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雙核心手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雙核心手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1月20日 星期五

Apple iPhone 與 iPAD 價格與產品功能戰略成功 ( Apple Inc. price strategy work very successful )

English: iPad picture
Image via Wikipedia

iPhone 4S助蘋果拉近與Android智慧型手機市占率差距  

根據美國IT網站《 PCWorld 》周三(18日)報導指出,iPhone 4S看來像是蘋果(Apple Inc.)( AAPL-US)在面對Android作業系統市場霸主地位時的催化劑,能幫助它重新奪回市占率。

調查顯示,44.5%上(12)月份購買智慧型手機的消費者選擇使用iPhone,幾乎較10月份時還要多出1倍,而上月份Android智慧型手機銷量則自10月份的61.6%降至46.9%,兩者市占率幾乎打平。然而,Android持續以46.3%市占率在美國智慧型手機市場裡稱霸。

iPhone的成長似乎對Android及RIM(Research in Motion Ltd.)(RIM-CA)( RIMM-US)黑莓機造成危害。

黑莓機上月份智慧型手機銷量亦自10月份的7.7%降至4.5%。此項由市場研究公司尼爾森(Nielsen)所做的調查數據結果亦與另家研究機構NPD上周所公布的調查結果兩相印證。

NPD發現,蘋果去年第3季市占率為26%,到了10和11月份的時候,市占率更是上升至43%,而Android則是自60%降至47%。

根據NPD的排名,前3大暢銷智慧型手機分別是Phone 4S、 iPhone 4跟iPhone 3GS,顯示蘋果僅以少數的機種就有辦法擊敗為數眾多的Android智慧型手機。

( After iPhone4S price at 199$, market growth trend favorite with Apple's price and feature, it make its market share of product increase and above Samsung's smart phone)

我的 iPad 確實取代了小筆電: iPad 隨身行動筆記 App 應用心得

iPad能夠當做第二台隨身電腦使用嗎?以我個人經驗與需求出發,iPad(或者說我用的iPad 2)確實可以取代小筆電,之前小筆電主要用來在外出行動時也能進行筆記文書類處理,而現在這樣的用途已經足以被iPad滿足。

從優點來看,iPad最大的好處就是具有「適應環境」的特色。

我的意思是例如我能一手撐著直立的iPad,然後另一隻手速寫筆記,就算站著也能進行簡單圖文記錄。而且iPad 2輕便不少,隨身攜帶不會太累,拿出來使用也不佔空間。

另外iPad的「螢幕自動亮度調整」反應靈敏精確,這雖然只是個小小功能,但當我不管在公車上、咖啡館、演講會議廳裡拿出iPad時,它都能顯示出最佳螢幕畫面表現。

當然,如果要把iPad真的當做外出行動時的筆記工具,那麼也需要了解一些限制,並且要懂得善用App,下面這篇文章就是要分享我自己的相關心得。

 如果把iPad當做隨身筆記,會有哪些可能限制?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用戶要了解自己的需求,懂得選擇適合自己的裝置,並且懂得適度的變通。

例如若是你要質疑iPad為什麼不能處理複雜3D圖形?為什麼不能和Office百分之百相容?為什麼螢幕太小?為什麼虛擬鍵盤不好按?這樣的質疑我覺得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這個裝置就是不能這樣,如果你真的是要進行複雜的工作,那麼又幹嘛使用iPad?

以我來說,我一開始就清楚知道自己的需求是「內容記錄」,然後我知道iPad可以帶來「輕便易用」的優點,而我喜歡這個優點,所以我要思考的就是,怎麼微調自己的作法去適應裝置的限制,並且讓裝置有辦法滿足我的需求。

從我使用iPad的經驗來看,要當做筆記記錄裝置前需克服三個限制:

1.需要一個好的打字支架:
iPad直接擺在桌上是一定不好打字的,所以需要一個傾斜一點的支架來讓虛擬鍵盤的輸入有個適當的角度,現在大多iPad保護套都有支架功能。

2.是否能接受虛擬鍵盤:
當然,你也可以買個外接實體鍵盤,但我自己目前還是用虛擬鍵盤打字,稍微花一點時間習慣後,虛擬鍵盤的打字也不會太慢,或許無法追上桌機、筆電的打字速度,但關鍵在於你需要打字那麼快嗎?

我又不是要謄稿,也不是在比賽打字速度,只是用iPad記錄靈感、開會重點,偶爾寫寫草稿,老實說不需要一分鐘60個字的速度,一分種能夠打到20~30個字就足夠滿足我的需求了。

3.Office文件相容問題:
即使買了軟體來編輯Office文件,也無法真正百分之百和Office文件相容。

所以我的作法很簡單,就是盡量不在iPad上處理Office文件,用其他筆記App來處理所有內容即可。其實我在桌機上也都習慣先把內容記在Evernote、 Google  Docs中,只有最後真正需要傳文件給客戶時才到Office文件裡編輯。

當然,如果想要在iPad上編輯已有Office文件,那麼就需要買相應的編輯 App,這時候還是可以處理基本內容的。但若是你的需求是無時無刻要編輯Office文件,並且對於複雜格式相容非常要求,那麼目前來說iPad可能不適合你。


投資公司預計今年蘋果iPad銷量將超4800萬臺

美國投資公司Sterne Agee分析師肖·吳(Shaw Wu)預計,在iPad 3拉動下,今年蘋果iPad銷量將超過4800萬臺。

肖·吳在昨天發布的投資報告中稱,他對iPad 3銷量的預期基於最近有關iPad 3與現有型號相比將有“重大升級”,以及將於3月份發布的傳言。

有媒體報導稱,iPad 3配置四核處理器,支持LTE(長期演進)。肖·吳沒有考慮到這些功能的影響,稱這些改進將是“受歡迎的驚喜”。他還預計,iPad 3還配置分辨率較高的顯示屏,集成有Siri語音助手。

據肖·吳稱,iPad 3支持LTE表明,iPhone 5也將支持LTE。他預計iPhone 5發售時間為明年夏季或秋季。過去,蘋果一直拒絕在移動產品中支持LTE,理由是這種技術還不夠成熟。去年4月份,時任蘋果首席運營官、現任CEO蒂姆·庫克( Tim Cook )表示,LTE芯片組“要求在產品設計方面做出許多妥協”,而蘋果不愿意做出妥協。

特別是,許多早期的4G手機被批評是“電老虎”。據分析師稱,但蘋果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肖·吳在報告中說,“我們的業界消息人士稱,蘋果在延長電池續航時間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對手的產品因此受到詬病。這是因為蘋果擁有包括系統設計、半導體、電池和軟件在內的核心知識產權。”

肖·吳指出,如果iPad 3確實有重大升級,這些升級將進一步拉動iPad銷量,使iPad與市場上的Android平板電腦,以及它唯一真正的競爭對手亞馬遜( Kindle Fire 相比更加與眾不同。

今年iPad銷量將達到4800萬部的預期可能有些保守,但遠高於2011財年3240萬臺的銷量。

( From the analysis of Sterne Agee, iPAD will sell more than 48m units in 2012, it is an obviously fast growing )



  • iPhone 價格、功能與 iTune 之 Apps store with content 戰略確實是其他產品無法抗衡,由其是 Mp3 及 Movie 結合之戰略確實讓其他產品無法同等。( After Tim Cook tuning of price strategy, it made iPhone and iPAD become quite stronger product in market and make other competitors can not get enough market to generate its revenue and profit. )
  • Window 8 也可以有同樣功能,為什麼不能流行? Window 8 平板價位仍太高,廠商設計之外觀及機構質感還不夠精致,無法取代 iPAD。( We estimate Windows 8 tablet price is still too higher )
  • 只有 Amazon 在平板地位上,較易與 iPAD 競爭,主因是 Amazon store with content 。
  • iPAD讓人們習慣之改變,將長期影響PC、NB產業。( After people used to iPAD, how can NB attract the user if his behavior of using the computing device had changed )
  • iPAD Apps store with content 方便性改變,人們享受電子數位媒體型態。
Enhanced by Zemanta

2012年1月12日 星期四

INTEL 高價、高功耗能敵 APPLE A-n 新戰略嗎?

Français : Logo de l'iPad
Image via Wikipedia

英特爾繼續“炒冷飯”:Ultrabook前景堪憂

導語:《商業周刊》網絡版今日發表署名凱文‧托菲爾( Kevin C. Tofel )的文章稱,英特爾自詡 Ultrabook 將向用戶提供絕佳體驗,問題是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已滿足了用戶這方面的需要。雖然英特爾為Ultrabook描繪了美好藍圖,但這個概念未來仍將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以下為文章全文:

“獨角戲”

如果說有誰因其付出而應該得“A”的話,我一定會將這項榮譽頒給英特爾。英特爾周一在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電子展(以下簡稱“ CES ”)舉辦的媒體活動相當成功\,展示了一系列頗具吸引力的新產品。Ultrabook自然是其中的焦點,但即便在離開活動現場時,我腦海中仍有幾個疑問沒有得到解答。

當天的活動成了英特爾副總裁兼移動事業部總經理鄧慕理(Mooly Eden)的“獨角戲”,他不僅提到英特爾計算平台Sandy Bridge的諸多成功\案例──迄今已售出1.5億顆Sandy Bridg芯片,還展示了最新的Ultrabook技術。根據英特爾的說法,這些厚度約為18毫米的超輕薄筆記本電腦將會向用戶提供絕佳的體驗。

鄧慕理在由蘋果占據主導地位的平板電腦市場沒有太大建樹,英特爾也只是參與了這場“遊戲”而已。鄧慕理表示,對於這些設備而言,內容消費還不夠。他在演示用於制作相冊的ArcSoft軟件時說:“消費對母牛是有益的,但我們是人。”

六大體驗

表面上,鄧慕理演示的產品同Ultrabook體驗有關,但其實你不必深思,就清楚英特爾希望傳遞的還是涉及速度和能耗的老套信息。最後,我腦海中不斷浮現的一個問題是,英特爾目前側重的其實正是非英特爾設備早已提供的諸多體驗。例如,英特爾稱Ultrabook提供的六大“體驗”是:創造表達的內容、無需等待、無線、內心平靜、自我反映、價格優勢。

我認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即便沒有滿足上述所有需要,但起碼也滿足了大多數。因此,Ultrabook的問題在於,它不是消費者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是英特爾自身面臨的問題,因為一方面傳統電腦銷量下滑,另一方面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銷量卻在上升。

英特爾缺乏性能強大的筆記本電腦產品,沒有任何可供宣傳的“新體驗”。英特爾甚至在其六大目標體驗的最後一個上都面臨挑戰──該公司顯然很清楚,必須降低這些產品的價格。鄧慕理暗示,當合作伙伴的生態系統實現了“規模經濟”,Ultrabook價格便會降至主流價格區間。鑒於今年估計會有75款Ultrabook產品面世,我希望它們的價格能很快降下來。

路在何方

即便當前一代Ultrabook產品紛紛上市,英特爾也在為其謀劃未來發展之路。Ultrabook的路在何方?借助於Ivy Bridge芯片的強大性能,英特爾或許\會尋求實現基於手勢的設備間計算互動,同時在Nuance的幫助下,提高設備的語音識別能力。不過,這些雖然令人印象深刻,但它們並不是新鮮創意,只是眼下適合英特爾罷了。

