國人步入老齡化的臨界點。 根據消費習慣,2009年後的美國消費市場可能大幅萎靡,經濟指數亦將隨之低迷。 “從人口出生指數來看,這個時間或將持續14年至2023年。”

宋鴻兵表示,除美國外,目前歐洲的一些國家也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挑戰。 “不過,從2015年至2035年這段時間正是中國人口結構中,青壯年人口的最大值。這裡面蘊含著可以推動經濟增長的巨大消費力。在全球經濟格局發生巨變的背景下,中國應從現在開始配套長期政策,培育內需市場,把握這個最大的戰略機會。”

關鍵詞:中小企業積極過冬保持足夠現金流

在25日的演講中,宋鴻兵也特別談到了金融危機對四川經濟的影響和機遇。

宋鴻兵表示,金融危機對中國的衝擊主要集中在對外出口業,東南沿海地區所受的經濟較大。 在這樣的背景下,東部經濟對西部經濟的帶動性將大大減弱。 “四川經濟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度很低,從其受影響程度來看,怎麼都要比東部輕。”

面對現場眾多的企業家和公司高管,宋鴻兵建議面對全球金融危機挑戰,四川中小企業要保持足夠的現金流,積極過冬。 而對於優質的大型企業,金融危機則是進行企業併購的“好時候”,“打好根基,才能在經濟回暖的時候做大做強。”

對於普通投資者,宋鴻兵也有自己的建議。 他預計,美國將大力發展低碳經濟,以此來抵消消費下滑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而如果石油的價格在一桶70美元以下,那麼美國的低碳行業將無法生存,所以他個人未來看漲石油價格,“我估計兩年內國際油價可能突破100美元一桶,投資可重點關注與石油相關的理財產品。

引用: 鴻兵文章

感想: 油價短期達到 61 ~ 65 一桶,兩年內突破 100 美元一桶是可能性很高的,這些都需要高度注意中國經濟成長率與美國復甦情況,注意 石油、煤、原物料相關產品與 SKF 相關之避險是否有大量資金進場造成指標背離之底部現象。

2009年5月17日 星期日

宋鴻兵:第二波金融海嘯或四季度襲來老百姓存錢最傻 > 感想

金融危機年底會惡化

儘管歐美各國紛紛出台救市計劃,但是宋鴻兵卻認為危機將在今年年底進一步惡化,理由是六大潛流將在年底集中浮現。

“這場危機的風暴,已經從美國13萬億美元的按揭抵押貸款市場,移向了27萬億美元規模的企業債、金融債、地方政府債及其他資產支持債券。”宋鴻兵認為,第一大潛流企業債的違約率將在今年第三四季度達到高峰。

第二大潛流商業銀行信貸違約率也將在年底出現高峰,宋鴻兵稱,截至3月底,歐美商業銀行體系減記資產2.7萬億美元,但大部分損失並未披露,他預測歐美銀行最終損失會高達10.6萬億美元。 他認為第三大潛流是美國失業高峰違約將在年底創出新高,第四大潛流就是信用卡、商業地產、建設信貸違約率年底將創新高。

此外,在宋鴻兵看來,歐洲金融市場持有8萬億美元資產,目前損失約40%,對歐洲的金融系統造成很大壓力,另外,東歐目前的情況與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前期非常接近,這些危險徵兆顯示,第二波金融海嘯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襲來。

中國將迎來戰略機遇

宋鴻兵提出,經濟周期與人口消費高峰期有密切關係,數據顯示,人在48歲前處於消費攀升期,在48歲達到頂峰後消費能力開始下降。 美國1961年出現嬰兒潮,照此計算,從2009年後將步入長達14年的消費能力下降期,也就是說從明年開始,美國將開始消費萎縮,正好加上這場次貸危機,美國的經濟周期將持續14年的不景氣。

而中國正處於消費的攀升期。 “歐美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消費能力下降的時候,正是我們消費能力上升的時候。”宋鴻兵稱,美國14年的不景氣對中國其實是一個機遇。 “中國要在經濟結構上做重大調整,抓住機遇,開拓內需,現在外需是靠不住的。”

貨幣危機下存錢最傻

“貨幣不是財富本身,只是一種索取權。”宋鴻兵指出,目前大多數人對財富的理解就是“貨幣”,他呼籲大家改變觀念,“你首先要弄明白什麼是財富,什麼是貨幣。”

如果把國家看作一個公司來研究其資產負債表,那麼國家的財富本質是資產項下的商品和服務,而負債項下就是貨幣。 從這個角度來說,貨幣永遠不是財富本身,貨幣實質是對商品和服務的追索權。 宋鴻兵稱,“當我們說掙到很多財富,絕不意味著存很多鈔票,對應的實體才是財富。”

宋鴻兵稱,這場金融危機實際上就是美元危機。 而在貨幣危機中,對老百姓而言,存錢才是最傻的。 他舉例說,上世紀70年代初,他的一個朋友獲得7000元人民幣 ,他把錢存在銀行吃利息,30年後他由當時單位最有錢的人變成最窮的人,“假設他當時把錢全部換成黃金,7000元到現在已經變成了480萬。”

宋鴻兵提醒市民一定要深刻理解貨幣的概念,“如果不理解,不拼命去掙錢,不去想怎麼保住自己的財富,在3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之後,你會發現財富不夠,因為通脹對你的財富所有權悄悄發生了轉移。

全球救市和美國回購國債,是否會導致全球通脹重演? 宋鴻兵認為這是肯定的。

宋鴻兵認為,說到財富的品牌,沒有東西可以與黃金相比,一旦發生全球性的通貨膨脹,黃金價格一定會暴漲,他認為市民應對危機,可以配置一點黃金。


可以配置黃金、能源、物資 避開風險,第二次金融危機目前還未確認會發生

2009年4月19日 星期日

宋鴻兵:預警金融海嘯第二波 >> 看法 ( 美債泡沫? 弱勢美元? )

2009年04月09日

他預言,歐美金融市場的確存在著繼續惡化的可能性,金融海嘯第二波必將爆發。 在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時刻,中國應該充分解放思想,確立中國未來的發展模式,在即將到來的“戰略拐點”上勃然而興

文•本刊資深記者劉亮

今年2月下旬,在環球財經研究院成立的新聞發布會上,宋鴻兵闡述了“金融海嘯第二波即將到來”觀點。 宋鴻兵站在台上演講的時候,台下的工作人員卻將此前發給記者們的新聞稿收了回去,理由是要對新聞稿中的錯誤進行修改。 會後,《中國新時代》記者了解到,新聞發布會主辦方之所以如此謹慎,是因為擔心宋鴻兵的預言和高層“保持信心”的要求不符。

