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0日 星期三

2016 避險基金及避險放空 ETF之機會及全球金融之變局 - 人民幣、石油、原物料、美元 ( 2016 hedge funds and ETF growth with opportunities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hanging situation )

    避險基金的英文名稱為Hedge Fund ( 意為「風險對沖的基金」) 又稱對沖基金,起源於50年代初的美國。當時的操作宗旨在於利用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以及對相關聯的不同股票進行買空賣空、風險對沖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規避和化解投資風險。1949年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個有限合作制的瓊斯避險基金。雖然避險基金在20世紀50年代已經出現,但是,它在接下來的三十年間並未引起人們的太多關注,直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金融自由化的發展,避險基金才有了更廣闊的投資機會,從此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20世紀90年代,世界通貨膨脹的威脅逐漸減少,同時金融工具日趨成熟和多樣化,避險基金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階段。據英國《經濟學人》的統計,從1990年到2000年,3000多個新的避險基金在美國和英國出現。2002年後,避險基金的收益率有所下降,但避險基金的規模依然不小,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截至2005年10月22日,全球避險基金總資產額已經達到1.1兆美元。2014年5月,避險基金業管理的資產總規模歷史上首次超過3萬億美元。

    風險對沖其實就是多空配置達到基金操作較穩定收益的方式,是需要精通選擇權、期指、國際匯率、原物料供需、能源供需、天氣、戰爭、政經事件、股票、利率、景氣指標對金融商品之間影響,做出經統計模式之較穩定收益的多空配置。

避險基金管理者發現金融衍生工具的上述特點後,他們所掌握的避險基金便開始改變了投資策略,他們把套期交易的投資策略變為通過「大量交易」操縱相關的幾個金融市場,從它們的價格變動中獲利。

現時,避險基金常用的投資策略多達20多種。其手法主要可以分為以下9種:
  1. 長短倉,即同時買入及沽空股票,可以是淨長倉或淨短倉;
  2. 運用國際匯率長短倉,同時運用股票趨勢及壓力區,結合選擇權進行套利;
  3. 市場中性,即同時買入股價偏低及沽出股價偏高的股票;
  4. 相對價值策略:如可換股公司債套利,即買入價格偏低的可換股債券,同時沽空正股,反之亦然;或如市場中立策略
  5. 全球宏觀,即由上至下分析各地經濟金融體系,按政經事件及主要趨勢買賣;
  6. 管理期貨,即持有各種衍生工具長短倉。
  7. 利用經濟大國政策:國際匯率、原物料供需、能源供需、利率、景氣指標之多空長短倉:
    • 如利用中國去產能過剩之政策造成之PMI下滑,來空人民幣及原物料、能源、股票,再運用指數 ETF 支撐持短多。
    • 利用美國聯儲升息造成之資金流動趨勢,來空亞幣、能源。
  8. 利用選擇權在漲跌區間及長時間振盪區間後必表態之金融市場特性,建立買入多空部位,等待表態後賺取槓桿倍數超越時間價值成本損失之獲利。
  9. 運用併購、增資趨勢,將未來新增與現在股票價差進行套利配息。
由於,自2013 以來全球避險基金及ETF 投資之資金持續成長,演變成全球重要投資趨勢,更影響全球股、債變化。

全球投入ETF及避險基金都達到3兆美元ETFs One-Up Hedge Funds As Investor Assets Hit $3 Trillion )

xchange traded funds have achieved the most phenomenal milestone since they debuted on the stock market in 1993. The total amount of money invested in ETFs globally have hit a whopping $3 trillion, according to Markit.  ETFs have one-upped the more mature, 66-year-old hedge fund industry with $2.939 trillion in investor assets, according to London-based ETFGI.

“2015 ETF inflows are on track to match last year’s $300 billion record,” Markit wrote in a report Thursday night. “The two funds leading inflows this year have seen assets grow over 600 fold since 2012. Funds listed outside of North America have seen over $100 billion of inflows in the last 29 months.”

ETFs are skyrocketing in popularity as investor appetite for hedge funds wane.  California Public Employees’ Retirement System — the largest U.S. pension plan — dumped its hedge funds last year because of sky-high fees and complexity. Hedge funds typically charge a 2% annual management fee and 20% of profits compared with 0.31% on average for ETFs.

Hedge Fund Under-performance

Investors prefer ETFs because they are very liquid, fully transparent, cover numerous asset classes and are cheaper  than most other investment products, including futures, said Deborah Fuhr, managing partner at ETFGI. Hedge funds have underperformed the S&P 500 index each of the past four years, lack liquidity and lack transparency, said Fuhr.

