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8日 星期六

為什麼貧富差距問題,永遠無法解決?( Why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will never be solved? )


台灣許多人其實不了解這問題,在民主時代,要解決貧富差距是你我及世界制度的選擇,你我要選擇
  1. 資本主義: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政府功能變成只是抽稅養債,制度設計不鼓勵富人幫助弱勢窮人、富人開公司養員工,反鼓勵富人買房地產;
  2. 共產主義:均貧,許多國家實施共產主義後,皆民不聊生;
  3. 資本主義部份社會福利主義:有成功例子,但面對資本主義強力競爭,社會福利過高國家面臨國債倒閉危機;
革命真能解決問題嗎? 當一場革命來自仇恨、無智慧,革命只是趕走富人走向均貧之共產社會主義,窮人更窮、仇恨與痛苦更多,說實我看不見革命帶來希望,為什麼? 因為許多革命者心理只有仇恨沒有憐憫及智慧,因為許多革命者一生從小到大也未幫助過更窮困的人,也未了解公司如何經營、台灣政府的財務是如何運作、國家歲出分配如何營運。

許多革命者說:我很窮,無法幫助窮困的人。

我認為這是謊言,若革命者願意餓一餐來餵養已經餓三日的弱者,若革命者願意省下一些錢讓窮困的人有辦法籌資開一流動攤位給窮困有智慧的人經營攤販養更多人,我就相信這革命者是有憐憫及智慧。『幫助窮困的人』是一種憐憫及經營的智慧,不是革命。

有經營者智慧、憐憫才有能力產生好的革命

    由巴西前總統盧拉的承諾 ( Brazil President Lula commitment )給台灣總統的啟示很清楚看見巴西前總統盧拉 ( Brazil President Lula commitment ) 小時候就是經營者賣過花生,且有憐憫心願意分享給更窮困的小朋友,2002年,他提出“讓這個國家所有的人一日三餐有飯吃”的競選綱領,贏得了選民的支持,當選總統。2006年,他競選連任,又再次當選總統,任期4年。8年來,他踐行“達則兼濟天下”的承諾,使這個國家93%的兒童和83%的成年人一日三餐都得到了食物。 而他帶領的巴西也從“草食恐龍”變成了“美洲雄獅”,一躍成為全球第十大經濟體。台灣有這樣類似經歷人参與政治嗎? 不管國民黨、民進黨,我看不見有經營者智慧、憐憫的参政者,都是一執政就變成既得利益心態。

錯誤的追求均富觀念、改革與制度

    馬英九總統曾出席天下經濟論壇時表示,他第二個任期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追求均富,同時希望進一步推動租稅改革,落實量能課稅的原則;也就是讓收入高的人多負擔稅捐,幫助更多弱勢民眾。蔡英文也曾提出增稅來解決『貧富差距』。為什麼量能課稅不但沒增收稅、稅收分配給低收入者比率未增加、窮困人民也未增加補助比率,反而經濟成長低靡,人民更感受生活困難?因為,增稅、油電漲價若只能讓經濟更差、人民生活更困難不是改革,只是錯誤的一步。
台灣的體制很奇怪,大部份國債是勞工、雇主
繳稅來負擔,大部份稅收卻分配給公務員,繳
稅總額最高之勞工竟成弱勢族群

    真正問題是許多從政者未了解『台灣稅收分配給勞工低於 3.1%、稅收分配給貧戶低於0.9%、稅收分配給失業有家庭勞工約低於 1.5%』、『只有稅收支助低收入者是無法長遠經營』、『只有愛心支助低收入者也是無法長遠經營』,也就是說稅收支出分配不公平、無經濟成長、無一套優惠鼓勵富人幫助低收入貧戶減稅制度是無法得著長遠支持之主因。

    追求均富,讓低收入者要收到照顧是無法長期靠愛心支助,需法要低收入者、較富裕的人及政府共同合作尋找一條路,讓低收入者也能經營出一條路自給自足至照顧更貧困的人的方法,否則,既使再富有人也只能支持相當數量低收入者一段時間,富有人也會變成窮困的人,因為,全世界總債金額遠大於全世界可變現的資產及現金。也就是說,拉近『貧富差距』需要下列改善而不是革命:
  • 一套稅收公平分配給勞工、繳稅人及低收入貧戶之制度;
  • 要有套優惠鼓勵富人及減稅制度投資低收入貧戶,幫助低收入貧戶脫離窮困,不是只是抽稅給政府大部分給政府體系花掉;
  • 有一套鼓勵富人投資開公司養員工創造就業率機制,讓許多有工作收入,不至失業落入貧困;一套鼓勵公司雇用有家庭之勞工,社會悲劇會減少。
  • 支持『低收入貧戶脫離窮困』是一套制度一個經營機制;
  • 低收入貧戶要有努力脫離窮困及願意接受就業機會,因為沒有長期可做吃山空之福利、捐獻機制可存在的;
  • 任何支持低收入貧戶福利、捐獻機制都需要經濟成長來取得更多捐獻資金支持,也就是一套富人與低收入貧戶共同合作、優惠鼓勵的制度。
你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我未提及『漲價歸公』及『社會主義高額稅率』來看這問題,台灣及中國大陸都是較高累進稅率國家,為什麼真正窮困人民得不到足夠支助?反而是稅收去支持政黨利益集團與群體,所以上列項目未改善之前,增加稅收不能真正改善貧富差距,而是變成政黨圖利集團與票源群體之工具,也就是說孫中山之三民主義、社會福利主義也成為私心政治人物運用的工具。