宋鴻兵曾經在《貨幣戰爭》一書中,成功地預測出歐美國家將爆發金融危機。 靠《貨幣戰爭》一“戰”成名之後,2007年年底,宋鴻兵從美國回到了中國。 這之後,他一直在做關於全球經濟走勢的研究,希望能夠給投資者提供一個獨特的觀察全球市場的視角。

在本次新聞發布會上,宋鴻兵進一步預言,歐美金融市場存在著繼續惡化的可能性,“金融海嘯第二波”將於今年二三季度到來。

“金融海嘯第二波”的預言經媒體迅速傳播、放大,讓本來就被經濟危機弄得惶恐不安的人們,再一次繃緊了神經。 而事實上,在本次新聞發布會上,宋鴻兵演講的題目是:“確立中國模式,迎接戰略拐點”。

聯絡“中國式學派”

文質彬彬的宋鴻兵,講話邏輯清晰。 回顧《貨幣戰爭》一書的寫作,宋鴻兵總結,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在美國“遊學”14年的經歷。 如今,《貨幣戰爭》一書已經在國內累計發行了上百萬冊,成為近幾年來,在金融領域難得一見的熱門圖書。

1994年,宋鴻兵赴美留學,拿到碩士學位之後,先後在美國某公關公司、醫療業、電信業、信息安全業和聯邦政府等機構工作過。 2002年之後,宋鴻兵又進入美國最大的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先後在這兩家公司擔任高級諮詢顧問。

由於對世界金融史感興趣,赴美留學之初,宋鴻兵就開始著手整理世界金融的發展脈絡。 而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一些金融大鱷操縱資本市場,狂斂財富的事件給宋鴻兵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讓宋鴻兵產生了懷疑。

宋鴻兵認為,單憑一家或幾家對沖基金,很難做到橫掃整個東南亞,橫掃多個主權國家的金融體系,這背後肯定有人協調多家對沖基金聯合行動,肯定有一定的協調機制和信息傳遞機制,並進行了精心佈局和精心準備,宋鴻兵試圖破解這其中的潛規則。

於是,他利用在美國多個行業、多家機構工作的機會,認真了解美國社會的運作方式,同時到浩如煙海的政府文獻、法律檔案、私人信件和報刊文章中,去搜尋各種與西方重大金融事件相關的信息,試圖梳理世界金融發展的脈絡和邏輯。 為此,宋鴻兵犧牲了很多周末休息的時間,甚至也包括睡眠時間。

雖然宋鴻兵在《貨幣戰爭》一書中描述了掌握貨幣發行權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對世界金融體系的掌控和操縱,引起了很大爭議,遭來了一部份人的質疑,但宋鴻兵在該書中,也準確預言了次貸危機將爆發,以及次貸危機的性質和爆發的大概時間。

2007年年底,39歲的宋鴻兵從華爾街回到了北京。 回國發展,這無疑是宋鴻兵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戰略拐點。 宋鴻兵告訴《中國新時代》記者,“決定回國,現在看來,這無疑是一項正確的選擇,當時我覺得需要一個團隊,共同來研究全球的經濟、金融問題,這樣才能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而不是留在國外,繼續單打獨鬥。”

宋鴻兵回國之後,先是擔任了宏源證券結構融資部總經理。 2009年年初,他又開始擔任新成立的環球財經研究院院長。 利用這個新的平台,宋鴻兵試圖聯絡國內年輕的經濟學人,用中國人的智慧、中國式的思維,來研究全球的經濟和金融問題。

如今,經常參與環球財經研究院活動的有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明、商務部研究員梅新育等青年經濟學家,宋鴻兵將其研究團隊稱為“中國式學派”。

預警金融海嘯第二波

談到回國的感受,宋鴻兵表示,最大的感受是變化快,在中國呆三個月相當於在美國經歷一年,在中國呆一年相當於在美國呆好幾年。 在快速變化之中,產生了大量的機會,但也難免會心浮氣躁。 為此,宋鴻兵要求自己靜下心來研究問題,並且讓自己的研究對於投資者的投資和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具有指導作用。

數月之前,宋鴻兵受國內某照明設備生產商之託,幫助其預測市場發展前景。 宋鴻兵認為,受經濟危機影響,到2008年年底,歐美消費市場對於照明產品的需求將會銳減90%。 該生產商當時將信將疑,結果宋鴻兵一語成讖,其後歐美國家受危機影響,大幅度減少了對該產品的進口,進口額度幾乎下降到往年的10%,與宋鴻兵的預測驚人地吻合。 該廠商由於及時根據宋鴻兵的判斷調整了市場策略,從而避免了一場災難。

2008年8月,宋鴻兵首次提出了“金融海嘯第二波”這個概念,與《貨幣戰爭》一書遭到的質疑類似,對於會不會出現第二波金融海嘯,國內的經濟學家存在著很大的爭議。 然而宋鴻兵卻堅持認為,金融海嘯必然將會出現第二波。

宋鴻兵認為,美國現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花旗銀行和美國銀行為代表的美國商業銀行體系已經資不抵債,正在瓦解。 半年前,花旗銀行的股票還是每股20多美元,2月底花旗銀行的股票價格已經下跌到了1.95元。 正是由於美國政府大力托市,才避免了商業銀行體系的全面崩潰。 如果說金融海嘯第一波以擊倒了房地美、房利美以及三大投行為主要標誌的話,那麼金融海嘯的第二波就將以花旗銀行、美國銀行的破產及這些銀行的國有化為標誌。

大多數研究者認為美國金融危機是由於缺乏流動性導致的危機,宋鴻兵卻觀點鮮明地指出,這次危機的真正根源是支付危機。

宋鴻兵的理由是,目前美國的國內外債務總量已高達53萬億美元,潛在的社保醫保虧空更是高達107萬億美元,而美國的年GDP僅有13.5萬億美元。 二戰後“嬰兒潮”時期出生的美國人佔目前美國勞動力總數的三分之一,約7700萬人。 這些人將從今年開始退休,當退休大潮一浪高過一浪時,美國政府的醫療保健和社會保障體係將會出現日益嚴峻的支付問題。 事實上,這些美國人的退休帳戶在此次金融海嘯中已經虧損了40%。 因此,“美國龐大的債務‘堰塞湖’已經不堪重負,如果洪水不從次貸大堤上漫頂,也必然會從信用卡貸款或汽車貸款處決堤。”