The HFRX Equity Hedge Index, tracking the average hedge fund, returned 3.4% year to date, through May 6, according to Hedge Fund Research. It gained only 1.4% in 2014, 11.1% in 2013 and 4.8% in 2012. By contrast, SPDR S&P 500 ETF (SPY) returned 2% year to date. It added 13.5% in 2014, a phenomenal 32.3% in 2013 and 16.0% in 2012.



U.S. ETF Asset Flows

Total assets in U.S. ETFs and ETPs reached a new record of $2.132 trillion at April’s end, ETFGI announced Friday. ETFs had net inflows of $14.6 billion in April. Year to date through the end of April 2015, ETFs had a record level of net inflows of $72.1 billion — more than double the prior record of $34.9 billion in the year-ago period. Equity ETFs attracted the largest net inflows year to date with $41.3 billion, followed by fixed-income ETFs with $21.8 billion, and commodity ETFs with $3.2 billion in net inflows, ETFGI reported.

iShares, the largest U.S. ETF provider, saw the greatest net inflows in April at $7.7 billion. Vanguard followed with $7.2 billion in net inflows, Deutsche $4.7 billion, WisdomTree $4.0 billion and First Trust $1.9 billion.

Ky Trang Ho is the founder of Key Financial Media LLC, which produces content and thought leadership for financial advisors and investment strategists.


2015 避險基金之績效( Harvard club members delivering positive hedge funds performance in 2015 )

Highfields Capital Management, the $12 billion fund that has been closed to new investors in 2015, reported 3.3 percent performance in February after a negative January, according to a report in Bloomberg Briefs.

The much-watch Harvard University Management Company alumni Jonathon Jacobson co-founded the hedge fund in 1998 with a reported $1.5 billion initial investment from the Ivy League school.  The value investors posted low single digit returns last year, as value metrics didn’t discover much in the way of value.  The fund has profited in every year since its founding, with the exception of two years.

Another Harvard club member with positive 2015 performance is high yield bond hedge fund Regiment Capital Advisors, which Bloomberg reported was up 2.1 percent in February, coming off a 0.5 percent loss in January. The fund lost 8.8 percent in 2014, hurt by exposure in oil and various transportation-related debt offerings.


對沖基金的規模、排名與績效 ( 引用齊老師文章 )

2006年底對沖基金規模1.3兆美元,1.2萬多檔。最好與最壞的前三名對沖基金如下:( 註:2015年底對沖基金已達3.0兆美元,好壞排名不知 )

最好的前三名

  1. Atticus Capital:120億資產,以紐約為總部,近日以合併題材大力支援Phelps Dodge(世界第一大銅礦公司)聞名。擁有10%的Phelps Dodge股票,11/20日Phelps Dodge因合併案上漲27%,同時間Atticus European fund在12月上漲35%,Atticus Global fund上漲30%。 
  2. Greenlight Capital:40億資產,經營者David Einhorn是第一位與巴菲特競標吃午餐的人。至11底2006年獲利超過20%,10年前開始運用,每年的平均報酬為24%。 
  3. Citadel Investment Group:130億資產,以芝加哥為總部。千日紅基金Amaranth結束,就是由這個基金接手。自1998年開始,每年的平均報酬超過20%。

最壞的前三名:

  1. Amaranth Advisors:年初資產90億,因操作天然氣能源相關投資,九月份單月虧損60億。基金結束。 
  2. Vega Asset Management:數年前操作績效好而快數成長,而達到120億資產。連續三年操作績效不佳,至11底2006年虧損超過15%,造成投資人贖回超過60億資產。
  3. Ritchie Capital Management:足球明星Thane Ritchie成立於1998年。,至11底2006年虧損超過1.51%,2005年虧損2.5%。

  【2006/05/29】根據對沖基金業內雜誌─Alpha指出,排名前26名年薪最高的對沖基金經理人,全年收入平均數為3.63億美元,年薪逾10億美元的更大有人在,現職文藝復興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對沖基金經理西蒙斯(James Simons),去年全年荷包進帳15億美元,高居同業之冠。這26位頂尖的對沖基金經理人,年薪之高遠遠超過華爾街投資銀行家;華爾街證券商收入最高的行政總裁是高盛的保爾森(Henry Paulson),根據富比士(Forbes)報導,去年也只賺取3,830萬美元。對沖基金經理人可以賺大錢,投資人也是眉開眼笑,根據行規,一般對沖基金管理費約5%,基金經理人還可以依績效表現抽取績效費。以西蒙斯為例,他管理的王牌基金Medallion Fund,資產總值已來到53億美元,扣除5%管理費、44%績效費後,這檔基金還有高達29.5%的報酬率。西蒙斯藝高人膽大,績效才會如此卓著。


  依對沖基金研究公司Eu-rekahedge的統計,從2000年到今年4月底,北美對沖基金指數漲了108.3%,亞洲對沖基金指數緊追其後,也漲了105.49%,歐洲對沖基金指數近七年來亦揚升93.17%,日本有關指數表現較差,但也上漲了87.4%。