鄧慕理在談到傳統概念時,對配備觸摸屏的Ultrabook的興奮之情似乎溢於言表。難道這麼多年我們沒見過這種產品嗎?它們的銷量不大,究其原因,不外乎有兩個。一是對多數計算機功\能而言,這種“伸出手觸摸”活動帶來的人體工學沒有任何意義;二是這項技術將增加價格溢價,進而降低市場需求。

最大亮點

盡管如此,有一個概念的確引起了我的注意。英特爾展示了一款頗具特色的 Ultrabook 產品,這款產品在正常情況下觸控板在筆記本電腦所處的地方竟然是透明的,而且這個地方對觸碰十分敏感,所以能當作巨大的觸控板使用,但它又可以防範手掌誤觸,這樣就不會幹擾鍵入。當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個透明區域在 Ultrabook 合上時可以顯示相關信息。

除了顯示約會、電子郵件等信息外,用戶不必打開Ultrabook就能與這些數據互動。我個人認為,這項設計倒是很獨特,但同時也說明英特爾不具備進入智能手機市場的能力。為何這麼說?因為英特爾正試圖將電子郵件、信息通知和日程安排等智能手機的傳統活動,轉移至Ultrabook產品上。鄧慕理甚至還說,這樣,“你就不必從口袋里掏出智能手機了。”

即便這一Ultrabook概念很獨特、頗具前瞻性,我依舊認為英特爾盡全力打造的產品,不過是筆記本電腦的自然演變。所以說,英特爾給Ultrabook產品打上自己的烙印,更多只是在解決自身問題──相比競爭對手ARM,移動設備對英特爾依賴性更小──而非解決消費者的問題。


蘋果證實收購Anobit 慧榮創07年11月收盤新高

彭博社11日報導,蘋果( Apple Inc. )發言人Steve Dowling首度對外證實蘋果已併購以色列快閃記憶體設計公司Anobit Technologies Ltd.。Dowling不願透露收購價碼,並表示蘋果通常不會對外說明併購目的。
彭博社指出,Anobit成為蘋果在以色列的第一個併購標的。以色列約有60家企業在NASDAQ交易所掛牌,是北美以外第二大(僅次於中國大陸)掛牌國。以色列的新創企業家數(以人口平均數來計算)居全球之冠。

barrons部落格6日報導,Sanford Bernstein證券分析師Toni Sacconaghi指出,蘋果依舊是全球最大NAND Flash晶片買家,預估上季囊括23%的需求量。就蘋果產品線來說,iPhone約佔將近50%的NAND Flash使用量,iPad則佔30%。

以色列財經日報Calcalist報導,Anobit去年12月20日上午在Herzliya市一家旅館對員工宣佈,他們已成為蘋果的員工。報導指出,蘋果預估以4億-5億美元價格完成在以色列的第一筆收購案,並且也將在當地成立該公司第一個海外研發中心。

Anobit利用獨特的數位訊號處理(DSP)技術開發了一款可以提升快閃記憶體效能的晶片。這款晶片已用在iPhone、iPad以及MacBook Air系列筆電。

arstechnica.com指出,Anobit將是蘋果自1996年買下NeXT以來最大手筆的併購之一。目前廣泛用於行動裝置的多階儲存單元快閃記憶體(MLC flash memory)具有產品壽命較短的缺點,而Anobit所開發的DSP晶片則是可以延長MLC快閃記憶體的壽命。這篇報導認為,收購Anobit意味著蘋果將在未來降低對三星晶片的依賴。

Barron`s部落格1月5日報導, Needham & Co. 證券分析師Rajvindra Gill將NAND Flash控制晶片設計大廠慧榮科技(Silicon Motion Technology Corp.)與蘋果的併購標的Anobit相提並論,稱
慧榮股價今年有望續強的原因在於任何ARM架構智慧型手機(蘋果除外)都可使用慧榮的eMMC快閃記憶體控制器。
2011年漲幅高達392.24%的慧榮10日上漲0.87%,收23.15美元,創2007年11月5日以來收盤新高。


在台積電、格羅方德( GlobalFoundries )及三星等晶圓代工廠製程推進到28奈米製程後,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指出,晶圓代工業今年正式跨入2X奈米世代,但也因導入這類先進製程的廠商數目有限,預期晶圓代工版圖將進入少數競爭廠商競逐少數客戶的局面。
資策會MIC強調,未來台積電在先進製程仍可望取得領先的優勢,不過面對競爭對手三星、格羅方德及IBM等研發聯盟進逼,未來對台積電的威脅值得密切注意。

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兼副主任洪春暉說,三星一直被視為台積電的潛在競爭對手,尤其,前一波金融危機,三星投注相當大的資本支出,擴充晶圓代工產能,包括後來拿到蘋果A4、A5處理器代工訂單。

雖然蘋果有意藉由與台積電合作牽制三星,市場傳出由台積電代工新的A6處理器,不過後來又傳出落入三星之手。

洪春暉表示,姑且不論這項訂單花落誰家,三星具備較廣的產品線,且在DRAM及NAND Flash取得全球領先地位,雖然目前其晶圓代工製程還未能與台積電並駕齊驅,不過,對於蘋果而言,三星既可提供邏輯晶圓代工,又可提供記憶體產品。

他表示,由於未來晶圓代工產業以多晶片整合為訴求,也就是所謂垂直立體封裝的3D IC,這些晶片必須整合邏輯和記憶體晶片,三星在這塊領域將具有絕對的競爭力,長期對台積電將形成威脅。

除此之外,另一家有能力與台積電相抗衡的業者還包括格羅方德,這家公司是由超微( AMD )的晶片代工部門獨立,後來被阿布達比主權基金收購,並且併購新加坡特許半導體,由於擁有生產處理器的邏輯晶片技術,加上又與三星在技術共同研發,未來在高階製程,對台積電具備一定程度的威脅。

國內晶圓代工大廠聯電,目前推進到2X奈米進展,似乎與台積電還有一段差距。

綜合各家在高階先進製程的進展來看,洪春暉認為,未來將形成少數廠商捉對廝殺的局面,但相對的,未來在4X奈米及6X奈米製程,因聯電、中芯及台積電等,布建相當大的產能,格羅方德及三星也不少,研判未來二年這兩大製程領域恐將嚴重供需失衡,一場激烈的價格戰勢不可免。



由iPad心臟Apple A4 看蘋果的自擁晶片夢

2008年4月24日蘋果(Apple)花2.78億美元買下僅150人的P.A. Semi公司,以上億金額買下如此小編制的公司,加上蘋果為上市公司,但蘋果發言人卻未對購買用意多加解釋,以致引起多方猜測。

在多種猜測中,矽谷知名的專業研究機構MRP( Microprocessor Report )於其報告(註1)中表示:蘋果花如此大錢買下P.A. Semi,可能是為了支付遮口費。

當年P.A. Semi與蘋果技術合作,期望未來蘋果產品改用P.A. Semi研製的PowerPC核心處理器,但最終蘋果未採用,並改用Intel x86處理器。由於P.A. Semi為小公司,失去蘋果訂單下,其PowerPC核心的處理器多銷予軍方或特殊應用領域,市場極小,而在P.A. Semi難有後續發展下,營運並不樂觀(註2),最後可能以過往合作的具體證據向蘋果索賠,蘋果認為索賠一事爆發並不光彩,且鬧成官司無勝算,因此以購併解決此事。

也因為多方猜測愈演愈烈,數月後Steve Jobs還是出面解釋:購買P.A. Semi團隊,是為了開發蘋果新產品所用的CPU,此事才算告終,之後MRP也撰寫一篇專文說明蘋果為何可能需要自擁晶片。

到了現在,蘋果 iPad正式面市,裡頭所用的即是P.A. Semi團隊所開發的Apple A4處理器,許多人認為當初遮口費的猜測已不攻自破,不過筆者並不如此認為,以下將對此進行更多討論。

Apple A4沒特點

首先,Apple A4處理器的功效、規格並不出色,除了處理核心部份採行最高規的ARM Cortex-A9,以及繪圖核心部份採行Imagination PowerVR SGX(與iPhone同)外,其餘資訊均一無所知。

不過到目前為止,確實很少晶片公司獲得 Cortex-A9 核心授權,取得後也很少做成實際晶片,多數為Cortex-A8核心,僅少數正式推出使用A9核心的產品(晶片),蘋果是其一。

蘋果方面表示Apple A4相當省電,使蘋果 iPad可以用很久。確實,P.A. Semi團隊以開發高省電性的技術聞名,在未被蘋果購併前,其PowerPC核心的系統單晶片PA6T就比IBM的PowerPC晶片省上數倍電能,卻能有相近的效能表現。

可惜的是,蘋果方面不願透露更多技術細節,而知名媒體電子工程專輯(EETimes)的編輯更是在iPad正式產品發表會時被蘋果方面拒於門外。

由於處理核心、繪圖核心均向外購得,且除了強調省電外,看不出Apple A4有何獨到,也因此P.A. Semi團隊能用僅2年不到的時間開發出Apple A4,甚至更短。因為蘋果 iPad原訂2009年6、7月時間登場,但臨時取消發表,改至2010年1月發表,因此Apple A4恐1年時間即開發完成。

事實上這是個晶片市場高度競爭的時代。一顆晶片經常要開發12~18個月以上,但在市場上恐只能銷售6~9個月(對手已經推出比您更高功效、更低價格的晶片,以致您的晶片沒有市場)。因此,許多晶片公司會準備2組以上的團隊在設計同一軸線的晶片產品,英特爾(Intel)就是最典型最早提倡2組以上團隊的研發編制,A組研發486,B組研發Pentium,之後再重新由A組研發接替Pentium的Pentium Pro/II等。

所以,Apple A4晶片拒絕電子工程專業媒體的編輯進行瞭解,以及開發時間短暫,加上蘋果方面的輕描淡寫,所以不會有太多特別之處,充其量只是蘋果自有的ARM架構晶片。不過,能言善道的Jobs,依然將此稱為「蘋果史上最先進的晶片」,此話雖無錯誤,聽來也漂亮,但意義含量甚微。

同樣的,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也在其報導中引述晶片分析師Linley Gwennap所言:I don’t see anything that looks that compelling(看不出有何競爭力)。

Apple A4沒未來

更進一步的,紐約時報探訪蘋果公司的員工,以及P.A. Semi團隊前後期的員工,都無法知道Apple A4之後的下一顆晶片會是什麼?有何功效?何時推出?等於是毫無展望(Roadmap)可言。

不僅如此,之後紐約時報也報導了原屬於蘋果的P.A. Semi成員中,其團隊中的一名工程主管Mark Hayter已另起爐灶,成立Agnilux公司,並擔任新公司系統工程師、營運長等職務。

關於這樣的消息,筆者並不意外,因為P.A. Semi團隊成員中,其資歷背景全都是伺服器晶片開發(如AMD Opteron、Sun UltraSPARC等),僅P.A. Semi創辦人Dan Dobberpuhl是唯一具有手持式晶片的開發晶片,而且還是相當老舊的DEC時代的StrongARM晶片。

雖然這個團隊具有省電開發設計的實務經驗,但畢竟以伺服器省電為主,包括過往P.A. Semi亦以此為主業務市場,要這組團隊轉型成手持式晶片開發,等於是180度的劇烈大轉變。

一旦有重要工程師出走,通常晶片的後續發展也不會順遂。例如Intel Itanium晶片團隊有8、9名工程師出走,不久即宣佈新款Itanium晶片將延宕半年上市(以Intel自身揭露的Roadmap時程為準);又如Intel購併DEC的StrongARM團隊後,其團隊成員多數出走,導致StrongARM的接替品XScale晚了1年才登場。

蘋果還會自擁晶片嗎?

