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蘋果產品策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蘋果產品策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2月7日 星期二

蘋果產品透過 Apple TV 結合家庭媒體策略明顯 ( Apple Inc., combine its Apple HDTV with iCloud, iSight, iPhone, iPAD strategy is very obvious)

Image representing iPad as depicted in CrunchBase
Image via CrunchBase

Best Buy:蘋果42吋HDTV售價1499美元,支援iCloud

The Verge 5日報導,美國消費性電子產品連鎖專賣店Best Buy對顧客提出了潛在新品與服務的問券調查,而問券中指出蘋果(Apple Inc.)即將推出一款售價1,499美元的42吋1080p「Apple  HDTV 」,這款電視採用LED背光源,可執行iOS作業系統並支援iCloud雲端服務,還可利用iPhone、iPad進行遙控,並能存取Netflix、YouTube與Flickr的即時數位內容。
不過,比較奇怪的是,Best Buy指出,上述電視將搭載「 iSight 」數位相機,並支援Skype網路電話服務。蘋果已有一段時間並未積極使用「iSight」這個品牌,且該公司已有FaceTime視訊電話服務,應該不會另外採用Skype。

根據報導,這項調查是由挪威市調機構Confirmit製作,而Best Buy向來是Confirmit的客戶。Best Buy究竟是已得知了內線消息?還是自行對蘋果電視進行臆測?由於上述調查提到了iSight、 Skype ,因此研判這份調查有可能僅是空穴來風。
English: Apple iSight webcam Dansk: Apple iSig...
Apple's  iSight

barron`s.com曾於2月1日報導,Piper Jaffray分析師Gene Munster 1月31日稍晚發表研究報告指出,該證券曾與某家電視零組件供應大廠洽談,而結果更加強化了他對蘋果即將推出自有品牌電視的預期。他表示,硬體方面已有了原型,這是較為簡單的部分,困難的是如何透過此一聯網電視提供數位內容。

Munster表示,該證券在1月12日曾與某家電視零組件供應大廠洽談,發現蘋果與這家供應商一直保持聯繫,並詢問其電視顯示零組件的各項功能。這顯示蘋果正在探索製造電視機的可能性。此外,該證券也曾於1月11日在亞洲進行會談,並發現蘋果正在投資一座液晶面板製造廠房,該廠能夠生產尺寸介於3.5吋至50吋的面板。

Munster還表示,該證券在2011年9月11日曾與某亞洲供應商的消息人士會晤,得知蘋果電視(Apple Television)的原型正在開發當中。基於上述發現,該證券認為蘋果應該會在2012年底發表電視機,但確切時間表與數位內容解決方案的改版規模仍是未知數。

彭博社曾於2011年11月24日報導,根據美國投資銀行Jefferies Group分析師Peter Misek發表的調查書指出,蘋果計畫推出的電視產品面板將下單給Sharp,該款電視產品最快並將於2012年年中進行販售。蘋果預計將利用Sharp(土界)工廠的產線,生產非晶矽(Amorphous)TFT液晶面板,且很有可能將於2012年2月開始進行量產。

A new Best Buy customer survey is asking for feedback on a potential "Apple HDTV," says The Verge. Mockup promotional text touts that "Apple finally reinvents what a TV can do," and describes the display as a 42-inch, 1080p LED model, running the same version of iOS used in the current Apple TV set-top. Like the set-top, the TV could be controlled via an iPad or iPhone, fetch content from iCloud, and access services like Netflix, YouTube, and Flickr., This event show obviously Apple Inc., strategy to combine all products line up to home media market  )


分析

  • 蘋果產品整合透過 Apple HDTV 進入家庭媒體 ( Apple combine its technology of products line migrate into home media is quite obvious );
  • 蘋果產品整合包括 Apple HDTV、 iCloud 、  iPhone 、  iPAD 、  iPOD 、iTune 、iSight  ( Apple Inc.,  product line integration into home media include Apple HDTV 、 iCloud 、  iPhone 、  iPAD 、  iPOD 、iTune 、iSight   );
  • 台廠需要產業整合來應對蘋果產品整合之競爭,併購整合是台股、台灣經濟新機會 ;

Enhanced by Zemanta

2012年1月27日 星期五

蘋果造成許多失業率,許多公司負面影響增加 ( Apple Inc., created more jobless rate )

Image representing Logitech as depicted in Cru...
Image via CrunchBase
Français :
Image via Wikipedia

任天堂、諾基亞也慘虧 看衰今年錢景 NEC將裁萬人

日本電腦大廠恩益禧公司(NEC)廿六日表示,由於預估今年全年會出現虧損,該公司將大規模裁員一萬人。中國最大個人電腦製造商聯想為拓展日本市場,去年投資一億七千五百萬美元,與恩益禧組成合資企業。

恩益禧目前擁有約十一萬六千名員工,未來將在日本裁撤約七千名員工,海外裁撤三千人。恩益禧將編列四百億日元預算,來支應裁員和企業重組的成本。恩益禧在本會計年度(至今年三月)的前九個月,已經虧損高達九百七十五億日元,預估全年虧損上看一千億日元,是前一會計年度一百廿五億日元的八倍。

無獨有偶,日本另一家標竿企業、全球最大電玩主機製造商任天堂,廿六日也發布難看的財務報告,預估本會計年度虧損可能高達六百五十億日元,遠高於先前預測的二百億日圓。這將是任天堂近卅年來首見的年度虧損,原因除了3DS掌上型遊戲機銷售不如預期、從一千六百萬台下修至一千四百萬台之外,還包括日元長期走強、消費者越來越喜歡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玩遊戲。

     任天堂社長岩田聰表示,公司將於年底購物季在歐美日市場,推出Wii遊戲機後續機種「 WiiU 」。但東京日星證券資深分析師川崎朝映說:「任天堂的長期獲利能力可能還會降低,因為消費者開始對遊戲機興趣缺缺。此外,任天堂在因應強勢日元的衝擊上,採取的措施也不足夠。」

     另一方面,芬蘭手機大廠諾基亞(Nokia)廿六日公布的財報則顯示,去年一整年虧損十二億歐元,較前年的盈餘十八億歐元大幅衰退。去年第四季諾基亞虧損十億七千萬歐元,智慧型手機營收衰退尤其嚴重,達二三%。有分析家預期,諾基亞的全球手機業霸主地位,最快今年之內就會被南韓三星奪下。

    Apple Inc., iPhone and iPad strategy impacted to Japan Game Industrial, each country economic bureau don't treat Apple Inc., as a friendly company to your country's jobless rate, Apple Inc., will make your jobless rate worst than you think, favor to Apple Inc., is not a good strategy to each country.

智慧手機擠壓 DSC廠拚轉型

面臨數位相機快速被智慧型手機取代的產業巨變,柯達聲請破產保護成為第一位倒下的巨人,台灣數位相機代工廠同樣面臨轉型的議題。拓墣表示,近年來數位相機發展M型化愈趨明顯,主要造成原因除了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外,各區域市場的產品有所不同也是關鍵。

     儘管受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擠壓,全球消費型數位相機市場總量持續萎縮,加上產品單價下滑衝擊,但2011年台系數位相機(DSC)代工廠受惠品牌廠擴大委外生產策略,幾大數位相機代工廠2011年整體營收仍可維持相當水準。

     華晶科去年合併營收為新台幣278.61億元,年減10.16%,佳能合併營收為451.02億元,年減7.46%,亞光合併營收為242.87億元,年減1.54%,普遍控制在1成以內的衰退幅度。不過,隨著智慧型手機影像拍攝功能不斷精進,2012年低階DSC受智慧型手機衝擊恐將愈趨明顯,台灣代工廠不得不積極尋求新的成長動能,手機相機、醫療、車用及微型投影機等成為新出路。

     華晶科轉向耕耘醫療、手機及車用影像相關領域,華晶科發言人蘇建東表示,柯達財務危機傳聞已多時,加上體認到產業發展變化,華晶科早已有因應措施,積極降低柯達出貨比重外,也朝新事業發展。

     蘇建東表示,華晶科新事業耕耘可望在今年陸續開花結果,醫療用產品從去年第4季開始小量出貨,今年可望看到大幅度成長;車用影像產品也隨著裕隆去年第4季登陸開賣後,有機會跟著創造佳績,另外手機部分也有新的斬獲。蘇建東表示,2012年華晶科的整體營收還是有機會靠著新事業的成長,填補掉柯達流失的業績,藉由整體產品組合的調整,在獲利上也希望有更好的表現。

     亞洲光學已逐年降低數位相機代工比重,轉向微型投影機(pico)、電視牆、大型投影機及條碼機等產品發展。亞光董事長賴以仁日前表示,今年受惠四大產品線全面成長,加上良率提升,整體營收會更好,並可望轉虧為盈。