私募對沖基金在台已開放,但不考慮開放公募型的對沖基金。公募對沖基金無法登台,但港、星的對沖基金業者卻深知:台灣有錢人是對沖基金的最大買家。台灣人有不少資金滯留海外,對沖基金是他們近來最時髦的投資工具。

2015 ~ 2016 全球金融之最大變局

三大債市開年來三度失血,市場避險情緒高漲 ( 引用摩根資管 )
 
美國升息變數衝擊債券買氣,搭配國際油價走勢持續疲弱,投資人恐慌情緒再升級,上周三大債市再度呈現全面失血, 其中,高收益債受累於國際能源價格直直落而賣壓最沉重,上周淨流出20.43億美元;投資級企業債和美債也再分別淨流出4.34億美元和4.12億美元,資金連續淨流出周數來到第九周,惟資金調節幅度已見縮小。值得一提的是,轉出債市的觀望資金並沒轉進貨幣型市場停泊,上周貨幣市場基金再度失血75.03億美元。


摩根策略總報酬基金經理人艾略特(James Elliot)指出,2016年以來金融市場反覆震盪,向來被視為市場恐慌情緒風向球的VIX指數維持高檔水位,儘管市場投資氣氛偏向觀望,但眼見美國本周即將召開FOMC利率會議,市場擔憂美國聯準會升息恐衝擊債市,上周再度遭到國際資金調節,而這也是今年債市第三度全面失血。

即便市場避險情緒高漲,但艾略特(James Elliot)進一步指出,不僅債市未因此漁翁得利,就連觀望資金於風險意識高漲之際,常選擇短暫停泊的貨幣市場也出現失血,顯示市場恐慌情緒已來到高點,因此市場資金選擇完全退場,等待投資氣氛改善再行進場的趨勢鮮明。



2016年2月4日 星期四

2016 油價近崩盤時期,全球金融大咖做什麼? - 是否機會將來 ( 2016 collapse in oil prices in recent times, what is the global big investors doing? )

巴菲特上週再砸2億美元買石油股!Phillips 66嗨翻

油價於1月中旬跌破30美元整數大關、甚至超跌至26美元,但一手造成油價崩盤的沙烏地阿拉伯卻絲毫沒有減產跡象,有的分析師甚至萬念俱灰、把整組能源投資組合整組丟出窗外。不過,最新消息顯示,向來熱愛價值投資、有「股神」之稱的華倫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在1月中大買全美營收最高的獨立煉油廠Phillips 66後,上週又砸2億美元豪氣加碼,似乎預告油價已近底部區。
MarketWatch 、路透社報導,波克夏海瑟威( Berkshire Hathaway Inc. )上週五(1月29日)的公告顯示,巴菲特上週又出手、斥資約1.98億美元買進254萬股 Phillips 66 股票,是自1月14日以來首度購股。

也就是說,巴菲特1月狂灑8.32億美元購入Phillips 66共計1,081萬股股票,總持股數也一口氣拉高至7,229萬股,約佔Phillips 66在外流通股數的13.7%,總值累積已達57.9億美元。

為何巴菲特如此喜愛Phillips 66?他去年9月8日在接受CNBC專訪時曾經透露,這完全是出自對董事長兼執行長Greg Garland的敬佩,以及該公司在化學等領域的營運績效,並不是因為它是一家煉油廠或是整合型石油公司的關係。

可以看出,巴菲特完全是以價值投資心法來決定購股策略。Seeking Alpha分析師Albert Alfonso 1月20日就提到,Philipp 66完全符合巴菲特對價值投資的定義。從本益比來看,Philipps 66上週五的本益比為9.3倍,遠低於標準普爾500指數的17倍。

在油價跌破「3」字頭後又猛烈回彈之際,傳出巴菲特買進煉油類股的新聞,對許多亟想知道油價是否觸底的投資人來說,不啻是一劑強心針。煉油業者通常也是油價下跌的受惠者,Philipp 66可因為原油進貨成本壓低而大受其惠。

巴菲特買了 Phillips 66 ( PSX ), 後來又買了 Kinder Morgan Inc. ( KMI )

高盛稱產油國協同減產不可能

國際頂級投行高盛集團(GOLDmanSaChs)周一(2月1日)發布報告稱,盡管油價急劇反彈,但該行認為產油國不會出現協同減產這種狀況,除非全球經濟增長由當前水平大幅減弱,但這不符合分析師的預期。

上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曾再度呼吁非OPEC產油國同其成員國一道減產,引發俄羅斯就同OPEC達成協議頻頻發聲。15年來,俄羅斯一直拒絕這么做。該訊息一度引發油價暴漲。