所以,蘋果恐確實只為遮口而購併P.A. Semi,而在眾多壓力下承諾該購併團隊會有所發揮。由此看來,iPad後續改用其他晶片可能性極高。或者iPad可能市場不如預期,如此也將延緩新晶片的升級、換替,或短時間只倚賴三星(Samsung,Apple A4代工生產商)以更先進、成熟的良率來強化Apple A4晶片,原晶片設計結構不會有太多變化。

最後,就蘋果公司的行事風格,確實很喜歡高度主導、高度專屬的硬體設計,過去iPod所用的滑輪(Wheel)觸控晶片為Synaptics所提供,但傳聞Synaptics期望將這個與蘋果合作的技術銷給蘋果外的應用客戶,在蘋果不同意下而拆夥,之後的iPod則改用Cypress供應的觸控晶片。

更後續的,蘋果 iPhone則使用自主開發的觸控晶片,連Cypress都排除於外。另外iPhone所用的主控晶片,雖名為Samsung出品,但其實亦高度由蘋果自身操刀指導。

所以,即便捨棄遮口論,目前為止的發展,也可視為蘋果自主晶片策略的一個挫敗。不過筆者認為短期內蘋果不會放棄自主晶片策略,特別是其擁有大量現金(400億美元),2.87億美元(併購P.A. Semi)的挫敗不值一提。

不僅蘋果如此,Microsoft也是另一個有錢,但卻一直期望自擁硬體、晶片設計權的業者。Microsoft過去即向AMD/ATI購買Xbox 360內的GPU電路設計,或許Microsoft期望後續的Xbox 360能自主設計吧!

分析


  • ARM 四核心結合 650MB/Sec 高速讀取之SSD,有足夠 level 1及 level 2 記億體,效能應該遠超過 INTEL 高價、高功耗 CPU。
  • Smart Phone 及 Tablet 廠商將面臨 AAPL 強大晶片之競爭。
  • AAPL  將使所有重要性關鍵零組件都成為代工,提升價格競爭優勢,發揮 Tim Cook 最佳能力 。


Enhanced by Zemanta

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

Apple iPhone4S 及 Amazon 199$ 平板降價策略將導致 Intel 高價耗電 CPU 全面出局?

Image representing Apple as depicted in CrunchBase
Image via CrunchBase
Image representing Google as depicted in Crunc...
Image via CrunchBase

Google TV撤換英特爾 轉用邁威科技晶片壓低成本 吸引顧客

MarketWatch 》周四 (5日) 報導,Google Inc. ( GOOG-US) 為了降低電視產品成本,以提高市場知名度,決定撤換英特爾 (Intel Corp.)( INTC-US),讓邁威科技 (Marvell Technology Group)( MRVL-US) 成為電視晶片主要供應商。

第 1 代  Google TV  電視產品,讓用戶經由機上盒進行網路搜尋,網頁完整瀏覽服務等等,然而不僅對消費者吸引力不足,更遭相關頻道節目供應商拒絕合作。公司產品價格定位過高,且用戶介面複雜,讓消費者轉向選購如蘋果 ( AAPL-US) 或草創網路電視公司  Roku Inc 等產品服務。

Google 希望透過和邁威爾的合作,能夠以具吸引力的價格,提供強力誘人產品,並助其打通製造商環節和整體市場系統。對邁威爾來說,本次合作有助於公司前進新市場領域,且可和 Google 奠定良好關係基礎。

Google TV 主管 Mario Queiroz 受訪時指出,公司決定和使用安謀 ( ARM-UK)(ARMH-US) 系列晶片的企業合作,而非英特爾的 x68 結構晶片,希望降低成本。安謀結構晶片將是電視產品的重要構成環節之一。Queiroz 婉拒提供晶片價格詳細資訊,或 Google TV 產品訊息。


Computex 2011:Windows 8 / ARM 平板動眼看!

來囉!說好的 ARM / Windows 8 平板來囉!稍早在微軟家的 WIndows 8 搶先看發表會上,台上端出了一票出自富士康、緯創、廣達等公司的平板概念產品,這次參與的晶片廠商則有高通( Qualcomm )、德儀( Texas Instruments )、 NVIDIA ,NV 更是展出了採用超人平台(Kal-El)的平板以及超薄筆電產品;Dell 方面也拿出了自家的 XPS 開發平台展示,這也是今天微軟用來示範 Windows 8 相關內容的主要平台,雖然目前看起來...有點其貌不揚;另外高通也表示將來會丟出能讓系統更快速自睡眠回復的晶片組來跟 Windows 8 配合使用,現場也展出支援 USB host 的產品,並且小試身手,目前看上去使用狀況還不錯;至於這些產品的上市日期,目前都還沒有譜,等今年中附近,應該會有更詳細的消息。


野村分析師:Intel趕快想辦法買ARM架構啦!別再撐了!

根據外電的報導,野村綜合研究所晶片分析師Romit Shah對Intel CEO發表一篇公開信,內容建議Intel乾脆買下TI的OMAP晶片業務,順便也把NVIDIA買一買,藉機取得ARM授權,強化Intel在應用處理器市場的實力。整理一下內容的部份,Romit的論點是,Intel雖在傳統PC還是有絕對的優勢,但ARM架構目前卻主導整個行動市場,這也是近年Intel極力想要切入的領域。

Romit認為,雖然Intel很努力強化Atom,但相較於ARM大軍的發展速度,Intel仍舊計畫趕不上對手的變化;他認為,藉由取得ARM授權,Intel更能用先進的22nm製程,打造出業界絕無僅有的超強ARM架構應用處理器,而他也提議,乾脆直接收購TI的OMAP業務,然後把NVIDIA也納入旗下,同時強化Intel在ARM架構設計與規劃的能力,並且同時填補PC與手持應用處理器的GPU缺口。

筆者個人覺得,這提議聽起來很理想,不過Romit可能也想太多了,回歸Intel過去的黑歷史,其實Intel也曾發展過ARM架構的產品,也就是Xscale產品線,不過這個事業群已經在2006年出清給Marvell了。當時的Xscale採用ARMv5架構,圖形是來自ATi,當時還有幾款智慧手機採用,例如當初台灣WM系列的不死小強刷機王CHT 9100就是採用此架構的PXA 270處理器。不過Intel自從賣掉Xscale轉戰Atom後,似乎已經把這一段過去當作沒發生過了。

現在Romit的提議,與其說是具有前瞻性,不如說是喚醒Intel最不想面對的黑歷史,以Intel現在的布局,看來是寧可硬著頭皮發展Atom架構,也不願意再次向ARM購買應用處理器架構的授權吧。不過這個業界瞬息萬變,搞不好Intel那天看開了,還真的會回過頭去找ARM談授權也不一定。

分析


Enhanced by Zemanta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Android 未來一年後將全力反攻,Window 8 也將圍剿 iPhone、iPAD

Apple Inc.
Image by marcopako  via Flickr
Image representing Android as depicted in Crun...
Image via CrunchBase
Image representing HTC as depicted in CrunchBase
Image via CrunchBase

觀察站╱宏達電官司輸了 但贏了裡子  


1項部分侵權

宏達電 (2498)、蘋果專利權訴訟最終判決今日終於出爐,就字義上來看,宏達電「輸了」,不過,但一路走來,從最早的多項侵權,至今,僅有1項專利侵權,而且僅只是部分侵權,研究機構普遍認為,這次終判,宏達電「贏了裡子」。

資也給予好評

對於宏達電此次判決,外資也給予好評,外資巴克萊證券、野村證券今天均出具最新宏達電報告,野村正面看待此次判決結果,維持先前中立評等、目標價520元,巴克萊也是維持先前看法,維持符合大盤看法、目標價500元。

拓墣產業研究所副理謝雨珊表示,從目前的判決看來,在技術設計方面,宏達電僅有些微侵權,而且,被禁止輸美機款均是2010年以前舊機款,對於未來宏達電未來北美輸出展望,並沒有太大的問題,照她預估,明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可望達到6億支,其中,宏達電出貨量占比可望達到11%,也就是說,宏達電明年有機會達到6000萬支出貨量,這個部分的看法不變。

謝雨珊認為,這樣的判決會讓宏達電重新思考兩個方向,一是作業平台的選擇,二是出貨區域策略布局。

調區域市場比重

宏達電去年北美營收占比約在50%上下,在北美發生侵權案例之後,宏達電很有可能調整區域市場比重,甚至回歸到中國大陸布局,特別是目前中國大陸智慧型手機品牌好感度,宏達電排名第3,僅輸蘋果與三星,未來,宏達電很有可能將策略倚重在中國大陸地區。

另外,在系統平台策略方面,宏達電也很有可能因為專利問題,加重Windows Phone的比重,特別是在宏達電積極與北美通訊業者攜手朝4G LTE發展的前提下,宏達電對於未來Windows Phone也會相對積極一些。


蘋果告侵權 宏達電敗訴

宏達電 (2498)、蘋果智慧財產權判決出爐,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 (ITC)今天凌晨終審裁定宏達電僅有647號專利(電話撥號使用者介面,即俗稱的資訊觸點撥號專利)部分侵犯蘋果iPhone專利。對此,宏達電表示,ITC僅判647號專利部分侵權,並給予宏達電4個月的寬限期,這在其他審判的案子中,並不多見,以正面態度看待。

對於未來輸出北美數量有多少影響,法人表示,由於被告手機幾乎都是2010年以前的機種,並不會影響明年宏達電北美出貨量。

判決的結果優於業者與法人預期,且幾乎對目前宏達電出貨並無立即的影響,今日業者以利空出盡視之。

宏達電法務長雷憶瑜表示,ITC最終判決721號、983號、263 號專利均無侵權,且647號專利僅有部分侵權,宏達電對於這樣的判決結果感到十分欣慰,也意味宏達電獲得實質勝利。

雷憶瑜進一步指出,對於647號專利部分侵權,ITC認定侵權的部分僅涉及影響甚微的使用者介面設計,宏達電會盡快移除,並銷售沒有侵權的產品。

2009年時,宏達電信心滿滿決心闖北美,2010年可說是宏達電北美收成最豐收的一年,2011年,在蘋果被感威脅之下,蘋果陸續對宏達電、三星等業者提出告訴,走上法庭。

不過,根據蘋果最初提出的訴狀,宏達電必須禁止輸美的機種,包括Nexus One、Touch Pro、Diamond、TiltII、Dream 、myTouch、Hero與Droid Eris等,而這些產品多是2010 年以前機種,也因此,法人認為,就算這些機種禁止輸美,對於未來宏達電新機輸美的影響也不大,明年出貨預估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蘋果咬不動中國大餅?iPhone市占落居第四 成長堪憂