     賴以仁表示,手機用小型投影機將從3月開始量產,今年整體出貨量預估可達200萬台,其中外掛式及內鍵式各半,內鍵式訂單主要來自大陸品牌手機為主,外掛式產品則適用於所有智慧型手機。

     業者表示,就台灣數位相機代工廠而言,代工產品以中低階消費型產品為主,儘管低階產品隨著新興市場成長有逐年增加趨勢,但中間階段的需求受到智慧型手機嚴重擠壓,在生產規模上台廠面臨不小壓力,不斷轉型提升產品附加價值是必然的生存之道。


PC產業低迷 市場盼英特爾/微軟財報捎來好消息

英特爾(Intel) 和微軟(Microsoft)兩大國際IT大廠都將於本月19日公布上一季度財報,而除了財報及財測數據受到市場關注,市場也期盼兩大廠能夠在財報會議上釋出更多對PC市場的未來展望,特別是在Ultrabook和Windows 8兩大關鍵產品的進一步資訊。

PC產業去(2011)年的風波不斷,可說經歷了相當辛苦的一年,而對於今(2012)年狀況能否好轉,目前各家品牌和代工PC大廠似乎也都沒有明確把握,多偏向保守看待。其中,對於第一季的狀況,市場認為除了需求端仍須觀察,各方對於硬碟問題的衝擊程度看法也不一致。

部分業者認為,硬碟問題應可在2月看到顯著舒緩,但也有業者指出,硬碟價格雖一度下跌,但現階段仍然偏高,且缺貨的問題也仍然存在,估影響時間很可能會長達半年,甚至超過半年,拖累今年全年的PC出貨表現。因此英特爾和微軟對硬碟問題的最新看法,預期將會受到關注。

另外,雖說英特爾與微軟皆在日前參加了CES的展出,也分別舉辦了主題演講,進行相關產品和技術的展示。但市場對於Ultrabook和Windows 8這兩個扮演未來PC產業發展關鍵角色的產品,似乎還是疑問多過期待。

也因為Ultrabook和Windows 8對英特爾和微軟所代表的意義舉足輕重,市場除了希望從兩大廠的財測展望中,一窺端倪,更期盼兩家大廠可以有更多更確切的新訊息釋出,為PC產業注入一劑強心針。

    Apple Inc., strategy impact to PC and NB industrial a lot, not only that, we will see paper book, music industrial, camera, a lot of industrial will impact by Apple Inc., strategy, it start to kill your relatives job. Don't blind our eye to Apple Inc., hurt to your country.

不敵歐元貶需求減 羅技降財測

全球最大電腦滑鼠製造商─羅技國際公司( Logitech International SA CH-LOGN)以歐元貶值及市場對網路相機和遙控設備等產品需求減弱為由,下調其銷售和營業利潤預測。羅技將本會計年度(截至3月31日)銷售預測調整至23億美元,營利估為6000萬美元。

也販售遊戲裝置的羅技9月時將全年營利預測調降至9000萬美元,銷售約24億美元。羅技董事長兼臨時執行長魯卡( Guerrino De Luca )在聲明中指出,「過去3個月期間,歐元貶值相當明顯。」「此外,在產品組合和市場疲弱下,網路相機和遙控設備所受影響持續超過預期。」

羅技第3季(截至12月31日)獲利縮減15%至5500萬美元,銷售降低5%至7.15億美元。獲利和銷售雙雙落後彭博社彙整分析師估計的6120萬美元和7.49億美元。羅技昨天在蘇黎世股市下跌1.8%收7.45瑞郎,過去12個月累跌59%,相較瑞士市場指數( Swiss Market Index ,SMI)跌幅7.9%。

分析

  • 其實,大家應該感謝英特爾( Intel ) 和微軟( Microsoft )兩大國際IT大廠,它們創造非常多工作機會,相較於蘋果( Apple Inc., )只會創造許多許多電子公司負面影響,各國政府需對蘋果( Apple Inc., )產品加以限制,以減緩對各國就業率負面之影響。( each gov. needs t have  a strategy to make Apple Inc., cannot ship their product smoothly to your countries to save your jobless rate )
  • 蘋果( Apple Inc., )產品不支持 DVD、CD 、 Mouse 、 Keyboard 、 Adobe flash,且加強 Camera 、 Game 、  eBook  ,同時衝擊 PC、NB產業,應該會影響到全球千萬人工作機會。( Apple Inc., strategy to kill a lot of other industrial, Apple inc., is an evil company in the world, it doesn't care about jobless rate, it doesn't care about your father job, it purpose to create many jobless rate for the world )
  • 各國政府不應該對蘋果( Apple Inc., )產品客氣,因為各國就業率會因 蘋果公司策略而惡化。 ( Each government must carefully watch on Apple Inc., strategy and products due to it will reduce your countries jobs accounts heavily, Apple Inc., is a companies generate high jobless rate in the world )
  • 如果,當年美國沒有對微軟祭出反托拉斯法, Wintel 也會攏斷所有利潤,各國就業率會因會因 Wintel 策略而惡化。如今,我也期待美國對APPLE祭出反托拉斯法, 因為蘋果( Apple Inc., )產品策略將令各國就業率惡化。

Enhanced by Zemanta

2012年1月26日 星期四

APPLE 下一戰略將攻占智能裝置 ( iPhone、iPadi、Pad mini、iTV、iPod )、學生網路與家庭媒體

iTunes 6, vlog, shared libraries
Image by thepatrick via Flickr
蘋果公佈新一季財報 重申Apple TV仍大有可為

蘋果在稍早的財報會議上公佈新一季的營運表現,其中透露在上一季的獲利高達美金130.6億元,大幅超過原本市場預估值,總營業額也高達美金463.3億元,總成長約達73%。另外也由現任執行長Tim Cook公佈現行產品銷售狀況,並且重申Apple TV策略與未來iPad市場發展。

根據蘋果在稍早之前所公佈的財報內容透露,蘋果在上一季的營運表現創下收入新高,分別拿下美金130.6億元的淨利,以及高達美金463.3億元的總營業額,這樣的表現幾乎是去年蘋果同時期公佈財報的兩倍左右,顯然先前Mac、iOS等裝置銷售,以及藉由App市場策略模式所帶來的拆分比例等均為蘋果帶來豐碩成果。

iOS裝置大賣 Mac系列稍有成長

針對上一季的旗下產品銷售表現,以蘋果官方所公佈資料來看,至少賣出3700萬台iPhone,正式突破先前2034萬台的紀錄,同時iPad銷售量也衝到1543萬台,相較先前銷售量約730萬台的紀錄成長約111%,至於iPods系列產品則是有總數至1540萬台的銷售表現 (絕大多數是以iPod touch為主),但實際比先前1940萬台削減約21%。

而配合iOS裝置使用的iCloud服務,基本上承攬先前MobileMe用戶數量,再加上本身即已免費提供基本服務的策略,因此也繼續增加不少新用戶,目前總使用人數已經突破8500萬,但針對進一步付費擴增使用空間的用戶數量,蘋果官方並未在新一季財報當中透露。

至於在Mac系列產品部份,總數則是銷售出520萬台,相較去年度約成長26%,其中148萬台為桌上型機種 (包含iMac、Mac Pro與Mac Mini),筆電部份包含MacBook Pro、MacBook Air與MacBook等則有370萬台的銷售量。

對於Apple TV、iPad產品未來發展看法

而先前蘋果所推出的"新玩具":第二代Apple TV,目前看起來在上一季有140萬台的銷售量,整個財報年度則有上看280萬台的銷售量,按照比例來看似乎有還不錯的表現?根據蘋果執行長Tim Cook的看法,目前依然是將Apple TV定位在Mac系列與iOS產品之餘的"玩具",不過也透露未來將會在針對此項產品精進,畢竟電視平台在今年還是一向十分重要的平台市場。


三天下載35萬本 蘋果抓住教育市場良好決策?

蘋果在上週間正式發表用以進軍教育市場的全新iBook 2、iTunes U兩組iOS App,以及針對Mac OS X平台的iBook Author應用程式,從正式開放後的三天下載表現來看,目前已經有35萬本的教科書內容被下載,同時iBook Author也有高達9萬次下載,顯見起頭表現還不錯?

