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戰爭與經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戰爭與經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12月13日 星期二

『一中政策』未帶來美國利益產生之問題:美國『一中政策』開始鬆動,台灣『維持現況』

CNN:不清楚川普是否準備廢除一中政策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對美國「一中政策」的說法,再度引起北京反彈與亞洲各國關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指出,這顯示他不怕激怒中國,但不清楚他是否準備廢除一中政策。川普(Donald Trump)在政論節目「週日福斯新聞」(Fox News Sunday)有關美國為何要被一個中國政策限制的談話,繼與總統蔡英文通電話後,再度掀起輿論軒然大波。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 川普的說法顯示他不怕激怒中國,除非中方就經貿與北韓等問題回到談判桌。CNN認為,川普11日的談話明白顯示,他有意迫使中方接受新的協議,但目前還不清楚他是否準備廢除自時任總統的尼克森(Richard Nixon)訪問中國之後,做為美中外交關係基石的一中政策。

報導還指出,川普尚未入主白宮,但他已反對並漠視這項政策,並以此激怒中國。網路政治媒體Politico報導,川普認為主導美中關係超過35年的一中政策,並未給美國帶來好處。他對與蔡英文總統通電話的爭議性決定,並未感到需要過度憂心。

報導寫到,強硬面對中國是川普競選的重要政見,他誓言要中方停止操控貨幣,並讓美國的工作機會不再流向中國。他在訪問中再度強調這些說法,並批評中方在南海的擴張行動。

川普不斷嗆中國,原因是……

川普在大選前後,都不斷嗆中國經貿不公,操控貨幣貶值、產品傾銷等,還大嗆中國執行政策前(包括南海、亞太秩序、北韓核武議題未盡到責任等),都沒問過美國,連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通話後,亦然。

川普這幾天馬不停蹄的「謝票之旅」,亦是一樣照嗆不誤;像6日在北卡羅萊納州除了介紹準國防部長馬提斯(James Mattis)(註:國際名聞遐邇的「大將中的大將」)外,就直嗆中國是歷史上最大的工作偷竊國,偷走許多美國製造業工人的工作;9日在愛荷華州謝票時,怒嗆中國中國偷竊大量智慧財產權,在根本不是市場經濟體,更不遵守遊戲規則,「是該收手的時候了!」(註:當過愛荷華州州長22年的布蘭斯岱,由川普推選將出任駐北京大使)
川普何以一路嗆中國,他只是狂妄自大嗎?!其實不然。簡言之,就是指中國是一個「法西斯」式的專制獨裁政權,所有的民營大企業,不是「特許」,便是「國營」,等於是一個「國家」與美國個別的民營企業競爭,具有各種優勢的條件,自然容易搞垮或兼併美國民營公司,搶走許多美國製造業工人的工作,造成美國經貿不振、經濟衰退等,不一而足。

例如,與川普集團打交道的中國「國家電網」,就是一家為「黨」服務的典型公司,成立於2002年底。在2016年,名列《財富》世界500強第二。

據香港《爭鳴》雜誌2014年10月號,就曾報導《誰的國有企業?》,揭露中共權貴集中貪腐的國企黑幕。指中共竊取政權後,把私有財產變為國有財產;現在權貴們變戲法,把國有財產變為私有,富可敵國。包括江澤民家族壟斷電子通訊業,曾慶紅家族長期掌控石油、能源、化工行業。劉雲山長子劉樂飛藏身中信,暗控金融界。吳官正家族掌握著光大集團,李長春之女李彤是中銀國際控股公司首席執行官等。

而「國際調查記者聯盟」亦在去年4月初公布的「巴拿馬文件」,曾引發全球強烈政治連鎖反應,9名現任和前中共最高領導人的親屬捲入事件。「美國之音」引述《中國數字時代》創辦人兼總編輯蕭強指出,中共權貴階層在海外的巨額隱密離岸資產被曝光,給中國普羅大眾對中國未來和執政黨的信心構成巨大衝擊。這種衝擊是非常深遠的,涉及對中共的統治和對這個體制的信心。
另《爭鳴》2016年7月號還報導,據中共國務院研究室、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社會科學院所調查研究數據(部分)披露,中國大陸有財富1億元人民幣或以上的人或家庭(戶)有291.3萬至300萬人(戶),其中億萬超級富豪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廣州、深圳,六市占有億萬富豪251.53萬多人(戶)。其中中共高層權貴最為集中的北京,億萬富豪人數最多,億元資產以上有57.2萬人(戶),10億元至20億元有6.1萬人(戶),20億元以上有1.1萬人(戶)。

報導並披露,中共紅二、三代家屬八成已經通過經商成為億萬富豪,紅二代家屬經商占78%,紅三代家屬經商占83%。並且這些紅後代們成為億萬富豪速度飛快,紅二代家屬子女經商平均五年以上就能成為億萬富豪。

不久前,經濟學家何清漣教授就在「美國之音」撰文指出,近20多年來,中國權貴資本掠奪公共財與民財幾乎到了肆無忌憚的程度,造成貧富差距十分懸殊、財富過度集中的不平等狀況。像港媒就披露,去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習近平先後3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深改組等會議上表示,社會貧富懸殊、嚴重不公、中共官員及家屬不正常暴富,已經對社會制度造成衝擊,中共黨內、社會、政局都不穩定。

同時,北京大學今年初發布《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5》,顯示當前中國社會的貧富差距狀況日趨嚴重。中國約三分之一的財富被頂端1%的家庭占有,而社會底層25%的家庭卻僅擁有社會財富總量的1%左右。

換言之,「又紅又專」才造就中國「高富帥」的勝利組,而紅三代花邊新聞和醜聞不絕如縷,非僅使年輕世代的中國人不平,猶受到世界高度關注:「原來這些人經常出國旅遊、花大錢、超級享受」,就是因為有個『紅專』的父祖庇蔭!」此對川普靠努力奮鬥起家的企業家而言,當然看不慣,無怪會不斷嗆中國共產黨他的好友普丁則是經民選出任總理、總統)!

據最近的對沖基金Kynikos Associates統計,中國淨外匯儲備(外匯儲備減去外債)目前僅剩下1.7兆美元。此顯示中國中國11月份外匯存底一再下滑,外匯儲備已連五降!可說是,川普近來兵不血刃的一項明顯經濟成果!