宋鴻兵進一步解釋,對金融市場進行分析並得出金融海嘯第二波必將爆發的判斷,是其團隊研究的結果,就技術層面來看,他們堅定地認為,歐美金融市場的確存在著繼續惡化的可能性。 世界金融市場正逐漸逼近風暴的風眼,這既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惟恐天下不亂”。 他們做出如此判斷並且告訴大家,目的是為合作夥伴和廣大投資者提供盡可能準確的分析,提醒大家注意國際金融市場存在的各種潛在風險。

創中國模式,迎接變局

對於預言金融海嘯將繼續惡化,將給民眾帶來信心危機的說法,宋鴻兵反駁說,“在目前動蕩的國際金融市場上,信心確實比黃金更重要,而建立信心的基礎是對危機的本質和發展趨勢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信心不足的根本原因在於不確定性,只要把握住危機的變化趨勢,排除不確定性,就一定能建立起實實在在的信心。”

儘管預言歐美經濟將進一步下滑,但宋鴻兵仍然看好中國經濟。 宋鴻兵表示,2009年,當全世界都在金融危機的寒風中顫抖時,中國的經濟卻仍然在發展,雖然中國無法在這場危機中獨善其身,但中國社會所內含的經濟增長潛力並未受到實質性傷害,因此中國對於未來發展應該有更多的信心,應該有更多的雄心壯志。

全球經濟已經持續20多年處於繁榮與亢奮當中,突然遭遇了百年難遇的金融海嘯,無論如何,這是一次歷史性的重大轉折,無論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以怎樣的方式結束,世界經濟都再也不會回到從前的格局。

宋鴻兵在演講中提到,危機之後的世界將是一個“週天子”日漸式微和“五霸七雄”興起的新時代。 歐美國家雄霸世界近500年的歷史將在21世紀中葉劃上句號。 世界財富創造中心和經濟金融中心,將逐步向亞洲地區轉移。 在這個歷史重大機遇期,誰能率先從衰退中復蘇,誰就能爭得世界財富流向、人才匯集、科技創新的戰略性先機;誰能有效地把握這個歷史機遇,誰就將是未來世界文明新的中心。

宋鴻兵認為,現實的國際關係與地緣政治中,不僅有各國政府正式簽署的各種條約和協議,更多的是大量沒有也不可能寫在書面上的“潛規則”。 一些中國人天真地以為,只要熟背WTO條款,巴塞爾協議之類的顯規則,就能理解西方社會運作的真實情況,這是不現實的。

在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變革時期,中國應該充分解放思想,拋棄任何阻擋中國贏得這次歷史機遇的思想禁錮,確立中國未來的發展模式,迎接戰略拐點。 宋鴻兵還表示,通過政府已經採取的一系列強有力的經濟振興計劃,中國社會將迅速建立起堅實的信心基礎,從而使中國經濟能夠穩定健康地持續增長,並對世界金融市場的平穩貢獻力量。 中華文明也必將在即將到來的“戰略拐點”上勃然而興。

在採訪的最後,《中國新時代》記者問宋鴻兵,金融市場是零和博弈,有輸家就一定會有贏家,但此次金融危機中,我們看到所有的東亞國家虧了,石油國家也虧了,歐洲的銀行體系虧得更慘,美國的銀行體係也虧得一塌糊塗,整個金融市場都在虧錢,那麼誰賺錢了? 宋鴻兵表示,要回答這個問題,得等到這一輪金融海嘯基本結束之後,要看那些實物資產、金融資產究竟掌握在誰的手裡。 誰廉價獲得了更多的資產,誰就是本輪金融動蕩的最後贏家。


我認為必須密切注意 SKF, SRS, UYG, URE 走勢,在UYG, URE 未形成頭部,馬上發生之機率不高,更何況SKF已經跌破100且無任何背離之反彈指標下,沒有馬上發生之概率。

2009年3月21日 星期六

宋鴻兵: 歐美第二波金融海嘯即將爆發無法阻擋 >> 我看 SKF,UYG, GLD, USO/DBO ETF及美元指數方向

Graphic "When Greece falls" presente...
Image via Wikipedia
宋鴻兵:歐美第二波金融海嘯即將爆發無法阻擋 2009-03-13

解說:金融海嘯後遺症逐漸浮現,全球陷入經濟衰退恐慌,《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去年準確預言金融海嘯爆發,近期再度出擊,預言第二波金融海嘯即將在4月至9月間來臨。 《聽風錄》獨家請來宋鴻兵,剖析可能出現的新一輪金融海嘯危機,及展望中美經濟復甦前景。

邱震海:歡迎收看《震海聽風錄》。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目前正在向實體經濟方向蔓延,對於這場金融和經濟危機,世界各國政府都相繼採取了措施,並出台了各自的經濟刺激方案。

4月2號,第二次20國領袖峰會將在倫敦舉行,一些國家的政府為了提振信心,在這時候紛紛宣布本國將在今年下半年率先走出危機。 然而對於這場經濟危機的走向,經濟學家們卻始終眾說紛紜,在各種輿論當中,《貨幣戰爭》一書作者宋鴻兵的觀點尤其令人關注。 按照宋鴻兵的觀點,目前全球金融海嘯只是第一波,第二波金融海嘯即將爆發,而且爆發的時間很可能就在今年的4月到9月之間。

邱震海:好,現在宋鴻兵先生就在我們北京的現場,您好,宋先生。

宋鴻兵:你好,邱先生。

邱震海:第二次金融海嘯聽上去非常的聳人聽聞,這個觀點我們在平面媒體上已經聽了好多次了,這次由你提出,冒昧的問一下,您的根據是什麼?