在上週時候,蘋果正式宣佈將藉由全新改版的iBook 2與iTunes U兩組iOS App,分別提供使用者可在所下載的電子書、教科書內容中進行註記、搜尋,並且可將畫記重點轉換為速記卡隨時複習、背誦,透過與各大專院校合作之下,學生等在學者即可藉由iTunes U下載各大專院校所提供的教育課程,包含影片、圖像等內容,進一步讓教育內容可以更方便進入每一個角落,同時學生也不用背負過多的紙本書籍即可透過豐富的數位化內容進行線上學習、互動等,而教授也能快速藉由iTunes U指派功課或學習用書籍讓學生在線上下載/購買等。

根據All Things D網站透露,目前在蘋果宣佈開放下載iBook 2、iTunes U與iBook Author之後,在三天的時間內約有超過35萬本的電子教科書內容被下載,同時iBook Author也有超越9萬次的下載量,姑且先不論其中有多少是處於嘗鮮、測試心態而下載,至少以初步這樣的下載表現來看並不算差 (不過,All Things D網站並未提及在iTunes U中的數位課程內容下載狀況)。

以蘋果的觀點來看,傳統紙本教科書主要過於厚重、攜帶不便,同時因為是紙本關係,因此"豐富"自然不比數位化內容來得多元,同時造價相較下也比較昂貴。切換成數位版本的話,學生除了可以透過平板裝置 (編按:這邊指的只有iPad)方便"攜帶"、開啟閱讀外,數位化內容也方便使用者快速查找內容、註記並畫列重點,進而將重點內容轉換為速記卡形式存放,藉由iTunes U整合也能將個人整理重點存放在雲端系統,或者事由校方 (通常是上課的教授等)指派功課、參考書籍等,而學生也能透過iTunes U平台串接電子書籍購買管道等應用。

看起來雖然十分便利,不過基本上還是要考量一些市場實際因素,例如怎麼說一台iPad對於學生本身而言並不見得都負擔得起,再者還是有許多人喜好紙本閱讀習慣,甚至紙本書籍也能直接從友人或前輩手中接承使用,若是在數位化情況下難免還是讓人有點不習慣,同時下載的數位內容可能基於版權問題而無法同時複製使用。而雖然iPad本身問題或許可以藉由與校方合作,藉由專案免費提供或是給予補助等來進行推廣,但使用者習慣恐怕還是現階段必須解決的問題 (數位閱讀應該比較沒有太大複雜度,但大量使用在課堂或許還是需要一些時間作適應)。

至於在教科書創作平台iBook Author在首三天內下載高達9萬次,看起來也是有不少出版商等開始對此感興趣,特別是隱藏在iBook背後的電子教科書商機,雖然電子版內容售價相對較低,但是因為沒有庫存壓力、吸引付費誘因相對較大等因素,也讓這些廠商期望能藉此提高旗下出版內容整體銷售。


蘋果(AAPL)週三盤中股價跳升至歷史新高,因公司發布第一季財報亮麗,受惠於iPhone與iPad銷售強勁,淨利大增一倍多。

蘋果執行長Tim Cook表示,儘管工廠趕工製造,但12月當季顧客大量訂單湧入,iPhone仍然缺貨。蘋果盤中股價大漲6.45%,稍早一度跳升至654.45美元的歷史新高。週二盤後蘋果公佈,iPhone 4S熱賣,帶動第一季淨利大增118%,營收成長73%。

分析師Mike Walkley表示,iPhone 4S與Sri創造巨大的上升週期,第一季財報表現十分優異。分析師Brian Marshall表示,主要拉升業績的力量來自iPhone與iPad,這兩項產品估計佔蘋果毛利的八成左右。

蘋果公佈第一季淨利大增至131億美元或每股盈餘為13.87美元,上年度同期為60億美元或每股盈餘6.43美元。營收增長73%,為463億美元;分析師預期每股盈餘10.08美元,營收388.5億美元。蘋果第一季iPhones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高達3704萬支,遠超過分析師預期的3000萬支。IPad平板電腦出貨量為1543萬臺,也超過分析師預期的1380萬和上年度同期的730萬臺。


蘋果逼歷史新高!小iPad將吃掉安卓平板30%銷量

外電報導,Piper Jaffray Cos.分析師Gene Munster 9日發表研究報告預期,市場盛傳即將問世的iPad mini可望在今(2012)年第4季熱賣400-600萬台,這有可能會侵蝕正常尺寸iPad 10%的銷售量以及30% Android(安卓)平板電腦(當中包括Google Inc.新推的「Nexus 7」)的銷售量。Munster指出,iPad售價降低、尺寸縮小,會完全抹殺Android平板電腦主打的差異化特點。
NASDAQ指數成分股蘋果(Apple Inc.)9日終場上漲1.32%,收613.89美元,創4月12日以來收盤新高,距離4月9日創下的歷史收盤新高紀錄(636.23美元)僅剩3.64%。Munster將蘋果的目標價設定為910美元,投資評等為「加碼」。

Munster說,蘋果有可能會在發表iPhone 5的同時推出iPad mini,甚至還會同步更新「Apple TV」電視機上盒。他認為,7吋或8吋的iPad mini售價應為299美元,介於199美元8GB iPod Touch以及399美元16GB iPad 2之間。


分析



Enhanced by Zemanta

2012年1月23日 星期一

2012 電視革命的時代 - 分析

Google TV
Image via Wikipedia

CES趨勢分析:行動裝置將重新為電視下定義

我們即將跨入一個消費性電子新時代,屆時電視再也無法自己為自己下定義;這個趨勢在今年的美國國際消費性電子展( CES )上顯而易見,行動裝置開始重塑電視接下來該扮演的角色──從應用程式、服務以及連結性等,硬體需要適應的各方面。

在CES上最大力提倡以上趨勢的就是三星( Samsung ),該公司挾其身為全球頂尖電視品牌、第一大智慧型手機供應商,以及半導體製造大廠的優勢,威逼軟體開發商創作能讓手機、平板裝置、智慧型電視使用的「多螢應用程式(multi-screen apps)」;三星的目標是將不同裝置的內容、應用程式與服務界線打破。

而如果「多螢應用程式」的趨勢確立,消費性電子產業的下一個戰線何在?對此顧問機構Accenture的電子與高科技產業資深分析師Kumu Puri認為:「(消費性電子產業)最後的戰場已經由電視移動到行動裝置領域。」

在2011年的CES可以發現,多媒體平板裝置在消費者家中的客廳扮演了更吃重的角色;但在當時很少有人預見,平板裝置角色的變換,可能將導致傳統PC與電視的對決。

根據Accenture的一項調查,有44%的平板裝置使用者會觀賞串流媒體內容,此外有43%的平板裝置使用者至少每週會下載一次應用程式。該調查更重要的發現是,受訪消費者在一個星期之內透過電視機觀看廣播電視或有線電視節目的時數比例,已經由2009年的71%,在2011年減少為48%。

在CES上有數位半導體產業高層,都表達了行動裝置將如何對電視產業的未來產生重要影響的看法。例如聯發科(MediaTek)總經理謝清江(C.J. Hsieh)在接受EETimes 美國版編輯專訪時,就強調了必須同時在手機與電視平台佔有一席之地的重要性,而且這同時適用於消費性電子晶片商與系統供應商:「你必須兼顧兩者,跨平台將帶來很大的優勢。」

博通( Broadcom )的行動平台解決方案事業群副總裁Rafael Sotomayor則表示:「這種說法也許有一點簡陋,但我預測行動裝置將會對電視的功能產生不少影響。」該公司剛推出首批802.11ac晶片系列產品,這種無線新標準號稱允許較少的視訊壓縮,達到低延遲(小於50 millisecond)、高解析度的效果。

這也就是說,該技術能讓行動裝置分享內容,並且與跨平台的無線顯示器解決方案搭配──但問題又來了,要連結所有的行動裝置與電視,需要的是什麼?所謂的「多螢」殺手級應用可能會是什麼模樣?

消費者已經發現,他們其實不太需要用電視上網,用平板裝置就好,而且同時可以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而且,消費者已經了解到,他們其實不必一定要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可以躺在床上用平板裝置看串流視訊;所以幹嘛要把PC、平板裝置或是手機上的內容傳送到電視機上?

那些推廣 Wi-Fi Direct 與Wi-Fi顯示器解決方案的廠商,包括Sigma Design與博通,都認為一個小小的接取點裝置,或是搭載Wi-Fi Direct功能、內建Netflix等應用程式的機上盒,會讓實現以上的視訊分享願景變得簡單,而且商機更為可行。這是沒錯,但現在並沒有一種步驟簡單的解決方案,能實現數位內容的多螢分享。

三星可以合理地預期該公司的Galaxy手機、Galaxy Tab與大螢幕電視機使用者,能把三種裝置連結在一起;蘋果(Apple)的擁護者們也相信,可建構一個整合性的「蘋果家庭網路環境」。但對大多數擁有一堆不同廠牌消費性裝置──採用不同的作業系統,視訊功能也大不相同──的人們來說,新一代的Wi-Fi Direct機上盒就將扮演關鍵角色。

該種機上盒必須具備足夠的智慧功能,擁有一種能應付不同作業系統需求、不同螢幕解析度需求的中介軟體;這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不同行動裝置與消費性設備之間順暢的點對點連結體驗,還是一種開發中的技術。

還有其他意見認為,能在大螢幕電視上玩社交網路或是使用即時通,將會重新定義電視的未來;事實上,消費者早就會邊看電視球賽轉播邊互傳手機簡訊,所以讓電視化身社交平台的點子,可能還蠻符合消費者的習性,這感覺是個好預兆。但,這足以讓消費者換台新電視嗎?對於這個問題,Accenture的Puri回答:「我不確定。」

15年前,消費性電子產業為了PC可能入侵客廳而奮戰,該場PC與TV的對決推動了雙方陣營的技術進展,從使用者介面、視訊壓縮、處理器到作業系統、中介軟體、Java語言等等,而且催生了數位電視標準。

在那個時候,產業各界在許多怪題目上爭論不休,包括誰將掌控家庭娛樂並從資訊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中獲利?是否將會出現可提供500個頻道的有線電視機上盒,或是具備智慧化功能的電視與PC?