高盛表示,“我們重申我們的看法,即油價需要保持足夠低的水平,才能迫使基本面產生趨向新平衡的調整。”

高盛指出,“我們認為這個轉變階段需要油價繼續保持在每桶40美元(金融壓力)和20美元(經營壓力)之間,一直到2016年下半年。這個階段可能表現為波動率較高且沒有明顯趨勢,可能還會更新低點。”該行強調,“我們依然認為協同減產非常不可能,若協同減產,最終將自掘墳墓。”

高盛稱,“去年油價上漲之后,美國活躍鉆機數目即很快增加,我們預測如果油價接近每桶60美元,這種反應會再次出現。”

不過,高盛認為,“如果有減產行為發生,那么其對庫存的影響才是最值得關注的,正如當前非OPEC產油國的指引,只有當庫存停止累積,減產才能提振油價。”

不甩警告!索羅斯們獵殺人民幣,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中國經濟增速趨緩,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不僅融巨鱷索羅斯( George Soros )唱衰,美國知名大型對沖基金更是群起而攻之,人行處境可說四面楚歌。此前曾有人擔心中國投身貨幣戰爭後果難料,但看起來中國更像是貨幣戰爭下被突襲的獵物。

索羅斯因做空人民幣,被中國御用媒體重砲抨擊,但其實做空人民幣不只索羅斯一人,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海曼資本管理(Hayman Capital Management)創辦人貝斯( Kyle Bass )透露,手中股票、債券與商品期貨多已出清,目前傾全力押空亞幣,當中包含人民幣與港幣。

海曼基金幾年前曾大舉放空美國房地產,海撈了一票,這次放空人民幣規模僅次於此,目前在海曼的投資組合裡有85%賭亞幣貶值。貝斯形容這次屠殺人民幣,與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預估人民幣最多大貶四成。

對沖基金嗜血成性,嗅覺敏銳豈止貝斯一人,知情人士消息指出,著名對沖基金經理人David Tepper已經加碼放空人民幣的部位,除此之外,安霍恩(David Einhorn)操盤的綠光資本亦透過選擇權來從中獲利。

人常言匯率是國力象徵,人民幣貶值反應中國經濟百病叢生,當局束手無策,已至被索羅斯看衰,只是索羅斯說中國經濟難逃硬著陸切中當政者的痛腳,以致於遭中國御用媒體釘上。

高盛潑OPEC冷水,現在談減產晚了、油價將下探26美元

近期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俄羅斯減產消息傳的沸沸揚揚,但高盛直指其中炒作成分居多,甚至認為即使OPEC現在出手也無法翻轉油價悲觀展望,一語點破市場過多的期待。

基本上,高盛認為OPEC影響力大不如前,更何況與俄羅斯談判費日曠時,現在談救油價已為時已晚。據高盛預測,油價最低將下探每桶26美元。( CNNMoney

有「油神」稱號的能源投資大亨皮肯斯(Boone Pickens)預期2016年底油價將升至每桶52美元,但高盛則預期年底油價最高不超過40美元,誰對誰錯有待時間驗證

其實在最壞情況發生前就談好轉可能太早,高盛認為油價上週一舉翻升回每桶34美元之上應該只是假突破的道理在此,畢竟美國頁岩油違約潮都還只在醞釀階段,而OPEC會員國目前也還無人破產,雙方對峙將持續到有一方倒下為止,在此之前很難改變油價空頭趨勢。西德州原油期貨周一大跌6%成為每桶31.62美元。
由歷史數據可以看出,美國對原油需求在每年三月初觸底,之後便進入用油旺季。
高盛報告指,除非主要產油國家的經濟增長表現於年內顯著放緩,偏離該行預測,否則OPEC與非OPEC國家之間合作減產的機會甚微,即使對話展開,料伊朗堅持增加產量,將成達成協議的一大阻礙。OPEC以高產量爭奪市場佔有率的策略漸見成效,非OPEC國的產量持續受累於低油價而減少,減低調整政策方向的誘因。

石油多頭被耍了!俄國、OPEC產出飆新高,減產攏系假

俄羅斯與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對減產議題互釋善意,但雙方石油產出仍持續創下新高,如果這不是口水護盤,那什麼才算是?俄羅斯生產石油多積極,數據會說話。根據俄國能源局初估,俄羅斯一月份每日原油產出從前月的1,080萬桶上升至1,088萬桶,刷新後蘇聯時期的新高紀錄。

另一方面,據路透社最新調查,OPEC一月份石油產出也創新高,除了伊朗在解禁後努力增產外,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拉克等國也沒閒著。由上述可知,OPEC與非成員國爭奪地盤,不僅完全沒有休兵的跡象,還變本加厲,真實呈現雙方檯面上禮尚往來,檯面下卻各懷鬼胎,減產協議猶如登天。