目前,兩黨輪流執政已經 13 年,結果是:
菲律賓、大陸等亞洲國家大幅運用減稅鼓勵投資,吸引外資、台商,
就會增加台灣失業率,有些弱勢勞工就因長期失業落入貧困階級,
長期落入貧困階級在無法養育家庭壓力,易產生自殺輕生念頭。
  • 平均投資率逐年惡化、產業外移、實質失業率嚴重,台灣的失業問題不但有「量變」的問題,更有「質變」的隱憂。失業人數由2000年的29萬升至近年的50萬,失業率由2.9%升至4.2%,這是「量變」;這個變化雖是個問題,但隱藏在這個問題背後的「質變」,更令人憂心的。例如,台灣的非典型就業人數逐年成長,海外就業人數與日俱增,還有賦閒人力、碩博士人力屢創新高,預估海外就業人數 300萬人,整個內需及投資環境都受衝擊。產業外移及產業未升級才是"賦稅/GDP"較低的主因,不是稅率問題;
  • 高政府負債高政府人事及退休支出,政府只知增稅,稅收沒有公平分配給勞工、繳稅人及低收入貧戶之制度:政府總債務,中央政府為2兆9487億元 ( 約等於過去軍教30年所欠繳之稅累計),加上地方政府的2兆8874億元,合計5兆8,361億元,超過台灣GNP達14.3兆元新台幣之40%,希臘公務人員占總人口10%,台灣軍公教含其退休人員占總人口約6.6%, 希臘整體公務人員經常性支出占總政府支出55%,台灣軍公教含其退休人員經常性支出占總政府支出83%。兩黨只會自已照顧自已票源,所以必須警醒,因為歐洲高稅率不能確保遠離國債崩塌之災難,政府體系高人事及退休福利費用及無法提振民間投資率創造就業機會才是問題關鍵。
  • 平均經濟成率已經連續 15年衰退,自兩岸關係改善至後ECFA期間,我分析發現是整個投資環境問題,2000 以前沒有大陸、東南亞、印尼、土耳其、巴西與台灣搶外資及台商投資,2000年後大陸、東南亞、美國、印尼、土耳其、巴西都是台灣的投資環境競爭對手,結果阿扁執政時期是利用統獨較封閉方式來限制對外投資方式來掩飾一個沒有競爭力的政府體制,投資率一樣也是持續衰退,馬總統執政時期是利用兩岸和平、開放方式來促進經濟成長,結果只有 2010 減稅刺激經濟、兩岸關係大幅改善帶來大幅民間投資造成經濟兩位數成長率,但一個沒有競爭力的政府體制,很快讓經濟成長率由 2010 第一季 13.x % 跌到 2012第二季經濟成長率-0.6%,再由2012第三季景氣對策信號/燈號黃藍燈至2013年3月持續景氣衰退之黃藍燈,兩黨必須警醒,因為分析下來才警覺這是政府體系競爭力不足問題,政府體系高債務及無法提振民間投資率創造就業機會才是問題關鍵。
比較拉近『貧富差距』需要下列改善的策略,兩黨若只會用稅收自已照顧自已票源,從不去想一套稅收支出分配公平、經濟成長有競爭力、一套優惠鼓勵富人幫助低收入貧戶減稅制度來拉近貧富差距,貧富懸殊是無法解決,謊言終究被拆穿。

也希望大家了解,政府年金改革是不得已,不管馬英九、蔡英文、朱立倫或蘇貞昌主席,誰執政都將面對相同問題,給政府年金改革鼓勵是需要的。

註:油電漲價是賺全民錢犧牲經濟,經濟衰退也就是降低營所稅、營業稅之歲入,油電不漲價是虧全民稅錢刺激經濟,經濟成長也就是自然增加營所稅、營業稅之歲入,所以這不是改革,只是政府財政的調整政策。
Enhanced by Zemanta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