獲諾貝爾和平獎、還在坐牢的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曾在2006年八月曾發表「中國權貴的暴發戶心態」(原載《民主中國》),就指出:「在國民權利極端匱乏和一切向錢看的中國,…使中共政權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變成了『經濟政府』,….實質上是讓全民財富和國家資源服務於特權集團的利益,….這種剛剛擺脫貧困生活的大陸富豪的暴發戶心態,最突出特徵往往表現為:一面是用大把花錢來向世人展示自己的一夜暴富,開始還只是向窮親戚展示,現在發展為向先前的富人展示。….更不願像比爾·蓋茨等西方富豪那樣,將個人資產的大量注入社會慈善事業。……如今富貴攀比已經成為孩子們的價值取向…但富豪們卻喜歡炫耀『我現在比你闊多了』….但面對獨裁政權及其寡頭,他們立刻威嚴掃地,很像長不大的乞丐。

他們媚笑著、屈膝著、哄騙著、收買著,僅僅是為了在掠奪性的權貴資本主義的最後晚餐中爭得一個侍從的位置,多分點兒權勢者們吃剩的殘羹敗葉。」當是其來有自,頗發人深省。

評英川通話 普丁:川普是個聰明人

俄羅斯總統普丁於11月4日針對蔡英文與川普之間的通話,做出了罕見的正面評論。

根據《國際財經時報》的報導,美國政府與學界對川普接聽蔡英文電話的舉動多持負面看法,認為他毫無經驗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反倒是普丁對此有正面看法,認為川普是一個聰明人,會隨著經驗的累積而瞭解外交政策的細微之處。理所當然的,北京對川普破壞了尼克森訪問大陸以來建立的美國對華政策原則感到氣憤異常。

尤其蔡英文又被質疑是台獨運動的長期推動者,更難免讓北京高層懷疑川普將破壞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然而,向來與中國大陸關係友好的普丁卻罕見的在接受俄羅斯獨立電視台採訪時為川普辯護。他首先指出川普過去是生意人與企業家,而現在則是美國這個世界強權的政治與軍事領袖。既然他過去能夠在商場如魚得水,那就意味著川普一定是個聰明人。

普丁指出,假若川普是一個聰明人,那麼他學習政治與外交事務的速度也不會太慢。遲早有一天,川普會瞭解自己每一段言論在政治與外交上可能帶來的責任有多麼巨大。同時,普丁還告訴克里姆林宮的官員做好與川普政權合作的準備。可見普丁有意將與美國在敘利亞還有烏克蘭的衝突拋諸腦後,推動兩國關係的正常化。

瞎咪!普丁也愛台灣?!

俄羅斯總統普丁近來不論是在公開場合,或媒體專訪,都是對川普推崇備至,甚至力挺他和「台灣總統」蔡英文通話(註:普丁一樣直呼「台灣總統」,令國際媒體驚詫)。近日在接受俄羅斯國家電視台接受專訪(註:此乃刻意安排),就直接稱讚川普是絕頂聰明的人,並支持他的台灣論辯看法(Putin calls Trump a smart man and backs him on Taiwan controversy),他認為,川普首次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通話」,是自1970末期美國一中政策原則以來的新突破,北京的反彈是可以預期的。對他而言,則是又驚又喜,川普以前是個生意人和企業家,如今他已是在全世界經濟、軍事上稱霸的美國的元首。普丁強調,川普可以在商場上成功,這就證明他是個絕頂聰明人,預期以後美俄之間必然合作愉快。

接著,英國的「衛報」猶引述普丁在克林姆林宮告訴國會議員與官員的話,普丁說,已經準備好與新的美國政府來合作,他提到:「在平等且符合雙方共同利益的基礎上,開始發展雙邊關係並正常化是很重要的」,普丁還說到他想與接下來的川普政府修復關係,撤銷經濟制裁、像是在烏克蘭、敘利亞的意見衝突上拋開歧見云云。

簡言之,川普正改變過去自尼克森至雷根的共和黨「聯中制蘇」政策,翻轉為「聯俄制中」大戰略,川普和普丁更在進行各種的明裏暗裡合作的事宜。
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在日前更發表一篇名為「美國對中國及伊朗政策將轉趨強硬」(Trump will get tough with China and Iran)的專文指出,從川普提名的鷹派成員,顯示出他要讓美國在國際間重振雄風的強大企圖心。而川普有意終結美國37年來對北京低聲下氣的「臣服外交」;跡象顯示,這位未來白宮新主人對亞洲問題至為關切。而北京正是一個直接挑戰美國霸權、國際影響力、網路安全防衛,以及經濟成長的國家。中國崛起正好讓美國螽測出其可能面臨衰落命運。基於這類危機意識,讓川普當選後,就和俄羅斯加強合作關係,分進合擊,扭轉頹勢,以使美國再強大!

最近的Politico新聞網站,取得的川普政權交接團隊的內部文件顯示,川普上任首要政策之一就是把中國貼上「貨幣操縱國」的標籤,並和美國貿易代表署、美國外商投資委員會(CFIUS)合作,審查所有外資對美國企業的重要收購案,確保美國投資人於海外獲得平等機會。諸此,將會對中國經濟構成重大的「黑天鵝效應」,最嚴重可能讓中國GDP倒退4.8%。

目前中國國有企業的債務約占整個中國企業債務總規模的55%,超過一半。雖然目前國資委正在進行各項改革試點,但在諸多改革中,債務累積不斷虧損是一大難題。

美國商務部長普莉茲克日前公開表示,賦予中國在WTO市場經濟地位的時機「仍不成熟」,相關評估須嚴格遵照法律規定的六項標準,而當前也沒有國際貿易法規要求美國須改變反傾銷稅的計算方法。中國於2001年加入WTO,15年來,係屬「非市場經濟」的國家地位,即是由政府控制匯率和生產活動的國家,貿易夥伴國可據以判斷傾銷行為,並採取反傾銷稅等措施來對抗。

台灣在兩蔣時代「反共抗俄」喊久了,現在卻知道中國,不知反「共產黨的中國」,甚至連國民黨都有「中共統一」的妄想症;而當年的「抗俄」更是不知所云,只是因為中共抱「蘇聯老大哥」大腿,把老蔣的國民黨政權趕到台灣,一併視為「敵人」。如今時遷勢移,蘇聯自解體為俄羅斯後,中共反而追上「老二」地位,讓「俄羅斯英雄」普丁不爽在心裡,雙方於是「貌合神離」,漸行漸遠。

由於早年的蘇聯幫中共得到中國天下,變得貪婪予取予求,自讓毛澤東不滿,於是在1969年召集了葉劍英、陳毅、聶榮臻和徐向前四大將領討論對付蘇聯的辦法,提出打美國牌以牽制蘇聯的策略。還主動安排尼克森訪中,建立了「美中聯合制蘇」戰略;美國海軍自此取消了在台灣海峽巡邏的慣例,並開始對中國提供蘇聯的情報;並在1980年的雷根政府時代,轉讓了將近十億美元價值的軍事裝備及六大武器系統,換取中國不與蘇聯結盟的承諾;美國在技術和情報上對於中國的暗中支援,一直是美國政府過去45年來防範最嚴密的機密之一。

1979年美、中建交,與台灣斷交,並以「台灣關係法」維繫美台關係。從中共2013年底不顧美國軍方反對,重新單方面劃分「東海防空識別區」起,以及擴張南海企圖,美國軍方就開始從被動轉向主動,始規劃連結日、韓、台、菲,建立起防範中國力量西進的第一島鏈網,美軍在日韓菲都有基地,台灣則以國內法的「台灣關係法」,軍售防衛性武器和提供訓練及維修等能量。

2015年在美方默許下,日本國會9月19日通過《國際和平支援法》、《自衛隊法》、《武力攻擊事態對處法》等11個相應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安保法案,亞洲情勢亦丕變,日本將扮演更積極的角色。而日美合作的範圍,亦將「從平時的海洋監視擴展至廣泛範圍的突發事態應對」。在在顯示美日決心合作共同維持東海、南海、台海的安定與和平。

日本防衛大臣稻田朋美更在日前與美國國防部長卡特舉行會談,在美國新任總統川普上台前,雙方再次確認美日同盟的重要性,重申釣魚台列嶼適用美日安全保障條約第五條,是美國協防日本的對象。卡特強調,美日同盟今後仍是維持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絕對必要存在的基石,美日同盟關係讓雙方都獲益。顯然歐巴馬政府在移轉政權前,已獲悉川普的態度和企圖心,以延續美國在亞太的影響力!

