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全球重要趨勢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全球重要趨勢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12月25日 星期日

人工智慧成為未來產業更重要的趨勢 - 人工智慧災難也將來臨 ( AI become major trend in industrial - it will induce AI crisis )

繼霍金之後,Elon Musk 再示警:人工智慧災難 5 年內爆發

豪無節制地發展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後果可能不堪設想,且災難可能最近幾年就會爆發!

AI 發展迅速恐造成嚴重後果

身兼美國豪華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 Motors)、航太運輸服務公司 SpaceX 兩家公司執行長以及美國太陽能板公司 SolarCity 董事長的 Elon Musk 上週末再度對人工智慧的危險性提出警告,認為這種科技的發展腳步非常快速,而且只有英國人工智慧公司 DeepMind 等相關業者的內部人才知道速度究竟有多快。

CNBC 17 日報導,Musk 同時指出,人工智慧勢必會導致非常危險的事件,且五年內、最多十年就可能發生。Musk 強調,這絕對不是「狼來了」,他是對整個事件有相當的理解才會對大家示警。

Musk 是在知名科學交流網站 Edge.org 一篇名為「The Myth of AI(人工智慧的迷思)」的文章底下留言,但他在留言送出不久後立即將之刪除。

Musk 發言人在回答 Re/code 詢問時表示,該篇留言的確是 Musk 所寫,但這原本是要寄送給 Edge 網站創辦人 John Brockman 的私人電子郵件,並非公開的評論。該名發言人並透露,Musk 之後會在部落格撰寫一篇較長的文章來討論這個話題。

Musk 6 月 18 日在接受 CNBC 專訪時就曾指出,他在 DeepMind 被 Google 併購前曾是該公司的股東之一,另外也投資了舊金山人工智慧軟體業者 Vicarious。Musk 說,投資 Vicarious 的目的並不是在追求報酬,他只是想藉此追蹤人工智慧的發展程度。Musk 當時警告,就像電影「魔鬼終結者」演的一樣,人工智慧發展到最後可能會有嚴重後果。

可能難以被人類掌控

霍金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人工智慧教授 Stuart Russell、麻省理工學院宇宙學家 Max Tegmark 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教授 Frank Wilczek 5 月份就曾聯合在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發表文章警告,AI 短期內的影響端賴背後掌控的人而定,但長遠來看,AI 能否被操控,才是問題的核心。

霍金等人指出,強尼戴普主演的最新電影《全面進化(Transcendence)》描述了一個逐漸失控的 AI,其實這並非危言聳聽,因為 AI 未來可能會比金融分析師還聰明、比科學家更具創意、比人類領袖更能操縱人心、甚至還有機會研發出人們完全無法理解的武器。

霍金並警告,世界文明是人類智慧的產物,但當這種智慧被 AI 的工具放大時,產生的結果實在難料,唯一能確定的就是,戰爭、疾病與貧窮會是大家最先消滅的問題。就在最近,全球各地的軍隊已開始考慮導入能夠自選並殲滅目標的自動化武器系統(聯合國與人權觀察組織已開始呼籲禁用這類武器);中期來看,人工智慧甚至可能轉化整個經濟型態,帶來巨大的財富與嚴重的混亂。

庫克 : 未來人工智慧在智慧型手機中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根據《華盛頓郵報》日前一篇針對蘋果 15 周年,而對執行長庫克 (Tim Cook) 所做的專訪中指出,庫克認為未來智慧型手機的發展關鍵將會是在人工智慧 (AI) 上。至於,當前非常火紅的擴增實境項目上,雖然庫克指出,蘋果正在大力朝這方面發展。不過,卻沒有針對即將開發的產品項目進行說明。而在未來蘋果是否發展 「Apple Car」 的問題上,庫克則沒有進行正面的答覆。

在該篇專訪中指出,蘋果在過去的 4 季裡的營收大約是 1,410 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為 4.42 兆元),這比思科 (Cisco) 、迪士尼 (disney) 、耐吉 (Nike) 3 家公司合起來一年的總收入都要多。然而,在蘋果最新一季的財報中顯示,支持營收最大來源的 iPhone ,其銷量下跌了 23% 。對此,庫克必須思考出針對蘋果未來新的成長動力。

報導中進一步指出,在尋求蘋果新的成長動能方面,庫克表示,看看構成當代智慧型手機的核心技術,再去看看未來智慧型手機中的決定性關鍵技術。例如 「人工智慧」 這將使得智慧型手機對使用者來說更為必要。