在PC與TV大戰期間,網路繁榮興盛,讓消費性電子業者爭相開發一系列包括網路電視(Web TV)、具備上網功能電視、客廳專用PC,以及具備有限上網功能的有線電視機上盒等等。經歷數年的嘗試與錯誤,產業界對於網路電視的初始熱情逐漸消退,而且終於放棄、承認TV與PC基本上就是不同的。

可能除了英特爾(Intel)之外,沒人再將PC視為家庭娛樂的核心。而在過去幾年,Google TV重新塑造了一種更強大、更聰明的TV形象,再度炒熱了「智慧電視(smart TV)」這個名詞;在 2012年的CES展場上,則到處可以聽到有人在說「連網電視( Connected TV )」。

消費性電子市場變得越來越複雜,但總而言之,目前已經演變成智慧型手機與平板裝置等具備連線功能的行動設備,與電視機爭奪消費者心目中重要性的局面。可以肯定的是,未在行動領域有所著墨的電視業者,恐怕日子要難過了;電視供應商需要擬定一個有效的新策略,讓消費者能不費力地在各種行動裝置與電視之間,進行內容的連結、操作與播放。


Google TV迎戰蘋果,三星、索尼、樂金等CES大軍壓境

新一代Google TV機種將在2012年的CES展上問世,而韓國LG成為最新的Google TV夥伴,加上之前的夥伴Samsung、Sony及Vizio(後兩者將在CES展出新機種),Google將在2012年CES展整軍列隊,準備迎戰2012年呼之欲出的新一代Apple TV!

在硬體上也有改變,將從原來第一代採用的Intel晶片組,轉換為Marvell所推出的ARM平台;另外,台灣電視晶片廠商聯發科(MediaTek)也將加入電視晶片供應商行列,支援新一代Google TV的電視晶片,而LG的Google TV系列產品則採用自家的L9晶片組。

Google TV在去年10月發佈新版Honeycomb,強化了使用者介面的簡潔性、網路及電視內容搜尋的便利性、模擬電視的YouTube體驗,以及開放Android Market。短短幾個月下來,已經有超過150款Google TV專用App上架,同時還可使用數以千計原來的行動程式。

Google TV相關夥伴的新聞動態如下:

  • LG將在CES展出最新Google TV電視機,並採用自家的L9晶片組。
  • 台廠瑞軒(Vizio)將私下展出尚未完全成熟的Google TV電視。
  • 三星在2012年將開始銷售Google TV。
  • Marvell將在今年CES展出成為Google TV核心的系統單晶片產品。
  • Google將和台灣晶片廠商聯發科(MediaTek)結盟,供應下一波Google TV的裝置。
  • 原本Google TV的夥伴Logitech,並未出現在本次的Google TV新聞中,該公司先前推出的Google TV產品Revue機上盒,因為銷售不佳而宣佈將不再推出Google TV產品。
  • SONY 2012 主推 Google TV 及 Connected TV 。

分析

  • 由於 Internet 人口持續成長,Connected TV 是主流 TV 趨勢。
  • 蘋果(Apple)將透過 Airplay 技術整合 Apple TViPAD、 iPhone 與 Google TV Android Smart phone 競爭。



Enhanced by Zemanta

2012年1月20日 星期五

Apple iPhone 與 iPAD 價格與產品功能戰略成功 ( Apple Inc. price strategy work very successful )

English: iPad picture
Image via Wikipedia

iPhone 4S助蘋果拉近與Android智慧型手機市占率差距  

根據美國IT網站《 PCWorld 》周三(18日)報導指出,iPhone 4S看來像是蘋果(Apple Inc.)( AAPL-US)在面對Android作業系統市場霸主地位時的催化劑,能幫助它重新奪回市占率。

調查顯示,44.5%上(12)月份購買智慧型手機的消費者選擇使用iPhone,幾乎較10月份時還要多出1倍,而上月份Android智慧型手機銷量則自10月份的61.6%降至46.9%,兩者市占率幾乎打平。然而,Android持續以46.3%市占率在美國智慧型手機市場裡稱霸。

iPhone的成長似乎對Android及RIM(Research in Motion Ltd.)(RIM-CA)( RIMM-US)黑莓機造成危害。

黑莓機上月份智慧型手機銷量亦自10月份的7.7%降至4.5%。此項由市場研究公司尼爾森(Nielsen)所做的調查數據結果亦與另家研究機構NPD上周所公布的調查結果兩相印證。

NPD發現,蘋果去年第3季市占率為26%,到了10和11月份的時候,市占率更是上升至43%,而Android則是自60%降至47%。

根據NPD的排名,前3大暢銷智慧型手機分別是Phone 4S、 iPhone 4跟iPhone 3GS,顯示蘋果僅以少數的機種就有辦法擊敗為數眾多的Android智慧型手機。

( After iPhone4S price at 199$, market growth trend favorite with Apple's price and feature, it make its market share of product increase and above Samsung's smart phone)

我的 iPad 確實取代了小筆電: iPad 隨身行動筆記 App 應用心得

iPad能夠當做第二台隨身電腦使用嗎?以我個人經驗與需求出發,iPad(或者說我用的iPad 2)確實可以取代小筆電,之前小筆電主要用來在外出行動時也能進行筆記文書類處理,而現在這樣的用途已經足以被iPad滿足。

從優點來看,iPad最大的好處就是具有「適應環境」的特色。

我的意思是例如我能一手撐著直立的iPad,然後另一隻手速寫筆記,就算站著也能進行簡單圖文記錄。而且iPad 2輕便不少,隨身攜帶不會太累,拿出來使用也不佔空間。

另外iPad的「螢幕自動亮度調整」反應靈敏精確,這雖然只是個小小功能,但當我不管在公車上、咖啡館、演講會議廳裡拿出iPad時,它都能顯示出最佳螢幕畫面表現。

當然,如果要把iPad真的當做外出行動時的筆記工具,那麼也需要了解一些限制,並且要懂得善用App,下面這篇文章就是要分享我自己的相關心得。

 如果把iPad當做隨身筆記,會有哪些可能限制?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用戶要了解自己的需求,懂得選擇適合自己的裝置,並且懂得適度的變通。

例如若是你要質疑iPad為什麼不能處理複雜3D圖形?為什麼不能和Office百分之百相容?為什麼螢幕太小?為什麼虛擬鍵盤不好按?這樣的質疑我覺得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這個裝置就是不能這樣,如果你真的是要進行複雜的工作,那麼又幹嘛使用iPad?

以我來說,我一開始就清楚知道自己的需求是「內容記錄」,然後我知道iPad可以帶來「輕便易用」的優點,而我喜歡這個優點,所以我要思考的就是,怎麼微調自己的作法去適應裝置的限制,並且讓裝置有辦法滿足我的需求。

從我使用iPad的經驗來看,要當做筆記記錄裝置前需克服三個限制:

1.需要一個好的打字支架:
iPad直接擺在桌上是一定不好打字的,所以需要一個傾斜一點的支架來讓虛擬鍵盤的輸入有個適當的角度,現在大多iPad保護套都有支架功能。

2.是否能接受虛擬鍵盤:
當然,你也可以買個外接實體鍵盤,但我自己目前還是用虛擬鍵盤打字,稍微花一點時間習慣後,虛擬鍵盤的打字也不會太慢,或許無法追上桌機、筆電的打字速度,但關鍵在於你需要打字那麼快嗎?