如今川普在與普丁合作下,俄國政經軍事勢力亦將會介入亞太地區,像北韓擁核問題,普丁將會協助美方解決(不讓中共專美於前),而日俄之間目前亦已有所加強關係動作。

台灣與俄羅斯原就有經貿代表處,今後尤須配合美日與俄方合作。像前次宋楚瑜代表蔡總統出席APEC峰會時,與普丁還談及西伯利亞農業開發等事宜,顯然須由小英當局指示政府相關部門積極推動,使台俄有更上層樓的發展。

說來有趣,普丁的二女兒,多年前還和一位台灣國安局官員的兒子有一段情。兩人是在莫斯科念大學時認識,後來這位官員退休回國,普丁的二女兒也曾來台灣探望。而這段情誼,係由前國安局上校、前法國特派員李天鐸透露,傳為美談。而今川普和普丁都對台灣印象不錯,英全政府得在這方面加把勁了!

中國與台灣問題其實是中國如何接納台灣

說來有趣,普丁的二女兒,多年前還和一位台灣國安局官員的兒子有一段情。兩人是在莫斯科念大學時認識,後來這位官員退休回國,普丁的二女兒也曾來台灣探望。而這段情誼,係由前國安局上校、前法國特派員李天鐸透露,傳為美談。而今川普和普丁都對台灣印象不錯,英全政府得在這方面加把勁了!

從二次大戰後舊金山合約看台灣問題

中國二次大戰並沒收復台灣,只是聯軍統帥派蔣中正暫時接管,而且按照國際法,台灣割讓脫離中國經滿清朝代經袁世凱再經民國及抗日,已經超過2個朝代,是不再屬於中國; 所以二戰後舊金山合約全球48國家同意台灣這國家應該由台灣人自已決定,既使PRC不同意,也只是一國一票無法改變現實。所以中國過去領導人如鄧小平寄望台灣人決定未來與中國統一也是現實狀況及合理的。

從中共持續打壓台灣及迫害台商看,台灣極可能造成台灣完全遠離中國,原因就是中國沒有意識台灣被割讓脫離中國是如同被中國拋棄,造成台灣損失幾十兆,這種怨氣是長遠難解。在中國如此對台灣敵意下,ECFA簽後中國對台策略錯誤造成台灣經濟衰退嚴重,才造成KMT永遠落入敗部,中國善待台灣,被中國拋棄百年的怨才能消除進而漸走漸近。

趨勢之思考

  • 『一中政策』未帶來美國利益產生之問題,每年又高達3680億美元順差,中國這種違反對它幫助如此大之美國看成敵國是完全錯誤的策略,將對美國領導人及國會產生長遠影響,也就是美國『一中政策』開始鬆動;
  • 『ECFA』未帶來台灣之真實經濟利益產生之問題,將對台灣領導人、台灣政黨、台灣人民思想及國會產生長遠影響,也就是台灣『西向政策』完全鬆動,台灣這樣的歷史環境,在中國特別對台敵意下,其實是完全無助於『維持現狀,走向中國民主聯邦』;
  • 台灣之真實經濟利益仍應該以『維持現狀,兩岸和平』為主,中國領導人應該多給台灣島內中小企業經濟利益,中國善待台灣,被中國拋棄百年的怨才能漸走漸近,他國就難從兩岸的矛盾找到機會。
    • 蔣介石提台灣是托管地書信,說明台灣以『維持現狀』已經是對中國很大善意,中國不要一直迫害你們拋棄100年受傷累累且歷經超過兩個朝代不屬於中國的台灣,台灣的華人是你們同血脈的親族,是被中國拋棄100年的親族,勿再用你們教課書欺騙中國的華人。
  • 中國也必須給美國、俄真實經濟利益,來維繫中國經濟利益之發展,未來美、中、俄、日、台都將是『一中政策』開始鬆動之轉變,中國若真心善待台灣,被中國拋棄百年的怨才能消除,許多台灣華人都是被迫當日劇時代之皇民,所以中國需要真心善待台灣人,許多台灣人是不會敵視中國,但也沒有多少台灣人喜歡過中國極權政治下的生活。
    • 美國『一中政策』開始鬆動,將帶動全球『一中政策』開始鬆動,基本上是中國對台灣民主之恐懼造成對台灣過度打壓,反而讓台灣遠離中國。

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

中國為首的亞洲開發銀行至中國南海造島擴張工程 - 突顯中國大陸極權資本主義擴張、侵略戰略及大泡沫 ( China AIIB finance lead to build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 expansion project - highlights Chinese mainland expansion and invasion strategy )

為時已晚 歐洲加入亞投行骨牌效應擴大 華府急跳腳 ( 中国は、南シナ海の島の拡張プロジェクトを構築するためにアジア開発銀行が主導 - 中国本土全体主義資本主義の拡大と侵略戦略を強調 )

英國《金融時報》週一報導,繼英國後,德國、法國、義大利三大歐洲國家宣佈,將加入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 (AIIB)。對此,美國週二呼籲國際盟友,對於加入以中國為首的亞洲開發銀行應該三思。中國的政治與經濟影響力,已不限於亞洲地區,美國霸權勢微令華府深感焦慮。美國近年來一直反抗迅速成長的中國交外與經濟影響力,《路透》的報導認為,美國在歐洲的盟國接二連三的參與由北京所主導的經濟援助機構,對美國來說是外交上的一大打擊。

歐洲國家參與 AIIB,反映出各國亟欲搶食快速成長的中國經濟大餅。事實上,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國際貨幣基金 (IMF) 原先應就一些改革事項進行表決,讓中國等新興市場經濟體在全球經濟管理中有更多的發言權,但是美國卻不積極展開改革,甚至是因循拖累,令歐盟和亞洲國家政府感到不悅。英國率先西方國家加入 AIIB,骨牌效應擴大可想而知。

但華府對於 AIIB 這間新的投資銀行抱持疑慮,質疑其管理以及環境和社會安全是否能維持高標準。美國財政部長 Jack Lew 對美國立法機構表示,他希望任何國家在承諾加入這個組織前,應該先確保其管理適當。Lew 對共和黨主導的國會表示,中國及其他新興國家正在挑戰美國對國際金融機構的領導權,他敦促國會盡快進行 IMF 的改革。

英國媒體報導指出,華府對倫敦的評批顯然是「酸葡萄」,因為美國就算想加入 AIIB 也沒辦法,因為必須獲得國會的同意。

德國財長 Wolfgang Schaeuble 在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馬凱的共同記者會上表示,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將成為 AIIB 的創始會員國之一。在聯合聲明中,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的外交與財政部長表示,將確保新的機構在管理、安全、負債和採購政策上,遵循最佳的標準和措施。

歐洲重要的財政中心,盧森堡的財長也確認,該國已申請成為 AIIB 的創始會員國。

AIIB 是北京在去年成立的國際金融機構,目標為帶動亞洲的交通、能、電信和其他基礎建設的投資。AIIB 被視為以西方國家主導的世界銀行以及亞洲開發銀行的競爭對手。歐盟發人言表示,成員國參與 AIIB,可以確保解決全球的投資需求,也為歐盟企業帶來機會。AIIB 被視為是中國擴展在亞洲地區的「軟實力」,可能藉此削弱美國透過其亞洲策略強化在亞洲的軍事與經濟影響力。世界銀行通常是由美國的提名人所管理,而且對 IMF 影響力最大的也是美國。