海嘯板塊擠壓能量逐漸爆發

宋鴻兵(《貨幣戰爭》作者):因為我覺得金融海嘯它類似於自然現象,就好像地震。 當大陸板塊相互碰撞的時候,它實際上是存在一個擠壓,緩慢積聚能量的過程。 但它到了危機爆發時刻,一定是以一種突發的形勢、猛烈的形勢發作出來。 那麼我覺得現在全球金融市場正在積蓄這種力量,我認為它到了某一個時刻,仍然是會以一種猛烈和突然的形勢所爆發出來。

邱震海:如果是以地震來形容的話,您覺得震中到底是什麼? 因為我讀到過您的一個觀點,以上游、下游和中游來比喻,您認為目前各國政府所採取的各種刺激經濟的方案都是在中游和下游做動作,而在上游始終還在洶湧奔濤,那麼這個上游,或者地震的震中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上游危機:美元發行機制問題

宋鴻兵:我覺得很多人在分析這場危機中提出了各種各樣不的觀點,有人說是華爾街的貪婪,有的人說是美國政府監管不利,有的人說是藉貸者非常盲目。 這些東西都構成了這次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我覺得這些都不是根本性的原因。 根本性的原因也就是出在上游,總體說來就是美元的發行機制導緻美元發行過量,從1971年到現在,已經積累了三十多年的這種美元發行機制所造成的美國的債務增加,現在已經增加到一個非常龐大的規模,已經到了53萬億這樣一個非常驚人的規模,就是它的國債和所有的企業和私人的總負債。

那麼這個構成了債務的一個堰塞湖,在這個堰塞湖的上游,實際上積聚了大量的這種壓力。 現在金融系統實際上就好像是一個水壩,就好像是一個堤壩,這個堤壩已經越來越不堪承受這麼大的債務的壓力,紛紛出現了裂口和決堤。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所導致下游洪水的氾濫,那麼這個東西我認為是這場金融危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現象。

各國救市均集中於下游流動性

宋鴻兵:也就是上游,實際上是美國爆發了,從本質上來看應該是一個債務危機,那麼各國救市方法,比如說美國這種救市,它現在主要集中在下游拯救流動性。 但這場危機本質上不是流動性危機,或者它體現出來的流動性危機只是一種表象,真正的核心的問題是上游的支付危機,實際上是支付危機最後導致流動性問題。 那麼從流動性本身來解決問題,實際上是不可能從根本上緩解上游的支付壓力。

邱震海:您剛才說到支付,以及在上游形成的堰塞湖。 在過去我們知道在去年8、9月份開始,整個的金融風暴到現在持續了半年多的時間,這半年多您覺得堰塞湖在多大程度上面,雖然說不能完全舒緩,但在多大程度上已經有所舒緩?

第二波海嘯將由垃圾債券引發

宋鴻兵:在半年以前我們看到了這種危機,主要是集中在美國按揭抵押貸款市場。 這塊市場的壓力有多大,我們如果舉個形象例子,大概是一個13萬億規模的這樣一個市場。 但是我們現在所看到一個新的危機的爆發點,實際上是一個更大的,就是美國的地方債券,美國的企業債、美國的金融債、美國的信用卡債和一系列的像消費類貸款、像學生貸款、汽車貸款等等。 這一塊總的規模加在一起是25萬億,它是按揭抵押貸款市場的接近兩倍左右。

垃圾債券總額兩倍於按揭貸款

宋鴻兵:那麼在這個市場上所衍生出來的一系列衍生產品的結構,跟按揭抵押貸款是類似的,規模是更大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說半年以前由次貸問題所引發的整個按揭貸款市場,及其衍生品出現重大危機的話,已經導致了整個全世界金融系統出現了重大混亂。 那麼這一次發生在企業債和金融債這個領域中,出現了大規模違約,將集中發作在垃圾債券這個市場。 垃圾債變類似於企業債中間的次級債,那麼它出現問題,以及它的衍生產品出現重大危機的話,它的發作的規模和它的影響力,我認為將大於去年次貸問題所引發的第一波金融海嘯。

邱震海:對,我讀到過您的觀點,您說如果以海嘯的規模來衡量的話,如果說第一波是60米,那麼第二波有可能是180米,是三倍於第一次的這麼個規模。 具體來說,它的爆發表現的形式可能會怎麼樣? 如果說第二波金融海嘯屬實的話,哪些機構將會成為在第二波金融海嘯當中的犧牲品?

第二波海嘯將衝擊商業銀行

宋鴻兵:我覺得如果第一波主要衝擊的是美國的影子銀行系統,也就是他的投資銀行和跟資產證券化相關的這些機構,包括保險機構、對沖基金。 第二波我覺得它衝擊的重點和中心地區將是美國的商業銀行,不光是美國,包括歐洲商業銀行體系在內的大型商業銀行將是第二波金融海嘯集中衝擊的核心領域。 當然也包括一些大型的保險公司和對沖基金,但是它危機的核心將爆發在商業銀行體系,商業銀行體係將是危機的中心和重點。

邱震海:您還有一個觀點,您認為如果說第二波金融海嘯爆發的話,因為之前您說可能會在今年年初到今年年底,但是現在提前了,而且你準確的預測說有可能今年的4月到9月之間,為什麼是4月到9月?

第二波海嘯為何四月後爆發?

宋鴻兵:這跟我在2007年作出2008年的判斷基本上一樣。 關鍵是抓住問題的最主要的核心的問題的爆發點,如果說我們認為第一波出現問題的核心是按揭抵押貸款中間的次級貸,那麼次級貸爆發實際上是有一個準確的時間表,也就是我們隨著次級貸款,可調息的這種貸款。 這種貸款調息的利率進行調整的時間表,基本上可以非常準確的判斷整個次貸危機爆發的一系列的時間點。

比如說去年2008年6、7、8三個月,這個是我們在2007年底可以非常準確的看出來,到2008年的6、7、8這三個月,這三個月將會有集中的大規模的調息發生。 那麼這種調息將會導緻美國整個家庭的資金鍊斷裂,尤其是次級貸款人。 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引發整個固定類收益產品的價格出現定價紊亂,進而導致金融危機的爆發。 如果是這種邏輯成立的話,那麼第二波的邏輯是類似的。

三月後垃圾債券違約率將上升

宋鴻兵:我們認為第二波它發生在企業債、金融債這個領域,那麼它的一個核心點,爆發最薄弱環節就是垃圾債。 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準確的判斷垃圾債券違約出現的高峰期這個時間段,我們就可以得到類似的概念,就是金融海嘯第二波發作的時間表。 從現在我們所掌握的垃圾債券違約這個情況來看,從今年的3月份,也就是從現在開始,一直到今年的10月份,我覺得垃圾債違約率會上漲300%到500%,到今年10月份很可能突破20%,那麼這個時間段,我覺得醞釀著重大的危機。

邱震海:有一個也許是比較外行的問題,既然像您這樣的專家,目前已經能夠準確的預測到第二波金融海嘯不但來臨,而且將會在4月到9月之間來臨。 現在世界各國的金融機構,或者金融體系,包括各國的政府,有沒有可能做一些什麼事情來防止這個第二波金融海嘯,有沒有可能阻止,乃至推延?