《路透社》上周五 (16 日) 報導,iPhone 製造商蘋果 (Apple)(AAPL-US) 上季在中國智慧手機市場落居第 4 名,遭中國廠商華為 (Huawei) 超越。因與對手相較,蘋果產品種類、通訊規格及制價缺乏彈性。報導指稱,蘋果第 3 季在中國智慧手機市占由前季的 13.3% 銳減至 10.4%,華為則由 7.3% 增至 11%,搶下第三名位置。

南韓三星 (Samsung)(005930-KR) 該季市占亦由 14.6% 增至 19.2%,保持第二名位置。龍頭雖由諾基亞 (Nokia)(NOK1V-FI) 拿下,但市占已由前季的 36.2% 銳減至 26.8%。報導指出,這並不代表中國消費者對蘋果產品喪失興趣;iPhone 及蘋果平板 iPad,在中國 5 家授權專賣店、未授權通路甚至仿冒品店,仍以飛快速度銷售。

但蘋果市占下滑,問題似乎在於時機。由於中國通訊網路技術,還不足以完全支援 iPhone 及 iPad;但其他廠商推出的手機產品,卻能支援中國境內多種通訊系統。蘋果如果能與更多電訊服務商結盟,或許有助大振銷售;但擁有 6 億多用戶的中移動 (0941-HK),恐怕得等到明年底或後年,技術才能商業支援蘋果產品。

另一方面,蘋果的全球制價結構相對僵硬,加上產品種類有限,使得彈性較大的對手,能以更快速度吃下中國市占。英國研究公司 Ovum 便指出,蘋果在中國的策略,是抓住高階市場,且該市場規模夠大到吃得下。同時間,蘋果也降低部分產品售價,無疑能讓一些預算受限的消費者更容易入手,但蘋果的降價幅度也最多也只有這樣。

蘋果在中國推出的入門款 iPhone 4,每支售價 3988 元人民幣;相較於中國消費者通常能以低於 2000 元人民幣的價格,買到其他品牌智慧手機。科技顧問公司 RedTech Advisors 駐上海總經理 Michael Clendenin 也認為,蘋果最終只能將價格拉低至此,因為再低將損害蘋果品牌形象。

中國手機使用人口超越 9.5 億人,比歐洲整體人口還多。加上蘋果第 4 季營收半數左右來自 iPhone,使得這項產品在中國的成功與否,對蘋果相當關鍵。蘋果現行季在大中華地區銷售額爆增 4 倍,達到 45 億美元;相較於全球營收總額 280 億美元。

專利吵不完 三星於德國再告蘋果

  【葉俊沂╱綜合外電報導】南韓科技大廠三星電子(SAMSUNG)與競爭對手蘋果(Apple)的專利權訴訟大戰愈演愈烈。三星電子昨日表示,已於上周五向德國曼罕地方法院提出訴訟,控告蘋果侵犯其電信標準技術與用戶介面等4項專利。德國曼罕地方法院法官沃斯說:「三星電子控告蘋果侵犯其電信標準技術,而蘋果則控告三星電子侵犯其觸控螢幕鎖的專利,雙方可能面臨舉證對方侵權的困擾。」

三星:雙i均侵權

    三星發言系統表示,iPhone 4、iPhone 4S、iPad 2等蘋果產品侵犯到三星專利權,故三星電子已向德國地方法院對蘋果提出新的專利權侵權訴訟案。此次蘋果侵犯到三星電子共4項的專利權,其中包含2項為3G(3rd-Generation,第3代行動通信技術)電信標準技術,另2項則與用戶介面相關。

    三星與蘋果專利權戰火遍及德國、美國、澳洲、荷蘭、法國等地,雙方專利權大戰目前互有勝負。 美國地方法院於本月初才駁回蘋果對三星電子所提出的Galaxy系列手機與電腦產品於美國市場銷售的禁令;同時澳洲高等法院也駁回蘋果對三星提出,禁止平板電腦於澳洲市場的禁售令,讓三星Galaxy 10.1平板電腦趕上聖誕節採購潮。 但三星對蘋果的訴訟案於法國受到挫敗,法國法院並未同意三星於法國所對蘋果提出iPhone 4S禁售令。
不過市場看好三星產品銷售力道強勁,帶動三星股價今年來已大漲逾6%。


IDC:多媒體平板和超薄筆電明年競爭大

資訊研究機構IDC表示,2010年時,iPad的推出使得多媒體平板成為市場亮點,接著推出的Ultrabook 超輕薄筆電的概念裝置也增加電腦市場動力。IDC認為2012年多媒體平板在新版作業系統推出以及價格逐步走滑下,將帶來一波新的動能。Ultrabook在相關廠商積極推動及規劃下,終端售價將更為親民,激發更多的消費力道,並為近年來成長動能趨緩的PC市場注入新能量。

另外,2012年Windows 8的問世,Media Tablet在上網功能外將同時具備文書處理能力,預計將有更多的產品將朝向具備鍵盤的插拔式設計發展,此將使得多媒體平板與筆電間的界線日益模糊,2012年各行動裝置之間的競爭將更加劇烈。


Kindle Fire市占衝 亞馬遜躍平板二哥

市場研究機構IHS iSuppli公司的報告指出,亞馬遜公司11月才推出的平板電腦Kindle Fire第四季將創造全球市占率13.8%的佳績,成為僅次於蘋果公司第二大平板製造商。

IHS發表報告說,11月14日開賣的Kindle Fire第四季出貨量可望達到390萬台;iPad估計出貨量為1,860萬台。三星估計本季出貨137萬台,市占率4.8%;邦諾出貨量估計132萬台,市占率4.7%。宏達電將以36萬台排名第五。

IHS預估,今年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將達6,470萬台,遠高於去年的1,740萬台。IHS同時將2015年前的出貨預測,從原估的2.75億台,上修至2.875億台。

有研究指出,亞馬遜以199美元賠本賣Kindle Fire,但須斯罕那金融集團 (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認為,若算進相關數位音樂、書籍和電影的銷售額,每台可能會為亞馬遜產生384美元營收。


Fire連12週居亞馬遜銷售冠軍 本季銷量估5百萬台

barrons部落格報導,Piper Jaffray證券分析師Gene Munster 20日指出,依據亞馬遜(Amazon.com)15日的宣布(假期期間Kindle電子書閱讀器與平板單週銷量連續3週超越100萬台)來推斷,本季Kindle系列產品總銷量將高達1,100萬台,高於他原先預估的900萬台。其中,Kindle Fire平板預估銷售量將達到500萬台。

Munster預估亞馬遜平均每賣出一台Kindle就會虧損4美元。以上述1,100萬台銷售量來推算,亞馬遜每台裝置得賣出2-3本書才能損益兩平。Munster重申亞馬遜目標價為256美元。亞馬遜20日上漲1.78%,收182.52美元。

亞馬遜20日宣布,Kindle Fire平板已連續12週高居網站銷售排行榜第一名。美國本土民眾在美西時間2012年12月21日晚間8點以前訂購Kindle系列產品,都可享有兩天到貨的免費運送優惠。


分析稱蘋果與Android專利戰或有損股東利益

外媒體今日撰文指出,蘋果與Android設備廠商的專利紛爭正愈演愈烈,雖然蘋果初戰告捷,但倘若專利戰繼續下去的話,蘋果將反受其害,有損股東利益。

以下為文章部分(持續更新):


“熱核戰爭”

已故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曾告訴他的傳記作者,自己寧願與谷歌爆發“熱核戰爭”,也不願與其達成技術分享協議。這種威脅並不是空穴來風。在喬布斯去世以前的18個月里,蘋果將HTC、三星和摩托羅拉移動等三大Android設備廠商告上法庭,指控他們竊取蘋果技術,要求法院下令制止這種行為。

知識產權咨詢公司3LP Advisors執行合伙人凱文里維特(Kevin Rivette)表示,隨著法院陸續做出裁決,蘋果與Android設備廠商和解的時機或許\成熟了,而改善關係將有利於蘋果實現專利價值最大化。里維特指出,即便蘋果贏了官司,法庭對侵權產品下達禁售令,競爭對手往往也可以通過更改設計繞過蘋果的專利;倘若蘋果的訴訟沒有得到支持,法庭並沒有下達禁售令,該公司也能夠與競爭對手實現和解,從而獲得後者的創新技術使用權。

里維特說:“‘焦土政策’並非良策,因為它無法實現蘋果專利價值最大化──競爭對手最終會繞開專利障礙。這就如同水壩一樣。利用專利技術將競爭對手排斥在市場之外,就好像是向河流里扔石頭。河流最終還是會繞開石頭的。與其這樣,開閘放水難道不是更高明的辦法嗎?”

蘋果發言人史蒂夫道林(Steve Dowling)拒絕對此發表評論。

初戰告捷

蘋果的強硬戰略看上去暫時奏效了。今年10月份,澳大利亞一家法庭禁止三星在該國銷售Galaxy 10.1平板電腦,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以下簡稱“ITC”)也考慮禁售多款HTC設備。但隨後情況開始朝著不利於蘋果的方向發展。11月30日,澳大利亞一家高等法院推翻了針對三星的初步裁定。12月22日,德國一名法官表示,在三星對Galaxy設計做出調整之後,他不可能維持原判,對這款平板電腦頒布禁售令。

蘋果只是在ITC的較量中獲得了一定的勝利。ITC在12月19日宣布,HTC的確侵犯了蘋果的專利。不過,蘋果最初指控HTC侵犯了該公司4項專利,但最後判決僅支持了電話號碼等在文檔上的顯示專利,即短信中的電話號碼會顯示為藍色或其它顏色,並可直接點擊進入撥號界面撥出。

分析


  • 由於 iPhone 及 iPAD 專利均是可以避開之專利,Android 發展速度實在太快,Android 系統延伸之應用更是快速,Apple 失去 Steve Job 後創新速度下降,快抵不住 Google Android 了;
  • HTC 敗訴之機種都是 Android 2.2 以下之舊版本,意味 Android 2.3 以上大家很快就學會如何避開 Apple 專利,再來就比發展速度及競爭力;
  • 依 Amazon Kindle fire 銷售速度,很快要接近 iPAD 35%市場 , Kindle fire 199$ 是賺錢價格 ,將大幅打破 Android tablet  銷售與市場進度。


Enhanced by Zemanta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2012 電子業之激烈戰役 ( Mobility & Platform War Begins )

Image representing Microsoft as depicted in Cr...
Image via CrunchBase
English: Wordmark of HTC. Trademarked by HTC.
Image via Wikipedia
Cover of "Kindle Wireless Reading Device,...
Cover via Amazon
Image representing Apple as depicted in CrunchBase
Image via CrunchBase

展望2012:成王敗寇的慘烈戰役即將開打?