我又不是要謄稿,也不是在比賽打字速度,只是用iPad記錄靈感、開會重點,偶爾寫寫草稿,老實說不需要一分鐘60個字的速度,一分種能夠打到20~30個字就足夠滿足我的需求了。

3.Office文件相容問題:
即使買了軟體來編輯Office文件,也無法真正百分之百和Office文件相容。

所以我的作法很簡單,就是盡量不在iPad上處理Office文件,用其他筆記App來處理所有內容即可。其實我在桌機上也都習慣先把內容記在Evernote、 Google  Docs中,只有最後真正需要傳文件給客戶時才到Office文件裡編輯。

當然,如果想要在iPad上編輯已有Office文件,那麼就需要買相應的編輯 App,這時候還是可以處理基本內容的。但若是你的需求是無時無刻要編輯Office文件,並且對於複雜格式相容非常要求,那麼目前來說iPad可能不適合你。


投資公司預計今年蘋果iPad銷量將超4800萬臺

美國投資公司Sterne Agee分析師肖·吳(Shaw Wu)預計,在iPad 3拉動下,今年蘋果iPad銷量將超過4800萬臺。

肖·吳在昨天發布的投資報告中稱,他對iPad 3銷量的預期基於最近有關iPad 3與現有型號相比將有“重大升級”,以及將於3月份發布的傳言。

有媒體報導稱,iPad 3配置四核處理器,支持LTE(長期演進)。肖·吳沒有考慮到這些功能的影響,稱這些改進將是“受歡迎的驚喜”。他還預計,iPad 3還配置分辨率較高的顯示屏,集成有Siri語音助手。

據肖·吳稱,iPad 3支持LTE表明,iPhone 5也將支持LTE。他預計iPhone 5發售時間為明年夏季或秋季。過去,蘋果一直拒絕在移動產品中支持LTE,理由是這種技術還不夠成熟。去年4月份,時任蘋果首席運營官、現任CEO蒂姆·庫克( Tim Cook )表示,LTE芯片組“要求在產品設計方面做出許多妥協”,而蘋果不愿意做出妥協。

特別是,許多早期的4G手機被批評是“電老虎”。據分析師稱,但蘋果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肖·吳在報告中說,“我們的業界消息人士稱,蘋果在延長電池續航時間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對手的產品因此受到詬病。這是因為蘋果擁有包括系統設計、半導體、電池和軟件在內的核心知識產權。”

肖·吳指出,如果iPad 3確實有重大升級,這些升級將進一步拉動iPad銷量,使iPad與市場上的Android平板電腦,以及它唯一真正的競爭對手亞馬遜( Kindle Fire 相比更加與眾不同。

今年iPad銷量將達到4800萬部的預期可能有些保守,但遠高於2011財年3240萬臺的銷量。

( From the analysis of Sterne Agee, iPAD will sell more than 48m units in 2012, it is an obviously fast growing )



  • iPhone 價格、功能與 iTune 之 Apps store with content 戰略確實是其他產品無法抗衡,由其是 Mp3 及 Movie 結合之戰略確實讓其他產品無法同等。( After Tim Cook tuning of price strategy, it made iPhone and iPAD become quite stronger product in market and make other competitors can not get enough market to generate its revenue and profit. )
  • Window 8 也可以有同樣功能,為什麼不能流行? Window 8 平板價位仍太高,廠商設計之外觀及機構質感還不夠精致,無法取代 iPAD。( We estimate Windows 8 tablet price is still too higher )
  • 只有 Amazon 在平板地位上,較易與 iPAD 競爭,主因是 Amazon store with content 。
  • iPAD讓人們習慣之改變,將長期影響PC、NB產業。( After people used to iPAD, how can NB attract the user if his behavior of using the computing device had changed )
  • iPAD Apps store with content 方便性改變,人們享受電子數位媒體型態。
Enhanced by Zemanta

2012年1月12日 星期四

INTEL 高價、高功耗能敵 APPLE A-n 新戰略嗎?

Français : Logo de l'iPad
Image via Wikipedia

英特爾繼續“炒冷飯”:Ultrabook前景堪憂

導語:《商業周刊》網絡版今日發表署名凱文‧托菲爾( Kevin C. Tofel )的文章稱,英特爾自詡 Ultrabook 將向用戶提供絕佳體驗,問題是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已滿足了用戶這方面的需要。雖然英特爾為Ultrabook描繪了美好藍圖,但這個概念未來仍將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以下為文章全文:

“獨角戲”

如果說有誰因其付出而應該得“A”的話,我一定會將這項榮譽頒給英特爾。英特爾周一在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電子展(以下簡稱“ CES ”)舉辦的媒體活動相當成功\,展示了一系列頗具吸引力的新產品。Ultrabook自然是其中的焦點,但即便在離開活動現場時,我腦海中仍有幾個疑問沒有得到解答。

當天的活動成了英特爾副總裁兼移動事業部總經理鄧慕理(Mooly Eden)的“獨角戲”,他不僅提到英特爾計算平台Sandy Bridge的諸多成功\案例──迄今已售出1.5億顆Sandy Bridg芯片,還展示了最新的Ultrabook技術。根據英特爾的說法,這些厚度約為18毫米的超輕薄筆記本電腦將會向用戶提供絕佳的體驗。

鄧慕理在由蘋果占據主導地位的平板電腦市場沒有太大建樹,英特爾也只是參與了這場“遊戲”而已。鄧慕理表示,對於這些設備而言,內容消費還不夠。他在演示用於制作相冊的ArcSoft軟件時說:“消費對母牛是有益的,但我們是人。”

六大體驗

表面上,鄧慕理演示的產品同Ultrabook體驗有關,但其實你不必深思,就清楚英特爾希望傳遞的還是涉及速度和能耗的老套信息。最後,我腦海中不斷浮現的一個問題是,英特爾目前側重的其實正是非英特爾設備早已提供的諸多體驗。例如,英特爾稱Ultrabook提供的六大“體驗”是:創造表達的內容、無需等待、無線、內心平靜、自我反映、價格優勢。

我認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即便沒有滿足上述所有需要,但起碼也滿足了大多數。因此,Ultrabook的問題在於,它不是消費者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是英特爾自身面臨的問題,因為一方面傳統電腦銷量下滑,另一方面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銷量卻在上升。

英特爾缺乏性能強大的筆記本電腦產品,沒有任何可供宣傳的“新體驗”。英特爾甚至在其六大目標體驗的最後一個上都面臨挑戰──該公司顯然很清楚,必須降低這些產品的價格。鄧慕理暗示,當合作伙伴的生態系統實現了“規模經濟”,Ultrabook價格便會降至主流價格區間。鑒於今年估計會有75款Ultrabook產品面世,我希望它們的價格能很快降下來。

路在何方

即便當前一代Ultrabook產品紛紛上市,英特爾也在為其謀劃未來發展之路。Ultrabook的路在何方?借助於Ivy Bridge芯片的強大性能,英特爾或許\會尋求實現基於手勢的設備間計算互動,同時在Nuance的幫助下,提高設備的語音識別能力。不過,這些雖然令人印象深刻,但它們並不是新鮮創意,只是眼下適合英特爾罷了。

鄧慕理在談到傳統概念時,對配備觸摸屏的Ultrabook的興奮之情似乎溢於言表。難道這麼多年我們沒見過這種產品嗎?它們的銷量不大,究其原因,不外乎有兩個。一是對多數計算機功\能而言,這種“伸出手觸摸”活動帶來的人體工學沒有任何意義;二是這項技術將增加價格溢價,進而降低市場需求。

最大亮點

盡管如此,有一個概念的確引起了我的注意。英特爾展示了一款頗具特色的 Ultrabook 產品,這款產品在正常情況下觸控板在筆記本電腦所處的地方竟然是透明的,而且這個地方對觸碰十分敏感,所以能當作巨大的觸控板使用,但它又可以防範手掌誤觸,這樣就不會幹擾鍵入。當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個透明區域在 Ultrabook 合上時可以顯示相關信息。

除了顯示約會、電子郵件等信息外,用戶不必打開Ultrabook就能與這些數據互動。我個人認為,這項設計倒是很獨特,但同時也說明英特爾不具備進入智能手機市場的能力。為何這麼說?因為英特爾正試圖將電子郵件、信息通知和日程安排等智能手機的傳統活動,轉移至Ultrabook產品上。鄧慕理甚至還說,這樣,“你就不必從口袋里掏出智能手機了。”

即便這一Ultrabook概念很獨特、頗具前瞻性,我依舊認為英特爾盡全力打造的產品,不過是筆記本電腦的自然演變。所以說,英特爾給Ultrabook產品打上自己的烙印,更多只是在解決自身問題──相比競爭對手ARM,移動設備對英特爾依賴性更小──而非解決消費者的問題。


蘋果證實收購Anobit 慧榮創07年11月收盤新高

彭博社11日報導,蘋果( Apple Inc. )發言人Steve Dowling首度對外證實蘋果已併購以色列快閃記憶體設計公司Anobit Technologies Ltd.。Dowling不願透露收購價碼,並表示蘋果通常不會對外說明併購目的。
彭博社指出,Anobit成為蘋果在以色列的第一個併購標的。以色列約有60家企業在NASDAQ交易所掛牌,是北美以外第二大(僅次於中國大陸)掛牌國。以色列的新創企業家數(以人口平均數來計算)居全球之冠。

barrons部落格6日報導,Sanford Bernstein證券分析師Toni Sacconaghi指出,蘋果依舊是全球最大NAND Flash晶片買家,預估上季囊括23%的需求量。就蘋果產品線來說,iPhone約佔將近50%的NAND Flash使用量,iPad則佔30%。