各國刺激經濟方案無濟於事

宋鴻兵:應該說這個是有辦法拯救的,但是我認為現在大家所採取的辦法是沒有效果的,或者說非但沒有效果,很可能會加重危機和使危機複雜化。 我的基本觀點就是,這是一場債務危機。 那麼奧巴馬政府或其他的政府,特別是美國政府,他試圖以藉更多的債務來緩解債務危機,這個我做一個比喻,他就是抱薪救火,抱著柴火去救大火,其最後的結果是將使危機更加複雜化和長期化。 所以這個東西跟政府救市的方式跟方法有著直接密切的關係,如果按照現在這種救市方面的話,我覺得是不會奏效的。

邱震海:好的,非常感謝,我們先休息一下,廣告之後我們繼續討論,包括美國奧巴馬政府在內的世界各國的刺激經濟方案,目前有沒有奏效,如果奏效的話,它的成效可能是這樣,它目前的問題在哪裡? 第二波金融海嘯能不能爆發,它如果要爆發的話,它的規模到底如何? 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金融體係將會構成什麼影響,我們如何做好一些預警方案? 廣告之後,我們繼續回來。

宋鴻兵:第二波海嘯料在歐美同時爆發

邱震海:好,歡迎回到《震海聽風錄》。 剛才第一部分我們跟宋鴻兵先生討論了第二波金融海嘯有沒有可能爆發,而且它爆發的時間點,尤其是目前的全球規模的金融海嘯,它的癥結,或者它的震中到底在什麼地方? 有關這些問題,我們繼續請出宋鴻兵先生,您好宋先生。

宋鴻兵:您好。

邱震海:您有一個觀點,您認為目前奧巴馬政府在內的刺激經濟方案都在源頭上出了問題。 比如你有一個觀點說目前由政府出錢來購買銀行的濫資產,其實就等於在洪水爆發的地方的下游去抽水,如果說向銀行注資的話,就如同在加固堤壩,而上游還再繼續下暴雨。 您剛才說在上游其實已經有支付危機導致的許許多多的堰塞湖,那麼難道奧巴馬政府他們那麼多精英,難道看不到這點嗎?

研判危機布什團隊九成出錯

宋鴻兵:如果我們倒回去看2007年小布什團隊,包括他們2007年發表的一系列言論和他們對市場的判斷來看的話,我認為他們判斷,如果我們做一個仔細的比較,應該是90%的判斷都是錯誤的。 所以說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那麼奧巴馬團隊能不能比小布什這個團隊做的更好呢? 實際上在我現在的分析判斷來看,我覺得在他這個救市思路是有問題的。

美救市行動未針對支付危機

宋鴻兵:也就是說,他主要的資源並沒有花在解決上游支付危機這個問題上,而是把主要的資源用來拯救下游的這種流動性,也就是說他90%以上這樣的救助方法全部是投向的華爾街,幫華爾街去補窟窿。 但是老百姓和真正的消費者,老百姓納稅人包括企業所承受重大的債務壓力沒有得到有效的緩解。

邱震海:如果說在上游要補救的話,具體來說應該做些什麼?

宋鴻兵:有人做過估算,也就是把現在美國政府已經投入到金融機構的這種擔保也好,直接注入流動性也好,還有一系列購買它的股份也好,不足資本金,把這些總額加在一起,這已經數万億美元了。 那麼如果把這筆資金直接用到上游去,直接去替納稅人去還錢,去消除這個按揭抵押貸款本質的原因的話,那麼從現在來看,我覺得上游的危機已經得到緩解,關鍵這個東西就涉及到一個公平性的問題。

數万億元應可挽救支付危機

宋鴻兵:你到底是把救助的主要方向放在整個華爾街,放在整個金融系統,還是放在拯救納稅人,拯救消費者,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路。 在我看起來,如果是拯救銀行的話,實際上不足以從根本解決問題,你解決了一批濫賬,上游的經濟在不斷的惡化,老百姓不斷出現下崗、被裁員,上游的違約將會持續不斷的爆發。

新危機將以增加國債為代價

宋鴻兵:也就是你清理完一批濫賬之後,過不了多長時間,新的一批濫賬又會形成,而且這一系列救市方法都以增加國債為代價,增加政府的負債為代價。 這樣的話,會導致整個上游的壓力會持續不斷的在增加。

邱震海:如果說在上游要拯救支付危機的話,您覺得幾萬億美元足夠嗎? 會不會是杯水車薪?

首先需緩解13萬億按揭貸款

宋鴻兵:這麼說吧,如果美國的按揭抵押貸款是13萬億,如果你能夠有效的把這些債務,有效的得以降低的話,我覺得在我看起來,我覺得能夠比較可靠和有效減低上游洪水的壓力,但是很顯然現在他並沒有這樣做。

邱震海:我們這麼說,如果說從今天開始,從3月10號開始,奧巴馬政府團隊聽了您的話,他部分的把目前用於拯救流動性危機的這些款項,用於上游來治理這個堰塞湖,您覺得在未來幾個月,有可能緩解第二波金融海嘯來臨嗎?

宋鴻兵:應該這麼來講,這場危機積累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的問題,不是說一個短期之內積累的問題,我認為這是從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來,美元處在一種無節制的發行狀態,它以前受黃金的剛性制約。

美元危機由來已久

宋鴻兵:那麼在1971年之後,它既不受黃金剛性制約,又沒有國際組織能夠監督它的這種軟制約。 在這兩種制約都沒有的情況之下,我們知道中國經常有一句名言叫“絕對的權利導致絕對的腐敗”,美元也不例外。 美元的發行到了一種沒有任何人能監督的程度,它就一定會走向這種絕對的權利導致絕對的腐敗,這樣一種狀態。

那麼幾十年積累下來,美國它是通過實際上是多億美元,實際上是一種鑄幣稅向全世界搜刮這種財富。 那麼這種東西,對它來說,它必須要以增加國債,增加貿易赤字作為代價。 那麼整個這場危機,我覺得它的起源點就是1971年,到現在已經積累了37年了,這個危機已經是非常龐大的危機,它的調整不是一年兩年能夠奏效的,無論是誰,哪怕是羅斯福在世,要想拯救當前這場危機,也不可能是半年,或者是一年,就能把這場危機給徹底解決。

邱震海:現在聽起來,似乎未來幾個月會比較悲觀,您覺得這個第二波金融海嘯,它的來勢洶湧,是一定會來的嗎? 是無可避免的?

第二波金融海嘯無法阻擋

宋鴻兵:我覺得這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如果政府一出面所有問題都可以很快得到解決,這就不是一場危機,只是一場小問題。 它之所以是一場這麼大的危機,就是因為哪怕政府採取了非常正確的方法,也不可能一時半會就奏效,所謂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邱震海:好,像您說的,如果第二波金融海嘯能夠來臨的話,它的時間點,或者它的爆發有沒有一個標誌,我們知道第一波金融海嘯,它是以雷曼兄弟的倒閉為象徵,或者為標誌的。 那麼第二波金融海嘯,它的來臨它有沒有什麼標誌,還是自然的過渡,還是到時候會有某一個或者兩個,乃至幾個突發事件?