巨大的變化正在 IT產業界發生且加速蔓延,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IDC 的說法,接下來幾年的情勢發展,將決定在這個將於 2012年晉升至2兆美元規模的市場,誰會是勝利者或失敗者。
所有跡象都顯示,西方國家不同領域的資深高科技公司(如IBM、Microsoft與 Oracle),將面臨新崛起的對手,包括來自新興市場的企業。最近IDC發表了對2012年的初步預測報告,強調該機構列出的幾個因素與議題,將決定目前產業界哪些廠商將會在2020年遙遙領先,哪些又會成為領導廠商為了鞏固地位的整併對象。

雖然有部分企業並不情願採用以雲端為基礎的技術,因為他們認為不太可能克服安全性的疑慮以及其他問題;其他企業的考量則是認為該類技術無法帶來如同多數預期的基礎性改變──IDC預測,這會是推動接下來幾年大筆IT支出的主要因素。

下一場高科技產品大戰將會是在通訊領域,那裡的各家行動裝置供應商將與平台軟體應用程式供應商聯手痛擊對方。那些努力在該領域打下基礎的原廠、服務供應商以及其他高科技公司,將斥資數十億美元投入研發與資本支出,還有市場行銷,以凸顯他們自己並拉大與叫小競爭對手的距離。

IDC認為,在這場戰爭中可能的輸家會是PC製造商;因為智慧型手機與平板裝置的年出貨量最快在2012年就會超越PC。

「隨著微軟(Microsoft)加入搶奪手機作業系統市場龍頭地位的關鍵戰役,以及 Kindle Fire 在多媒體平板裝置領域挑戰iPad,行動市場競爭將會在2012年白熱化;」IDC表示:「當廠商的策略焦點由佈署基礎建設,轉移到應用程式平台與生態系統的創造,2012年對雲端服務領域來說也會是競爭的一年。」

目前尚不清楚IDC所預見的改變,將在2012年以及之後如何呈現;不過顯然易見的是,不會有單一家廠商可主宰任一個市場領域,無論是智慧型手機、平板裝置或雲端運算。此外,我們現在的假設是,可能的贏家不只那些西方企業,來自亞洲的廠商也正準備爭奪一席之地。

產品價格也會是上述那些市場導致衝突與差異化的主要因素;想從裝置或硬體的高價格取得利潤的機會越來越窄,這將為蘋果(Apple)這樣的公司帶來嚴峻考驗。

以下是IDC對2012年IT產業趨勢的幾點預測:

˙IT支出:全球IT支出將有6.9%的成長,這在脆弱、復甦中的經濟景氣之下是令人驚訝的成長力道。行動裝置與應用程式,以及新興市場,會是推動此成長力道的最有力推手,而歐債危機則是最大的負面因素。

˙東西方的戰爭:新興市場的IT支出估計會成長13.8%,貢獻整體IT成長率的53%;到2012下半年,中國會取代日本成為IT市場的第二大支出國。

˙贏家與輸家:隨著行動裝置出貨量與PC出貨量的比數超過2比1,以及首度在營收規模上超越PC,2012年將是「行動市場勝利年」。估計該年度行動裝置應用程式下載量將達到850億次,行動資料網路支出也會首度超越固定資料網路的支出。

˙一切都將躍上雲端:估計所有「公有雲」與「私有雲」服務支出,以及建置這些服務的所需支出,總共將達到600億美元規模。其中亞馬遜(Amazon)將晉身10億美元IT供應商行列;廠商們對雲端運算業務的策略焦點,也將由基礎建設的佈署,轉移到應用程式平台的建立,以及相關產品陣容與圍繞平台之產業生態系統的佈建。

˙不可或缺的能力:對巨量資料(Big Data)的處理能力,將與行動技術與雲端運算,成為企業的必備武力;估計在2012年,全球數位內容資料量將達到2.7ZB (1ZB = 10億 terabytes),較2011年成長48%,並在2015年暴增至8ZB。巨量資料的增加,也將會推動產業的整併。

˙併購潮再起:因為社交網路技術已經成為IT產業下一個成長平台的核心部分,預期大型IT業者將會做出許多在社交網路領域的收購聲明。社交網路平台龍頭Facebook將試圖利用其在消費性領域的主導性,在B2C領域以更廣泛的角度服務各種企業。

˙社交被重新定義:隨著網路上的智慧型通訊裝置數量,將比「傳統運算裝置」多出一倍,人們與人們之間、以及人與連網裝置在線上互動的方式都將產生改變。尋求社交網路應用的不只是人,還有各種智慧型裝置。

˙誰會賺大錢?:大部分的財富將會集中在那些能藉由建立高附加價值、垂直性解決方案的「第三方平台(third platform)」上;這類解決方案──包括應用於醫療照護、能源、政府、金融服務與零售業等領域──將在2012年加速成長,使得那些缺乏垂直性整合能力的IT廠商被淘汰出場。

對於以上的預測,你的看法是如何呢?歡迎與我們分享。無論如何,在這場即將展開的成王敗寇之戰中,我們的生活將充滿挑戰,也令人興奮!





分析

  • Tablet 變成是 iPAD、Kindle Fire、Asus Transformer、Samsung Galaxy 之競爭,由2011最新市調,iPAD市占率下降至65.6% , 請参考Kindle Fire市佔率躍居全球第二 亞馬遜贏在業務模式
  • Smart phone 變成是 iPhone、HTC Android、Samsung Android、HTC Window Mobile 之競爭;
  • Cloud 變成是 iCloud、Google、Amazon 、Microsoft Office cloud 之競爭;
  • TV 變成是 Apple TV + iPhone、Android TV + Android phone、Microsoft Xbox + TV 之競爭;
  • Nokia Feature Phone 變成是與中國大陸山寨之競爭;
  • 2012年加速競爭、整合與成長年代,由產品路線與營收之分析也可知道這趨勢;
  • 這趨勢是總量成長率低於價格下滑率 ,全球高科技業進入震盪期


Enhanced by Zemanta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改變人們之趨勢與影響

iPad is a Wi-Fi 64 GB version (another one beh...Image via Wikipedia

有79%的平板電腦用戶以該裝置取代原本在桌上型或筆電閱讀新聞的習慣,有59%表示該裝置取代了平面報紙與雜誌,亦有57%表示該裝置取代了電視。

Pew Research Center周三(10/25)公布針對美國平板電腦使用者的調查報告,發現有11%的美國成人擁有平板電腦,有77%的平板電腦用戶每天都會使用該裝置,平均每天的使用時間為90分鐘,同時平板電腦也改變了使用者閱讀雜誌與新聞的習慣。

該報告比較了平板電腦用戶與一般美國人的背景,發現平板電腦用戶的教育程度較高、收入較豐、全職比例較高,而且介於30~49歲年齡層的比例也較高。此外,與一般人相較,平板電腦用戶也更會隨時注意新聞,比起收看電視新聞,他們更傾向於閱讀或聆聽新聞。

分析平板電腦用戶透過該裝置使用社交網路服務的習慣發現,只有39%的使用者會每天存取社交網路服務,每周存取社交網路的比例是56%。年輕族群使用社交網路的比例較高,18~29歲的平板電腦用戶中,就有6成每天都會存取社交網路服務。

由於閱讀數位內容為平板電腦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因此該研究主要分析平板電腦用戶的數位內容閱讀行為。發現有77%的平板電腦用戶至少每周都會利用該裝置閱讀新聞,代表平板可能推動新聞內容的存取,調查顯示,有30%的平板電腦用戶表示他們在購買該裝置後,花更多的時間看新聞,有65%表示看新聞的時間沒變,有4%表示看新聞時間變少。調查亦發現平板電腦用戶願意看更多的新聞內容,而不僅是瀏覽標題,有42%表示他們通常都會深入閱讀文章,Pew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平板電腦螢幕解析度較高所致。

平板電腦用戶在閱讀雜誌上的表現與一般民眾的差別也很明顯。調查發現有20%的平板電腦用戶會在該裝置上閱讀各種類型的雜誌,這是一般人閱讀平面或網路新聞雜誌的兩倍比例。

平板電腦亦改變了使用者存取新聞的習慣,有79%的平板電腦用戶以該裝置取代原本在桌上型或筆電閱讀新聞的習慣,有59%表示該裝置取代了平面報紙與雜誌,亦有57%表示該裝置取代了電視。

不過,目前願意付費在平板電腦上閱讀新聞的比例仍偏低,只有14%會閱讀新聞的平板電腦用戶曾經付費。至於存取新聞的管道,有40%表示他們絕大部份是透過瀏覽器閱讀新聞,有21%表示主要透過應用程式讀取新聞,並有31%表示兩個管道的使用頻率相當。


如果給你一本你最喜歡看的書,你會拿著它他去看呢?找一張你覺得最舒服的椅子,或是去找一家你最愛的咖啡廳泡個一下午,聽起來很棒!對不對?那如果給你一台iPhone或是iPad裡面裝著電子書或是你最愛的blog呢?

隨著iPad、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的出現,其實早就已經慢慢的在改變人們的閱讀行為。而且不同的行動設備、螢幕大小不同,閱讀習慣也會跟著不同!

以下數據是來自於Read it later的報告,「Read it later」是一個有名的閱讀軟體。”Read it later”顧名思義,就是當你看到網路上的好文章,想晚一點再讀的時候,就可以把文章存到Read it later,等到有空的時候再看,除了用電腦看之外,Read it later還支援iPad、iPhone和Android等行動設備,並具有離線閱讀的功能。

以下幾張圖代表著不同設備的使用者在不同時段,在Readitlater上的文章閱讀數量:

用電腦來閱讀

首先是在電腦上的閱讀時間,白天時很平均,在晚上6點到9點的時間是電腦使用者閱讀的小高峰。

用iPhone來閱讀

而在iPhone這種方便攜帶,隨時拿出來隨時看的設備上,閱讀行為的高峰就沒有這麼明顯了,這代表著手機用戶在任何時間都可以用他自的手機來閱讀,像是:

吃早餐(早上6點有一個小高峰)
剛到公司先來看一下文章(早上9點的小高峰)
下班後的通勤時間,休息時候也都是用iPhone看文章的高峰(4點~11點)

用iPad來閱讀

這張圖是筆者覺得最奇妙的,iPad身為一個「行動設備 」,使用者並非隨時隨地的用它來閱讀。從下圖中可以發現,高峰值非常的明顯!這代表著使用者像是本文開頭說的一樣,讀iPad就好像要準備要來讀一本好書一樣,工作忙了一天,於是把一整段的睡前休息時間留給iPad。不同於iPhone,iPad的使用者並不是想到什麼就拿起來看,而是特別留一段完整的時候出來,一段專門留給iPad的閱讀時間。而另一個早上的閱讀小高峰,是享用早餐的時間。

iPad是如何改變人們的閱讀習慣的?

早在iPad上市以前,就有一堆人預測iPad將帶來一波數位閱讀的革命,而從下圖我們可以發現到iPad的誕生,確實已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

下圖中,灰色的部份是沒有iPad的使用者,在電腦上閱讀的時間分佈圖,然而橘色部份是有iPad的使用者在電腦上的閱讀時間分佈圖,我們可以看到,除了中午用餐休息時間坐在公司自己的位置在吃午餐、看電腦外,其他時間幾乎很少使用電腦來閱讀,也就是說,有iPad的人,已經多數都習慣使用iPad來閱讀了!