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報導指出,南韓和瑞士也都開始考慮加入 AIIB。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不對申請加入的國家發表評論,他只重申,AIIB 將是一個「開放、接納、透明以及負責的」機構。在歐巴馬政府第一任期主導美國參與多邊發展銀行的美國財政部前官員 Scott Morris 表示,美國正在為拖延 IMF 改革、批評 AIIB 而不是合作改善現有機構而付出代價。

中國已表示,3 月 31 日是接受 AIIB 創始會員國申請的期限。到目前為止,亞洲主要經濟體中,日本、澳洲和南韓都還沒有提出申請。澳洲總理 Tony Abbott 表示,將在週末做出最後的決定。南韓則是表示,仍在與中國和其他可能參與的國家討論中。

而中國在亞洲最大的對手日本,則是主導亞洲開發銀行,對其影響力最大。一般認為,日本可能不會加入 AIIB。但亞洲開發銀行總裁中尾武彦則是向日本《日經亞洲評論》表示,兩個機構曾進行相關討論,且可能會合作。中尾武彥指出,雙方已開始分享經驗和知識,一旦 AIIB 成立,雙方就會合作。

美議員稱應阻止中國南海造島擴張工程

美國幾名資深參議員對中國在南海的填海造島工程表示警覺,並稱美國應就此制定正式應對策略,延緩或阻止中方的舉動。共和黨參議員約翰·麥凱恩和鮑勃·考克,以及民主黨參議員傑克·里德以及羅伯特·梅南德茲,致函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和美國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表達了上述想法。

路透社特稿引述這封信函說,如果美方不制定一個全面對策,「美國以及盟國伙伴的長遠利益將面臨相當的風險」。這些參議員表示,中國在南海群島的島礁上填海造地並大興土木,使其有能力擴張軍力範圍,此舉「不僅對美國和(亞太)區域利益,而且對整個國際社會利益構成直接挑戰」。

信件說,過去一年來,中國在南薰礁(Gaven Reef)上填海造地,其面積已增長28公頃(約11.4萬平方米),而赤瓜礁(Johnson Reef)已成為一個面積約25公頃(約10萬平方米)的島嶼。去年8月以來,永署礁(Fiery Cross Reef)面積已增長11倍。信函還說,儘管有其它國家在現有島礁上動工建設,但中國的作法正在改變島礁面積、結構和土地性質。

這封信還說,中國將人造島礁軍事化的任何企圖都將帶來「嚴重後果」,並可能使北京壯膽在南海宣佈設立新的防空識別區,就像2013年在與日本的對峙中宣佈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一樣。起草這封信函的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和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負責人表示,美國應當制定「具體的對策」,「以減慢或阻止中國在南海島礁填海造島的活動」。

中國聲稱對南海90%的島礁海域擁有主權,但菲律賓、越南、台灣、馬來西亞和文萊也對南海部分島礁提出領土主權主張。中國對南海的「九段線」主權主張近來也受到鄰國的挑戰。

中國近來在南海海域的一系列行動,包括在中越爭議海域架設鑽井平台,在南沙群島岩礁上開展填海造島作業等,引起周邊國家的強烈關注。中國此前拒絕了菲律賓、越南和美國就其填海造島工程的外交抗議和指責,並表示「這是屬於中國主權範圍之內的行為」。

據報道,中國在南海六個島礁正進行填海造島的擴建工程,修建碼頭和儲藏設施,甚至包括機場跑道。但專家認為,中國在南海的活動不會顛覆美國的區域軍力優勢,但卻可以使北京有能力向東南亞縱深海域投送軍力。

搶搭「一帶一路」政策商機!住商展店至蘭州、烏魯木齊

中國倡導「一帶一路」發展的政策議題正夯,國內不動產經紀業單一品牌最大業者「住商不動產」更是領先業界在「路上絲綢之路」中主要通過的西安、蘭州和烏魯木齊等重要大城市插旗,透過授權方式,已將住商分店拓展至蘭州、烏魯木齊,住商機構目前在中國總店數已達450家,隨著陸續授權,目標要擴展至700家。

住商機構董事長吳耀焜表示,台灣房仲業經過多年發展,數量上已經達到飽和,除了量的增加,更需要質的改變,因此,除了住商台灣共有593家、住商中國 450家,去年起新品牌「大家房屋」推出,全台快速開出49家分店,使品牌流通成交率提升7.25%,在大平台整合下,住商「千萬經紀人」成長幅度也達15%。

住商強調,要透過多品牌、多層次經營來提高市占,住商不動產總經理陳錫琮進一步指出,下半年將是產業關鍵一役,必須統合管理降低成本、對外增加曝光度,提高流通速度,以增加加盟店營運效能。住商在中國共有450家店,有逾200家分店位在上海,70-80家位於昆山,而目前跟上一帶一路發展的西安,已透過授權方式開出30餘家,蘭州2-3家,烏魯木齊1-2家。

中國不會告訴你的「亞投行」與「一帶一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泡沫投機誕生

中國之資金行情靠歐QE及負利率、美QE結束之0.1%低利率、
「亞投行」與「一帶一路」
、滬港通,將資金再度吸入中國大陸,
創造
資金行情
關於「亞投行」與「一帶一路」,談論者多半視為中國為了更加增進對亞洲的影響力,或是增進美中角力中的中方優勢而成立的組織與計畫。但我認為這兩項計畫對中國的意義,更勝上述兩點。

我打算提出一種不同的觀點,來解釋「中國崩潰論」為何沒有成真。並進一步談「亞投行」與「一帶一路」兩項政策的意義。...

這個觀點是這樣的:「中國政府在這二十年來,經營中國經濟的方式,是把中國當成一門『投機事業』。」一個正常的「投資事業」跟一個「投機事業」最大的不同,在於「投資事業」看重的是建立良好與健康的「基本面」。透過健康的基本面,使這個事業能夠持續而穩定的製造產出。而中國如果打算朝向這樣的方式經營,「整頓國營企業貪腐、金融呆帳亂局、縮短貧富差距」整這些項目,就應該成為中國政府最主要的努力目標。

中國政府有做過相關的努力嗎?有的。從這二十年來,林林總總的「建設大西部」、「解決三農問題」、「唱紅打黑」各種政策口號,可以看出中國政府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努力。然而,從這兩年的各種指標來看,中國在這方面的努力,可說是全部都「付諸東流」。

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的「改革」,都是在「維穩」的前提下在進行的。因為如此,所有的改革在接觸到「政治結構」的問題時都要轉彎。更有甚者,「改革」、「打貪腐」淪為派系鬥爭利用的工具。平常沒事的時候,一說要改革,各個派系就像黑幫面對掃黑專案時一樣,弄些小弟或是天兵出來湊數。而當派系展開死鬥時,「改革」與「打貪」就成為讓大頭中箭落馬的子彈。這點在薄熙來、周永康的事件中已經展現的非常清楚。