華爾街第一大投行高盛日前就已潑了市場一盆冷水,它認為即使OPEC真有心減產,現在出手也已經晚了,預期油價最低將下探每桶26美元。

分析
  • 從20157月成為影響油市最大政治議題的伊朗核協議,在本月16號國際原子能總署宣布確定伊朗遵守協議規範。國際各方對伊朗經濟制裁將依約定解除,使伊朗近1000億美元資產解凍,並得以重回原油市場。伊朗預計能在第一年便增加約50萬桶/天之出口量,為國家帶來過去五倍的利潤;然而,伊朗主要出口地區亞洲(中國),本年需求量可能隨著經濟衰退而減少。
  • 從季節角度分析,每年第一季本就為美中兩大進口國需求較疲弱的時節,伊朗可說是選在了一個較差的時機入市。
  • 綜上所述,在原油出口增加的情境下,油價在短期依然維持疲軟,具有持續性的反彈較可能發生在美中兩國需求上揚的2016第二季
  • 這次油價崩盤,全球金融市場將發生什麼?( 修正上次 )
    • 中國、美國及全球金融市場發行之油品相關債卷超過 3000億美元,許多油品相關債卷將可能違約,油品相關籌資也將是非常困難;
    • 崩盤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投資避險之ETF如 SCO是避險時機
    • 崩盤後進入超跌段,價值投資是時機;
      • 美國最大石油公司 Exxon Mobil Corp. XOM 透露他們成本是每桶低於38 美元,OPEC策略無發傷及美國大石油公司反而激發出2015全球最大投資機會 - 超低油價區投資最具競爭力石油公司及商品;
      • 當油價大跌全球近通縮狀態,可投資之股票PE值一定都較低,如果連 XOM VLOPSX 的PE值低線型好,油價若低於26,這些公司還能賺錢,OPEC或其他產油國必然需減產能賺錢之價值型投資就會在這裡
      • 台股需要找出低油價受益股、石油相關股台塑化,只要確認型態已經反轉,可以用定指標定額投資;( Some stock will be in bottom before the crude oil drop to its lowest point, this is a quite important concept of world wide investment experience )
      • 注意原油相關ETF商品如USOUCOUWTIDWTIUSL 之趨勢;
        • 油價反彈期間,USL,USO ETF m-trade 呈現連續獲利狀況,若再考慮油價越高,m-trade 權重變動,更可以看出這種操作之優勢,獲利一個月可達4% ~ 5%,與油價下跌上漲在 1月~3月關係不大;
        • 大家還在擔心油價是否落底時,找到 m-trade 機會時,還可獲利,同時在油價確認底部時轉為多單;用油遠期之ETF與油之ETF 構成遠近單,中國去槓桿化時降人民幣匯率時,同時油價接近成本時,其實是機會;



2016年1月16日 星期六

第三波全球金融危機真來了 - 陸企債泡沫破裂開始、港幣瀕臨崩潰、全球陷入長期停滯、中國信貸風險持續惡化 ( The 3rd wave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ame - China enterprise bankruptcy )

第三波全球金融危機來了、中國新興市場萎靡為導火線

之前新興市場股匯崩盤,不只是市場波動,而是全球金融危機的第三波階段?高盛認為,新興市場走軟、原物料崩盤、美國升息疑慮帶來的不確定性,使得各界憂慮資產價格能否持續成長,形成新一波金融海嘯

CNBC、金融時報(FT)12日報導,高盛認為,金融危機為多個單獨事件,彼此互有關連。第一波金融危機是美國房市崩盤,導致雷曼兄弟垮台;第二波金融危機是歐債,銀行對美國曝險,蔓延到主權債,引爆風波。第三波是新興市場和原物料價格同時跳水。

這三波事件擾亂了證券市場的復甦節奏。證券的歷史復甦循環多可分為四個階段「絕望」、「希望」、「成長」、「樂觀」。第一波美國危機使市場陷入「絕望」,FED施行量化寬鬆(QE),讓投資人進入「樂觀」,但是之後的歐債危機、新興市場風暴打亂復甦腳步。
China Debt crisis will come, no question on this

儘管部分人士擔心,新興市場經濟和獲利預期下修,恐怕會讓全球陷入長期停滯 ( secular stagnation )。高盛認為此種憂慮過於誇大,報告稱,新興市場和中國疲弱反映出經濟成長進入重新平衡,而非結構損害,儘管調整需要時間,但是失衡現象將逐漸回穩,經濟活動、獲利、利率有望正常化。

覆巢之下無完卵,或許是形容全球經濟的最佳比喻。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和金融時報追蹤指標發現,全球經濟低迷比想像中更為嚴重。當前各國有如共乘一艘船,新興國家一蹶不振,恐怕會讓船隻翻覆,各國一同落水,同陷衰退困境。