至於,對於擴增實境 (AR) 的部分,庫克則重申了他過去的說法表示,蘋果正在向擴增實境投入鉅資進行研發。不過,他並沒有對此明確的透露,蘋果的研發只是針對發展擴增實境軟體,還是會推出類似 Google 眼鏡、亦或者是針對 Magic Leap 和微軟 HoloLens 的專用硬體。他僅表示,「我認為,擴增實境非常有趣,是一種核心技術。因此,目前我們在幕後有很多工作正在開展。」

最後,在專訪中記者提及了日前傳言滿天飛的蘋果 「Apple Car」 問題時,庫克的回答則是以解說其他的周邊話題帶過,並沒有對此做出正面的回應。因此,外界猜測, 「Apple Car」 目前或許也還沒有個定論,所以庫克也不希望外界有過多的聯想與猜測。

Intel 宣布將發展針對人工智慧領域的新處理器

正在美國舊金山舉行 IDF 大會的半導體龍頭英特爾 (Intel)18 日宣布,由於人工智慧 (AI) 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也且預計未來市場也越來越多依賴人工智慧的應用,因此 Intel 將開發人工智慧技術的專用晶片,從而在人工智慧的領域中扮演更積極重要的角色。

根據 Intel 在 IDF 上對開發者的表示,計劃於 2017 年推出新型號的 Phi 處理器。Intel 過去開發 Phi 一系列的處理器是針對了特別的科學類應用而來,而未來新型號的 Phi 處理器將導入加速人工智慧計算任務的功能。Intel 指出,新技術將給當前的深度學習 (Deep Learnning) 領域帶來幫助。尤其是在語音辨識、圖像辨識及自動駕駛等領域,深度學習技術將可藉此獲得到更多更強大的運算效能。

過去,Intel 的 Phi 處理器已將在許多的資料中心被廣泛部署,並且也被用於許多的深度學習運算任務上。Intel 表示,Phi 處理器的產品線比標準處理器有更多的處理器核心。英特爾資料中心集團執行副總裁戴安‧布萊恩特(Diane Bryant)表示,2017 年推出的新型號將可以處理深度學習中專有的某些指令。

而且,Intel 還強調,Phi 處理器可以運行大部分數據分析軟體,同時無需用到可能導致分析速度放緩的外部處理器,這也是 Phi 處理器相對於其他產品的關鍵優勢。過去,部分客戶在使用了 Phi 處理器的產品之後,也部署了用於人工智慧任務的輔助處理器。而這些輔助處理器則大多是來自英偉達 (Nvidia) 的所開發的 GPU (圖形處理單元)。

一直以來都是許多國際性大公司,包括中國百度等企業在深度學習領域解決方案提供者的 Nivida,對此已經在官方網站上表示,Intel 發展深度學習領域是件好事,但他們應當陳述事實。尤其,在最新晶片的處理速度上,Nivida 仍要遠遠超過 Intel 的技術。而這樣的回應,也似乎宣告兩家公司在人工智慧領域逐漸掀起競爭的煙硝味。

至於,在其他人工智慧領域方面,intel 日前還收購了專注於深度學習晶片和軟體開發德創新公司 Nervana Systems ,說明 Intel 將不只在人工智慧的處理器上布局,其他各應用層面 Intel 也可能將投入發展。

Google、Microsoft 等 5 家科技巨頭成立 AI 組織,試圖制定發展準則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研究和應用在近年爆發,不過因為研究所需成本和知識含量相當高,成了科技巨頭的戰場。不過在競爭的同時,28 日,5 家科技巨頭 Amazon、Google、Facebook、IBM、Microsoft 合夥成立共同研究 AI 的非營利組織,但主要是研究 AI 與人類與社會的關係,像是道德、隱私、可信度等問題,確保 AI 的應用是能夠造福人類和社會。

5 家科技巨頭共同成立的 AI 組織就叫做「The Partnership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Benefit People and Society 」(The Partnership on AI ),在新架設的官方網站中寫到,該組織的目標是找出研究 AI 科技的最佳行為準則,針對特定領域如健康照顧或運輸設立工作小組開發 AI 應用、增進社會大眾對於 AI 的理解、同時作為開放平台討論 AI。

而在研究 AI 科技的最佳發展準則部分,該組織也特別提出幾點如:倫理道德、公平性與包容性;透明、隱私、共通性;AI與人類間的合作;科技的可信賴、可靠、強健程度。

The Partnership on AI 總共有 10 席董事會,5 家創始會員都有派人出任,而 Google 指派的董事是 DeepMind 團隊成員,該團隊位於倫敦,其開發的「AlphaGo」人工智慧系統曾打敗南韓棋王李世乭 ;另外有學術界的專家、非營利組織人士、政策和道德專家參與,未來也會廣納其他企業參加,甚至促成跨產業的合作。而 5 個創始會員也會貢獻財源以及研究用的資源。