小結:

行動閱讀已經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除了智慧型手機的便利,讓我們可以無時無刻閱讀新資訊,iPad的出現也逐漸取代了傳統書籍的地位-許多使用者已把睡前最好的黃金閱讀時間留給了iPad了!這次的CES展也展出了許多的新平板電腦、以及功能強大的手機,人們也將有更多更好的行動閱讀選擇。你也開始習慣用行動設備來閱讀勝過使用電腦了嗎?那麼恭喜你,你已走在時代的最尖峰了!

分析

  • 不管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上之行動閱讀、行動上網、行動社交、行動遊戲成長率都非常高,最大影響是書籍、網購、電腦、遊戲機、交友等趨勢改變影響是不可逆的趨勢。
  • 台灣是全球電腦與半導體大本營,必須思考新的產品策略,否則,必然衰退。



Enhanced by Zemanta

2011年6月9日 星期四

Windows 8 、iOS Lion 及 Android 平板對產業影響

Image representing iPad as depicted in CrunchBaseImage via CrunchBase

蘋果和微軟都在嘗試推出在PC和平板電腦上通用的操作系統,而Windows8與MacOSXLion究竟孰強孰劣引發業界熱議。據中新社6月8日報導,7日,蘋果在其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發布全新MacOSXLion系統,該系統支持筆記本觸摸板的多點觸控操作。就在上周,微軟也對外展示了適用於觸摸屏界面的Windows8系統,兩大知名電腦操作系統不約而同“觸”屏,Windows8與MacOSXLion究竟孰強孰劣引發業界熱議。

據了解,蘋果MacOSXLion將支持筆記本觸摸板的多點觸控操作,這是此前PC操作系統中前所未有的,用戶通過手指劃動就可實現各種操作。同時,開發者對MacOSXLion的設計將方便開發者開發全屏應用,現在已有部分軟件支持全屏顯示。

上周,微軟向外界展示了Windows8系統。微軟Windows業務總裁表示,Windows8的基本目標是在平板和桌面電腦上創造同樣好的用戶體驗,用戶界面類似於WP7,所有程序都以卡片的形式被展示出來,并可以通過觸摸點擊啟動。

國外專業雜志《PCWorld》分析稱,無論是蘋果還是微軟,他們都在嘗試推出在PC和平板電腦上通用的操作系統,蘋果還把iPad上的一些功能和概念引入MacOSX系統,而微軟的Windows8則更專注於系統在PC和平板電腦中的通用性。

分析人士指出,蘋果把平板電腦看做是PC之后的新一代創新產品,而微軟則認為平板電腦只是PC機的一個衍生物,并不會取代PC,這就是Windows8與MacOSXLion的區別。

Windows8正在試圖打造一個可以適用於任何產品終端的操作系統,它可以在平板電腦、傳統電腦桌面、便攜式電腦以及觸摸屏電腦上運行,成為一款滿足用戶各種需求的系統,這樣用戶在使用不同終端設備的時候避免了適應不同操作系統的麻煩,任何一款軟件都可以在不同設備上運行。

這樣通吃各種設備的操作系統看似一勞永逸,但事實并非完美無瑕。有分析指出,通過觸摸方式體驗的應用和使用鍵盤鼠標是截然不同的,在觸摸屏終端上體驗好的東西搬到傳統PC上會有所不同,反之也是如此。總體而言,PC和平板電腦各有各的優勢。

蘋果公司方面,他們在保持平板電腦與PC差異性的同時,將部分平板電腦上的特性引入MacOSX系統,他們認為,觸摸操作畢竟還是和鼠標鍵盤操作有差異的。


晶片產業雜誌《微儲理器報告 (Microprocessor Report)》近期預估,蘋果 (Apple)(AAPL-US) 下一代 iPad 預期採用自家生產的新一代晶片 A6,且應為 4 核心,以利與對手競爭。《巴隆周刊》上周四 (2 日) 引述該雜誌資深主筆 Linley Gwennap 報導,預期蘋果明年推出的下一代行動設備晶片 A6,應該採用 4 核心架構。因包括Nvidia (英偉達)(NVDA-US) 等其他對手,屆時也將推出 4 核心晶片,蘋果須跟上腳步才能競爭。《RedmondPie》上周六 (4 日) 報導,4 核心晶片無疑是行動設備業的創新發展,因為它可讓小如掌上型平板電腦的運作功力,也能像桌上型個人電腦 (PC) 般強大。

Nvidia 近期已發表 4 核心行動設備處理器 Kal-El,具有相當擬真的顯示效果;一旦上市,預期所有搭載 Google (GOOG-US) Android 作業系統的平板電腦,也將悉數採用。無疑對蘋果構成強大競爭壓力。不過 Gwennap 揣測,由於蘋果現有晶片 A5 規格已較 Nvidia 的產品大,A6 晶片可能也將因為過大、過熱,而不適用於體積較小的智慧手機。

因此蘋果明年推出的下一代 iPhone 5,將不會採用該 4 核心晶片,可能採用升級後的 A5 晶片。等到蘋果研發出適用於智慧手機的 4 核心晶片,才會更新。


MSI在平板電腦系列產品上相當的豐富,像這次Computex就直接展示了採用 NVIDIA Tegra 2 、Intel Cedar Trail、AMD Brazos Dual Core三個不同硬體架構平台的平板電腦,而型號依續分別為WinPad 100A、WinPad 120W和WinPad 110W三款。

其中最令人驚呀的是採用AMD APU的WinPad 110W這一台,因為它算是搶先曝光的機種,它可是採用AMD才在沒久多前曝光的Z系列平板專用的APU:「Z-01」(雙核);而這款Z-01在功耗上比之前的C50還要低,只有5.9W,而時脈上因為支援Turbo Core技術,所以會隨著運作負載的不同在615Mhz到1GHz之間變動,至於內建的HD 6250則擁有80SP、時脈落於174MHz~275MHz之間。在效能的部份,初步從WIN 7 WEI所測得數據中可以發現,其實處理器效能並不是那麼的優,只得到2.8分的評比,不過AMD APU強項是在繪圖晶片上,在Windows Aero桌面效能上得到4.2分、3D商務和遊戲圖形效能更得到5.5分的高分,整體表現上算是不錯。

反觀採用Intel Cedar Trail處理器的WinPad 120W機種來看,處理器效能是比Z-01來的好,得到3.5分,而且同時在Windows Aero桌面效能上也以5.2分勝出,不過在遊戲的表現上則只有3.4分,比AMD Z-01還要來的低。至於平板最重要的續航力部份,原廠表示WinPad 120W(Intel)的電池續航力可到8個小時,而WinPad 110W(AMD)則為6小時,看起來好像Intel平台在電池續艔力表現會比較好。

從這樣的表現來看,其實Intel或者AMD平台的平板各自有強項之處,不過根據消息指出,採用AMD APU的WinPad 120W先出的可能性較高,所以應該很快的就能看到AMD平板電腦的蹤跡了。


蘋果在消費電子市場的巨大成功,讓大多數電子產業的公司們更加關注蘋果在最近幾個月以來的策略,並想像╱質疑其產品發展藍圖。許多公司都夢想著獲得這家公司的供應商合約。也有人希望循蘋果模式致勝──如製造/供應蘋果產品的配件。還有一部份人則僅是觀察該公司的發展趨勢。

那些不斷尋求趨勢資訊的人,應該更密切關注 IHS iSuppli 公司最近發佈的一份半導體市場採購模式報告,指出蘋果公司的半導體採購量近年來大幅上揚,已成為全球IC的最大採購者。該報告稱2010年蘋果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買主,以高出20億美元的金額輕易擊敗了前冠軍惠普(HP)。2010年,蘋果公司花費175億美元購買半導體,惠普為 152億美元,三星電子為140億美元。

下表不僅說明了蘋果再度創下一個新紀錄──事實上,對這種情況我們幾乎已經習慣了。畢竟,蘋果是目前全球價值最高的一家高科技產品供應商,它的獲利能力一流,也是最受矚目的品牌。我估計在未來的2~5年內,它都可能持續佔據最成功公司的地位。IHS iSuppli的報告所提供的數字相當具有意義,不僅因為蘋果創下了新記錄,該報告還顯示蘋果在一年內的半導體採購額便成長一倍,2009年該公司採購額為97億美元。


金錢流向何方?

這些數字代表什麼意義?在我看來,蘋果購買並使用的半導體零件,可以為我們指出市場的走向。蘋果在消費電子市場呈指數級成長,至今已產生了極龐大的年銷售額。以截至2010年9月25日的會計年度計算,該公司總營收為652億美元,其中來自Macintosh電腦的部份約為27% (或175億美元)。而包括 iPod, iPhone, iPad 在內的消費電子設備則佔據高達384億美元,幾乎佔總營收的60%。其他部份則是軟體和音樂相關的產品和週邊等。

換句話說,大部分蘋果所採購的半導體零組件都被用在非PC的產品中。此外,即使今天PC消失,蘋果仍然可以活得很好,這家公司不僅有利可圖,而且會越賺越多。但其他的競爭對手,包括惠普在內,能說相同的話嗎?若未來數年內,PC的地位和影響力持續被削弱,這些公司將面臨龐大阻力。隨著市場的發展,未來這些業者所處的領域又會發生什麼事情?他們能否創造更多元化的業務,以避免在PC失去其長期核心地位時可能導致的營收和利潤下滑?全球的IT產業都應該思考這些問題。

雖然蘋果和惠普已經在運算領域競爭許多年了,但檢視其各自的半導體支出,將會發現這是兩家從根本上就不同的企業。

與其說是電腦製造商,蘋果公司更像是一家無線設備製造商。2010年,該公司花費了大約60%的半導體預算在無線產品上,如 iPhone 和 iPad 。相較之下,2010年惠普有82%的半導體支出用在運算產品上,如桌上型、筆記型電腦和伺服器等。

2010年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的大規模崛起對蘋果助益頗多。2010年智慧手機出貨量上升了62%,而平板裝置則在iPad的推動下爆炸性地成長了900%。相較之下,全球PC出貨量在2010年則呈現疲軟的14.2%。

iSuppli的數字只包含半導體市場,但蘋果其實還採購了一堆不屬於此類的電子部件。我懷疑蘋果在許多領域都已超越大多數競爭對手了。前景看來不怎麼樣的公司很大程度上都集中於PC領域。IHS iSuppli 預測,蘋果公司的半導體採購額在2011年將上升28%,達224億美元;而2011年惠普則將從2010年的152億美元下降到148億美元。大多數名列IHS iSuppli前十大OEM半導體採購的企業們都僅有小幅成長或衰退,其增長幅度都在3%以內。

今天,電子產業的金錢持續流向成長強勁的消費市場,而蘋果則持續居於領先地位。

分析:

  • 當無線消費電子市場掘起,PC市場衰退,台灣廠商需要大幅轉型,因為從經銷通路、研發技術、生產技術、電子內容整合及經營路線都產生很大差異。
  • 當微軟也轉戰觸控、平板與雲端時,並提供32GBytes 雲端Office及影音儲存空間時,Asus、Acer、Samsung、HP 能夠不積極轉型嗎?
  • 一旦,智能裝置、雲端成為 Apple、Microsoft、Google主要技術整合領域,台灣廠商需要相當大幅轉型,因為PC市場逐漸消失了。
Enhanced by Zemanta