以色列財經日報Calcalist報導,Anobit去年12月20日上午在Herzliya市一家旅館對員工宣佈,他們已成為蘋果的員工。報導指出,蘋果預估以4億-5億美元價格完成在以色列的第一筆收購案,並且也將在當地成立該公司第一個海外研發中心。

Anobit利用獨特的數位訊號處理(DSP)技術開發了一款可以提升快閃記憶體效能的晶片。這款晶片已用在iPhone、iPad以及MacBook Air系列筆電。

arstechnica.com指出,Anobit將是蘋果自1996年買下NeXT以來最大手筆的併購之一。目前廣泛用於行動裝置的多階儲存單元快閃記憶體(MLC flash memory)具有產品壽命較短的缺點,而Anobit所開發的DSP晶片則是可以延長MLC快閃記憶體的壽命。這篇報導認為,收購Anobit意味著蘋果將在未來降低對三星晶片的依賴。

Barron`s部落格1月5日報導, Needham & Co. 證券分析師Rajvindra Gill將NAND Flash控制晶片設計大廠慧榮科技(Silicon Motion Technology Corp.)與蘋果的併購標的Anobit相提並論,稱
慧榮股價今年有望續強的原因在於任何ARM架構智慧型手機(蘋果除外)都可使用慧榮的eMMC快閃記憶體控制器。
2011年漲幅高達392.24%的慧榮10日上漲0.87%,收23.15美元,創2007年11月5日以來收盤新高。


在台積電、格羅方德( GlobalFoundries )及三星等晶圓代工廠製程推進到28奈米製程後,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指出,晶圓代工業今年正式跨入2X奈米世代,但也因導入這類先進製程的廠商數目有限,預期晶圓代工版圖將進入少數競爭廠商競逐少數客戶的局面。
資策會MIC強調,未來台積電在先進製程仍可望取得領先的優勢,不過面對競爭對手三星、格羅方德及IBM等研發聯盟進逼,未來對台積電的威脅值得密切注意。

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兼副主任洪春暉說,三星一直被視為台積電的潛在競爭對手,尤其,前一波金融危機,三星投注相當大的資本支出,擴充晶圓代工產能,包括後來拿到蘋果A4、A5處理器代工訂單。

雖然蘋果有意藉由與台積電合作牽制三星,市場傳出由台積電代工新的A6處理器,不過後來又傳出落入三星之手。

洪春暉表示,姑且不論這項訂單花落誰家,三星具備較廣的產品線,且在DRAM及NAND Flash取得全球領先地位,雖然目前其晶圓代工製程還未能與台積電並駕齊驅,不過,對於蘋果而言,三星既可提供邏輯晶圓代工,又可提供記憶體產品。

他表示,由於未來晶圓代工產業以多晶片整合為訴求,也就是所謂垂直立體封裝的3D IC,這些晶片必須整合邏輯和記憶體晶片,三星在這塊領域將具有絕對的競爭力,長期對台積電將形成威脅。

除此之外,另一家有能力與台積電相抗衡的業者還包括格羅方德,這家公司是由超微( AMD )的晶片代工部門獨立,後來被阿布達比主權基金收購,並且併購新加坡特許半導體,由於擁有生產處理器的邏輯晶片技術,加上又與三星在技術共同研發,未來在高階製程,對台積電具備一定程度的威脅。

國內晶圓代工大廠聯電,目前推進到2X奈米進展,似乎與台積電還有一段差距。

綜合各家在高階先進製程的進展來看,洪春暉認為,未來將形成少數廠商捉對廝殺的局面,但相對的,未來在4X奈米及6X奈米製程,因聯電、中芯及台積電等,布建相當大的產能,格羅方德及三星也不少,研判未來二年這兩大製程領域恐將嚴重供需失衡,一場激烈的價格戰勢不可免。



由iPad心臟Apple A4 看蘋果的自擁晶片夢

2008年4月24日蘋果(Apple)花2.78億美元買下僅150人的P.A. Semi公司,以上億金額買下如此小編制的公司,加上蘋果為上市公司,但蘋果發言人卻未對購買用意多加解釋,以致引起多方猜測。

在多種猜測中,矽谷知名的專業研究機構MRP( Microprocessor Report )於其報告(註1)中表示:蘋果花如此大錢買下P.A. Semi,可能是為了支付遮口費。

當年P.A. Semi與蘋果技術合作,期望未來蘋果產品改用P.A. Semi研製的PowerPC核心處理器,但最終蘋果未採用,並改用Intel x86處理器。由於P.A. Semi為小公司,失去蘋果訂單下,其PowerPC核心的處理器多銷予軍方或特殊應用領域,市場極小,而在P.A. Semi難有後續發展下,營運並不樂觀(註2),最後可能以過往合作的具體證據向蘋果索賠,蘋果認為索賠一事爆發並不光彩,且鬧成官司無勝算,因此以購併解決此事。

也因為多方猜測愈演愈烈,數月後Steve Jobs還是出面解釋:購買P.A. Semi團隊,是為了開發蘋果新產品所用的CPU,此事才算告終,之後MRP也撰寫一篇專文說明蘋果為何可能需要自擁晶片。

到了現在,蘋果 iPad正式面市,裡頭所用的即是P.A. Semi團隊所開發的Apple A4處理器,許多人認為當初遮口費的猜測已不攻自破,不過筆者並不如此認為,以下將對此進行更多討論。

Apple A4沒特點

首先,Apple A4處理器的功效、規格並不出色,除了處理核心部份採行最高規的ARM Cortex-A9,以及繪圖核心部份採行Imagination PowerVR SGX(與iPhone同)外,其餘資訊均一無所知。

不過到目前為止,確實很少晶片公司獲得 Cortex-A9 核心授權,取得後也很少做成實際晶片,多數為Cortex-A8核心,僅少數正式推出使用A9核心的產品(晶片),蘋果是其一。

蘋果方面表示Apple A4相當省電,使蘋果 iPad可以用很久。確實,P.A. Semi團隊以開發高省電性的技術聞名,在未被蘋果購併前,其PowerPC核心的系統單晶片PA6T就比IBM的PowerPC晶片省上數倍電能,卻能有相近的效能表現。

可惜的是,蘋果方面不願透露更多技術細節,而知名媒體電子工程專輯(EETimes)的編輯更是在iPad正式產品發表會時被蘋果方面拒於門外。

由於處理核心、繪圖核心均向外購得,且除了強調省電外,看不出Apple A4有何獨到,也因此P.A. Semi團隊能用僅2年不到的時間開發出Apple A4,甚至更短。因為蘋果 iPad原訂2009年6、7月時間登場,但臨時取消發表,改至2010年1月發表,因此Apple A4恐1年時間即開發完成。

事實上這是個晶片市場高度競爭的時代。一顆晶片經常要開發12~18個月以上,但在市場上恐只能銷售6~9個月(對手已經推出比您更高功效、更低價格的晶片,以致您的晶片沒有市場)。因此,許多晶片公司會準備2組以上的團隊在設計同一軸線的晶片產品,英特爾(Intel)就是最典型最早提倡2組以上團隊的研發編制,A組研發486,B組研發Pentium,之後再重新由A組研發接替Pentium的Pentium Pro/II等。

所以,Apple A4晶片拒絕電子工程專業媒體的編輯進行瞭解,以及開發時間短暫,加上蘋果方面的輕描淡寫,所以不會有太多特別之處,充其量只是蘋果自有的ARM架構晶片。不過,能言善道的Jobs,依然將此稱為「蘋果史上最先進的晶片」,此話雖無錯誤,聽來也漂亮,但意義含量甚微。

同樣的,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也在其報導中引述晶片分析師Linley Gwennap所言:I don’t see anything that looks that compelling(看不出有何競爭力)。

Apple A4沒未來

更進一步的,紐約時報探訪蘋果公司的員工,以及P.A. Semi團隊前後期的員工,都無法知道Apple A4之後的下一顆晶片會是什麼?有何功效?何時推出?等於是毫無展望(Roadmap)可言。

不僅如此,之後紐約時報也報導了原屬於蘋果的P.A. Semi成員中,其團隊中的一名工程主管Mark Hayter已另起爐灶,成立Agnilux公司,並擔任新公司系統工程師、營運長等職務。

關於這樣的消息,筆者並不意外,因為P.A. Semi團隊成員中,其資歷背景全都是伺服器晶片開發(如AMD Opteron、Sun UltraSPARC等),僅P.A. Semi創辦人Dan Dobberpuhl是唯一具有手持式晶片的開發晶片,而且還是相當老舊的DEC時代的StrongARM晶片。

雖然這個團隊具有省電開發設計的實務經驗,但畢竟以伺服器省電為主,包括過往P.A. Semi亦以此為主業務市場,要這組團隊轉型成手持式晶片開發,等於是180度的劇烈大轉變。

一旦有重要工程師出走,通常晶片的後續發展也不會順遂。例如Intel Itanium晶片團隊有8、9名工程師出走,不久即宣佈新款Itanium晶片將延宕半年上市(以Intel自身揭露的Roadmap時程為準);又如Intel購併DEC的StrongARM團隊後,其團隊成員多數出走,導致StrongARM的接替品XScale晚了1年才登場。

蘋果還會自擁晶片嗎?