既是如此,把中國當成一個「投資事業」好好經營的路,自然是走不通了。而中國之所以至今仍維持不墜,就在於另一條路的成功。那就是將中國當成一個「投機事業」來經營。而投機事業的經營方法,就是先製造某些「噱頭」,讓市場對該事業產生獲利的「預期心理」。接著利用這樣的預期心理,引誘市場上的資金不停的集中投資。只要這樣的「金流」不斷,就算公司實質獲利再差,體質再壞,公司都不會垮。

然而隨著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全球經濟局勢,我們可以看出現在的中國,即將面對嚴重的問題。過去推動金流的力量,在2008年後都開始慢慢熄火。2008年金融海嘯所揭露的,是中國有可能是當今世界「最依賴國際貿易的國家」這項弱點。中國經濟過分依賴以美國為首的全球產業鏈,將使得中國一旦遭遇跨國市場波動,就會使中國經濟元氣大傷。而中國政府在發現這件事情後,開始逐步調整,希望振興「內需市場」取代對「國際市場」的依賴。

然而從三年前(2012)的經濟數字來看,恐怕這樣的期望還是落空的。中國開始轉向內需市場後,「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的成長率反而創下新低。最後造成的結果是在2014年,外資普遍看壞「13億人口的廣大市場」,造成外資出走潮。中國雖然拼命讓人民幣貶值,希望藉由出口或是吸引國際熱錢逢低買進人民幣,來帶動金流。但這樣的做法,只是在延緩死亡的時間。

就在這個時間點,中國提出了「亞投行」以及「一帶一路」兩項震撼性的跨國計畫。若是以正常的國家經營來說,在中國經濟不穩的這個時間點,提出這兩個計畫,並不是一件合理的行為。就如同王丹先生日前的投書,這麼做可是在「耗盡國力」「一帶一路」與「亞投行」使中國吸金的噱頭,從「中國市場」擴大成為「亞洲市場」。因此就算各國外資看衰中國,仍會得到一個新的「獲利預期」,那就是整個「亞洲市場」。... 持續閱讀

中國「一帶一路」吸金已經開始往亞洲開始

中國「一帶一路」需要許多海外資金來彌補,當然是維繫資金行情
最佳策略
至於「一帶一路」的構想,較明確的政策輪廓起緣於中國2013年9-10月份期間,習近平出訪中亞與東南亞時,向各國提出以中國古代的絲綢陸上古道與水路貿易路線為架構,關於周邊區域貿易整合與交通連結的計畫。2014年12月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三個經濟帶發展構思納入重要的新政策方向,該政策成為全球關注焦點,CNN特製專題介紹,而近期的中國二會與博鰲論壇結束後,中國官方正式對外發佈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遠景與進一步內容。

中國政策多頭行情續熱,建議可繼續適度佈局陸股:2014年博鰲論壇宣佈的滬港通政策,帶給陸股谷底翻身的資金行情,如今,2015年的博鰲論壇再次拋出具創意的「一帶一路」新政策,可望帶給中國新經濟型態與新契機,同時培養新產業、新經濟帶發展,並保有舊基礎建設產業續活的商機,後勢可期,投資策略建議可繼續適度佈局陸股。

基金對策:歐義銳榮中國股票基金              

基金重點佈局大型國企股及金融股,掌握大盤主流。義大利當地第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歐洲第五大金融集團Intesa Sanpaolo成員,入股中國鵬華基金,深耕中國在地市場。近期中國的焦點政策-「一帶一路」與「國企改革」計畫,將為中國傳統產業帶來重大機遇與翻身機會,基金聚焦此趨勢的布局更添投資效益。

美銀美林、CSIS警告:「一帶一路」對中國恐弊大於利

美國銀行美林 (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 及華府主要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CSIS) 警告,中國試圖藉由「一帶一路」計畫的大規模基礎建設及跨境貿易活動,來減緩國內經濟成長轉弱卻更穩定所伴隨的衝擊,恐怕會是弊大於利的策略。中國「一帶一路」即「絲路經濟帶」及「21 世紀海上絲路」兩計畫簡稱,目標建構從中國至中亞、南亞、中東及歐洲的鐵公路與海上運輸網,以刺激區域經濟平衡。但《CNBC》週日 (12 日) 報導,美銀美林發布報告指出,「一帶一路」不太可能解決中國長期經濟成長的問題,因為它並未處理國內消費的議題。

此外美銀美林點出,部分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經常帳赤字龐大,且經濟基本面也不良,因此是高風險的債務國。換句話說,北京是冒著承擔更大的違約風險,來提供這些國家資金及融資計畫。美銀美林解釋,若中國以目前匯率將人民幣與某國貨幣換匯,讓該國以這批人民幣金購買中國的鐵路設備,但中國卻不立即以該國貨幣購買該國產品,一旦該國貨幣貶值,中國便面臨部分違約的曝險。

分析
  • 中國聲稱對南海90%的島礁海域擁有主權,但菲律賓、越南、台灣、馬來西亞和文萊也對南海部分島礁提出領土主權主張。中國對南海的「九段線」主權主張近來也受到鄰國的挑戰。事實上,這是違反了聯合國海洋公約 200 海浬經濟海域之舉動,中國高鐵外交及中國南海「九段線」策略,中國大陸為了石油海域之經濟利益不惜與東協爭海權,其勢力終將以軍事或經濟勢力侵略控制東協
  • 中越南海爭端起於中國中海油公司重型拖船牽引的HD-981鑽井平臺緩緩駛過南海時,越南或許並沒有想到它最終被放置在距離其海岸線120海哩(222公里)的地方,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200海哩的排他性分界規範,中國已經進一步擴充南海資源,將來與東協紛爭將不斷中國在南中國海的做法是危險並具挑釁性的,但中國很清楚只要東協未團結對抗中國,產生海外華人利益與東協民族利益之爭受傷的是東協國家及海外華人,對中國無傷甚致有利,東協反華不直接反中剛好破壞東協經濟,有利於弱化東協各國;( 註:東協若再不團結,反中不反華,將弱化東協南海相關國家,進而被中國控制 );
  • QE結束美元升息前從,中國近期賣美債擴大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 (AIIB)陣營,企圖從人民幣金融力量再進一步降低美元漲勢之力道,人民幣國際化進度加快、QE結速前大買美債,都是中國金融戰略,但中國大陸創造之大泡沫能靠人民幣金融戰略來渡過呢?
  • 中國為首的亞洲開發銀行籌資對中國高鐵、中國通訊產品、中國建商等產業幫助較大,對台商幫助較小,對台灣而言仍然易造成資金流出及降低台灣民間投資率之憂慮,台灣股市資金低靡及台灣民間投資率遲緩要先解決;中國倡導「一帶一路」發展真正目的會吸收台灣、新加坡、韓國、歐洲、澳洲資金去幫中國的中國高鐵、中國產品鋪路,台灣得到好處卻很少,所以台灣應該限制大陸台商來台灣借貸金額,將台灣大量資金用在產業升級和新創業戰略拉出台灣領先之優勢,中國大陸做太多損及台灣對自已戰略有益的事如中國的“九段線”戰略就造成中越南海爭端及越南台商大量損失,中國大陸常做這種害台商的事;

2014年5月18日 星期日

由中國大陸軍事、資源開發及經濟方向,其勢力終將以軍事或經濟勢力侵略控制東協?台灣須小心應對 ( China will develop its power over south Asia and Control It )[ 中国が南アジアの上その力を開発し、それを制御します ]