會有 The Partnership on AI 這個組織的出現,是 5 個創始會員大力發展 AI,看好他的機會及潛能,應用在語音助手、自動駕駛車、圖片辨識、甚至是下圍棋的同時,他們也注意到社會上一部分的人憂心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會不會造成人們失業、帶來經濟問題,甚至會不會比人們聰明、威脅到人類生存。該組織強調,他們及 AI 研究人員同樣也重視這些問題,因此他們才攜手努力於這些重要的議題。

「身為這領域的研究者,我們很看重人們的信任,才能確保科技的進步是為人類的價值而提供。」Facebook AI 研究部門的主管 LeCun 在一份聲明中說到,他是深度學習領域的專家,同時也是 Facebook 指派到 The Partnership on AI 的董事。

機器學習、AI題材大爆發,NVIDIA連續5天創歷史新高

investors.com報導,高盛(Goldman Sachs)將NVIDIA Corporation納入確認買進名單、並將目標價自92美元調高至129美元。高盛指出,NVIDIA是半導體業的獨特成長故事,在遊戲、汽車、虛擬實境以及機器學習(ML)都有相當強勁的成長表現。

瑞穗證券分析師Vijay Rakesh 20日重申NVIDIA投資評等為「買進」、目標價自80美元調高至115美元,超微(AMD)投資評等自「中立」調高至「買進」、目標價設定在13美元,英特爾(Intel)投資評等也是「買進」、目標價上看42美元。Rakesh指出,深度學習、人工智慧(AI)將是下一個重大的運算典範,NVIDIA、超微以及英特爾可望因而受惠。他提到,英特爾在這個領域的起步雖然較慢,但隨著數據中心開始採用Xeon Phi協同處理器、公司可望受惠於GPU相關銷售。

霸榮(Barrons.com)部落格報導,高盛分析師Toshiya Hari指出,業界人士預估機器學習、AI市場潛在規模高達50-100億美元。NVIDIA在機器學習領域的競爭對手是兩家未上市公司Graphcore、Cerebras。

NVIDIA於2017會計年度第3季(截至2016年10月30日為止)宣布,特斯拉(Tesla)Model S、Model X以及Model 3的全新AutoPilot自動駕駛系統都將配備NVIDIA DRIVE PX 2。此外,NVIDIA也宣布與百度(Baidu)結盟、攜手開發自駕、人工智慧車與圖資系統。NVIDIA並於第3季度發表代號「Xavier」的次世代Tegra處理器、未來將充當自駕車的人工智慧超級電腦。

根據NVIDIA在9月28日上傳至YouTube的影片(連結點此),暱稱「BB8」自駕測試車可在沒有車道分隔線的道路(包括羊腸小徑)或夜間、下雨路況安全地移動。特斯拉10月19日宣布,即日起出廠的旗下所有電動車(包括Model 3)都將配備全自動駕駛硬體配件。特斯拉指出,現在配備的電腦處理效能是前一代的40倍,負責執行自家開發的視覺、聲納和雷達處理軟體的神經網路。2017年底特斯拉旗下車種將可啟動無人駕駛模式、自洛杉磯開到紐約時代廣場。
英國金融時報12月4日報導,蘋果(Apple Inc.)首度坦承公開坦承正在進行自駕車開發計畫。蘋果品管部主任Steve Kenner於11月22日寫給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信件內容中提到,蘋果透過機器學習讓產品、服務變得更為聰明、更直覺且更為個人化。他指出,蘋果砸大錢開發機器學習與自動化,公司對自動化系統在運輸業等領域的潛力感到雀躍。

費城半導體指數成分股NVIDIA 12月20日上漲3.48%、收105.17美元,連續第5個交易日創歷史收盤新高;今年迄今漲幅高達219.08%。超微20日大漲5.11%、收11.51美元,創2007年11月19日以來收盤新高;今年迄今漲幅高達301.05%。英特爾20日上漲0.87%、收37.21美元,創10月18日以來收盤新高;今年迄今上漲8.01%。

產業趨勢
  • 人工智慧成為未來產業更重要的趨勢,勢不可擋之趨勢下,人工智慧災難也將來臨,因為 AI 未來可能會比金融分析師還聰明、比科學家更具創意、比人類領袖更能操縱人心;
  • 人工智慧應用於機器人、智慧型自駕車、社交網路機器人、金融專家機器人、購物助理機器人等等,人類許多工作機會將消失;
  • 若 Google、Facebook、Apple、Intel 將機器人科技整合了電腦,在合理價位下一個是機器人又是電腦的科技將普及人類社會,讓企業效率更高,讓電腦與娛樂、教學、搜尋及建議之機器人電腦產生下一代革命。