所以,蘋果恐確實只為遮口而購併P.A. Semi,而在眾多壓力下承諾該購併團隊會有所發揮。由此看來,iPad後續改用其他晶片可能性極高。或者iPad可能市場不如預期,如此也將延緩新晶片的升級、換替,或短時間只倚賴三星(Samsung,Apple A4代工生產商)以更先進、成熟的良率來強化Apple A4晶片,原晶片設計結構不會有太多變化。

最後,就蘋果公司的行事風格,確實很喜歡高度主導、高度專屬的硬體設計,過去iPod所用的滑輪(Wheel)觸控晶片為Synaptics所提供,但傳聞Synaptics期望將這個與蘋果合作的技術銷給蘋果外的應用客戶,在蘋果不同意下而拆夥,之後的iPod則改用Cypress供應的觸控晶片。

更後續的,蘋果 iPhone則使用自主開發的觸控晶片,連Cypress都排除於外。另外iPhone所用的主控晶片,雖名為Samsung出品,但其實亦高度由蘋果自身操刀指導。

所以,即便捨棄遮口論,目前為止的發展,也可視為蘋果自主晶片策略的一個挫敗。不過筆者認為短期內蘋果不會放棄自主晶片策略,特別是其擁有大量現金(400億美元),2.87億美元(併購P.A. Semi)的挫敗不值一提。

不僅蘋果如此,Microsoft也是另一個有錢,但卻一直期望自擁硬體、晶片設計權的業者。Microsoft過去即向AMD/ATI購買Xbox 360內的GPU電路設計,或許Microsoft期望後續的Xbox 360能自主設計吧!

分析


  • ARM 四核心結合 650MB/Sec 高速讀取之SSD,有足夠 level 1及 level 2 記億體,效能應該遠超過 INTEL 高價、高功耗 CPU。
  • Smart Phone 及 Tablet 廠商將面臨 AAPL 強大晶片之競爭。
  • AAPL  將使所有重要性關鍵零組件都成為代工,提升價格競爭優勢,發揮 Tim Cook 最佳能力 。


Enhanced by Zemanta

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

Apple iPhone4S 及 Amazon 199$ 平板降價策略將導致 Intel 高價耗電 CPU 全面出局?

Image representing Apple as depicted in CrunchBase
Image via CrunchBase
Image representing Google as depicted in Crunc...
Image via CrunchBase

Google TV撤換英特爾 轉用邁威科技晶片壓低成本 吸引顧客

MarketWatch 》周四 (5日) 報導,Google Inc. ( GOOG-US) 為了降低電視產品成本,以提高市場知名度,決定撤換英特爾 (Intel Corp.)( INTC-US),讓邁威科技 (Marvell Technology Group)( MRVL-US) 成為電視晶片主要供應商。

第 1 代  Google TV  電視產品,讓用戶經由機上盒進行網路搜尋,網頁完整瀏覽服務等等,然而不僅對消費者吸引力不足,更遭相關頻道節目供應商拒絕合作。公司產品價格定位過高,且用戶介面複雜,讓消費者轉向選購如蘋果 ( AAPL-US) 或草創網路電視公司  Roku Inc 等產品服務。

Google 希望透過和邁威爾的合作,能夠以具吸引力的價格,提供強力誘人產品,並助其打通製造商環節和整體市場系統。對邁威爾來說,本次合作有助於公司前進新市場領域,且可和 Google 奠定良好關係基礎。

Google TV 主管 Mario Queiroz 受訪時指出,公司決定和使用安謀 ( ARM-UK)(ARMH-US) 系列晶片的企業合作,而非英特爾的 x68 結構晶片,希望降低成本。安謀結構晶片將是電視產品的重要構成環節之一。Queiroz 婉拒提供晶片價格詳細資訊,或 Google TV 產品訊息。


Computex 2011:Windows 8 / ARM 平板動眼看!

來囉!說好的 ARM / Windows 8 平板來囉!稍早在微軟家的 WIndows 8 搶先看發表會上,台上端出了一票出自富士康、緯創、廣達等公司的平板概念產品,這次參與的晶片廠商則有高通( Qualcomm )、德儀( Texas Instruments )、 NVIDIA ,NV 更是展出了採用超人平台(Kal-El)的平板以及超薄筆電產品;Dell 方面也拿出了自家的 XPS 開發平台展示,這也是今天微軟用來示範 Windows 8 相關內容的主要平台,雖然目前看起來...有點其貌不揚;另外高通也表示將來會丟出能讓系統更快速自睡眠回復的晶片組來跟 Windows 8 配合使用,現場也展出支援 USB host 的產品,並且小試身手,目前看上去使用狀況還不錯;至於這些產品的上市日期,目前都還沒有譜,等今年中附近,應該會有更詳細的消息。


野村分析師:Intel趕快想辦法買ARM架構啦!別再撐了!

根據外電的報導,野村綜合研究所晶片分析師Romit Shah對Intel CEO發表一篇公開信,內容建議Intel乾脆買下TI的OMAP晶片業務,順便也把NVIDIA買一買,藉機取得ARM授權,強化Intel在應用處理器市場的實力。整理一下內容的部份,Romit的論點是,Intel雖在傳統PC還是有絕對的優勢,但ARM架構目前卻主導整個行動市場,這也是近年Intel極力想要切入的領域。

Romit認為,雖然Intel很努力強化Atom,但相較於ARM大軍的發展速度,Intel仍舊計畫趕不上對手的變化;他認為,藉由取得ARM授權,Intel更能用先進的22nm製程,打造出業界絕無僅有的超強ARM架構應用處理器,而他也提議,乾脆直接收購TI的OMAP業務,然後把NVIDIA也納入旗下,同時強化Intel在ARM架構設計與規劃的能力,並且同時填補PC與手持應用處理器的GPU缺口。

筆者個人覺得,這提議聽起來很理想,不過Romit可能也想太多了,回歸Intel過去的黑歷史,其實Intel也曾發展過ARM架構的產品,也就是Xscale產品線,不過這個事業群已經在2006年出清給Marvell了。當時的Xscale採用ARMv5架構,圖形是來自ATi,當時還有幾款智慧手機採用,例如當初台灣WM系列的不死小強刷機王CHT 9100就是採用此架構的PXA 270處理器。不過Intel自從賣掉Xscale轉戰Atom後,似乎已經把這一段過去當作沒發生過了。

現在Romit的提議,與其說是具有前瞻性,不如說是喚醒Intel最不想面對的黑歷史,以Intel現在的布局,看來是寧可硬著頭皮發展Atom架構,也不願意再次向ARM購買應用處理器架構的授權吧。不過這個業界瞬息萬變,搞不好Intel那天看開了,還真的會回過頭去找ARM談授權也不一定。

分析


Enhanced by Zemanta

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Apple Inc., 將一統 Smart Phone, NB 及 Tablet 的天下?

various e-book readers. From right to left iPa...
Image via Wikipedia
消息稱蘋果準備和Intel分手 有意收購AMD


希望保持匿名的業界觀察家今日透露,蘋果準備和Intel分手,有意收購AMD。

他表示,蘋果和Intel現在都是怒氣沖沖,互相不滿,這其中的導火索就是Intel的Ultrabook。 2005年,兩者達成排他性協議,蘋果無縫遷移到x86,并且連續五年使用Intel處理器。這則協議,將蘋果變成一間x86公司,這使得它獲得與Wintel體面的互操作性,讓蘋果無需等待ARM陣營推出適合蘋果的處理器,滿足蘋果高端產品所需性能。

據稱,蘋果和Intel5年協議走到了盡頭,蘋果傳言將采用AMD處理器來搭配Macbook Air。喬布斯一直是Intel粉絲,但他也在傳記當中談到,Intel芯片都非常出色,但是Intel創新速度跟不上蘋果需求。

Image representing Apple as depicted in CrunchBase
Image via CrunchBase
對Intel創新速度緩慢,蘋果從來沒有給過非常好的幫助。蘋果公司擔心,如果它開始給Intel創新想法,英特爾很可能會拿去分享那些合作伙伴。與MacBook驚人相似的Ultrabook就是證明。