第二波海嘯將以什麼為標誌?

宋鴻兵:我覺得可能現在,在我看來最明顯突發事件就是歐美的一系列大型的商業銀行出現,它只有兩種可能,要么是破產保護,像雷曼那樣,要么被徹底國有化。

歐美大批商業銀行將倒閉

宋鴻兵:當然我們看到,比如說美國的20個最大商業銀行,出現三五家,集中的出現三五家被徹底國有化,或者陷入破產保護的狀況之下,我覺得這就是一個標誌性的一個事件。 當然也包括歐洲,歐洲很可能也會出現若干家被徹底國有化,這些都可以作為金融海嘯第二波標誌性事件。

邱震海:從美國到歐洲,乃至到日本,乃至到香港或者到中國大陸,整個的連鎖反映,在未來第二波金融海嘯來臨的情況下會怎麼呈現?

第二波海嘯料在歐美同時爆發

宋鴻兵:我覺得現在的第二波的海嘯,以前我們主要是分析美國,但是現在歐洲問題也是越來越嚴重,很可能金融海嘯第二波存在兩個爆發點,一個是在美國,另外一個是在歐洲,尤其是東歐引發重大的債務危機,導致了貨幣狂跌,最後拖累歐洲的西歐這邊,像德國、奧地利、瑞士這些國家信貸的質量,導致他們的商業銀行體係也出現重大危機。 這兩個爆發點有可能是同時爆發,也有可能是一邊先爆發,把另外一邊給拖下水,或者把兩邊互相拖累,一起進入惡性循環。 從這個角度來說,現在我們還不好判斷,到底是歐洲銀行系統可能先出問題,還是美國銀行系統先出問題,那麼有可能是兩者同時出問題。

全球其它地區將受到嚴重波及

宋鴻兵:當歐美同時出現商業銀行重大危機的時候,我覺得對全世界整個金融體係將會造成更加嚴重的衝擊和後果。 這樣的話,會使其他國家,包括日本,包括一些南美,包括亞洲一系列國家都會受到危機的衝擊,這個危機的衝擊力很可能比去年更加嚴重。

邱震海:如果說第一波金融危機主要的爆發點,或者它主要衝擊的是投資銀行,像您說的第二波衝擊的主要是商業銀行,乃至保險公司,而恰恰是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將會涉及到千家萬戶任何一個小老百姓利益。 當我們在談各國政府應當採取什麼措施來拯救它的金融體系之前,我們先談談作為像我們這樣的普通小老百姓,您覺得在面對第二波金融海嘯來臨的時候,有哪些自我救助之道?

商業銀行倒閉儲戶如何自保?

宋鴻兵:應該說金融危機是一個影響社會方方面面的這麼一個重大的一個事件,對於很多老百姓來說,實際上大家是無能為力的,這場危機的始作俑者,我覺得應該華爾街,但是現在已經到了這種程度,我覺得作為政府也好,作為老百姓也好,實際上是處在一種相當無奈和無助的境地。

邱震海:具體來說,每個老百姓可能都在保險公司有一定的保險的一個款項,都在每個商業銀行有一定的存款,這些存款和保險具體來說應該怎麼處理?

儲戶存款徹底損失可能性不大

宋鴻兵:應該說由於美國的存款保險制度的存在,包括歐洲的存款保險制度,我覺得大家存在銀行的存款徹底損失掉,這種可能性並不是很大。 比如說美國,現在已經把每個賬戶的保險額從10萬美元提高到25萬美元,也就是你只要在銀行一個賬戶中存有不超過25萬美元的情況之下,那麼你的存款是安全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覺得大家對這個倒不必太過驚慌。 那麼一些大型保險公司像AIG,政府也不能允許它破產,所以說如果出了再大的窟窿,政府必須要用財政來貼補它,或者是直接拯救它,或者把它國有化。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大家的保險金出現直接損失,或者存款出現直接的損失,這種可能性非常低。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大家的投資是安全的。

政府捉襟見肘可能影響儲戶

宋鴻兵:因為政府最後要拯救它,一定要用其他地方的資金來補救,如果政府現在錢不夠,比如說奧巴馬政府,現在預算赤字是1.5萬億,如果拯救的資金量太大,他錢不夠,他只能通過增發國債。 增發國債如果在市場上銷售不暢,很可能是美聯儲來購買,這樣的話,會導致基礎貨幣投放,或者國債供應過剩。 在這兩種情況之下,實際上都是在稀釋整個美元的含金量,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對大家都是有影響的。

邱震海:好,非常感謝,談完了第二波金融海嘯,尤其在美國、歐洲到日本這些大的金融市風險之後,回過頭來讓我們看到在中國,中國的金融市場,中國未來得金融體系到底存在哪些風險,不要走開馬上回來。

宋鴻兵:中國外匯儲備如何管理風險?

邱震海:好,歡迎再次回到《震海聽風錄》,按照宋鴻兵先生的觀點來說,第二波全球金融海嘯無可避免,而且它未來爆發的時間很有可能就在今年的4月到9月之間。 那麼既然這樣,作為全球最大的一個國家,中國它龐大的外匯儲備,以及中國的金融體系未來如何做一些風險管理? 有關這個問題,我們繼續請出宋鴻兵先生,您好,宋先生。

宋鴻兵:你好。

邱震海:中國目前可以說是除美國之外,最大的一個外匯儲備國家。 按照您的觀點來說,第二波金融海嘯無法避免,這麼大的一個外匯儲備,應該做哪些風險管理?

中國外匯儲備如何管理風險?

宋鴻兵:首先我覺得要從理念上進行修正,我們現在主要是把外匯資產當成一種普通的貨幣,很強調它的流動性,很強調它的安全性。 我覺得從金融海嘯爆發到現在,我覺得這一點應該做一定的修正。 實際上貨幣背後對應的是實實在在的財富,也就是各種各樣的勞動產品和服務,高薪技術和各種礦產資源。 我們應該轉化一種新的思路,就是在危機之中,對於外匯儲備來說,我們實際上要的是真正的財富的控制力,而不是它的一種票面價值。

外匯儲備應加強財富控制力

宋鴻兵:所以在我看起來,真正有效的外匯儲備的管理,應該是你這些外匯儲備能夠對應多少實物的資產,能夠對應多少實實在在的財富。 實際上我們體現外匯管理一個重要的一個功能應該體現在中國外匯管理對世界財富的控制力上,而不是說它的票面價格升和降,所以這個首先需要一定程度的觀念轉變。

邱震海:那麼要做好中國實實在在對世界財富有所控制的話,具體來說應該做什麼?