2016年8月31日 星期三

智慧型手機平台戰爭已經結束 - 主要贏家 Android, 次要贏家 iOS 主手機市場, Windows 主PC市場 ( The Smartphone Platform War Is Over )

The Smartphone Platform War Is Over ( Refer To http://www.statista.com/ )

While the global smartphone market is as competitive as ever in terms of manufacturers fighting for the consumers’ love (and money), the long-raging platform war appears to be over. According to a recent report by Gartner, Android and iOS now account for 99 percent of global smartphone sales, rendering every other platform irrelevant. ( 雖然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仍是廠商間對於消費者的激烈競爭,長期平台之戰爭似乎已經結束。根據Gartner,Android和iOS的最新報告,現在佔全球智能手機銷量的99%,使其他平台變成與市場無關。)

As the chart below illustrates that hasn’t always been the case. Back in 2010, Android and iOS devices accounted for less than 40 percent of global smartphone sales. Back then, devices running Nokia’s Symbian and BlackBerry accounted for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smartphone sales and Microsoft’s market share stood at 4.2 percent. ( 如下圖說明了智能手機並非一直如此。早在2010年,Android和iOS設備佔據了全球智能手機銷量不到40%。當時,運行諾基亞的Symbian和BlackBerry設備佔據了智能手機銷量的顯著部分和微軟的市場份額為4.2%。)

While Symbian is long extinct and BlackBerry has started transitioning to Android devices, Microsoft has not yet given up on Windows 10 Mobile as a platform aimed at professional users. Whether Windows, or any other platform for that matter, stands a chance against the dominance of Android and iOS at this point seems highly doubtful though. ( 雖然 Symbian 是完全滅絕和黑莓已經開始移到Android設備上,微軟還沒有放棄在Windows10 Mobile而針對專業用戶。無論是Windows或其他任何平台對於這個問題,站在對Android和iOS在這一點上佔主導地位的機會似乎很值得懷疑。)



PC Shipments Beat Expectations in Q2 2016 as U.S. Market Returned to Growth While Other Regions Continued to Decline, According to IDC

FRAMINGHAM, Mass., July 11, 2016 – Worldwide PC shipments totaled 62.4 million units in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16 (2Q16), a year-on-year decline of 4.5%, beating the forecast of -7.4% by roughly 3%,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IDC) Worldwide Quarterly PC Tracker. The United States market performed best, reflecting the strength of the U.S. dollar and relative
market stability.

Improvement in channel inventories appears to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stronger results, along with an easier year-on-year comparison and easing of component supply. Unfortunately, these types of supply-side drivers don't necessarily reflect a change in consumer purchases. Even PC channels remain fairly cautious following challenges over the past year, so the results are not likely to raise the forecast.

Nevertheless, improved inventory levels put the market on a better footing for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and the expiration of free Windows 10 upgrades may transition some users into buying new systems rather than updating older ones. Commercial evaluations of Windows 10 remain healthy and a near-term driver that could also be contributing to the relative strength in U.S. shipments.

"The PC market continues to struggle as we wait for replacements to accelerate, along with some return of spending from phones, tablets, and other IT," said Loren Loverde, vice president, Worldwide PC Trackers & Forecasting. "Our long-term outlook remains cautions. However, the strong results in the U.S. offer a glimpse of what the market could look like with pockets of growth and a stronger overall environment. It's not dramatic growth, but it could push the market into positive territory slightly ahead of our forecast for 2018."

"As expected, the start of the peak education buying season helped generate large Chromebook shipment volumes in the U.S.," stated Linn Huang, research director, Devices & Displays. "A somewhat unexpected boost came from intensified inventory pull-in as cautious channel players, who had been working to pare down inventory over the last several quarters, opened up inventory constraints a bit. This was likely a one-time shipment boost to bring aggregate inventory levels back to market equilibrium. The larger story remains whether an early wave of enterprise transition to Windows 10 could help close out a 2016 that is increasingly looking stronger in the U.S."

In Europe, market sentiment remained muted. "Even the best case scenario calls for PCs to face significant challenges, with a somewhat fragile stabilization in the long run.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did not capture the potential repercussions from the Brexit vote, which is expected to affect the timing and scope of spending plans in Europe," said Jay Chou, research manager, IDC Worldwide PC Tracker, "IDC continues to monitor the evolving situation closely. The better than expected 2Q16 results should not be interpreted as a harbinger of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for PCs."