蘋果現在希望它自己的生態系統繼續取得勝利。這意味著蘋果和Intel分手,因為Intel和微軟密切聯系。 Wintel聯盟再次正如火如荼,這意味著如果不和Intel分手,Intel將會兩全其美。如果蘋果公司和AMD合作,甚至收購AMD公司,不僅僅會拋棄Wintel,更不用說從AMD獲得多如牛毛的知識產權和專利組合,繼承和自由添加或修改其自身的x86設計,以獲得不同功能。

重要的是,如果蘋果對收購AMD很感興趣,監管機構可能不會太過激動。蘋果和AMD都沒有擁有足夠的市場壟斷,監管機構不會咬牙切齒,相反,監管機構會認為這樣的收購,將加強對Intel的競爭。AMD新總裁已經裁員10%,其中包括不少AMD高管,這是否意味著AMD正在向蘋果


Wintel聯盟瓦解:英特爾惡戰ARM重組IT格局

Image representing Microsoft as depicted in Cr...
Image via CrunchBase
商業史上最強大的“互補性”聯盟wintel終於要瓦解了。9月13日,專攻移動互聯網的芯片商arm宣布與微軟合作,與此同時失意者英特爾也宣布牽手谷歌。新的芯片之戰將為我們帶來智能電視、超極本等更新更炫的應用。背后則是英特爾與arm重組it格局的惡戰。


分析師:Apple行動晶片遙遙領先Intel

The old Nvidia logo
Image via Wikipedia
在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的美麗新世界裡,晶片的競爭不再符合摩爾定律,而是電路集成與軟體合作分勝負。因此,近來Piper Jaffray證券分析師Gus Richard在報告中指出Intel的行動晶片威力不若Apple強悍,這讓晶片巨人首次居下風。

更精確的說,平板與智慧型手機所使用的系統單晶片並不需要最先進的製程與技術,因此摩爾定律開始漸漸失效。Richard指出:「在系統單晶片的時代,技術的經濟規模典範已經移轉。系統表現與開發成本轉向取決於電路設計與軟體。」

Richard舉例說明:「Apple的A5處理器並不是效能最好的,但是iPad的使用者反應都相當正面,認為比PC好用。這是因為該晶片帶來長續航力、快速開機以及快速連網的表現。」因此,雖然A5的處理速度比Intel晶片慢,但是大量的IP組塊在各種功能尚各司其職,反而有效降低功耗。

該份報告中更強調軟體勢力逐漸抬頭。Apple軟硬體合一的設計方式讓開發流程較微軟「一套軟體打天下」更順暢。

Richard甚至給了Intel一記當頭棒喝。他認為「Intel的研製能力無庸置疑,但是尚未向世人證明他們能走出PC時代。」也就是說,通用性的處理器將敗給專為智慧型裝置設計的系統單晶片。Richard並不認為Intel的製程已經為系統單晶片做出足夠的優化。

撇開這篇報告不談,Intel其實也開始努力彌補這個差距。預計明年推出的Ivy Bridge處理器以及現在的Sandy Bridge處理器都比過去傳統晶片更接近系統單晶片,而2013年將推出的Haswell晶片更會是Intel首顆為主流筆記型電腦打造的系統單晶片,Haswell當然也可以用於Windows 8平台的平板電腦或其他混合型產品。

Intel也壓下重本投入繪圖與多媒體晶片,事實上,Ivy Bridge最大的進步就會是在繪圖與多媒體的表現。或許Intel翻轉頹勢的關鍵將在於Intel生產晶片,但Apple並不生產。Intel在回應CNET提問時說:「在低功耗的系統單晶片時代來臨後,製程與技術的重要性會慢慢浮現」,Intel認為「緊密地整合製程至關重要,因此我們一步一步促使Atom處理器從32奈米提升為14奈米。」

反觀Apple在與Samsung的專利前哨戰打得正激烈時仍必須仰賴Samsung製造晶片;雖然Apple嘗試將晶片代工部分轉交給台積電,但目前狀況並不順利。Apple熱銷的Macbook Air裡用的還是Intel最新最快的Sandy Bridge處理器-由此可見,A5目前可能無法擔當PC「重任」。


Wintel風雲再起 CES概念歡呼

資訊科技(IT)產業風向球-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即將於明年元月10日在拉斯維加斯開鑼,「Wintel」重回鎂光燈焦點。英特爾(Intel)、微軟( Microsoft )將分別揭露二代Ultrabook超輕薄筆電平台和Windows8作業系統的最新動態,率領宏碁、華碩、惠普、聯想等「非蘋陣營」全力反擊。

相較於前幾年CES被場外的蘋果、Google搶走風采,明年的CES英特爾和微軟都有重要新產品發表,為「非蘋陣營」吹起反攻號角。元月9日,CES展前一天晚上將由微軟執行長鮑默爾發表開幕演說,為CES揭開序幕。微軟新一代作業系統Windows8明年下半年問世,微軟準備在明年初釋出Win8的Beta測試版,明年CES 將啟動Win8上市的倒數時鐘。

最近市場傳出,微軟找上國內華碩聯手,秘密開發一款搭載可旋轉觸控螢幕的Windows8筆電,展現Win8介於傳統筆電與平板電腦的跨界特點,很有可能在CES中初試啼聲。微軟已宣布Win8將採UEFI開機架構,國內BIOS廠系微獲欽點為重要合作夥伴;另外,Win8最大特色是更友善的觸控介面,TPK宸鴻、勝華等觸控面板廠可望沾光。

元月10日開幕首日,英特爾執行長歐德寧接棒專題演說,發表新一代Ultrabook平台處理器Ivy Bridge 。據了解,宏碁將搶頭香,計劃明年4 月推出第一款Ivy Bridge筆電,很可能在CES 中搶先亮相。除宏碁、華碩、惠普、聯想、東芝外,戴爾、三星、索尼等明年也將加入戰局,明年CES現場會有近60款Ultrabook新機爭奇鬥艷,熱鬧滾滾。分析師預估,Ivy Bridge會在明年第二季上市,將點燃新一輪輕薄筆電戰火。

為在超薄與低價間取得平衡點,明年Ultrabook會有鋁合金、鎂合金、高玻纖等更多機殼材質獲採用,可成、鴻準、神基等概念股不寂寞。


Intel 將 Q4 預期營收下調,硬碟缺貨是主要原因

今年對於很多數位產品製造商來講,日子都不好過,不只是泰國的洪水影響到了 Canon 和 Sony,同時還有許多以泰國是硬碟的主要製造地的廠商。現在看來,因為硬碟的關係,其他零組件廠商也受到連帶波及,英特爾預計第四季度的營收是137億美元,正負誤差 3 億美元,低於原來預測的147億美元,正負誤差 5 億美元。也就是說收入降低了差不多有 10 億美元,顯然全世界的範圍內硬碟缺貨導致了處理器的需求下滑。

Intel 認為隨著下一個季度電腦銷量逐漸恢復,情況會好點,不過英特爾依然指出,硬碟短缺將持續下去,至少到明年第一季度初期。實際影響有多大,就等到明年英特爾自己的財報說明吧。

分析

  • Wintel 是瓦解了。主因是 Apple Inc., 之 iPAD 打擊到整個 Net Book、NB、PC 產業,整個 Net Book、NB、PC 產業不僅在價格、功耗、多媒體內容、及應用商城都輸給 Apple Inc., 之策略。
  • 整個 Net Book、NB、 PC 產業不僅在價格、功耗輸給 iPAD 主因就是 Intel 賺太多了,導致 Net Book、NB、PC 產品價格太高。
  • 再看 Amazon Kindle Fire 噴出之銷售優勢,證明 ARM 贏了這一仗,Intel 整個失敗。
  • 依筆者参與 Intel Ultra Low Power Processor for Smart phone "Moorestown"  ,只能說 Intel 在軟體多媒體優化及功耗架構遠不如 ARM ,最令筆者驚呀是 Intel 高級工程師不知道這架構之缺點。當然以 Intel 的高傲也聽不進亞洲之意見。
  • 反觀 ARM Processor ,已經發展至6 Core CPU ,4 Core ARM Processor 都要大量生產,一旦 ,ARM Processor 進入 6 Core 及 8 Core ,整個 Processor 在軟體多媒體優化及功耗架構將超過 Intel CPU,Intel 僅剩製程取勝。
  • 台廠在考慮 Extra book CPU 時是否注意 ARM Processor 進入 6 Core 及 8 Core 之優勢。因為,一旦 , ARM Processor 進入 6 Core 及 8 Core 之優勢形成時,台廠又來不及。坦白說,不得不為台廠感到憂心,在 DRAM、LCD產業輸給韓國後,國人是否知道 CPU 產業的重要,正因為 Apple 的戰略, CPU 產業的重要性提高 。



Enhanced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