2011年6月8日 星期三

iCloud 雲端服務、iPad 平板、iTune 與 iPhone 智能裝置將啟動新革命 ( Apple Inc., iCloud、iPad、iPhone、iTune is still a leading in world wide market )

Steve Jobs shows off iPhone 4 at the 2010 Worl...Image via Wikipedia

企業一直都在談論雲端運算的潛力,或是希望能隨時隨地都可以透過特定裝置存取資料。而現在看來,消費者很快也能四處漫步,隨時連結自己的個人雲端。蘋果於6月6日公開其雲端服務,也一如預期地將之命名為iCloud,該服務將於秋季正式推出,使用者可以免費儲存5GB的資料。
有了這項新服務,使用者只要在蘋果的iTunes商店購買歌曲,就能在所有的蘋果裝置上聆聽;書藉、軟體、文件等其他內容也是如此,只要使用者用的是最新版的蘋果作業系統即可。

此外,iCloud也讓使用者可以更簡便地同步各個裝置裡的通訊錄、行事曆等資訊。目前蘋果提供的同類型服務為MobileMe,而這項付費服務連賈伯斯本人也不甚滿意。賈伯斯目前仍因病休假,但還是出席了蘋果的全球開發者大會,介紹蘋果進軍雲端運算的成果。

雖然iCloud並不提供音樂串流服務,但那仍舊是目前最具野心的嘗試。iCloud試圖創造範圍廣泛的消費者服務,讓人可以將各裝置內的資料和內容保持同步。

Google目前擁有文件等雲端服務,Amazon也讓使用者可以在各項裝置上閱讀電子書,包括Kindle和iPhone等。有人預測,激烈的競爭將使個人雲端服務市場快速擴展,研究公司預估2016年時個人雲端市場將值120億美元,其中半數來自使用者付出的費用,另一半則來等廣告等收入。

Evernote、Dropbox等新企業之前就已經瞄準了這個市場,但它們現在很快就得面臨部分科技巨頭的競爭。賈伯斯在本周大會上表示,蘋果的硬體有如「大腦」,iCloud等服務則是與之相輔相成的「靈魂」。有了這樣的組合,蘋果勢必會是個難以擊敗的對手。


蘋果公司或許不是第一家提供消費者雲端運算服務的公司,但其提供iCloud服務,則可能引發一場價格戰,至少與其一位對手開打。蘋果公司說,其iCloud服務--讓消費者可在任何蘋果設備上,欣賞在iTunes購買的音樂--將免費提供5giga儲存空間。這項iCloud服務將取代蘋果不佳的MobileMe服務,MobileMe每年費用為99美元。消費者若有意複製非透過蘋果購買的整套音樂,可將之儲存於iTunes,費用為一年24.99美元。

蘋果執行長賈伯斯將之與Amazon (AMZN-US)提供的一年50美元20giga儲存空間做了比較。但真正的價格競爭力,要到iCloud服務完全提供予消費者後,才能顯現。蘋果公司在發布的聲明中說,消費者需要的儲存空間若大於5giga,可購買更多空間,但該價格尚未決定。

賈伯斯早早便將蘋果價格與Amazon做了比較,可能意味該公司計劃在價格上採取積極態度,一如處理iPad平板電腦一般。

由於仍屬初期,諸多數據尚未得知。但有一件事非常明確,即在iCloud服務方面,Amazon與Google有了一位嚴肅的競爭對手。


蘋果(Apple)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今天從病假中公開現身,宣布免費的iCloud服務,能雲端儲存音樂、照片等內容,分享至多種裝置。56歲的賈伯斯在舊金山摩斯康尼中心(MosconeCenter)蘋果年度開發商大會(WWDC)上說:「我們要把數位中心移往雲端。」

賈伯斯和蘋果高層也揭開麥金塔電腦下一代作業系統Lion的面紗,以及iPhone、iPad和iPod Touch新版行動裝置作業系統iOS 5。不過會中焦點是期待已久的iCloud服務,無須使用線材連結,就能在蘋果各裝置間傳送音樂、照片、文件或電子書。

Lion作業系統預計7月上市,售價29.99美元,比先前版本的129美元便宜許多。蘋果指出,iCloud今秋與iOS 5同步上市,提供5GB免費雲端空間,儲存郵件、文件和備份。1


華爾街日報報導,蘋果公司的iCloud能夠更緊密整合旗下電子裝置的軟體與線上服務,其中iTunes Match功能可讓非法下載的盜版音樂取得正版地位,「就地合法」。在唱片業者同意下,iTunes Match將首度讓用戶電腦中儲存的數位音樂具有正版地位,無論是買來或非法下載的檔案皆適用。

只要繳廿五美元年費,無論是否透過iTunes取得,蘋果軟體都可讓使用者遠端存取他們個人私藏的上千首歌曲。這套把樂曲備份在蘋果伺服器上的軟體,任何電腦都可運用,不過無法和黑莓機或搭載Android的平板電腦等非蘋果行動裝置同步化。蘋果將和唱片業者分享iTunes Match的廿五美元年費,蘋果保留其中百分之卅,剩餘百分之七十歸音樂公司所有,iTunes Match將因此成為唱片業從可能盜版的數位內容獲取營收的試金石。Google與亞馬遜最近也都分別推出雲端音樂服務,可是並未和唱片公司分享營收。

音樂界部分人士也對這項服務大表歡迎,認為它具有引發消費者改變習慣的潛能,一如當初黑膠唱片轉型成CD,CD又朝數位下載發展的歷程。蘋果藉推出這項服務,一方面鞏固他們統御數位音樂產業的地位,提高亞馬遜網路商店拉走顧客的難度,另一方面則是與採Google公司Android軟體的智慧型手機相抗衡。

蘋果表示,iTunes Match將和iCloud相互搭配。免費的iCloud服務用於遠端儲存文件、照片、音樂、應用程式和其他內容,並把這些資料傳輸至使用者擁有的每台相容裝置中,包括iPhone、iPad和麥金塔電腦。蘋果表示,這套新軟體與功能大部分將在秋季上線,不過消費者可立即享用名為iTunes in the Cloud 功能。這項服務讓用戶可在任何裝置上存取先前從iTunes購買的音樂。


「越薄越好」是蘋果的宗旨之一。而消費者對於MacBook Air、iPhone和iPod的喜好證明了蘋果是正確的,所以,iPad當然也不會例外。

iPad2比起iPad 1薄了34%,從原本的13.4公厘到現在的8.8公厘,重量也比一代的700克輕了15%,僅有600克重。

蘋果是怎麼做到的?根據his iSuppli的拆解分析師Kevin Keller表示,最大的進步在於電池系統。這個部份在iPad2上僅有2.5公厘厚,比起iPad1的6.1公厘薄了59%。

Keller指出:「iPad2的電池設計比起上一代有重大的改變,蘋果將兩個較厚的電池換成了三個較小的電池,讓整個電池的結構的設計變的更扁平。」,「蘋果將薄型化視為iPad2的主要變革,其它市場上平板的厚度幾乎都和iPad1差不多,和iPad2相較之下就顯的很厚。蘋果的競爭對手們勢必都將會跟進,進而引起一場薄型化的旋風。」

Apple 之iCloud 雲端服務、iPAD2 平板與 iPhone 智能裝置將啟動新革命,不僅牽動 Google 及 Amazon ,也帶動 Microsoft Windows 8 平板與 Office 雲端服務。 Hi Google, Microsoft, What we need to do for this racing war? 而且,目前雲端儲存服務市場蘋果領先群雄 加上蘋果投入串流服務,蘋果將領導音樂與影片串流產業





Enhanced by Zemanta
Enhanced by Zemanta

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當 Wintel 大家都不愛,Android新應用成主流時,台灣怎麼辦?

Android on T-Mobile websiteImage by Todd Barnard via FlickrIntel 及 Microsoft 是極力防守時,台灣廠商怎麼辦?

When we saw that Intel announced they will push their 22nm 3D transistor technology to production but never lead their solution road map to smart handheld mobile, we will question that why cannot Intel generate their smart handheld mobile solution by 22nm 3D Transistor technology?

我們看到,英特爾公司宣布,他們將推動其22納米3D電晶體技術進入生產,但絕不提 INTEL 他們的智能手持移動解決方案我們會質疑,為何不能用22納米3D晶體管技術產生英特爾 ( INTEL ) 自己的智能手持移動解決方案晶片

那天與外商分析師聊天,大家總覺得 Intel 及 Microsoft 是最後一搏的感觸


《msnbc》報導,微軟 (MSFT-US) 宣布以 85 億美元收購 Skype,為市場掀起軒然大波。想當然爾,有許多多的質疑聲浪傳出,包括微軟過去的大型併購案都不怎麼成功,而 Skype 則將自己的未來繫在漸走下坡、且向來不大懂消費者心理的微軟上。

但眾家分析可能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微軟現在手握一張王牌-已經入侵超過 1000 萬家庭的 Kinect。這是 Kinect 在短短半年間所創下的驚人銷量。而該裝置本就有視訊通話的功能,雖然功能還不是太好。但現在微軟收購了 Skype 後,以及其 1.45 億用戶後,在與 Kinect 的功能相加後威力無窮。

Skype 在被收購之前,已經藉由搭載 Skype 的電視及電視相容網路攝影機跨足客廳視聽。不過與微軟的結合,讓它聲威大振,而微軟的 Kinect 也能多出許多很棒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兩家公司的性格看起來能夠互補。微軟的強項是在企業軟體及企業服務,Skype 則善於面對消費者市場,但也向來希望將市場觸角伸向企業界。

微軟收購了 Skype,可以想見的是,與微軟的 Windows Live MessengerWindows Phone 的整合指日可待。除了微軟外,其他想要將 Skype 娶進門的還包括 Google,它願意出價30-40 億美元。而微軟的價碼意味著,它願意溢價收購 Skype。


繼第一天在Google I/O大會中送給每位列席參與keynote的人各一台三星Galaxy Tab 10.1特製版,在第二天的keynote中,Google同樣一人頒發一台也是三星製作的Chromebook「Series 5」,因此目前也有不少開箱動手玩影片釋出。

根據Google官方透露,Chromebook至少具備有快速開機、長效電力與可隨時上網的特性,由三星所製作的「Series 5」若以官方規格來看,至少有達8秒完成開機的速度,同時電池透過Power Plus技術可提供8.5小時的理論使用時間,連續播放影片大約會在5個小時。

螢幕採用12吋大小,解析度為1280*800,同時搭載Intel Atom N570雙核心處理器與2GB的記憶體,比較特別的是還內建16GB SSD硬碟,鍵盤鍵帽大小與排列設計看起來筆不少小筆電好上許多,底下的觸控板則是對應多點觸控。

另外則是搭載2組USB 2.0、SD讀卡機跟特殊的VGA輸出孔,另外區分為純Wi-Fi與內建3G模組 (可插入SIM卡)。根據現場實測的結果,開機真的是霹靂快,同時無論開啟Chrome OS頁面或執行App都還蠻順暢的。