分析及趨勢統計
  • 智慧型手機平台主要贏家 Android,次要贏家 iOS 主控手機市場,將持續影響使用者之使用習慣,這趨勢使得 PC 市場持續衰退,PC時代完全結束了嗎
  • Windows 把持 PC 市場使用者習慣也將持續減少,所以 Microsoft 策略應該有誤,Microsoft 策略應該是將PC 市場轉成PC 結合平板市場,才能維持Windows 使用者習慣之人數,否則,將有危機,因為使用者習慣改變了。Microsoft 平板都太厚太重,以致很難讓使用者習慣用Microsoft 平板。
  • 在超低價智慧型手機時代,台灣廠商應該軟體、差異化及行銷創新成重點,如何再創新是台灣廠商之問題?
Enhanced by Zemanta

2016年6月12日 星期日

全球殖利率為負值的主權債5月達到10.4兆美元,什麼危機將來臨?( what will be possible crisis when the negative rate of global sovereign debt reach 10.4 trillion on May )

全球殖利率負值主權債逾10兆美元 葛洛斯憂心示警

經濟前景令人擔憂促使投資人尋求避險,全球公債殖利率昨如骨牌般全面下跌,日本10、15和20年期公債殖利率均創下歷史新低,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跌至-0.155%,20年期公債殖利率降至0.185%,15年期公債殖利率則首次跌破零。另外,德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昨盤中跌至0.02%,續創歷史新低,英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也在歷史低點附近徘徊。

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的數據顯示,全球公債平均殖利率已降至0.67%,創史上最低紀錄。惠譽(Fitch)則指出,全球殖利率為負值的主權債5月達到10.4兆美元。「債券天王」葛洛斯警告,全球10兆美元的負利率債券是「超新星」,總有一天會爆炸,危害全球經濟。

日債殖利率歷史新低

葛洛斯表示,導致大量債券殖利率降到負值的央行政策最終將引火自焚。他說:「全球債券殖利率處於500年歷史上最低水準,目前全球有10兆美元的債券殖利率為負值,這是總有一天會爆炸的超新星。」超新星是指走到生命盡頭、因為爆炸而亮度大幅提高的恆星。
葛洛斯一直認為,全球經濟已走到信貸擴張的終點,負利率是這個循環的高潮。他指出,負利率正在助長資產泡沫,並沒有拉抬經濟成長的效果,這類政策對個人儲蓄戶和銀行及保險公司等依賴利率的行業而言是懲罰。

信貸擴張已走到終點

美國上周五公布疲弱的5月就業數據後,全球公債殖利率曾掀起一波跌勢,但如今全球公債殖利率大跌的主因是投資人對23日的英國脫歐公投感到憂心。布朗兄弟哈里曼銀行(BROWN BROTHER HARRIMAN)副總裁村田雅志說:「1周前公布的美國就業數據無法說明英國和美國公債殖利率周四為何下跌,英國可能退出歐盟才是原因,由於公投結果難以預測,投資人正在買進風險很低的公債。」

日本公債價格今年來上漲5.8%,日圓升值雖然被安聯安聯集團(Allianz)首席經濟顧問伊爾艾朗形容是日本銀行(日銀)的惡夢,對債市卻是好消息,因為日圓升值會抑制通膨,促使日銀維持購債刺激計劃不變。

去年預測日圓匯率最精確的日本銀行業者三菱東京日聯銀行認為,今年底日圓將升至100日圓兌1美元,站上2年半來最高價位。三菱東京日聯銀行全球市場研究主管內田稔說:「我們需要做好充分防備,美國經濟失去動力或多或少將意味全球經濟成長降溫,這將使投資人採取避險策略。」

葛洛斯對負利率看法
  • 全球債券殖利率處於500年歷史上最低水準
  • 10兆美元的負殖利率債券是最終將爆炸的「超新星」
  • 負利率未刺激經濟成長,僅助長資本泡沫
  • 7.5%的年化投資報酬率已成為歷史

債王:78萬億負利率債 「超新星」必爆
歐洲負利率國家,經濟成長率反而差

英國本月廿三日舉行脫離歐盟公投令市場神經緊張,資金湧入避險資產,多國債息近日創新低。美銀美林資料顯示,全球具投資評級國債今年來回報達4.6%,創九七年有紀錄來最勁,惟「債券大王」格羅斯警告,全球高達10萬億美元(約78萬億港元)的負利率國債儼如「超新星」(Supernova),終有一天會爆炸。

「超新星」屬一種天文現象,指恒星生命將終結時,重力導致核心崩潰所引發的劇烈爆炸,輻射出的能量如同太陽或普通恒星一生所輻射的總量。

國債回報新高

評級機構惠譽早前指,截至五月底,全球負利率主權國債金額達10.4萬億美元,格羅斯以「超新星」作喻,可見他憂慮這或引發驚人的破壞力。「大鱷」布拉克日前警告,當前負利率國債泡沫是當年美國次按泡沫的八倍。