中國應趁低控制基礎資源資產

宋鴻兵:比如說中國現在應該趁著國際資源價格偏低這樣一個比較良好的時機,大力在全世界,利用外匯儲備這樣一種資源,去控制各種各樣基礎的資源和資產,這個我覺得是當務之急,而且是必須要做的。

中國應同時增加黃金儲備

宋鴻兵:第二,我覺得應當適時和適量增加黃金儲備,因為黃金是硬資產中間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我們以前可能過多偏重於美國國債、兩房債券和一系列這種金融類的這種資產,我覺得現在應該關注實實在在的硬資產。

邱震海:具體來說,當第二波金融海嘯即將來臨的時候,您對中國的金融體係有些什麼樣的建議?

中國金融體系存在問題

宋鴻兵:我覺得中國現在存在一個最大問題,一方面中國的儲蓄量非常大,一方面中國很多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這種企業極端缺乏現金,極端缺乏資金。 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應該是大力推動金融創新,這個概念聽起來好像有點奇怪,美國之所以出問題,不就是因為金融創新嗎? 其實不對,我認為美國出現問題最本質的原因還是它的債務負擔過度,美國使用了過度的槓桿。

中國仍應大力推動金融創新

宋鴻兵:中國現在的問題是老百姓和企業,它的槓桿比率是比較低的,那麼這麼嚴重的金融危機衝擊之下,中國應該適度放開這個槓桿比率,讓中國的老百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比如說做到三倍槓桿,它是非常穩定和安全的,那麼這中間需要大量金融創新的這種工作。 對美國來說,它可能是創新過度,但是對中國來說很可能是創新嚴重不足,導致這種儲蓄和實體經濟沒有辦法實現對接。

邱震海:面對金融海嘯,或者說第二波金融海嘯,或者說面對即將來臨的更為嚴寒的金融的冬天,抱團過冬是許多企業,或者許多企業家、許多金融界人士目前放在嘴上的一句話,那麼對中央或者地方的企業來說,要做到抱團過冬,您有些什麼樣的建議?

抱團過冬企業與政府需整合

宋鴻兵:我覺得抱團過冬,在我看來一個最主要的一個思路就是,企業和政府必須要形成有效的一個整合。 也就是政府在很多程度上必須要出面,比如說成立一系列這樣的,比如把國資委相對應的這些國有資產進行整合,整合在一起之後,有一個進行融資的平台,必須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公司主體。

政府可牽頭成立融資平台

宋鴻兵:由於地方政府的信用等級和地方財政的擔保,它應該是具有信譽度比較高的這樣一個評級。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由它在債券上進行發債,可以募集到大量的資金,可以以比較低的成本募集到大量資金,來幫助這些企業進行過冬,我覺得這個應該是一個各個地方都可以採取的一個比較有效的辦法。 其實政府對企業這種救助,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能不能落實資金的來源,能不能有錢,如果沒有錢是拯救不了企業的。 那麼這些企業之間也應該相互形成一種統一體,跟政府綁在一起,形成一個抱團過冬這樣一個局面。 只有通過這個方式,才能有效的使企業也好,政府也好,度過這個寒冬。

邱震海:最後一個問題,你對中國經濟今年下半年的走向怎麼看?

中國經濟走向取決於國際形勢

宋鴻兵:我覺得從政府的角度來說,它當然是有一定的刺激,但是這個刺激在市場中能不能產生相應的效果,我覺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際金融形勢,不完全是中國自己的事情。 比如說國際金融市場和國際整個經濟體系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能夠築底,能夠開始反彈,那我覺得中國這種判斷,基本上就是合理的。 但是如果是國際金融市場繼續惡化和整個周邊的情況不太理想的話,我們很多形成現在這種判斷的基礎,它也就會被弱化掉,所以說最後會怎麼樣,我覺得還有待觀察。

邱震海:好,非常感謝。 宋鴻兵先生認為全球金融海嘯的第二波將來嚴重爆發,而且它的規模將大大超出所謂第一波金融海嘯,屆時可能會有一大批的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倒閉,這一論斷是否正被驗證,人們將拭目以待。 但各國政府和業界,包括個人如何未雨綢繆,做好準備,這似乎並非多餘的提醒。

我看四大ETF指標及美元指數方向

其實,這次次貸引發之金融海嘯以來,SKF, GLD 及 USO 都有最佳穫利時機,自從美政府大力救銀行股,造成 UYG大幅反彈,然而,反彈終將至高點,預計DOW 及 UYG近期修正後再反彈就能知道海嘯嚴重化與擴張程度是否舒緩。還是只能透過溫和通膨轉價至石油、黃金、原料與穀物來演變金融危機型態,未來幾個月方向就會明顯表現出來。唯一要注意 2012 歐債到期日後是走向通縮還是通膨



USO ETF(自動更新)

GLD ETF(自動更新)

DOW Index(自動更新)

UYG ETF(自動更新)

SKF ETF(自動更新)

UYG ETF(自動更新)

美元指數週線:


參考: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21&articleId=13279
Enhanced by Zemanta

2009年3月3日 星期二

宋鴻兵預測:金融海嘯第二波時間可能在下月 > 看法 ( 美債泡沫? 弱勢美元? )

本報訊 全球金融危機仍在不斷蔓延,如何保証我國將近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安全,未來一段時間里金融海嘯是否會出現第二波?針對上述問題,多位專家學者在昨日召開的“環球財經研究院金融海嘯第二波”專家研討會上表示,金融海嘯第二波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爆發,我國的外匯儲備應當抓住時機,在管理上有所突破,轉變思路,進行多元化配置。

  金融海嘯第二波將來臨?