中越衝突 東協聯合聲明表嚴重關注,背後國際政治複雜

Japan already has less power over south Asia
隨著中越南海海域主權爭議愈演愈烈,東協十國外長發表聯合聲明,對南海局勢緊張表示嚴重關注 ( ASEAN expresses "serious concerns" over China sea spats ),呼籲各方克制,透過和平手段解決爭議。據香港信報報導,儘管這篇聯合聲明並無點名批評中國,不過外交人員透露,其餘東協國家顧忌與中國的經濟往來,而不願直接批評中國。

日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重申,南海問題不是中國與東協之間的問題,反對個別國家利用南海問題,破壞中國與東協友好合作。

英國廣播公司(BBC)北美編輯「馬克.馬代爾」就撰文指出,華府的一些外交人士,認為越南等於是「太平洋的烏克蘭」。他們的意思是:美國國務院儘管就中越的南海爭議,提出譴責,也呼籲雙方必須克制,但美國會採取什麼實際行動,令人存疑。馬代爾說,美國與菲律賓及日本,都有正式的軍事關係,但與越南則沒有任何軍事協議。因此,一旦中越出現軍事衝突,美國是否會有任何具體反應,其實區內國家都有很大疑慮。馬代爾說,如果真有那麼一天,那麼美國的態度,充其量也只能像美國現在對烏克蘭危機的反應一樣,也只能義務性地喊喊話,而很難採取進一步行動。美國與越南雖然關係改善許多,但這也並不表示美國在正式或非正式的情況之下,有義務為越南出兵,這就是為什麼說,越南從這個角度上看,有點像烏克蘭的理由,因為美國實質上能起到的作用,很低很低。

南海問題曾經被中國明確定性為「核心利益所在」,不過在東協與中國需要相互利用的情況下,東協固然顧忌於與中國的經貿利益,不敢明目張膽譴責中國;但一旦中國的動作過大,東協各國未必不會聯合起來,抵抗中國,菲律賓要求東協需要「硬起來」,已經反映出這種情緒。因此,中越衝突實際上還牽涉到了更廣闊的國際政治議題,所以處理起來,也就並不單純,而且更為棘手了。

東盟關注南海連串衝突‧吁涉及方克制勿動武

(新加坡11日訊)針對南中國海近日發生的連串衝突,東盟10國外長昨天舉行會議後發表聯合聲明,高度關注南中國海局勢,並呼吁涉及糾紛各方保持克制,遵守各項國際法原則,避免動用武力解決爭端。

中國同東盟一些成員國如越南和菲律賓長期存在南中國海主權糾紛,近年來有關問題的各方博弈加劇。在東盟峰會前一週,中國分別與越菲兩國發生的海上爭端,考驗了這個區域組織的團結與效率。南中國海局勢也因此無可避免地成為昨天第24屆東盟峰會外長會議上最重要的課題。

新加坡外交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在會議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在這個課題上,東盟必須中立,但保持中立並不意味著保持沉默,我們不能保持沉默。”

東盟公信力受挫

他說,過去幾年因為南中國海問題,東盟這個區域組織的公信力已經受挫,就在東盟領袖和外長在緬甸首都內比都舉行會議前幾天,南中國海又發生一連串的衝突事件,如果繼續保持沉默,東盟希望保持的中立性、團結、區域和平以及公信力將受到進一步打擊。

因此,外長們一致同意發出聯合聲明,包括對中國海局勢升溫的高度關注,呼吁涉及糾紛的各方遵守各項國際法原則,包括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同時保持克制,避免做出影響區域和平與穩定的行為,並通過和平方式而非以武力解決爭端。

聲明強調,保持南中國海的和平穩定、海事安全、航運與飛行自由至關重要,並重申東盟就南中國海達致的六點原則,以及第15屆東盟—中國峰會對《南中國海各方行為宣言》(Declaration of Conduct)十週年發表的聯合聲明的重要性。外長也呼吁各方遵守《南中國海各方行為宣言》,以建立一個有互信的環境。他們也強調,必須加速完成《南中國海行為準則》的制定。

北京策略激怒越南

華盛頓 — 當中國一家國有石油公司這個月初將一個深海鑽井平臺設置在南中國海最為敏感的水域時,越南被激怒了。在仍與日本和菲律賓較量的時候,北京決定刺激第三個對手,是莽撞地宣誓捍衛領土的決心,還是深思熟慮後在嘗試新的策略?

中國的中海油公司重型拖船牽引的HD-981鑽井平臺緩緩駛過南海時,越南或許並沒有想到它最終被放置在距離其海岸線120海哩(222公里)的地方。中海油將價值百億美元的深海鑽井平臺安置在越南的專屬經濟區內,引起越南的抗議。一段時間來稍有緩和的中越海域主權爭端再度被激化。

越南總理阮晉勇指責中國此舉存在“危險而且嚴重的侵犯行為”。中國則説,中海油是在中國領海內鑽油。這座鑽井平臺距離中越有主權爭議的帕拉塞爾群島僅有幾十公里之遙。自1974年起,中國實際上控制著整個群島。中國將帕拉塞爾群島稱作西沙群島,越南將其稱為黃沙群島。

此事引發的衝突仍在持續,雙方的船隻相互撞擊,並用水炮衝擊對方船隻。越南國內的反華情緒也因此而急劇高漲,隨後演變成為大範圍的暴力抗議活動。

中國的舉動,加之越南高漲的民族情緒令外界擔心在這個地區引發軍事衝突。即便是北京的國際問題專家,也對當局此舉感到憂慮。中國人民大學的國際問題學者時殷弘對於中越兩國南海爭端突然激化感到遺憾。他説,這是很不幸的。

時殷弘説: “目前,在中日對抗非常激烈的情況下,同時在中菲的對立非常嚴重的情況下,突然就來了一個可能使得中越兩國重新暫時回到因為南海領土爭端、海洋權益爭端重新激烈對抗的可能性。這個我想對於中越兩國都是不利的。”過去一段時間顯著降溫的中越南海爭端因此再度被激化,到底是出於中海油或者比較低級的官員的意見,還是出自中央最高層的指示?時殷弘説,目前不清楚。

*時殷弘:對中越南海爭端再起感到遺憾*

當然,人們很難相信中海油或者低層級官員能夠作出這個激化爭端的決定。其實,中國去年已經暗示過可能利用鑽井平臺作為主權宣示的手段。

美國保守智庫傳統基金會的中國軍事與外交政策研究員成斌(Dean Cheng)説:“當中國去年透露有關981鑽井平臺計劃時,石油業官員就已經非常明確地把它稱之為‘流動的國土’。中國在南中國海有著經濟方面的利益,但是我認為更為重要的是,這是一個政治上的聲明,是要再度強調中國在領海問題上的核心就是它一向堅持的 ‘九段線’。”

中國依照其一貫堅持的“九段線”主權要求,聲稱這個“流動的國土”是設置在中國領海範圍內。紐約時報一篇分析報道認為,中國在南中國海設置鑽井平臺是在意圖鞏固在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主權主張時,顯示其單邊行動的決心。