眼下全球債市熾熱,主要反映投資者憂慮英國可能「脫歐」,紛紛棄股從債,加上歐洲央行與日本央行均實施負利率及大量買債,美國上月職位增長又創近六年最弱,令聯儲局加息預期降溫,加上國債回報破紀錄,均增加債券吸引力。

全球債息鬥低

日本十年期國債孳息昨日創負0.15厘紀錄新低,本月較早前的十年期日債拍賣錄得超額認購3.11倍,創近兩年最高。德國、英國、瑞士、澳洲同年期債息近日均破底,當中英國債息見1.21厘新低,德國債息更觸及0.009厘新低。

十年期美債孳息徘徊二月來低位,昨日跌至1.625厘,連跌四日。美債備受海外投資者追捧,周四的三十年期美債拍賣中,海外央行及私人環節買家比例達64.9%,遠高於之前八次拍債平均60.1%,並是有紀錄來第四高;周三的十年期美債拍賣中,海外投資者比例更創73.6%新高。

對於債市前景,花旗預期,若英國民眾選擇「脫歐」,很可能引發資金撤出英國並大舉流入美債避險。避險需求引發的強日圓勢壓抑當地通脹,並促使日本央行繼續買債,進一步令債息承壓,安聯首席經濟顧問埃利安警告,強日圓對日本央行而言是個噩夢。

分析
  • 對於主權債市前景,預期將爆炸式下跌,因為全球債券殖利率處於500年歷史上最低水準,而且無助於經濟成長,負利率將因農產品持續上漲及漸近的通縮結束而無法持續。
    • 負利率讓債券無利可圖,引發全球債市風險。
    • 當負利率結束時利率攀升,債券價格會下跌,是債券的空頭市場。
    • 當負利率結束時,股市及貨幣市場恐慌加劇,高收債風險加劇。
    • 負利率無助於經濟成長且負利率結束時,景氣仍衰退通膨威脅來臨,高收債違約風險升高。
  • 將來當主權債出現爆炸式下跌時,極可能狀況是黃金農產品成為搶購的避險標的,主權債出現爆炸式下跌,同時造成股市及貨幣市場恐慌,若美元未做升息也極可能引發搶購能源,所以通縮結束快速通膨來臨,逼使美元必須升息來壓抑即時性通膨,股市及貨幣市場恐慌加劇。
  • 是否引發負利率國家銀行倒閉會是一個這災難嚴重與否之指標。是否也同時引爆中國金融風暴危機也是另一個指標。
  • 從歐、日負利率無助於經濟成長及刺激民間投資率,可看出只剩降稅可以改善“經濟成長及刺激民間投資率”。
  • 避險市場黃金市場農產品市場 成為很重要觀察指標。

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

2016 ~ 2020 擴大東南亞布局,將是台灣、韓國、日本、中國主要趨勢 ( Expanding to South Asia will be the main trend for Taiwan、Korea、Japan、China )

羅智先:統一擴大東南亞布局 和兩岸市場鼎足而立

統一企業於1967 年8 月25日創立於台南永康,主要業務為食品相關
之製造加工及銷售。統一除投入於食品製造本業以外,
同時也不斷拓展新的事業。目前國內外轉投資相關企業
已經達到兩百多家以上。經營項目包刮括多項民生
消費相關的商品與服務,成為一個多角化經營的企業。
加上國際化的策略,統一企業持續與國際知名企業
共同投資合作,吸收了國際化經營的觀念和技術
,將統一集團推向世界舞台。
統一企業董事長羅智先指出,統一要擴大在東南亞市場布局,將與兩岸鼎足而三。

統一(1216-TW)董事長羅智先今天在法說會中表示,統一企業集團將加大對於東南亞市場的投資力道,在對於此一6億人口且平均年齡不大的市場的積極投入之下,期望未來東南亞市場將成為統一企業在台灣、中國大陸營運之外,另一鼎足而三的營運區域。

統一企業及統一實業(9907-TW)及統一中控(0220-HK)今天在台北舉辦聯合法人說明會,並由統一企業董事長羅智先、統一中控總經理侯榮隆等人出席,這也是羅智先在統一榮譽董事長高清愿4月1日舉辦告別式之後首度等公開露面。