金融時報(FT)4日報導,布魯金斯研究所的 Eswar Prasad 表示,貧困國家的經濟數據疲弱,創造出成長分歧、需求不振、通縮進逼的危險組合。當前新興市場悽慘,先進國家安然前行,但是未來恐非如此。「Tiger Index」追蹤實質經濟活動、金融市場、消費者信心,並與各國和全球歷史平均值比較,藉此了解全球經濟復甦情況。數據發現,新興市場成長指數遠低於歷史平均值,成長極度頹靡。而且同樣是新興國家,印度冉冉上升,巴西和俄羅斯則深陷衰退。Prasad 憂慮,新興國家信心一落千丈,先進國家也會難逃一劫,未來幾個月將受衝擊。

陸債如骨牌倒下!雨潤食品虧錢、13億人幣債恐違約

中國債市真有泡沫,債務違約頻頻發生?太陽能業者「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Baoding Tianwei Yingli New Energy Resources、簡稱天威英利)可能在今(13)日正式倒債。肉品業者南京雨潤食品(Nanjing Yurun Foods)也警告說,不確定能在18日兌付人民幣13.7億的到期債務。
滬港通開放海外及香港民眾投資大陸股市,該計畫期待更多資金來帶動大陸股市好讓大陸股市許多高檔套牢資金能出脫等待美元升息時轉成美元資產,因此它將促使中國股市創造大泡沫,需注意上證未來未來6個月內是否再跌破3413 : 已經破了

彭博社12日報導,2012年雨潤以5.49%殖利率,發售人民幣13億元債券。雨潤18日須償還人民幣13.7億元的本金和利息,不料該公司聲稱現金短缺、籌款困難,還款出現不確定性。

北京新報報導,雨潤董事長祝義財3月開始遭到監視居住,間接影響經營。中國高檔餐飲業和肉品消費疲弱、競爭加劇等,導致今年上半虧損人民幣4億元,但是該公司仍在努力籌款償債。中債資信評分析師唐晶瑩認為,銀行放款收緊;雨潤控股集團也受地產拖累經營惡化,難以提供財力支持。從現有情況來看,債務違約可能性極大

彭博社13日報導,太陽能廠天威英利人民幣10.57億元的債券本金和利息今(13)日到期,各界預料倒債難以避免,債券價格跌至新低。12日天威英利的債券價值僅剩面額的46.2%,為2010年發行以來新低。中國招商銀行資深分析師Liu Dongliang表示,市場早有預期,天威英利倒債影響有限,不過隨著經濟放緩加劇,未來幾年恐怕會有更多債券違約。

彭博社9月30日報導,天威英利的兩大股東都無力出手相救,分別是太陽能面板製造商英利綠色能源(Yingli Green Energy Holding)和保定天威集團。英利持有天威英利的74%股權,英利迄今市值已跌掉2/3,早在5月就坦承債務沉重,能否繼續營運出現重大疑慮。保定天威旗下企業持有天威英利26%股權,保定天威在4月債務違約,成了中國首家倒債的國營企業。

中國股市泡沫剛破,債市泡沫卻隱然成形,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估計,今年底債市崩盤機率高達1/5。彭博社9日報導,德國商業銀行6月還認為中國債市崩盤機率幾近於零,如今一改先前看法,估計年底前有20%崩盤機率。中國證券商興業證券(Industrial Securities)和華創證券(Huachuang Securities)也警告說,債券價格衝上六年新高、發債量破歷史紀錄,漲勢無法持續。

Banco Bilbao Vizcaya Argentaria認為,最糟情況下,債市由漲轉跌對中國經濟衝擊,遠大於股市重挫,並會加劇資本外逃。Banco Bilbao亞洲首席經濟學家Xia Le指出,股災只反應出市場對中國經濟的憂慮,債市崩盤則代表憂慮成真,企業債務違約,可能會在新興市場引爆嚴重賣壓。


高盛 (Goldman Sachs) 近日指出,過去這一波全球經濟疲軟,並非單純新的市場動盪,而是由 2007-08 年美國房市泡沫破裂引發的金融災難,所掀起的第三波全球金融危機。其特徵包括原物料價格摔至谷底、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停滯,以及通貨膨脹低落

高盛駐倫敦總體經濟研究部歐洲主任 Peter Oppenheimer 等人上週發布報告寫到,這場全球金融災難的前 2 波危機,分別是銀行體系崩潰與歐洲債務;而目前面臨的第三波金融危機,根源則來自化解前兩波危機所採取的行動。該行分析師們認為,這些問題都包含在過去 1、20 年的債務超級循環。

高盛的論點是:由債務引發的前兩波金融危機爆發後,全球央行都趕緊降息因應;這樣的行動,鼓勵投資人借貸給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儘管報酬微薄。如今利率看升,這些放款人也準備退場,投資人撤出大宗商品;而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卻與大宗商品發展息息相關。