該分析認為,“中國實際上是在這片水域製造‘既成事實’,讓其在該地區的對手、最終乃至美國,要麼接受、要麼與之作戰。”紐約時報的分析文章説,東南亞地區的一些觀察人士將中國採取這一步驟的時機看作是一次測試:一方面試探東南亞國家抵抗北方強大鄰國的能力;另一方面,則針對的是剛剛結束亞洲之行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幫助其亞洲盟國對付中國時能夠有多大的決心。

*中國用流動國土試探美國*

華盛頓智囊機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東南亞問題專家格雷戈裏·波林(Gregory Poling)説,中國此時走出這一步,吃驚的並不只是越南。他説:“我想越南當然明白這種事遲早會發生。不過河內顯然對(中國這樣做的)時機感到驚訝。我想,從時機上講,整個地區都很驚訝,因為中國在東盟峰會前夕這麼做對自己並沒有什麼好處。不光是越南,還有菲律賓、馬來西亞,以至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進一步感受到來自中國的威脅。就時機而言,最可能的解釋或許和奧巴馬的亞洲之行有關。中國看樣子對他在馬尼拉時表示全力支援菲律賓向聯合國提出仲裁案而感到不快。”

除了時機,波林認為中國此次選擇越南作為挑釁的對象,是為了傳遞這樣一個資訊,就是它不只是對菲律賓強調它在南海主權問題上的態度,對其他相關國家也一概如此。

*波林:挑釁越南的時機和和用意*
從黃岩島中國大陸佔領例子看,其勢力終將以軍事侵略控制東協

一些分析認為,北京此次選擇越南,或許還考慮到越南是個“軟柿子”。地區問題專家成斌和波林都提到,與日本和菲律賓不同的是,越南並非美國的盟國。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東南亞問題專家波林認為,中國或許考慮到這方面因素,認為對越南這樣做比較不具挑釁性;如果是菲律賓,會直接影響到美國的地區盟友。中越海洋衝突激化後,美國對於這個曾經的敵人給予了支援。美國國務卿克里在與中國外長王毅通話時,説中國此舉是“挑釁性和侵略性的”。美國副總統拜登也對正在美國訪問的中國軍隊總參謀長房峰輝説,中國在南中國海的做法是危險並具挑釁性的

但對於越南來説,儘管它曾經與中國有過戰爭,並且一直對再度淪為中國的附庸而抱有戒心,但是它如果選擇疏遠中國,代價將會很大。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東南亞問題專家波林認為,中國或許考慮到這方面因素,認為對越南這樣做比較不具挑釁性;如果是菲律賓,會直接影響到美國的地區盟友。中越海洋衝突激化後,美國對於這個曾經的敵人給予了支援。美國國務卿克里在與中國外長王毅通話時,説中國此舉是“挑釁性和侵略性的”。美國副總統拜登也對正在美國訪問的中國軍隊總參謀長房峰輝説,中國在南中國海的做法是危險並具挑釁性的。

但對於越南來説,儘管它曾經與中國有過戰爭,並且一直對再度淪為中國的附庸而抱有戒心,但是它如果選擇疏遠中國,代價將會很大。

面對越南國內強烈的反華情緒,越南政府沒有多大選擇餘地。《華爾街日報》星期四的一篇文章説,河內必須對不斷加劇的國內民眾反華情緒加以控制,以保護嚴重依賴中國進口的國內經濟,同時避免引發一場不可能獲勝的軍事衝突。文章比較了越南、菲律賓和日本對中國的貿易依賴程度:菲律賓與中國間較少貿易往來,而越南則在貿易方面嚴重單向依賴中國;日本貿易對中國依賴雖然也很重,但這方面的依賴是雙向的。

*經濟嚴重依賴中國令越南沒有選擇餘地*

雖然美國在中越此次爭端中給予越南堅決的支援,但傳統基金會的亞洲問題專家成斌認為,奧巴馬政府做得並不夠。

成斌説:“要記住,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美國沒有像對菲律賓那樣對越南作出承諾。所以,這讓我想到美國在評論克里米亞、烏克蘭和敘利亞問題時,一再説美國對這些國家沒有承諾,所以如果出了事也不在美國控制範圍內。而這傳遞出的是一個非常可怕的資訊,因為它等於是在對中國和越南暗示,美國可能只會袖手旁觀。”

美媒:東協觀望 越南孤軍奮鬥

中國大陸與越南的鑽油平台爭端,引發越南反中暴動,然而,東協國家對兩國糾紛持觀望態度,越方強硬回應卻顯得勢單力薄。

華盛頓郵報社論指出,中國國有企業在船艦保護下設置鑽油平台,並且開始運作,引發中越衝突,上千台商與外商卻成為越南反中示威搶掠的受害者。中、越同屬共產國家陣營,但關係微妙特殊,1979年兩國因領土糾紛爆發戰爭,大批華人被迫出走。

中國大陸在西沙群島附近海域設置的鑽油平台,位於越南經濟海域,同時也在中方的九段線內,是典型爭議海域。南海延伸至菲律賓、馬來西亞與印尼,許多海域和島礁有多國宣稱擁有主權,情勢複雜。越南與菲律賓、菲律賓與馬來西亞之間都有所自的海域糾葛,東南亞國家協會( ASEAN )對西沙問題因此保持緘默,美國對「南海火藥庫」也暫未插手。

華郵社論說,耗資10億美元的鑽油平台顯示中方主導南海的野心,挑戰美國總統歐巴馬的亞洲再平衡政策。就如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國意圖改變冷戰後美國維繫的國際秩序,但未見美國有反應。

社論強調,北京步步進逼,缺乏結盟的越南顯得格外無助,但越方仍派出船隻回應,並發生示威衝突,不過鄰國反應一如預期不選邊站,連中國都沒有提到。歐巴馬上任後積極參與東協和東亞高峰會,但未見東協採取一致行動。當菲律賓將爭議訴諸國際公法,越南、馬來西亞等也未聲援,這次越南在海上與陸上「孤軍奮鬥」,外資不幸成為代罪羔羊。

中國石油產量全球第四 不足國內需求一半

中評社北京2月9日電/儘管中國已超越伊朗成為全球第四大原油生產國,但中國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原油需求國,國內產量仍不足。中國海外尋油的路途依然艱辛。

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國土資源部網站昨日引述相關數據稱,2009年中國僅次於俄羅斯、沙特阿拉伯、美國之後,成為全球第四大原油生產國,占世界原油總產量的5.4%。據國家發改委的數字,2009年中國原油產量約為1.894億噸。

2009年世界主要國家石油產量排名為:俄羅斯以4.96億噸位居第一,隨後為沙特阿拉伯和美國。中石化集團一位內部管理層表示,俄羅斯石油產量霸主地位在十年內將很難改變,因為它基數太大,但今後俄羅斯石油產量增幅會很小,“俄羅斯與中國一樣,不少油田已老化。”

對沙特來說,能有這麼高產量主要歸功於海外市場開拓,該國大部分原油對外出口,去年1到11月沙特向中國就出口了3700萬噸,同比上升 12%,2010年對華出口量還將進一步增加。而中國能在去年超過伊朗擠入前四的主要原因是,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下,伊朗產量下降了4.3%,儘管中國相比2008年產量也遞減了0.4%,但降幅要小於伊朗。伊朗去年原油產量為1.86億噸,比中國少了300萬噸,排第五。第六至第十分別是墨西哥、加拿大、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聯酋。