對於法人詢問統一的東南亞市場布局腳步時,羅智先也看好在對於此一6億人口且平均年齡不大的市場發展前景,同時,羅智先並指出,除了菲律賓之外,目前統一企業在東南亞的印尼、越南、馬來西亞、緬甸等地均以製造業為主,而菲律賓則因統一超商(2912-TW)在菲國投資經營,也使菲律賓成為統一企業集團在東南亞地區經營的一個特殊具有通路服務業及製造業經營的一個特區,且已發展出2000家的超商據點經營中。
統一集團擁有不少知名國際品牌的經營權
如7-11、星巴克、無印良品、Mister Donut、Cold stone

羅智先強調,統一企業過去在台灣培養出統一超商的經營規模下,統一企業已熟悉當超商發展到2000家規模時,其製造業端要如何配合,而超商發展到3000家規模時,其製造業端更要有如何的布局及配合。

但羅智先也指出,在統一過去以來投資東南亞市場的經驗發現,目前在東南亞投資所遭遇人才資源為一大問題,包括人員的CP值不高,且穩定度也不足,這些都是待克服的問題。

而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營運來看,羅智先強調,統一企業在中國大陸市場在2015年走回到正常的獲利經營,而目前統一企業在中國大陸的經營對於商品的開發以「Y+3」的的模式經營,即本身要完成開發在未來3年要推出的商品,並選擇以合適的時間推出合適的商品。

統一中控估2016年的資本為20億元人民幣,羅智先表示,未來統一企業在中國大陸的資本投資模式將出現大幅度的更張,將不會是在各地區複製一座又一座的生產工廠,未來也將是以配合新產品內容的開發,進一步投資新一代的包材。

在台灣市場部分,羅智先強調,在台灣將著重鮮食、冷藏及烘焙的發展,同時,未來在台灣的市場,由於市場消費型態的改變的健康的訴求下,烘焙產業將會是一個「精彩」的產業發展局勢。

光寶科設新加坡生技研發中心,瞄準遠距照護

光寶科技(2301)生技醫療事業部於3/2宣布在新加坡成立首座海外生技研發中心,針對急診與遠距照護市場,整合光寶集團產品設計與量產能力,積極發展定點照護產品。研發中心預計於2016年底增聘40位高階研發人員。

光寶集團自2011年成立「生技醫療事業部」,以自有品牌skyla「天亮」提供體外診斷的臨床化學分析儀,進軍全球生技醫療市場。這次在新加坡設立的研發中心,將結合當地先期臨床驗證經驗、生技醫療研發人才聚落以及光寶的系統設計與量產製造能力,著重發展定點照護(POC)檢測設備,因應急診、遠距照護系統的未來需求。

光寶集團新事業執行長廖學福表示,新加坡政府積極發展生技醫療產業,加上其穩定的經濟環境、完善的智慧財產權保障制度以及高密度的專業人才齊聚,這些都是吸引光寶於新加坡設立首座境外研發中心的原因。

「一帶一路」中泰高鐵等基建對泰國房地產的影響

泰國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面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出海口和支點國家,經營好中泰經濟貿易關係對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延伸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和傳導效用。 目前,中國主導成立亞投行,泰國亦為亞投行創始成員國,中泰兩國經貿合作正處於加速發展的關鍵期,基礎設施合作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中國企業宜抓住當下有利時機,加大泰國市場開拓力度,做好基礎設施,使之成為中泰兩國經貿合作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的著力點。

source: tradingeconomics.com
中泰基礎設施合作的重點領域

一、交通建設領域
巴育政府成立以來,為刺激國家經濟發展,注重加大基礎設施投入,2014年7月,泰國國家維安委員會批准了2015-2022年交通基礎設施戰略規劃,預計公共和私人總投資近800億美元。 如米軌鐵路方面,計畫總投資約145億美元用於新建和修復14條雙軌鐵路線,以及更新鐵路基礎設施;高鐵方面,目前已確定同中國合作修建廊開 - 曼谷以及曼谷-瑪達普港的標準軌鐵路,全長873公里,設計時速160公里,總投資約150億美元。

此外,泰國政府還計畫投資250億美元,修建4條高鐵;城市軌道交通方面,計畫總投資約160億美元,涉及13條城市輕軌線路;公路方面,計畫總投資約50億美元,用於高速公路、農村道路修復以及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專案(如芭堤雅- 羅勇高速);港口方面,計畫總投資約12億美元,涉及6個港口的新建擴建以及流域治理專案(如蘭查邦);機場方面, 計畫總投資約5億美元,用於曼谷素旺那普機場改造專案。(多知道點: 標籤:泰國高鐵)