在今天 (5/11)於美國時間上午9點所展開的Google I/O大會首場Keynote中,Google不但正式發表Android Market線上影片租借服務,同時也宣佈推出 Google Music 串流服務,同時將提供整合軟硬體連動的開發工具內容。

越來越蓬勃發展的Android

在第一場的Keynote開始時,首先由Google行動裝置執行長Hugo Barra擔任主持人,同時宣佈目總計前已經有超過1億台的Android裝置被啟動,而且每天所啟動的數量約超過40萬台,遠遠超過去年公佈每天約有10萬台被啟動的情況。

而現行在全球112個國家內已經有超過310種不同類型的Android裝置上市,同時目前Android Market已經有超過20萬組以上的App進駐,在近期的60天內已經有超過10億的下載量,在總數上則已經有45億的安裝次數。另外目前Android也有36個硬體製作廠商、215個系統服務廠商,以及超過45萬名的Android平台開發者加入。

Android 3.1、「Ice Cream Sandwich」發表

在透露近期Android Market App使用情形後,緊接著便是介紹針對平板的作業系統Honeycomb 3.1新版介面,例如新的小工具介面可對應調整外觀大小,以對應部份廠商的客製化操作介面設計,另外也調整了USB Host提供支援更多元的硬體連結使用,例如可直接連結滑鼠、鍵盤或Xbox 360搖桿,或透過USB直接將檔案傳入平板。

現場也同時宣佈將會在夏季期間讓Honeycomb 3.1登入Google TV平台,同時也將會對應Android Market功能 (也就是說可直接在電視上遊玩Angry Birds?)。而在Motorola Xoom方面則已經可立即進行更新,但Keynote中是針對美國電信廠商Verizon Wireless版本的Xoom做說明,目前在台灣地區上市的純Wi-Fi版Xoom則還不確定?

另外,Google也正式宣佈代號為「Ice Cream Sandwich」的新版Android,並且可提供開發者將其套用在手機或者是平板等不同螢幕尺寸的裝置上,同時也依然將採全面開放提供,現場也示範其3D表現效能,以及視訊通話中透過視訊鏡頭進行臉譜辨識追蹤,或透過語音控制相機對焦位置等應用內容。而「Ice Cream Sandwich」預計將會在今年第四季釋出,可同時對應不同裝置的設計來看,應該是可解決目前手機跟平板作業系統分歧發展的狀態?

現場後續也提到Android裝置升級的新模式,同時公佈包含Google本身、HTC、Samsung、LG、Sony Ericsson、Motorola、Sprint、Vodafone、T-Mobile、Verizon Wireless、AT&T等廠商旗下的Android裝置,都可確保至少18個月內均能持續獲得更新的保障。

線上影片租借、Google Music (beta)發表

談完了Android平台,接下來便是從目前已經推出的Google Books服務提到線上影片租借服務,同時目前已經可在Androud Market中開放使用,租金價格以美金1.99元起跳,同時每支影片在租借之後有30天的時間可以使用,不過一旦開啟觀賞之後,就必須在24小時內看完。

使用者不僅可透過電腦平台進行租借,透過Android平板或手機也同樣可使用這項服務,但目前僅對應Android 3.1以上的裝置始用預計在兩週之後也會提供給Android 2.2版本以上的裝置使用。在發表Android Market線上影片租借服務後,接下來自然就是要準備介紹線上音樂的部份。在先前已經上線的Google Music beta版本中,使用者可進行線上播放、給予評分、顯示播放次數或編輯播放列表等,同時可直接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將音樂內容同步至Android手機。

而跟亞馬遜網站相同,Google也提供線上儲存空間,讓使用者可存放音樂或影片內容,不過目前尚未對應其他格式檔案,因此並不能直接作為網路硬碟使用。目前Google Music初步將提供可存放2萬首歌曲以上的儲存空間 (至於歌曲來源,便是由使用者自行上傳),同時在測試期間將開放免費使用,但目前僅限美國地區使用,並且要進行測試的話也必須事先獲得邀請 (不過相關App已經可下載安裝)。而無論是線上影片租借或Google Music,都是可以對應Offline Cache離線播放。

讓Android有更多應用 與其他硬體連動

另外則是發表Android Open Accessory應用,可讓Android手機/平板與相對應的硬體裝置連結互動,進而發會更多不同延伸的應用,諸如透過讀取健身車腳踏板轉動資訊與手機軟體互動,或者是透過平板進行控制彈珠迷宮盒的上下左右移動等應用。不過,Android Open Accessory目前僅能對應新版的Android版本 (Android 2.3.4或3.1),而相關ADK開發工具將會同時包含軟硬體兩個部份。

「Android @ Home」 操作家電沒問題

最後,Google則是發表「Android @ Home」,將提供Android裝置透過痛同的通訊協定進一步控制家電開關,讓手中的平板或手機變成一組萬用遙控器。不過要作到這部份的話,家電部份也要能對應此項功能才能控制,例如在現場所示範具備Lighting Sciense技術的燈泡。而在「Project Tungsten」應用示範中,則是透過Android @ Home應用技術,將Google Music內容透過平板指定傳送到特定擴音喇叭中播放,另外則是在現場示範NFC技術的應用,例如在現場便透過感應CD上的NFC標籤,如此即可將整張CD內容加進Google Music資料庫,同時進行播放的動作。

目前看起來,今年Google發展主軸除了依然以Android本身為主,目前腳步也開始往外拓展至一般家電或更廣泛的應用領域,並準備讓Android能接觸到更多元的功能表現。另外Android的整合與應用功能也越來越高,Google似乎打算以小綠人作為所有應用的中心?




  • Only way is to focus on Android all kind of platform and integrate the different application to differentiate your product as branded name and cooperative branded name company;

Enhanced by Zemanta

2011年3月20日 星期日

智慧型手機平台趨勢與影響

The iPad on a table in the Apple caseImage via Wikipedia

智慧型手機近年來在市場上的銷路表現相當不錯,幾乎是人手一機的狀態,而繼蘋果 iPhone 在市場大賣後,Android 手機也以各廠機海攻勢搶下平台市佔王座,而後續也有 RIM、微軟及 HP 也虎視眈眈地埋伏在後,那目前在美國的市場分佈如何呢?

根據市調公司Nielsen近期所公佈的調查內容指出 (調查時間為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若單純以手機作業平台作區分的話,Android搶下29%的市佔,穩坐美國境內第一的王座,而RIM旗下黑莓系統與蘋果iOS系統則同時位居第二,分別佔有27%的市佔率,至於微軟WM/WP7平台則佔有10%,HP旗下的webOS則有4%,至於Nokia底下的Symbian則僅有2%市佔。
但如果再細分以廠商為主的市佔率來看,蘋果與RIM由於均採用自家作業系統,因此反而分別躍居市佔第一,均為27%。其後次高的則是以HTC旗下Android手機搶下12%市佔,若再加上WP7平台的部份,則總計有19%的市佔率。而Motorola旗下Android手機加上WP7產品的話,則有11%的市佔率,與廠牌總市佔排名第4的三星的情況相同,兩家均以Android產品居多。

而同樣也採用自家作業系統的HP與Nokia部份,HP則好在除了推出webOS手機產品外,同時也有推出WP7平台手機,至少比Nokia好上一些,不過之後Nokia也將會推出WP7平台產品,或許之後將會有所好轉?

至於各平台使用年齡層來看,大致上均是以25-34歲之間的年齡層居多,其後則是35-44歲的區間。



根據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的統計,2010年全球手機終端銷售量總計為16億支,較009年大幅增加31.8%。2010年,智慧型手機終端銷售量更較2009年勁揚72.1%,在整體手機銷售量的比重達19%。全球前五大手機製造商的排名依序是諾基亞、三星、LG Electronics、RIM和蘋果。

HTC在2010年的終端銷售量達到2,468.8萬支,市占率由2009年的0.9%上升至2010年的1.5%,成為全球第九大手機製造商。


在年初CES 2011及MWC 2011兩場大展結束後,不少新平板也將紛紛出籠搶攻市場,而目前外界仍認為蘋果依然將持續穩坐龍頭位置,主要原因在於價格制定或服務整合仍以iPad表現最為成功,同時預估今年全年出貨約5100萬台的平板裝置中,其中將包含蘋果拿下約3450萬台的量,約全部7成左右。

以下為拓墣產業研究所針對2010年至2015年平板機出貨量的預估:

定價策略 蘋果搶得甜蜜點

以現行三星Samsung Galaxy Tab、Motorola Xoom分別為美金729元與799元的定價來看,蘋果入門價格為美金499元的售價顯得「親民」許多。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研究員李易聰所作分析內容透露,蘋果在iPhone或iPod系列產品上的定價普遍較高,但在iPad卻反其道而行,改採用相對低價的策略,同時也未強制與電信廠商合作綁約,因此成功獲得消費者青睬。

而至於在今年初的CES及MWC大展上,縱然多數廠商所推出的平板均採用Google Android 2.x/3.0,雖然在軟體授權上沒有什麼成本開銷,但多數廠商硬體採用的雙核心處理器等重要零件都處於較高價位,因此相形下也就反應在實際售價。

但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使用平板裝置通常僅只是用於一般網頁瀏覽、收發郵件等作業行為,頂多加上使用各廠商所推出的App內容,但其中屬於重量級使用的比例,其實僅只是暫於少數。因此較高的售價反而不利於產品銷售成長 (因無法透過大量出貨來降低產品成本,最後僅能反應於實際售價)。

另一方面,也正因為蘋果即將推出「 iPad 2」,因此訂單佔據了零件供應商大部分產能,進而影響到零件出貨單價,而誘使平板製作廠商花費更高的價碼預定產線,結果也同樣反應於實際產品售價。


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分析預估,各廠製作的Android平板成本預計將延續到2012年間才有可能會得紓解,而在此段期間所發展的App或服務也將針對Andtoid平台提供更為良好的成長可能性,未來將有可能一舉穩定超越蘋果iPad市場。

另一方面,微軟預計將會在2012年正式推出Windows 8,並將會有可能與平板裝置整合應用推出相關產品,但是否將能成功持續吸引Windows用戶跳進平板市場,目前還有待進一步的觀察。

未來在App應用方面,未來將以蘋果、Google及微軟三大勢力為主,而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的預估,2011年間除了以蘋果為主的高度整合外,三星對於旗下產品的整合程度也逐漸在蓬勃發展中,不但在手機、平板或電視等產品有完整的硬體發展,同時透過自家線上應用程式商店服務更能達到軟性整合,若在未來使產品價格能再向下調整,估計將會逐漸帶給蘋果市場壓力。

而此外,拓墣產業研究所也估計RIM近期黑莓產品發展及HP以webOS反攻的情況,未來依然仍有一定市場競爭力,而台灣廠商華碩、宏碁與宏達電等也將分別以平價策略搶攻新興市場,之後也會有更多各出奇招而致勝的市場表現。

分析與評論

  • 2011 Apple iPAD 仍然將超過 75% tablet 市場;
  • Android 搶下智慧型手機 29%的市佔,穩坐美國境內第一的王座,一年後將攻占 tablet;
  • 台廠 Android Wifi/BT 及 Android Wifi/BT + 3G 價位是錯的,要低於 Apple 100$USD,運用智慧型手機之優勢;


Enhanced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