  環球財經研究院院長宋鴻兵表示,各國救市政策並沒有阻止金融危機蔓延,危機來得更快更猛烈了。金融海嘯第二波必然會來臨,其時間點可能在下個月。

  在宋鴻兵看來,花旗銀行、美國銀行被國有化或申請破產保護,將是第二波危機中的標桿性事件。宋鴻兵預測,“企業債和地方政府債券”將是第二波海嘯的引爆點,尤其是企業債中的垃圾債,其整體違約率將從去年9月的4.5%上升至20%。“屆時,全球商業銀行都將出現重大問題,而黃金價格則會創出歷史新高。”他說。

  中國社科院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秘書長張明、環球財經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兩位學者對“金融海嘯第二波”的觀點均不置可否。盡管如此,張明也認為全球金融危機仍將繼續蔓延。他說,當前乃至今後一段時期,美國經濟步入衰退已非常確定,歐洲經濟則可能會更糟糕,而中國也難以獨善其身。下一階段,金融危機可能會繼續深化,其中一個突出表現是美國的商業銀行、對衝基金將同時出現問題,兩個問題的疊加將對全球經濟產生更加嚴重的衝擊。

  我國外匯儲備應多元化配置

  向松祚表示,目前美國經濟仍在不斷惡化,美國要救自己,要麼繼續發行大量美國國債,要麼美聯儲繼續大量增加美元供給。這些都將對我國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安全構成很大威脅。

  張明也表示,當前我國政府必須高度關注外匯儲備的安全。目前,美國國債有10.8萬億美元的存量,今年可能再發2萬億美元,如果當前經濟局勢持續下去,我國外匯儲備中的1.3萬億美元資產,將面臨美國國債被拋和美元下跌的雙重風險。

  張明認為,我國外匯儲備管理必須轉變思路,進行多元化配置非常必要,而且目前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他建議,我國政府應從國家利益的角度,用外匯儲備構建能源礦產等戰略儲備資源;二是利用當前股市處于歷史低位,購買國外非金融類大盤藍籌股;三是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建議其他國家向我國貸款,並將貸款與國家利益相結合。

  宋鴻兵也表示,我國外匯儲備中持有美國國債的量應該下降,或在外匯儲備資產負債表上配置一定數量的信用違約掉期合約,一方面對美國政府繼續發行美國國債構成一定的壓力,另一方面對外匯儲備持有美國國債的風險進行對衝。

看法: 現在正在進行金融海嘯第二波前站,是否產生公司債與美債危機,請注意 DOW及SKF解說、美元與美債值利率之乖離率


宋鴻兵:垃圾債將引爆金融海嘯第二波 > 看法 ( 美債泡沫 )

環球財經研究院院長、《貨幣戰爭》一書作者宋鴻兵2月22日表示,2009年4月至9月間,金融海嘯第二波將在企業債的垃圾債市場集中引爆,從目前的

4.5%升至20%以上。 屆時將有上百家對沖基金、保險公司血本無歸、最終倒閉,而原本被信用掉期工具保護著的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問題也將暴露無遺。
宋鴻兵甚至預言,在第二波金融海嘯中,一些美國大型商業銀行可能面臨崩潰的危險,最終可能被國有化。 他提醒說,人們對於下一波金融海嘯沒有給予足夠重視,這場新的危機並不是注入流動性可以扭轉的。

實質是支付危機

當大多數學者幾乎將美國金融危機等同於流動性危機時,宋鴻兵指出,這次危機的真正根源是支付危機。

他預測第二波的問題將出現在政府債、地方政府債、企業債、金融債、信用卡債等等,這個總額高達25萬億美元。

他分析說:美國目前內外債務總量已高達53萬億美元,GDP的3.75倍(美國的GDP僅有13.5萬億美元),潛在社保醫保虧空更高達107萬億美元。 “美國龐大的債務堰塞湖已不堪重負,如果洪水不從次貸大堤上漫頂,也必然從信用卡貸款或汽車貸款處決堤。”危機的基本邏輯,是龐大的債務問題導致的支付危機,支付危機引發資產價格下跌,資產價格下跌產生流動性危機。

美商業銀行國有化不可避免

宋鴻兵表示,如果說第一波主要以“兩房”被政府接管、雷曼申請破產保護為標誌的話,他預測,花旗銀行被國有化或申請破產保護,將是第二波危機中的標杆性事件。 目前花旗銀行股票價格已經跌到1.95元,從半年前20多美元跌下來的,美國銀行跌到了3元多。

宋鴻兵指出,美國商業銀行體系資不抵債,出現大問題,最終國有化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美國現在出現的問題,就是花旗銀行和美國銀行為代表的美國商業銀行的體係正在出現全面的不景,實際上我們認為美國的商業銀行體系包括歐洲的商業銀行體系現在已經資不抵債,如果不是政府在使大力氣拖住這個市場的話,這幾家重大的商業銀行體系歐洲和美國的主要商業銀行體系現在已經全部崩潰,但是由於美國政府的救援使這兩家公司,兩家最主要的商業銀行仍然得以存活,即便如此,我們認為它存活的時間也不會太長。”

全世界面臨長期衰退

宋鴻兵認為,現在全世界包括美國在內,必然面臨著長期衰退,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現在唯一的懸念是,他到底是通縮下的衰退還是通脹下的衰退? 如果是通脹下的衰退就類似於上世紀70年代,美國長達10年的衰退滯脹,經濟衰退,通貨膨脹兩位數以上,這一次通貨膨脹絕對不是10%幾,很可能高得多,因為這一次基礎貨幣供應量太大,而且太猛,將會對整個物價體系產生相當嚴重影響。

金價將突破歷史新高

2月20日黃金價格再次突破1000美元/盎司,他說:“這意味著全球市場對於整個銀行體系,金融體係出現了巨大的信心問題。”

他說,石油價格已經跌70%,所有的大宗商品,所有的糧食價格和一切的金融資產價格都在暴跌,唯有黃金作為一種資產在逆勢狂漲。 黃金價格包括兩重因素,一個是普通的商品,另外一個是貨幣屬性,隨著2008年11月份以來我們看到黃金的貨幣屬性重要性日益凸顯,這就是為什麼每當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出現重大問題的時候,黃金都會出現逆勢暴漲。

“今年如果我們預測不錯的話,由於整個商業銀行體係將會出現重大的危機,黃金價格將會突破歷史新高。”宋鴻兵說。

只要金融市場混亂,只要大家對於現實出現懷疑,就會奔著黃金來,這就是為什麼在整個歐美的中央銀行體制中,仍然保留大量黃金儲備作為中央銀行資產最主要的儲備。 不管貨幣怎麼變,黃金永遠是值錢的,這一點是全世界公認的。

“隨著美國商業銀行急劇的惡化,美國發債的頻度,以前是8次拍賣,現在變成16次拍賣,每一次拍賣國債的額度不斷上升的時候,那就意味著美國國債一直在往上沖,同時也就意味著黃金價格會跟隨這個趨勢往上漲,這是我的基本判斷”,宋鴻兵表示。

看法: 現在正在進行金融海嘯第二波前站,請注意 DOW及SKF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