二、電力領域
泰國是最著名的亞洲旅遊目的地之一;泰國經濟在各個領域
具備持續高增長的潛力, 其中包括房地產業。
泰國電力短缺問題嚴重,已成為制約經濟發展,威脅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因素。 泰國天然氣發電占發電總量的67%,近50%的電力依賴進口(包括直接購電、進口發電用天然氣和煤炭)。 泰國油氣資源匱乏,自產天然氣將于2020-2030年枯竭,進口天然氣將使發電成本大幅上升。

因此,泰國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新能源專案,將發展新能源列為能源戰略首位,泰國能源政策管理委員會日前提高了新能源在整個能源規劃中所占的比例,計畫到2020年新能源的生產所占全部能源的比例由目前的13%提高到25%,其中風電發電量計畫達到1200兆瓦,太陽能2200兆瓦,生物能3630兆瓦,垃圾焚燒發電160兆瓦,沼氣發電600兆瓦 ,水電1608兆瓦。...........持續閱讀



新加坡發展內需 經濟逆勢成長

今年來,全球經濟衰退,而亞洲各國出口又受中國需求減緩所苦,經濟成長一面倒,但是新加坡,卻在這片風波中,走出自己的路,不只打破分析師的經濟成長預期,更開創了小國經濟的另一種可能。

 大家都知道,2015年台灣出口遭到重創,連續下滑十一個月,經濟成長也一路下修,到現在2015年連一都保不了。去年底,中經院預估的今年經濟成長率也無法保二,雖然各分析師紛紛預期今年下半年將有所起色,不會再像去年那麼糟,但是投資人仍然人心惶惶,而扶植產業轉型被視為現階段政府的首要任務,現在新加坡的小國內需經濟有所起色,也為台灣經濟帶來了另外一種契機。

新加坡第四季經濟成長超乎預期

新加坡最新的經濟成長率打破早前亞洲分析師的預期,其2015年第四季GDP較上季成長5.7%,遠高於彭博社預估的1%。

新加坡是一個出口導向的國家,受全球需求影響甚深,去年因中國經濟放緩等因素,亞洲各國出口一片衰退,但是新加坡為什麼還是能打破成長預估呢?原因在於:內需的服務業與營建業顯著成長。根據數據顯示,新加坡第四季服務業與營建業季比各成長了6.5%與7%,零售銷售額更是連續九個月正成長,這正是因為新加坡政府為了改善內需市場,大力扶植「國內觀光產業」,新加坡政府透過政策鬆綁鼓勵本國、外國企業投資,都讓新加坡觀光產值扶搖直上,今天只要說到F1賽車、世界最高摩天輪、世界最高賭注上限的賭場,你就一定會想到新加坡!

彈丸之地 逐步打造「東方瑞士」

自新加坡建國伊始,政府就以成為 “東方瑞士” 為目標,將大中華、東協國家、南亞印度三大區塊視為發展重點,因此金融市場一直以開放、透明、安全與效率著稱。政府在開放的同時,建立信貸管理及風險防範的機制,對商業銀行實行嚴格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和資產風險管理,以提高金融效益與金融安全。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後,政府加強了對新加坡元跨境流動的管理,並對外匯資金進入新加坡股票證券市場和房地產領域的管控,大大減低 2008 年美國次貸危機對新加坡的影響。

為了邁向 “東方瑞士” 的發展目標,新加坡政府持續推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激勵政策,讓資金可自由出入,無外匯管制且不課徵資本所得稅,近年來更推動免收年營業收入 100 萬新元以下小企業的公司所得稅以及取消對個人徵收遺產稅等關鍵性政策措施。也因為開放的金融制度,以及加強銀行保密法等做法,加快了全球企業往新加坡聚集,也成功的吸納外資的財富,在不到 50 年的時間里,成功躋身國際金融中心之一。

新加坡的人才吸納策略

因應此波轉型,儘管地小的新加坡,卻能配合地理位置關係,發展不同以往的人才匯集中心。
舉新加坡的高等教育或是文官委託培訓計畫來說,新加坡的政府和大學,都有跟中國方面簽訂合作計畫。在高等教育的合作上,與中國大學合作優先選派高中畢業生,在大學期間有一到兩年時間到新加坡學習,並且可以留在新加坡工作,而在政府文官委託培訓則是會互相培訓,每升到一個級別就會有內部總體的培訓,比如說升到省部級領導就是去中央黨校培訓,那在地廳級這種比較基層的官僚,就有機會到新加坡學習,也順便學習新加坡的國際化、地方治理等經驗。

不可諱言,在這之中當然有政治上的考量和背景,但值得思考的是,新加坡這樣的代訓,等於是在中國各地部屬了許多了解新加坡、喜歡新加坡的政府人脈,且不說別的,對自己的廠商要進中國肯定有幫助。

分析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