高盛分析師寫到:「新興市場經濟體走軟所引發的不確定性增加,加上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以及美國利率可能升高,令資產價格漲勢能否持續產生新的疑慮。這就造成新一波的『全球金融危機』。」

在之前危機過後的低利率政策期間,中國投資爆炸成長,但當中許多可能是效益極低的投資,甚至是浪費。一旦經濟成長減緩,意味累積的債務更難償還,或至少得經歷一段痛苦的調整期。高盛並指出,這些投資的報酬能否持續令人擔憂,在加上通貨緊縮勢力已開始發展。

高盛補充,這三波金融危機持續相互影響,加重經濟復甦難度。其中新興市場崩潰,在不好的時機點衝擊到歐洲;正如歐債危機在 2010 及 2011 年時,造成美國經濟復甦脫軌。

如今美國開始討論升息,公債殖利率因而看漲,使得投資人對新興市場的興趣降低,目光及資金也轉向已開發國家。這造成新興市場國家及企業更難籌資,借貸成本升高,償債能力也下降,進而拖累全球經濟成長速度。高盛警告,這第三波金融危機還不會結束,除非新興市場的所有過度舉債都解決完畢。


中國國有中央直營企業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週二 (15 日) 公告,由於債權人之一向法院申請公司重整,因此可能無法支付本月 26 日到期的中期債券利息。意味中國恐怕繼今年 4 月的保定天威後,爆發第二起國企倒債案例,也會是央企倒債的首例。
中國發債年增率竟超過30%之數倍

位於四川德陽市的二重集團,為中國最大金屬冶煉設備供應商之一。而這批可能還不出利息的債務,為 2012 年發行的總額 10 億元人民幣 5 年期債券「12二重集MTN1」。該集團表示,債權人機械工業第一設計研究院以其無法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償債及具重整價值為由,向德陽法院請求二重集團企業重整。

二重集團這批債今年付息日因假落在本月 28 日。若法院在此之前決定受理企業重整要求,依中國企業破產法規定,二重集團便不能支付「12二重集MTN1」債權人本期利息,債主得向指定管理人申報債權,並等待統一受償。不過二重集團重申,他們目前仍在努力籌資支付本年度債息。

此外,二重集團控股子公司二重重裝 (400062-CN) 同日也發布聲明表示,本月 11 日遭到債權人之一德陽立達化工以資產不足為由,向法院要求企業重整,可能因此無法如期支付下個月 14 日到期的「08二重債」本息。二重重裝表示,法院是否受理仍存在重大不確定性;而若重整失敗,則資產將遭清算。

保定天威集團今年4月21日才因未能按期支付 8550 萬元人民幣的中期債息,成為中國國企違約首例。若此次「12二重集MTN1」或「08二重債」無法如期履行債務,將成為第二起中國國企違約案例,也是央企債務違約首例。

《彭博社》報導,二重集團為中國國有中國工業機械集團完全持有的公司。華創證券債券分析師 Qu Qing 指出,由於二重是國有企業,因此債務違約可能會引發投資人對於中國企業債信風險的憂慮。

BDI index show the China economic impact to world wide

中國股市牛氣不再,投資人衝向債券。債市有多火熱,看看中國10年期公債就知道,如今殖利率已大減100個基點至3.3%,創2013年六月錢荒以來新低。不少人憂心,中國企業負債高、獲利減,發債量卻節節攀升,債務泡沫將越吹越大,後果不堪設想。

巴倫(Barronˋs)財經網站9月30日報導,殖利率走低、利差縮減,今年前三季的發債量增至人民幣8.7兆元,較去年同期飆升67%。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分析師Zhou Hao警告,儘管債市大漲有基本面因素,如股市不穩、投資人避險等,但中國債市已經亮起紅燈,主因企業獲利下滑,信貸利差卻創歷史新低。

Hao指出,這幾週來公債和AAA等級企業債的殖利率利差降至90個基點,比推出四兆人民幣振興方案時更低。問題是中國企業的槓桿比例自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大增,2015年第1季企業債佔GDP比重達161%,遠高於2008年底的99%。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稱,就算不計入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中國企業債仍高於國際水準。最近數據也顯示,企業獲利大不如前,今年8月工業利潤年減8.8%,為2011年10月開始記錄以來新低。
中國債市過熱,最明顯例子是高負債企業也能輕鬆籌款。榮盛房地產( RiseSun Real Estate )債台高築,卻能發售數十億人民幣債券,享受五年低利。企業沒錢卻狂舉債,景氣出現任何風吹草動,就可能引爆倒債危機,戳穿泡沫。

CNBC和華爾街日報報導,標普9月21日稱中國銀行業風險增加,展望降至負向。標普報告稱,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之際,信貸虧損激增、貸款成長速度仍快,信貸風險恐會持續惡化。