不過,中國1.89億噸的產量相比巨大的需求還差了一半以上。 中石化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一位專家表示:“計算中國石油需求量的簡單方式是把產量和進口原油量相加。”按上述方法本報記者測算發現,去年中國石油需求量達3.93億噸(全國原油產量1.8949億噸,進口原油量2.0379億噸),也就是說中國本土只生產了48%左右的原油,其他都要來自海外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國內去年實際原油產量增幅也低於需求增幅。中石化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上述專家告訴記者,“這三四年間原油產量增量都徘徊在 1.8億噸到1.9億噸之間,年增幅是1%到2%。現在還很難說2015年是否可能達到2億噸。”而自2000年以來,中國石油需求增幅每年約5%以上。對此,中石化集團內部一位管理層說,中國去年有1360萬輛的汽車銷量,除去少量報廢車,等於每年新增2000多萬噸原油需求,“這相當於原油需求增加 5%。”

中石化上述管理層強調,5年內中國原油產量想要超過美國(2.67億噸)幾乎是不可能的。中國原油產量屬於穩產,而不是大幅增產,能保證在 1.8億噸以上已很不容易,“2009年估計中石油會在原有1億噸產量基礎上略微下降,中石化2008年產量為4100萬噸,去年約小幅增加3%到5%;中海油增幅更大些,可能是10%,但它基數太小。”中海油總裁兼首席財務官楊華2月3日曾預計,公司2009年可實現淨產量為2.26億~2.28億桶油 (約合3100萬噸)。

即便是經濟周期上升階段,中國國內原油生產增量也極為有限,中石油就是一個例子:2006到2008年,中石油只是以100萬噸/年的增幅實現著“小步慢走”。中石化上述管理層表示,國內每年新增原油需求基本都通過海外進口解決。去年中石化獲得了瑞士油企Addax的全部股權,可一次性增加700萬噸石油資源,預計2009年中石化總海外權益產量達1200萬噸;中石油現有海外石油權益產量為3050萬噸。

美媒:IMF報告顯示中國在亞洲影響力超過日本

東協經濟過於依賴中國
中新網5月14日電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13日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新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亞洲地區經濟體對中國的依賴度正不斷加大,而日本經濟的重要性正在日益下降。

據報道,在這份新發布的《亞太地區經濟展望》(Regional Economic Outlook for Asia and Pacific)報告中,IMF比較了亞洲11個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在1995年和2012年對中國和日本的依賴度。

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所有11 個國家在出口市場方面都更依賴日本。而不到20年後,其中10個國家對中國的依賴度就超過了日本,且超出的幅度較大。唯一的一個例外是印尼,該國對日本的出口依然大於對中國的出口。

報道指出,上述數據不僅反映了近20年的經濟停滯導致日本的重要性顯著下滑,也體現了中國在這段時期內的迅速崛起。
IMF比較的不是一國對中國或日本的毛出口額,而是出口附加值,即一國生產的出口產品的價值減去這些產品中所包含的進口自其它國家和地區的零部件的價值。

以這一標准衡量,在1995年,對日本的出口占到了馬來西亞總出口的近四分之一,但到2012年,該比例僅為6%,而2012年馬來西亞對中國的出口占其總出口的比例則較1995年提高了一倍至10%。
中國高鐵外交戰略

1995年時,澳大利亞出口對日本的依賴度比對中國的依賴度高出五倍,而在2012年,對中國的依賴度比對日本的依賴度高出近一倍。 上述數據是一項較為廣泛的調查的一部份,該調查研究的是這一地區內的經濟體如何變得更加整合。IMF專門研究亞洲的經濟學家杜瓦爾稱,中國是其中的核心,既是組裝中心,也愈發成為最終需求來源;與之相比,曾在上世紀90年代扮演關鍵角色的日本則在極其迅速地衰落。

報道指出,這個數據“再次提醒人們,美國與日本試圖牽制中國影響力的努力受到限制”。美日兩國試圖打造一個排除中國在外的亞洲經濟區,其中明顯的措施包括目前正處於談判期的泛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議(簡稱TPP)。 杜瓦爾同時也指出,在地區生產流程中,亞洲的兩個最大經濟體起到的功能各不相同。與中國的地區貿易相比,日本在“上游”仍舊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即該國提供的是複雜的產品部件;與此同時,中國扮演的更多是“下游”的角色,即進行最終組裝。杜瓦爾稱,作為該地區的供應國,日本所扮演的角色仍舊重要,但這個角色更像是一個“腳注”。

分析
  • 中國本土生產了48%左右的原油,進口原油占52%,而且,進口原油量將逐漸成為發展高經濟成長率之阻礙,中國必須取得南中國海之所有能源已成為中國經濟戰略之需求,東協若持續觀望,中國取得南中國海之所有能源後仍將持續擴充。 東協將毫無退路。
  • EIA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發布報告稱,「隨着中國煉油產能快速增長帶動的需求等因素,中國會在2014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淨進口國。」,中國進口石油量越大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阻礙因素之一,中國經濟增長產生阻礙就影響中國社會穩定性;
  • 中越南海爭端起於中國中海油公司重型拖船牽引的HD-981鑽井平臺緩緩駛過南海時,越南或許並沒有想到它最終被放置在距離其海岸線120海哩(222公里)的地方,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200海哩的排他性分界規範,中國已經進一步擴充南海資源,將來與東協紛爭將不斷。中國在南中國海的做法是危險並具挑釁性的,但中國很清楚只要東協未團結對抗中國,產生海外華人利益與東協民族利益之爭受傷的是東協國家及海外華人,對中國無傷甚致有利,東協反華不直接反中剛好破壞東協經濟,有利於弱化東協各國;( 註:東協若再不團結,反中不反華,將弱化東協南海相關國家,進而被中國控制 );
  • 東協不清楚必須先將中國產品踢出東協經濟貿易而用其他國產品取代,否則很容易因東協各國經濟利益四分五裂,東協經濟過於依賴中國,反而忽略中國共產黨善用之經濟侵略及弱化之戰略台灣簽ECFA後,台灣 GDP 成長率衰退幅度全球居冠(弱化台灣)、中資來台投資金額不增反減及經濟依賴大陸日以劇增同理東協與中國簽 RECP 後,預估東協經濟也將持續重復發生經濟依賴大陸日增、經濟弱化情況
  • 台灣必須在兩岸、東協關係上平衡,否則,台灣將損失許多經濟及政治利益;而中國在亞洲影響力超過日本,將逐漸擴充資源戰略進而產生微領土侵略性的經濟活動,東協終將與中國對抗,而被經濟及資源侵略,因為東協軍事實力及團結度不夠;台灣更須加強軍事力量,兩岸和平極可能是假象;
  • 中國高鐵外交的影響將加速台商往東協投資、大陸更將緊拉東協資源與經濟、RECP 等 FTA 戰略,更能說明中國對靠南海國家及非南海東協國家戰略遠比美、日更積極,台商須了解這一點;
  • 從中國大陸佔領黃岩島、越南海岸線120海哩設HD-981鑽井平臺、簽ECFA弱化台灣經濟、簽中韓FTA弱化韓國經濟、簽東協十加一拉攏東協經濟分化東協團結力量,中國大陸其勢力終將以軍事及政治侵略控制東協,東協華人也將捲入未來爭端。極可能中國共產黨利用這些微侵略來鞏固民族主義,卻易造成東協集體團結與世界大戰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