中國仰賴放貸刺激成長,儘管中國銀行有豐沛存款、信貸成長也放緩,但是大型銀行多為國營,導致市場扭曲、缺乏透明性,標普估計,私營部門信貸佔中國GDP比重,當前為141%、2016年底有1/3機會增至超過150%。作為對照,世銀估計美國比重僅為50%。

BusinessInsider報導,摩根大通銀行(小摩)分析報告指出,陸債氾濫成災,一旦泡沫破滅,估計每12筆貸款會有一筆成為「不良貸款」,也就是有8.2%的貸款人繳息將出現困難,或甚至未來不打算付息以至成為呆帳。

與之作對照,美國在2008年金融海嘯的最高峰,不良貸款比例也不過7%,可見大陸問題之嚴重。華爾街知名空頭大師Jim Chanos曾形容,歐債、美債問題與大陸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誰說人民幣貶值就救得了中國出口?全球需求仍低迷才是重點

"It's Coming To A Head In 2016" - Why Bank of America Thinks The Probability Of A Chinese Crisis Is 100%
中國政府放手讓人民幣貶值,2天來人民幣的中間價貶幅達3.5%。中國7月份出口數據顯示衰退達8.3%後,政府改變匯率政策的做法,推測便是為了拯救低迷不振的出口。儘管中國出口業者認同貨幣貶值將可刺激出口,但也表示中國出口衰退的真正問題仍是全球需求低迷不振所致,同時中國製造業也正面臨生產成本高漲的壓力,只是讓貨幣貶值並無法解決中國製造業出口的所有問題。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儘管人民幣重貶確實有利出口,但許多出口業者仍指出,出口目前最大的問題仍是全球需求低迷和國內生產成本上升。上海一間模型船製造商的總經理Zhu Qiucheng就表示,人民幣貶值是好事,但對出口商來說這樣還不夠,因為目前真正的問題在於外國的需求逐漸萎縮,同時為了要節省生產成本,他近期也引進了許多自動化設備,畢竟中國目前的勞工成本已經追上許多已開發國家了。2014年中國都會區勞工的年均薪資較前一年上升9%,來到約7900美元,私人企業的薪資上漲幅度更多達到11.3%。

聯大鍛壓業務拓展部門副總裁Yu Mingliang表示,由於國內和外國需求低迷,他們公司已經減少了許多人力,若人民幣維持低檔而出口收入增加,將能幫忙彌補較昂貴的勞工成本。對於中國政府來說,幫助中國製造的商品尋求新的市場是首要重點,出口持續增加能幫忙解決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許多出口商認為,中國政府應該持續運用外交影響力尋求新的市場,長遠來看這遠比進行匯率調整來得重要多了。

當然,中國在出口上確實有貨幣競爭壓力。過去1年來,中國出口到歐洲的鋼鐵就面臨了日本和俄國貨幣皆大貶的壓力。中國一間生產陶瓷出口的公司總經理Zhang Qikang就認為,目前的情況坦白說就是場貨幣戰爭,症結點只是在於不知道這一場各國競貶的戰爭何時才會結束。

中國未來會不會再採取更多措施來讓人民幣貶值還不得而知。不過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分析師Dong Tao認為,北京不太可能再讓人民幣大幅貶值,因為他們會害怕這樣導致中國的資本大量外流,中國央行未來的做法應該還先視其它國家的反應而決定。花旗的分析師Ivan Szpakowski就指出,現在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在於,其他亞洲國家的貨幣會跟著人民幣貶值到多低的水平。

人民幣若再貶 謝金河:港幣恐崩潰

台灣總統大選結果今天即將揭曉,台灣將會誕生了新領導人,但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今天卻表示,除了台灣外,下週亞洲還有個新焦點,那就是「香港聯繫匯率會不會決堤?」

謝金河今天在臉書發文指出,過去港幣採取聯系匯率機制,一直與美元掛勾,穩住香港人的心,但今年人民幣大貶,對香港衝擊相當大。
謝金河表示,2005年人民幣改採浮動時,港幣還一度大過人民幣,但後來人民幣持續升值,人民幣兌換港幣愈拉愈大,但隨著現在美元超強勢,也把港幣推到懸崖邊,一旦人民幣再貶,「港幣可能瀕臨崩潰」。而且情況可能還比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問題還複雜。

謝金河也認為,中國上週股匯市雙跌,全球股災加重,日圓大升、韓元、新台幣也貶值,連不會動的港幣也大貶值,他認為「這是不祥之兆」,下週港幣勢必成亞洲焦點。至於台灣,謝金河認為,現在新台幣貶值已救不了台灣,過去日圓貶值央行仍不變應萬變,但「現在想貶,來不及了!」

分析